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弱国才强(事齐事楚)

成语释义

事齐事楚:语出《孟子·梁惠王下》。是依附齐国呢?还是依附楚国?比喻处在两强之间,不能得罪任何一方。

出场人物

NO.1 滕文公

出生时间: 不详

去世时间: 不详

职业: 战国中期滕国国君

任职时间: 不详(反正与孟子是同一时代的人

在职业绩: 推行仁政,改革赋税制度,被称为"贤君",使善国之名远扬。

自画像:

民弱国才强(事齐事楚)(1)


NO.2 孟子

出生时间: 约公元前372年

去世时间: 公元前289年(孟子挺长寿的)

职业: 儒家学派第四代掌门人

任职时间: 不详(从接任掌门人以来,一直都在)

在职业绩: 儒家代表人物,被奉为“亚圣”

自画像:

民弱国才强(事齐事楚)(2)


故事开始前,我们需要先简单介绍一下滕国这个诸侯国。

滕国

首任君主: 滕叔绣(周武王姬发的十四弟)

末代君主: 滕侯(姓名不详)

人口数量: 约170万

首都: 滕州城

兴亡年代: 公元前前1122—公元前296年

灭国原因: 公元前296年被宋康王所灭 (公元前415年为越国所灭,不久复国。后又被宋灭掉。

遗址: 滕国古城,位于山东省滕州市西南约7公里处的姜屯镇东滕城村(旅游的话是个不错的地方)

民弱国才强(事齐事楚)(3)

滕国古城遗址2

从这个简单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滕国是一个很小的国家,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个打酱油的角色,这对我们接下的故事至关重要。滕国因为国家很小,在周朝各诸侯国中一直没啥发言权,为了安安稳稳的活下去,滕国历代国君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依附于大国( 宋国、晋国)。就这样,滕国国君的位置一代一代的传了下来,直到传到滕国第三十任国君滕文公(也就是我们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手里。滕文公继承了历代先主的优良传统,也打算找一个大国来依附,毕竟背靠大树好乘凉嘛。

民弱国才强(事齐事楚)(4)

可是,滕文公比较不幸。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瓜分了晋国王室,史称三家分晋。自己曾经依靠的大树倒了,滕国后几任国君的日子是越发不好过了。到了滕文公这一代,滕文公决定改变这个现状,要重新找个大树来依靠。可是选择谁呢?滕文公是左思右想,排除了魏国、赵国等几个离自己远的大国,就剩下齐国和楚国,他是实在拿不定主意了。为了心中的这个大事,他是食不知味、夜不能寐,人都瘦了好几圈。

民弱国才强(事齐事楚)(5)

终于,机会来了。这天滕文公正在大厅办公,手下来报:“报告大王,有个自称孟子的家伙来拜见,大王是见与不见?”滕文公一听是孟子来拜见,不仅心中大喜,正好拿此事向孟子请教,便急忙对手下说到:“快请孟子先生进来,寡人这就接见。”于是那个手下便匆匆忙忙出去,很快便带来了孟子。滕文公与孟子见面,自然免不了一番俗套的寒暄,待得双方落座,滕文公又与孟子闲扯了一会,便决定把心中的大事向孟子请教。

民弱国才强(事齐事楚)(6)

滕文公直奔话题,说到:“先生大才,不知能否为寡人一解心中苦恼?“孟子说:“大王请说”滕文公见孟子答案了,便说道:”滕国是个小国,处在齐国和楚国两个大国之间。我们是侍奉齐国好呢,还是侍奉楚国好呢?”孟子听后,沉吟半晌,然后说:“这可是个重大的国策问题,恐怕我的能力解决不了。如果一定要我说,也许有一个办法:挖好护城河,修好城墙,和老百姓一条心,共同守卫它,哪怕献出自己的生命,也不离开自己的人民,这样就会有所作为吧。”这就是“事齐事楚”的故事。

民弱国才强(事齐事楚)(7)

后来,滕文公接受了孟子部分的意见,在国内推行仁政,实行礼制,兴办学校,改革赋税制度等。不久,滕文公名声大震,远近都称文公为"贤君",自愿来滕定居者络绎不绝。数年后,滕国人丁兴旺,国富、民强、贤君,善国之名远扬。但是,小国就是小国,即使国力得到一时的提升,也摆脱不了在大国夹缝中求生存的现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