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三圣庙记(重建三圣庙碑记)

重修三圣庙记(重建三圣庙碑记)(1)

碑铭

碑文释读:

重建三聖廟碑記

天運之循還,無往不覆。神人之遭績,窮(穷)則必通。余鄉中往有三聖廟一座,不知建自何年,重修在前清光緒乙亥(1875,光绪元年),迄今已六十年矣。棟折榱崩,土飛瓦竭,墙垣倒塌。神位嶙峋,悲满院之蓬篙;陰風惨淡,恨無燈之古乂(疑为“刹[chà]”字之简写)。夜月淒涼,對景住悲,幾有不堪目睹者。余居石家庄,已十數年未曾歸里,現因清明拜掃,觸目感傷,因携杜㕠進、杜金玉聚合鄉眾,眾歡趋之,不约同心,於是鳩工起造,不數月而告成,殿宇輝煌,焕然一新,其神靈之默佑歟?何未預約而同心也。余鄉父老索余撰文,因不揣固陋,勒諸貞䂥以表不朽云。

陸軍第二十九軍 参議 石門市救濟院 院長 周化邦 撰文

保證责任元氏縣信用合作社聯合社 理事主席 前清 庠生 杜 樾 書丹

會首 杜㕠進

杜金玉

經理 杜振邦 杜富群 杜 珊 周廷子 周元群 任恒元 劉保群

杜蔭文 杜興邦 杜如冈 周 印 任裕子 任 孝 杜三洲

南白婁 安吉年刻石

中華民國二十四年 歲次 乙亥 冬十月 穀旦

碑文中使用了几个不常用的异体字,如图示:

重修三圣庙记(重建三圣庙碑记)(2)

异体字

古时的院家村,六座庙宇环绕,分别是西北隅的真武庙,东北隅的三圣庙,及其东向毗邻的五道爷庙,村东的龙王庙,西南隅的观音堂,及其西部的蚂蚱庙。

乡里古庙,史上多有修葺,到了民国年间,乡人周兰印,进行了最后一次大规模、普遍性的修葺。他对乡里古庙最后一次修葺也得山西军阀阎锡山、29军军长宋哲元赞助。东北隅的三圣庙修葺最好,农历九月二十八为庙会日,至今承传未绝。

周兰印,又名周化邦,字维新。民国时,封建礼教已被打破,礼制新旧更替,中国人已开始逐渐不再给自己起字,已有名与字的人,称呼上也没有严格的区分了。在外,人们称他周化邦,也称周维新,但在乡里,都以兰印称。

他是石家庄市(当时叫石门市)第一任市长,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9军参议,石门商会会长,石门市救济院院长。当时在慈善界,其名望与北京香山慈幼院的创始人,慈善家、北洋政府第四任国务总理熊希龄相媲美。

他还是石家庄市第一所中学,即石门初级中学董事会正副会长,思想开明,与长子周照俭,字慎之,又名明月,办学校,兴教育。他也是位实业家,自身名下业涉颇多,与英美国际资本合作,办有公司。

他更是位社会活动家,在地方上很有威望,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由于石家庄特殊的地理条件,他与当地或过往的军政要员关系匪浅,诸如万福麟、刘乃昌、陶继武、汲金纯、高占奎、商震、于学忠、宋哲元、冯志安、赵登禹、何柱国、张自忠等都曾亲涖救济院,并给予捐赠。该院颇得张自忠将军赞助,曾将所部部分战伤致残官兵安置在救济院收养,这也是救济院的鼎盛时期。

他释褐不忘故里,虽无暇常回故乡,但每次归乡,只要望见故里,远远即下马步行,走路回乡,遇人主动打招呼,一点架子都没有。

三圣庙,为乡诸庙中最为宏大者,有殿多楹,供奉武圣关羽、礼圣周公、文圣孔子。借古代圣贤,明孝友之理,备忠义之节,更期教泽覃敷,人文蔚起,民有造就。地处院家村东北隅,然年深屋老,朽蠹欹倾,烦筱恶草相与蒙翳墙隅,淤泥瓦砾相与污漫院中,白昼少人烟,夜黑无光烛,过者不惟哀怜更生畏怖之心。村之士绅有感于此,因费需糜多,非一时所能募凑,数欲葺而不果。

