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答案多些要紧吗 我们要的是答案的标准

非标之标:初中语文考试与评价思路另论

摘要:初中语文考试与评价有走向“开放”的价值认同,“开放”的考试与评价需要与之对应的评价方式与标准。“非标之标”不是“标准的答案”而是“答案的标准”,能够为开放型题型打开更为宽阔的评价技术视野,评价标准能够预见可能而合理的解答内容多元与解答形式多样,成为包含N种可能合理答案的集合。“非标之标”可以成为语文考试与评价“开放”之目标实现的重要方向与技术路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 考试 评价标准 非标之标

语文中考答案多些要紧吗 我们要的是答案的标准(1)

中文核心 封面文章

历经PISA阅读素养测试“开放结构式反应题(Open-constructed response,指答案灵活、应答内容较多、通常要求对答案做出解释的题目)” 等话题在语文教研界的持续讨论,伴随核心素养在学科教学质量评价的对标思考,加之教育部2016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内容“提高命题质量,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政策导向,语文考试评价进一步走向开放的价值认同是不争的事实。

问题在于,凡考试必有标准,乃至有“标准化考试”——尽管是有争议的存在,考试标准“封闭”的客观技术需求与考试评价“开放”的主观价值需求构成了一对不可忽视的矛盾体。这个矛盾的悖论在于:有标准限制开放发生,无标准让开放失去意义。调和这个矛盾的根本思路应该在于:开放题型的评价固然需要标准,但需要厘清“答案”与“标准”的关系,我们需要的不是“标准的答案”而是“答案的标准”,进一步的说不是“唯一答案”的标准和“标准答案”的标准,不是“客观的标准”而是“主观的标准”,是“答案不同但合理的标准”“没有标准的标准”“非标准化的标准”。换言之,“非标之标”需要做的是为开放型题型打开更为宽阔的评价技术视野,评价标准能够预见可能而合理的解答内容多元与解答形式多样,能够容纳一切合理的答案而形成一个开合度更大的标准“闭环”,或者说成为包含N种可能合理答案的集合。“非标之标”,或许会成为考试命题传统思路(知识能力及层级的实现)及教育测量原理一般要求(数据上的技术规范)外,寻求语文考试命题质量突破的一条重要路径。只不过需要继续探索的是,明确“非标之标”的发生情境及操作范式。

一、“非标之标”的存在及属性

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视野内讨论语文考试评价内容,刨去“基础知识”中字词、古诗文等默写与解释、相关语法知识的识别等考查内容是纯粹的“事实性知识”或“概念性知识”外,多数题型包含各种文本的阅读理解与写作都是“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的综合性考查。“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的评价逻辑不是“非对即错”的二元对立,加之四种目标分类的组合带来答案很多可能的变数,由此带来语文考试评价主观的“非标”因素,是语文持续的魅力所在,也构成语文考试评价标准具体对象中需不断突围的困境。“事实性知识”或“概念性知识”需要客观且唯一的标准,遵从的是“事实判断”的逻辑;而综合性知识能力的考查需要开放的标准并针对具体答案进行主观识别,带有鲜明的“价值判断”倾向。可以说,“非标之标”的思路是语文考试评价策略的一种本质存在,也有极为广泛的运用需求。捋顺“非标之标”的内部逻辑许会为化解诸多具体的评价争议提供一条通用范式。

“非标之标”的反面,是过于追求答案或标准的确定性和唯一性,这对于降低阅卷时间成本也许是有利的。但确定性与唯一性往往不能适配开放性与综合性题型要求,刻意追求会导致考试所考查能力水平的地下,这不仅和语文课程及评价的深层需求背道而驰,更会导致考试有某些“套路”可以投机而加剧教学的应试倾向。“非标之标”作为评价的一种思路,在反作用于教学实践方面是有深远意义的。

以下面这类常见的案例讨论“非标之标”的相关属性:

案例1:文言文阅读理解《观月记》(宋·张孝祥)与《小石潭记》(唐·柳宗元)的比较阅读

题目:本文作者金沙堆赏月时“体寒目眩”,柳宗元游小石潭记后“凄神寒骨”,这两个“寒”字背后隐含的情感是否相同?说说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1:不同。中秋之夜,本文作者在洞庭湖金沙堆赏月,“体寒”因水边赏月稍感微寒,表现的是他观月时的悠闲心境和独特的审美趣味。柳宗元坐小石潭上“凄神寒骨”则是因为过于凄清的环境触发了他被贬谪后孤寂忧郁的心情。

