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市大麻镇最新发展规划(小镇变迁记桐乡大麻镇)

深秋时节,满眼金黄。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悄然间,嘉禾大地发生巨大变化,独具韵味的乡村景色圈粉无数。

桐乡市大麻镇最新发展规划(小镇变迁记桐乡大麻镇)(1)

桐乡市大麻镇最新发展规划(小镇变迁记桐乡大麻镇)(2)

在桐乡市西部的大麻镇海华村,这里数百亩的花海竞相绽放,引得上万名游客接踵而至,成为桐乡新晋“网红”打卡地。在永丰村,“喝”着白荡漾水长大的稻谷成熟,引得巴基斯坦、马来西亚等18个国家留学研究生前来观摩;凭借“中华鳖”这一特色产业,大麻还成为嘉兴首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桐乡市大麻镇最新发展规划(小镇变迁记桐乡大麻镇)(3)

有颜值有内涵有实力,许多人不禁感叹:大麻变了!这就是向往的乡村的样子。

生态立村,昔日小村今变大花园

如果问大麻乡村最鲜明的底色是什么,答案是生态美。

海华村就是生态立村推动绿色发展的典范。近年来,海华生态旅游发展风生水起,还跻身全省首批3A级景区。

30多年以前,这个环水小村放眼望去也见不到一条像样的林荫路,与周边乡村比较并无二致。

1998年,村里老书记邓永根带头示范,种下香樟和水杉,全村人紧跟而上,硬是种出了一条“十里海卸路”。

而后,海华人数十年如一日种绿补绿护绿,村里所有的工业企业也都完成了搬迁,成为桐乡第一个省级森林村。这块沉甸甸的奖牌,至今让海华人无比自豪。搬到新村集聚点的村民曹士掌感慨道,现在整个村庄就像一座大花园。

桐乡市大麻镇最新发展规划(小镇变迁记桐乡大麻镇)(4)

生态美,成为海华发展旅游的重要砝码。80后的钟俊杰是村委会副主任,最近他只要有空闲,就去当导游,百亩花海走红后,前来参观的各界人士也是与日俱增,只要有团队过来,他都要全程陪同。

发展乡村游,海华底气十足。“你看到的绿意盎然,只是表面的颜值,我们村还有很多历史文化资源,越深入了解你会发现越有意思。”钟俊杰话音刚落,就驾着观光车,带我们沿着海卸路往北,沿途的景致别有一番韵味,有代表早期民族工业的苕溪丝厂的遗址,还有王阳明读书遗迹、金子久名医馆、知青馆等。

离开苕溪公园,站在村里的一座畅想桥上,不远处的桐乡市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正加快建设,钟俊杰信心满满,他说,这个基地启用后,将给村里带来稳定的客流量,眼下村里也在抓紧打造一批沿河仿古精品民宿,想方设法通过旅游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而他还在思考,要借助网络,通过拍短视频等形式让村子持续走红,并把流量转化为经济效益。

桐乡市大麻镇最新发展规划(小镇变迁记桐乡大麻镇)(5)

变化的不止是海华。吉字浜村投入近千万元,对全村557户农户完成城镇生活污水入网改造工程,彻底解决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现象,还新建了农民休闲公园、亲水平台等,永丰村将两个文化遗址同优质稻米生产基地有机串联,打造观光线路......大麻的每个村都在擦亮生态底色,多渠道打开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转化通道。

产业兴村,校地合作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

永丰村是大麻有名的水稻种植大村,村里成立的龙图粮油农机专业合作社,已流转土地1680亩,占全村水田面积的92%。以永丰优质水稻星创天地为服务平台,辐射带动周边种粮大户,总面积达2700亩。

桐乡市大麻镇最新发展规划(小镇变迁记桐乡大麻镇)(6)

最近,村里“永秀”牌优质稻米在本地市场备受追捧,经常供不应求。这让村党总支书记蔡武强对打造高端大米品牌有了信心。

“尤其是嘉丰优2号,它可是我们村的宝贝。它蒸煮后米香宜人,咀嚼时回弹度高,慢慢散发出清甜的回味。”蔡武强捧起一把米,只见其外观饱满、颗粒纤长、透明度高。

在永丰村百姓看来,能种出优质米,关键看技术。作为省、嘉兴、桐乡三级优质稻试验种植基地,去年,龙图粮油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为嘉兴市农科院新品种种植基地,承接浙江省优质稻试验示范项目,开辟135亩试验田,试种嘉丰优2号、嘉禾236等30个优质稻品种。经过筛选比对,最终选出适合永丰村种植的15种优质稻品种。

嘉丰优2号就是其一,还荣获“首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蔡武强盘算着,去年合作社试种了一亩多的嘉丰优2号,稻米产量约 500公斤,价格卖到普通品种稻米的3倍,每亩至少可增收3000元以上。今年100多亩稻米卖出去,可实现增收30万元。

桐乡市大麻镇最新发展规划(小镇变迁记桐乡大麻镇)(7)

增收不仅在稻田里。今年4月份,大麻镇联合嘉兴市农科院和桐乡市农业农村局、科技局、农商银行成立的“红船先锋号”党群致富联合体。在联合帮扶下,大麻海北圩水产专业合作社社长沈天富找到了“跑道鱼”这一既环保又增效的养殖新模式。他在基地建成了10条长27米、宽5米的“跑道”,一条跑道投两万尾鱼苗,效益也翻了几倍。

大麻有着外塘水产养殖的习惯,中华鳖是大麻镇水产养殖的主导产品,近年来,在镇里引导下,海华村、百富村、麻溪村等村纷纷将流转土地建成大麻镇海北圩水产园,逐步形成规模化生产,现在中华鳖养殖总面积达4500多亩。中华鳖养殖户还通过养殖尾水治理,标准化生产以及实行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打造精品鳖,增加了养殖收入。

生态优先、特色鲜明、品牌响亮,大麻走出的这条特色农业产业化路子,不断引领更多百姓走上幸福的康庄大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