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唐方言日常用语(唐河方言中的时间称谓)

高唐方言日常用语(唐河方言中的时间称谓)(1)

唐河县位于河南省南阳市东南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中,人民群众形成了具有地域特征的方言体系。因同在南阳盆地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内,有些方言与相邻的南阳、泌阳、新野、社旗等县错不远。但在本县内,南部几个乡镇接近湖北,其某些方言与唐河中北部地区略有差异。

在古代,由于没有钟表,先民们就逐步形成了一些约定成俗的时间称谓。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钟表开始由机关、学校、教师、干部走向农家,加之80年代以来,人们文化程度的提高和人口流动,这些古代流传下来的时间称谓,也就渐次消逝。80后的几代人已不多知道这些方言了。

高唐方言日常用语(唐河方言中的时间称谓)(2)

(钟表走人寻常百姓家)

现就唐河县一带方言中的时间称谓,按现行的24小时制顺序作以简单介绍。由于冬夏时差较大,这里所述的时间以春、秋季为主。同时,因属方言,有些词没有规范的汉字,多使用同音借用字,只听语音,不看字义。

半夜:指夜晚24点前后。再具体又分为前半夜(约23点至24点),后半夜(0点至1点)。

例句:我这一段不知咋了,老失眠,有时候到半夜还睡不着。

三更天:指夜晚23点至第二天凌晨1点,即半夜,有半夜三更之说。在古代,民间把傍晚到清晨(19点至第二天5点)一夜晚分成五个时段,首尾及三个节点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五夜。

例句:这是谁家在干啥哩?三更天了屋里还在亮着灯。

五更鼓儿:指清晨3点至5点。即天快亮的时候。

例句:三哥,刚才队长交待了,叫咱们明早五更鼓儿就起床,早点吃饭,到城里拉硝土。

叉鸡叫:指清晨4点左右。叉鸡是一种黑色的候鸟,体形比喜鹊略小,因尾巴长而飞翔时叉开,人们俗称叉鸡(也有叫吃皮叉,20世纪90年代以后,此种鸟和黄鹭鹭、乌鸦、斑鸠等已不多见了)。麦收季节,一般听见叉鸡叫就起床下地割麦了。

例句:小山哪,快起床吧,已经听见叉鸡叫了,你伯咱几个今早起去把北地那块麦割了。

鸡子叫:和叉鸡叫时间错不远。古代没有时钟,只要听到公鸡叫,就意味着天快明了。

例句:刘秀一行刚躺下休息,就听见鸡子叫了,于是赶忙起床启程,骑上马向西北而去。

高唐方言日常用语(唐河方言中的时间称谓)(3)

(听见庄上鸡子叫,天就快明了)

乌乌里:指天蒙蒙亮的时候,大约早晨5点左右。

例句:为了尽快赶到目的地,那天早晨,天乌乌里我们就出发了。

清早起:指天已经大亮了,吃早饭前的6点至7点那段时间,也有说“大清早起”。

例句:锻炼身体虽然好,但老年人清早起不宜锻炼。

老爷儿多高了:指上午八九点的时候。“老爷儿”在唐河方言中指太阳,也就是太阳多高了,与“日上三竿”时间差不多。

例句:狗剩这家伙真是个二流子,老爷儿多高了还在厥住屁股睡懒觉里。

前半儿:亦叫前晌,即上午,8点至12点。

例句:各位老少爷们注意了,今前半儿大家都到庄当中大槐树下开会,传达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多半晌:比半晌稍后点,指上午10点至11点之间。

例句,今个大伙儿干活劲头很大,一晌的任务多半晌就干完了,都歇一会儿吧。

小晌午:意为快晌午了,但是还不到晌午。指上午11点至11:30之间。

例句:老队长仰脸看了看日头,说:“今个天热里很,已经小晌午了,放工吧!”

晌午:也叫老天晌午,指中午12点前后的个把钟头时间。即11:30指12:30之间。

例句:今晌午过五月当五,咱爷俩喝几杯吧。

晌午错:中午后的一段时间,指12:30至13点之间。

例句:小江,这都晌午错了,你爹赶集还木回来,你到庄边看看去。

后半儿:亦叫后晌,即下午,12点至17点。

例句:二哥,听说今后半儿超市搞促销里,东西便宜里很,咱俩一起瞅瞅去?