参考答案2:不同。前者乃体感上的寒,后者更侧重于心理上的寒;前者是一种愉悦满足的体验,后者是一种悲伤痛苦的体验。

参考答案3:相同。两者都是仕途不畅后,自然环境引发的体感不适和内心对现实的不满情绪。

参考答案4:同且不同。两者都是自然景物触发内心凄凉的感受,但前者更为隐晦,后者更为强烈。

“非标之标”应有如下属性特征:

1. 矛盾的同一性

“非标之标”矛盾的同一性的表现在于,答案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的因子矛盾而又和谐统一,可谓“和而不同”。某个具体答案的表达逻辑是确定性的,但多种答案认知表达的角度与深度是不确定性的。以上答案都是可能而且合理的,一方面为某一具体答案制订确定性标准;另一方面为甄别多种答案的可能性提供不确定性标准。所示4种参考答案,也仅仅是4个思考与表达的切入点,其最终表达词汇及组织形式又可以多样实现“和而不同”。

2. 兼容性

“非标之标”的评价标准可以理解为N种可能和合理答案的集合,也可以理解为N种合理答案和N种非合理答案的分界线。找到这条分界线,就是找到N种合理答案的共同特质,唯有如此这个“非标之标”才能兼容各个合理答案。“案例1”可以不需要列出4种答案,而以“同与不同,基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证据皆有合理的解释”一言概之,兼容性迎刃而解。

3. 科学性

“非标之标”当然不是答案的泛化,仍然是基于语文能力素养的文字表达与表现。“案例1”的多种答案组成的“非标之标”,背后涉及的是信息摄取与整合、分析与归纳、比较与判断等语文思维能力的参与,语文能力尤其是语文的核心素养是“非标之标”评价的基点和归宿。尤其要需要指出“案例1”中“参考答案1”和“参考答案2”的区别,虽然观点一致但理由不同,而“参考答案1”更像经过某些教参驯化的“标准答案”,“参考答案2”更接近于比较“同与不同”的一般理解,即需要找到比较的角度或分类标准然后进行阐述。

4. 情境性

构成评价标准“非标”的因素不是其他,而是文本及语境丰富的因素,因此而需要具体问题具体讨论,这也是构成“非标之标”的合理存在的事实根据。“非标之标”之意,一定程度上说没有太多的模式,或者说本来就没有模式。

5. 可操作性

诡异的是,很多追求确定性的命题及评价标准,恰恰带了评价时的不可操作性,譬如“说说本文题目的好处”,因为确实有“套路”的空子可钻——乃至不需要原文的阅读都可以答出个子丑寅卯来,在甄别答题真伪高下时有太多模糊地带和技术难度。“非标之标”之立意,就是为鉴别开放题型答案的可操作性而设;但,“非标之标”本身的可操作性建设更不容忽视,所需达成的目标应该是具体答案可以五花八门而其内在标准足够清晰明了。

二、“非标之标”的应用及案例

可以把“非标之标”做个分类:答题内容上的“非标之标”,侧重于理解的不同,如“案例1”大多在阅读理解发生;答题形式上的“非标之标”,侧重于表达的不同,大多在写作发生,当然写作的内容“非标之标”也是十分明显的。带着此二分法,在一般文本(短篇文本)阅读理解、名著阅读考查和写作及其评价等三个命题板块,例述“非标之标”的一些重要应用策略。

1. 综合与迁移:一般文本(短篇文本)阅读理解

布鲁姆把“认知过程”分成“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维度;语文评价话语系统也有“识记/分析/概括/鉴赏/评价”等类似分类;逻辑思维的概念体系,有观察(对应考试的阅读过程)/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开放题型,一般会有如上认知过程或思维形式的多样参与。另外,学习迁移能力多被认为是考查高阶能力或核心素养的重要指标。一般阅读理解“非标之标”的命题与评价思路,可以围绕“综合”和“迁移”发力。

案例2:《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鲁迅)阅读理解命题

题1:“主人并不将我当人;他对他的叭儿狗还要好到几万倍”,类似这种表现手法在文章中非常普遍,请再举出一例,说说作者的表达意图。

参考答案:围绕对比和夸张作答(二选一即可),原文材料及分析表达因答案点较多而此处简略处理。

题2:“奴才”在中外文学形象中不少见。请结合你读过的课内外文学作品,举出一例并简要分析其“奴性”。

参考答案:人物如孔乙己、闰土、范进、胡屠夫、祥子、奥楚蔑洛夫、葛朗台、夏洛克、安娜·卡列尼娜等。示例:孔乙己一辈子成了科举制度的奴才,即使无法捞取功名,仍死心塌地以读书人自居,穷困潦倒迂腐不堪,认识不到自身悲剧命运的根源。