民国二十四年,岁次乙亥,适清明,乡人周兰印自石家庄归乡扫墓。见乡中诸庙皆破旧不堪,殿宇廊舍,半皆倾圮,满目寒烟衰草,几不能参谒,咸待修葺,然时局动荡,乡民疲敝,无力整饬,兹决意独力为之。询之乡老:“自古劳民之事莫甚于兴土木,然有不得不兴者,若城池、衙署、学校、仓储、道路、堤坊等,随时修建。乡庙关乎里民生活,首重兴修。大,可以整齐人心,宣扬治道,贞风砥俗,储圣贤英哲之光;小,可以求吾乡合境为完闾,四野为全民,阎里有屋宇,父子、夫妇、长幼、昆弟有伦序。国有祀,能捍灾御患;民有祭,可保饮食不愁,出入无虞,抱子弄孙,不殊平时。倘不假时计修,听其缺略而任其倾颓,是不治之国也。”

诸老无不欣喜,皆云:“土木之兴,劳民力,伤民财,苟非万不得已,必不敢轻于一试。然,以利民用,以厚民生,虽兴大工,动大众,民且乐为之。乡庙有多年废置者,已成瓦砾之场,坑坎不平,砂石成堆,藩拔彝缺,鸱鸣狸走,荒为茂草,治之良非易易。今为吾民建永久之业,谋乐利之庥,即有营造,民必欢欣鼓舞,踊跃从公矣。”

因携杜㕠進(双进)、杜金玉逐谋修众庙,成立监修理事会。以杜㕠進、杜金玉为会首,以杜振邦、杜富群、杜珊、周廷子、周元群、任恒元、劉保群、杜蔭文、杜興邦、杜如冈、周印、任裕子、任孝、杜三洲为经理,先以三圣庙始,分职董其役。

杜㕠進,雍正朝举人杜天滋大爷爷杜起志之后人。杜金玉,杜天滋弟杜天润之后人。杜珊,字鸣俊,杜天滋长子、庠生杜巍之六世孙,修职佐郎杜作蒲之来孙,奉政大夫、嘉庆岁贡、道光年孝廉杜曜之玄孙,道光庚子恩科举人杜锡金之曾孙,锡金三子、咸丰辛酉拔贡、奉政大夫、高邑教谕杜雯之孙,孙辈行排三,杜雯长子朝印(又名受龢,字辅廷)次子。杜三洲,字洛仙,杜天滋次子杜嵚之六世孙,乡饮耆宾杜贡金次子杜连科之孙,杜连科长子杜文林之长子。杜蔭文,杜天滋四爷爷杜尚英(梦)之后人。任恒元,道光甲辰武举任建邦弟任兴邦次子任春泰之子。其余皆为各族宗支之代表。

周市长输资,择吉日,集工夫,并力开修。石材伐于山,梁檁採于林,甓甎陶于野。重修所需铜、铁、颜、漆等,乃至平素紧俏物料,周市长自营阜丰货栈俱能备办。偶有料物弗给者,乡人争相捐输。周市长,纳度有方,程劝有法,民无出财费之累,工不惮服役之劳,更有子趋父事,虽劳而不怨者。各经理悉心筹度,朝夕督修,不数月,工即告成,庙貌俨然。栋甓瓴瓦皆易其故,鼎取其新。正殿多楹,宏伟宽大,望之岿巍。两庑画櫺拱揖左右,翠柏苍松掩擁前后。主殿周匝仍旧,而壮丽端俨实数倍于旧,梁栋有雕花,墙面绘壁画。

像设亦极备,关帝圣像巍峨,高大越真人,著色明快,面红如重枣,且身披大红袍,头著红巾帻,正襟危坐,双手皆置于腿上,神态威仪,浩气参天,位列中楹,面对殿门,民故又呼此关帝庙,平素称关老爷庙。更有周仓、廖化站像配立两旁,勇猛刚毅,神态雄壮,弥显关帝英雄气概。前置石桌,高大敦厚,刻纹雕花,工细精美,供摆祭品炉鼎。主殿其余各楹及两庑所望古之圣贤先哲及关帝部将像,亦皆石雕,为站立态,宗分碁列,规模逊于关帝,但亦不失岿然,足可掩人,间有玩童闪匿其后捉迷藏焉。石像均置坛台上,背面隐掩处刻有其名讳。坛上空隙处不乏石像小巧者,为民户因故不再供奉而送还存放于此,非殿本配。