老爷儿落:太阳快要下山或将落下地平线的时候。6:30至7点。

例句:他爹,老爷儿落了,咱黑蛋去茅草坡放羊到阵晚儿还木回来,你去接一下吧。

高唐方言日常用语(唐河方言中的时间称谓)(4)

(老爷儿快落了)

掩黑儿:即傍晚,天快黑的时候。一般指下午6点至7点。

例句:自从庄上建了文化广场,每到掩黑儿,大姑娘小媳妇都到那里唱歌跳舞。

喝汤时儿:即吃晚饭的时候。唐河北部方言晚饭叫“喝汤”,无论吃什么饭统称喝汤,而南部的郭滩、黑龙镇、龙潭等地无此方言。所指时间与掩黑差不多,也指下午6点至7点。

例句:看来天快下雨了,喝汤时儿那一阵子,成群的蜻蜓在大坑水面上乱飞。

高唐方言日常用语(唐河方言中的时间称谓)(5)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的饭场)

喝了(liao)汤儿:吃罢晚饭。

例句:今黑儿学校大操场玩电影《地道战》,喝了汤都去看啊!

黑其了:指夜色深重,天完全黑起来了。晚上8点多的时候。

例句:翠花,快把二蛋喊回来睡瞌睡吧,天都黑其了还在院里跟娃儿们疯事着玩哩。

人脚定:意为人们都休息了,村里没什么人活动了。指夜晚21点至23点之间,即二更天的时候。

例句:为了安全起见,老刘每次往竹沟根据地送情报,都是人脚定才出发。

以上是唐河民俗中一天24小时不同时段的时间称谓,使用的频率也比较高。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时间称谓,如:

阵晚儿:也有地方叫“仗晚”“阵仗晚儿”。当今、现在的意思。

例句:阵晚儿咱老百姓的日子真得劲,出门有班车,有病住院还报销。

江件儿:刚才、刚刚的意思。

例句:花婶,你看见俺家二虎子木有?“看见了,他江件儿还在这玩哩。”

夜儿:昨天。

例句:夜儿源潭街庙会真是热闹里很啊!

夜前半儿:昨天上午。

例句:我夜前半儿往桐寨铺街赶集,好几年木去了,变化真大啊!

夜后半儿:昨天下午。

例句:夜后半儿一阵暴风雨,把咱庄西头那棵大黄楝树也刮倒了,心疼人啊!

夜儿黑:昨天晚上。

例句:你个老张头啊,说好咱俩夜儿黑一起到滨河看水秀里,你咋会不吭气一个人跑去了?

今儿黑:或“今黑辽”,指今天晚上。

例句:他二婶,今儿黑文峰广场唱曲子戏《铡美案》,咱俩可去看一会儿吧!

赶明儿:到明天的意思。

例句:你今个抓紧把要做的活干完,赶明儿咱俩到桐河街赶会去。

后引儿:后天。

例句:小明啊,你这两天要抓紧把作业做完,后引儿就开学了。

早前儿:也有的叫“早些时儿”。前几天的意思。

例句:二哥,东头三掌柜夜黑辽不中了(死亡)。哎,人岁数大了,说不中快里很,早前儿我还见他在院里晃里,这说走可走了。

一乏子:较长一段时间。

例句:你这一乏子在忙啥哩?老是见不住你。

打罢春:为不确定具体日子的时间概念,指立春以后的几天。

例句:老李哥,等打罢春暖和了,咱俩可随个旅游团出去转一圈子。

麦口期:指收割小麦的那段时期。一般在阳历6月1日前后。

例句:他爹,阵晚儿正麦口期,人们都忙里很,咱盖房子的事还是等秋后种罢麦再说吧。

麦罢:为不确定具体日子的时间概念,指小麦收割、脱粒结束以后的一个时期(大致一个月内)。

月把子:一个多月时间。

例句:你大舅从新疆回来月把子了,等麦罢闲了可去看看他,拍拍话儿。

年跟期:指春节前的三五天时间,或腊月二十三至年三十之间。

例句:眼看就到年跟期了,开发商欠咱们的几个月工钱还木兑现,明儿个得抓紧催催去。

年时个:指去年。即本年的上一年。

例句:自打年时个十月,南阳到咱唐河开通公共汽车以后,出门可方便了,票价还便宜。

前年个:指前年。即与本年上溯隔一年。

例句:咱们县的“戏曲之乡”称号,前年个省里验收后就批下来了。

大前年个:指大前年。即与本年上溯隔二年。

例句:大前年个,我在郑州照看小孙子时,有一回在紫荆山公园,碰见了高中时教咱们语文的张老师了。

每造:古代、很久以前的意思。

例句:你们还小,不知道吧,每造咱唐县城也是一个著名的水路码头啊。

(李中群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