围城的生活密码(年轻时人们的围城)

暑假收拾书柜的时候发现了一本没有按照分类放的书,蓝色的壳子,书签还卡在书的三分之一处,想来是没有读完,于是翻出一看,是钱钟书先生的《围城》。

知乎上许多读者评论说,《围城》这本书,男人看了会更有感慨,因为他们都觉得方鸿渐写的是自己。

方鸿渐这个角色很不讨喜。作者虽没有花太多笔墨写方的外貌,但“想来样貌必是极好看的”。靠一张不错脸和所谓的美国文凭,加上本身的士绅家庭,在那个时代,至少能是个社会中上层的人物了。然而方空有一身读书人的傲气,看似样样精通,实则样样不通,愣是把一手好牌打得一塌糊涂,若不是靠曾经的岳父和“情敌”,也许连工作也找不着,最后囿于围城也是情理之中。

围城的生活密码(年轻时人们的围城)(1)

他是作者偏爱的人物,条件优秀,极易受到异性青睐;又是作者讽刺的人物,是中国传统封建文化和西方文明冲击下的一个残缺的“混血儿”,懦弱无能、爱慕虚荣、妄自尊大使他找不到内心的平衡点,也无法有正确的社会定位,更不要谈处理好家庭、朋友的关系,找不到幸福的意义,自然也找不到生命的意义。而所谓的围城,我想从这里看,也绝不仅仅是爱情之属了。我们都先陷入了自己的围城,就像那个可悲的故事:二十岁前的生活一如众人,平平淡淡,走得毫无波澜,没有什么超乎常人的能力,也不愿意泯然众人。二十四岁毕业后你做了一份不喜欢又不体面的工作,三十岁你在爸妈安排的相亲中遇到了一个和你有些相似的人,于是婚礼上面对着一个你不确定的人说我爱你,三十二岁开始了三口之家,偶尔还会想想曾经脑子里的宏图和爱人,直到终老,囿于这围城之中。

围城的生活密码(年轻时人们的围城)(2)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我本以为书开头的鲍小姐是方鸿渐的红玫瑰,热烈而充满激情;苏小姐是白玫瑰,优雅而清冷。却全没想到这红白玫瑰二者全让出现不多但令人印象深刻的唐晓芙占了。方鸿渐最后也未能唐晓芙有情人终成眷属,两朵玫瑰双双错过,娶了似乎根本不可能在一起的孙柔嘉。

相貌平平的孙柔嘉似乎“用了心计”将方鸿渐拉入了自己婚姻的围城,但两人婚后争吵不断,没有一件事称心,反而令人感慨还好唐晓芙没有嫁给方鸿渐,连杨绛先生都说“钟书不舍得她(唐晓芙)嫁给方鸿渐”,否则两个原本相爱的人在柴米油盐中浸淫久了,或许不再耳鬓厮磨,为了鸡毛蒜皮吵个不休,这也正是现在大多数夫妻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那么多年轻人恐婚的理由之一。

不同的是,方鸿渐似乎对孙柔嘉本来就没有爱,却也能“下定决心要待柔嘉好”,有多少人也是如此在生活中妥协?。初读不喜欢孙柔嘉,觉得她做作、不讲理,而后反而生出敬佩来,忍耐着“本事不大,脾气倒不小”的丈夫,尽力维持着支离破碎的婚姻。年轻女人不想结婚,怕变成黄脸婆;年轻男人不想结婚,怕失去单身时的自由快乐。然而大多数平常人却无法逃脱婚姻的围城,懵懂的少男少女们又对婚姻充满了向往,正所谓“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

围城的生活密码(年轻时人们的围城)(3)

人人都有自己的围城,不必尽信书中所言。有一段知友的评论我很喜欢,原话是“若你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再多的爱也会被消磨不剩。”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无趣的婚姻才是。

《爱情公寓5》完结的时候,有网友评论说:“人人都笑张伟,人人都是张伟”;我也想说:“人人皆叹方鸿渐,人人皆是方鸿渐”。《围城》并不影响我对爱情的憧憬和向往,但我也同意爱情需要建立在面包之上,人永远逃不出围城所给予的束缚和磨砺,我们又何必让自己的心态处于围城中呢?人走的越久,就越会把生活变成了活着,当你麻木于爱情和婚姻里的种种类类,即使当初理想再好,口号再响,又和方鸿渐有何区别呢?

山海之属,皆是空话,我想,如若有一天,我们能先走出自己的围城,也就无畏婚姻的围城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