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临床常见的检查方法(那些与乳腺癌有关的检查)

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压力的增大,乳腺癌成为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列我国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和第4位,对女性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乳腺癌临床常见的检查方法(那些与乳腺癌有关的检查)(1)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乳腺癌的深入了解,很多女性朋友也越来越关注乳腺健康,乳腺筛查也逐渐被重视起来。

不过,很多人表示:

检查设备这么多,选哪个?

每年都要做乳腺B超吗?

检查会不会疼?

基因检查靠谱儿吗?

……

今天,我们就乳腺癌相关的检查做了一个超全汇总,以帮助大家在检查前理智选择。

乳腺钼靶X线检查

乳腺钼靶 X 线检查已广泛应用于 40 岁以上女性乳腺癌筛查,是迄今唯一已被证实可以降低乳腺癌病死率的筛查方法。乳腺 X 线检查尚未进行年龄限定,对于20-40 岁的女性,若无症状、临床乳腺查体阴性、无高危因素,建议每 1-3 年行临床乳腺查体,并提高其乳房自我健康保护意识,不建议行乳腺 X 线检查。

乳腺癌临床常见的检查方法(那些与乳腺癌有关的检查)(2)

#优点

乳腺钼靶成像速度快,照射剂量低,图像对比性也较高,目前钼靶后处理技术较为先进,可清楚显示病灶钙化分布、形态及大小等。

#缺点

乳腺钼靶X线检查对致密性乳腺癌密度对比性较低,易漏诊,胸壁乳腺肿物也易漏诊,必要时可配合乳腺触诊反复定位检查。

乳腺超声

如果患者有以下情况,推荐超声检查。

  • 实性肿块、复杂型囊肿;
  • 年龄<30岁,持续性、自发性、单侧、单导管、血性、浆液血性乳头溢液;
  • 年龄<30 岁,乳腺肿块、腺体非对称性增厚或结节、乳腺皮肤改变 (炎性乳腺癌、乳腺 Paget 病);
  • 年龄≥30岁,乳腺肿块、腺体非对称性增厚或结节、乳腺皮肤改变 (如炎性乳腺癌) ,持续性、自发性、单侧、单导管、血性、浆液血性乳头溢液。

#优点

乳腺超声检查可清楚显示病灶内部结构、血流信号,对较大钙化灶显示也较好,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也较高,同时其简便、安全、无辐射,检查费用也相对较低,普及范围也较广。

#缺点

对细微病灶分辨率相对不足,微小钙化灶显示能力也较差,漏诊率较高。

乳腺MRI检查

当乳腺 X 线检查或超声检查不能确定病变性质时,可考虑进一步行乳腺MRI检查,以提高早期乳腺癌检出率。

乳腺癌临床常见的检查方法(那些与乳腺癌有关的检查)(3)

#优点

乳腺MRI能显示多病灶、多中心或双侧乳腺癌病灶,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更可靠的依据,并能同时显示肿瘤与胸壁的关系、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对拟行保乳术患者提供影像学参考依据。

#缺点

  • MRI对于乳腺癌分期的缺陷:由于磁共振的高灵敏度,有时可能造成假阳性。
  • MRI检查成本高,操作较复杂,不适合用于大范围的乳腺癌筛查。
  • 如体内安装起搏器、外科金属夹子等铁磁性物质;患有幽闭恐惧症及造影剂过敏,不能俯卧位检查者都不适合做乳腺MRI。

基因检测

近年来,基因检测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的筛查与治疗当中,乳腺癌基因检查也备受关注。

与乳腺癌相关的基因检查包括:BRCA基因检测、OncotypeDX®基因检测(21基因检测)、MammaPrint®基因检测(70 基因检测)以及EndoPredict®基因检测,其中BRCA基因检测可用于健康人群的筛查中,应用也最为广泛。

乳腺癌临床常见的检查方法(那些与乳腺癌有关的检查)(4)

BRCA 基因检测有什么意义?

对于健康人群: 研究表明,BRCA1/2 基因突变携带者行双侧乳腺预防性全切除术可降低 90%乳腺癌发生风险,因此 NCCN 指南建议针对于携带BRCA1/2 基因致病性突变的健康女性,可考虑行双侧乳腺预防性全切除术。

对于已确诊人群:

  • 基因突变的肿瘤患者对侧乳腺癌风险增加,且使用铂类药物化疗效果更显著。
  • BRCA 突变对 PARP (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格外敏感,作为针对BRCA1/2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目前FDA批准上市的PARP抑制剂主要有奥拉帕利、他拉唑帕尼。

推荐哪些人做BRCA 基因检测?

虽然BRCA基因检测确实能指导健康人群提前预知乳腺癌风险,但其成本较高,并不代表所有人都需要做。

以下七大高风险人群,携带BRCA1/2致病性突变的可能性较大,强烈推荐其进行BRCA1/2胚系突变的检测。

  • 家族中有已知的 BRCA1/2 有害突变;
  • 乳腺癌(任意年龄)且有家族史;
  • 早发性乳腺癌(≤45岁);
  • 乳腺癌(≤50 岁至少2个原发病灶);
  • 三阴性乳腺癌(≤60岁);
  • 上皮卵巢癌;
  • 男性乳腺癌。

参考文献

[1] 张 瑾, 陈 薇, 刘 蕾. 2017 年 《NCCN 乳腺癌筛查和诊断临床实践指南》( 第 1 版) 更新与解读.中国全科医学,2017.

[2] 基因检测在乳腺癌中的应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