“题1”和“题2”的命制较好地体现了“综合与迁移”,而评价标准较好地面向内容开放实现“非标之标”。《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带有很强的讽刺与寓言特质,夸张与对比是其实现讽刺与寓意的两大语言利器,必然是考查重点。“题1”解答的思维图式是“识别(概念认知)——检索(概念迁移)——分析(意涵鉴赏)——归纳(组织语言)”,避免了“某某句有什么语言特征和表现内涵”这类封闭性、确定性和唯一性的命题常见格式。“题2”解答的思维图式大同,“认知(理解奴才、奴性)——检索(阅读经验调取)——证实(奴性具体表现)——概括(组织语言)”,虽说答案内容是无比开放的,但因为“奴性”的内在标准约束其内容性质,实现了可操作的“非标之标”评价框架。

2. 输出与多元:名著阅读考查

“标准化”的思路,乃至让很多地区中考名著阅读考查只能局限在基于记忆的“事实性知识(文本内容回忆再现)”,而因为名著内容的体量巨大及个体阅读注意差异等因素,基于记忆与遗忘、个体认知差异等心理学原理的考量,其命题的合理性往往大打折扣,出现命题所谓的“异化、虚泛化、琐细化、点缀化”在所难免[]。而且,这仅仅考量了阅读的“输入”,属于名著阅读考查较低的能力层级;作为阅读的“输出”,诸如理解、评价、反思、审美、再创造等高阶能力考查会成为盲区。

案例3:《傅雷家书》(节选)阅读理解命题

文本说明:节选自《傅雷家书》傅雷得知傅敏恋爱后致信,落款1962年3月8日。

题1:傅敏接信后,看到下句时百感交集,请你以他的口吻描述其心理活动。

你自幼看惯家里的作风,想必不会忍受量窄心浅的性格。

题2:某出版社在再版《傅雷家书》时,计划把每封家书按照内容和主题拟标题。请你帮助他们拟好这封信的标题,并简述理由。

题3:电报是那个是时代传递信息的主要途径,能迅速传达,但收费昂贵。假如傅雷心切,急于把信中主要内容传达傅敏,请你代拟一份电报,不超过50字(不含标点)。

题4:班级在阅读这份家书时,产生了意见分歧。一方认为,这是傅雷对子女恋爱问题有理有据的科学指导;另一方认为,这是对子女恋爱絮絮叨叨的横加干涉。你的意见如何?请简述理由。

限于篇幅,所谓“参考答案”及其“非标之标”不做具体讨论,只是强调名著考查题型和方向有很多“非标之标”的想象空间。名著节选作为“大阅读”材料成为笔者所在张家港地区考试评价的新常态,意在让“非标之标”的考查方式倒逼区域阅读的整体发生和阅读水平的整体提高。

案例4:名著读写结合题型

题1:班级在阅读《骆驼祥子》后,在造成祥子命运悲剧的原因上产生分歧。一方认为社会不公因素大于祥子个人思想性格因素,一方观点恰恰相反。请你就其中一种观点,阐述你的看法。作答字数在150~200字。

题2:请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立个小传,字数在150~200字。

“案例4”这类题型,也是张家港地区名著考试评价的必备。这类题型相对名著“事实性知识”考查其实大大降低了命题时间成本,却大大提高了名著考查的能力层级。更重要的是,其价值导向是让师生名著阅读及教学更像阅读的样子。名著偏倚“事实性知识”考查,最终的导向是名著刷题代替名著阅读,加大名著阅读负担并使其面目可憎。读写结合命题,其实是教材名著“专题探究”的阅读策略必备。就“题1”而论,是对名著根本问题的反思和追问,是正常读者的共同需求,也是一种阅读的思考与输出;就“题2”来说,本身就是教材题型的克隆,可以类推“虎妞小传”“唐僧小传”而有很大命题空间,是导向名著研读,这才是名著阅读的正道。就评价标准来说,不是提供具体的答案,而是提供答案的“非标之标”,如“题2”是要明确“小传”的内容标准与语言形式标准,而这显而易见是可以有其“程序性知识”或“策略性知识”清晰的评价思路的,恕不展开。

延伸到名著教学实践层面的讨论,以“名著知识”“名著见识”等四个维度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写进张家港区域教研文件。获得“名著知识”是阅读的必须,但仅仅是阅读的开始;从“名著知识”到“名著见识”时完成阅读的“内化”和“输出”,亦可谓“阅读过程中文本意义的生成和建构”[]

3. 通用与专用:写作及其评价

2019年浙江全省9道中考作文题各美其美,赢得舆论一片叫好。9道作文题,命题作文只有1道,其他“命头作文”、材料作文、漫画作文、任务驱动作文精彩纷呈,与其他有关省份中考“命题作文”一以贯之的“标准化”面孔的反差让人嗟嘘,后者必然是逼仄了作文教学实践的想象力,形成“一个作文题目就是作文教学天下”的应试集体归顺。试想,作文“命题”的方向本不该如此局促,题型应该可以也可能走“非标之标”路线。

评价方面,作文一直有种“通用标准”的存在,如“立意/结构/语言”的评价维度组合。这个“通用标准”存在是非常必要的,但也是无法胜任作文评价全部的。有地区已经开始“通用标准”外,探索作文评价的新路径[]。

案例5:写作“非标”命题案例

题1:发挥想象,将《穿井得一人》扩写成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题2:学校读书节来临之际,要求你所在的班级向全校师生拟发倡议书,倡议多读书、读好书的理念。请以“初二(1)班”的名义写一份倡议书。

题3:就“案例3”节选《傅雷家书》的内容,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

想象、倡议书、读后感都是统编教材的写作单元主题,以上三命题亦是张家港地区在考试中对教材充分理解和尊重的结果。如果承认这也是有价值的作文训练方向的话,就会明确“通用标准”有失效的场合。可以拟制出该3题的“专用标准”:

题1:尊重原文大意但挣脱原故事框架,想象丰富,故事场景生动,情节起伏有致,细节饱满,形象突出,寓意深刻。

题2:符合倡议书的语体特征,倡议有鲜明主题、有具体方案、有得当措施,语言有感染力和鼓动力。

题3:话题过渡巧妙自然,有很好的阅读洞察力,有很好的生活思考力,语言晓畅。

三、“非标之标”的枢纽意义及实现图式

评价的通道,历来是介于教育教学实践与教育教学目标间的枢纽,其带宽承载着教育教学行为培育学生真正素养的资源流量。考试作为当下评价的主要出口,其评价标准指向核心素养的包容程度至关重要。“非标之标”的直接意义是改变考试及评价的性质,让死记硬背和刷题博分的“套路”无处藏身;长远意义是影响到教学行为的深刻变革,渐近课标所倡导的“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其生态原理简要图示:

语文中考答案多些要紧吗 我们要的是答案的标准(2)

“非标之标”的深层思考,是语文培养怎样的人和语文考试选拔怎样的人的问题。乐见很多地区的中考评价改革用开放的姿态拥抱语文的高阶知识和能力培育的社会诉求,体现了时代的担当。当然,也有一些地区的一些命题思想和技术在低端徘徊,“从现行考试评价内容看,教学活动与评价工具并未指向共同的课程标准”。确实,在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技能指标尚存模糊地带,而“个性化阅读”“创造性解读”“有创意的写作”呼声高涨的情况下,“语文教育评价事实上难以形成或评价结论过于主观、笼统,影响了评价的科学性”,语文考试评价仍迷雾重重。但不管怎么说,“非标之标”应该成为其拨云见日的路径之一吧。

最后,联想到国内英语课程和国外的语言课程有“自由表达”的分支,其价值与意义可以跟“非标之标”的考试评价导向做关联思考,譬如我们评价的标准与框架应该是激发学生潜能而不能腰斩了学生的真实水平。这算题外话吧。

参考文献:

[] 申宣成.中考语文阅读开放题与PISA阅读开放题例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9(12)

[]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EB/OL].moe.gov/srcsite/A06/s3732/201609/t20160920_281610.html,2016(9)

[] 洛林·W.安德森等编著.蒋小平等译.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11)

[] 周日.“四化”现象:中考名著阅读题命制亟须矫正[J].中学语文教学,2019(5)

[] 吴欣歆.语文课程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J].课程·教材·教法,2017(5)

[] 缪亚男.初中作文评价工具的研制和实践[J].语文学习,2019(1)

[] 吴欣歆,孙名谣.学生评价驱动的语文教学改进[J].中国考试,2018(10)

[] 倪文锦,郑桂华,叶丽新.阅读评价的国际借鉴[J].课程·教材·教法,2014(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