像石材质上乘,像刻逼真,栩栩如生。雕工细腻,衣裙飘曳,巾带飞舞,棱角、边沿磨琢圆润,飘逸如风吹,垂坠若悬柳,粗中见细,尽显古贤哲之神韵个性,美轮美奂,鲜见少有。饰配注重,力求完美,就连周仓手中大刀,都质材考究,睹者惟啧啧称赞矣。

众乐效役,皆尽心为之,不遗死角。院内及周匝隙地,广植竹树,栽松种柏,斩其丛莽,除其污秽,高者铲之,低者填之,然后平如坻矣,又铺以黄土,围以栅栏,添置俎豆爵镫等器。殿宇雄伟,蔚然深秀,人游至此,无不感觉耳目一新。周遭诸乡,无出其右者。

后每至岁时农历九月二十八庙会日,设节场大会,环十数里之内外,衣冠士女云集辐辏,其盛一时,堪与封龙双塔寺相埒,凡旅过者无不称胜也。

庙处艮隅,居辛溪之阳,古河之西,两水在此汇聚。水声淙淙,昼夜不绝。古庙,门对大街,墙临官道,门外石桥两座,东西、南北走向,地势博大,殿宇闳深。旭光映山门,夕照入林霞。寒风吹苍翠,秋水日潺湲。屡有沙门云游过此,惊赞连连:实志道释教之地,无穿渠引水之累,胜垒石成山之秀。无不心存景慕,度地之势,心悦兹水,意树斯境,惋不能住锡此堂,木鱼伴梵呗,潺湲洗凡心,昼夜思道,净尘缘,入佛境。惟徘徊周览,流连回顾而不能去。

三圣殿前,原有古柏数株,中有一株,高数仞,本甚直,人皆不知此柏植自何年,时枝叶剥落,经枯数年许,庙宇复修后,苍茂如故,干繁而枝密,众皆异之。至冬日,村中诸树叶皆落,惟庙中古柏如虬,北风烈冽吹不动,如拒如迎,极备凛凛之悍。时日寇侵衅日紧,华北危急,似喻乡人明优胜劣败之理,负正气,坚自强不息之心。乡人无负此柏,荷正气,挺脊梁,不惧日寇残暴,于庙东隔河官道上,截砸日寇辎重汽车,以资西山游击队;商震部伏金水河畔阻击日军,乡人争相助焉。此柏伴乡人,冬迎旭日,夏送皓月,荣枯消长,后至数十围,高耸入云,班篆层鳞,实难名状。

又有坤隅观音堂远矗,与三圣殿相屹立,遥遥可望,院列乡之西东,势相应合,互映光芒。有勤劳赶夜穿村而过者,越旷野,携一身尘寒,趋行两庙间,骤觉有气场罩护,纵夜黑风高,身有至家室厅堂之神安感。虽有堪舆家盛誉之嫌,然行于此间,老者身安心怡;壮者,有腾凤扬眉意;更有后生卓然高望而树远志也。此二者,皆乡称胜概可环游之所,凡旅来诸优婆塞,先趋观音堂捧诵呗咒,而后环三圣庙拜瞻;凡游三圣庙祈毕者,必赴观音堂谒青牛白象氏。不瞻二地,弗算来过斯村也。

工竣,语及纪实勒石事,公推周市长为文纪之。皆云:“尝苦心经营,皆因工程浩大,费资不凡,未敢轻于妄动,阅时数年而不能备,迨公归乡省亲祭祖而始成。今规模宏伟,民祈有庭,讲论有堂,燕息有室,黑夜亮灯烛,白昼绕香烟,岂不大有功于乡哉?志行诚笃,坊表堪垂!或曰此方筑一台可以壮观瞻,彼方营一塔可以补风水,乃流俗之见,枉做劳民无益。今吾等为之,实实表正道,储人才,端教化。能引青年咸集,砺炼其精神。必有心之所好,力之所能者,以三圣为范,习练而比,率而从之,节君臣兄弟之礼,养天地之正气,以兴保国之热忱,不失公爱敬桑梓、兴教劝士之冀望。安思所危,功思所自,是谓知德报恩。宜世世扬善举,彰笃行,以逮吾天朝崇德报功之盛典。不文,不能曲述事之颠末;惟纪,方不负此会之成立,亦不负吾等经营此会之苦心也。”

周市长遂撰文为记,杜樾书丹并篆额。杜樾克绍家学,篆书可与高祖岁贡生杜作屏相媲美。碑上“重建三圣庙碑”六字篆额如图所示。

重修三圣庙记(重建三圣庙碑记)(3)

篆额

杜樾,字双振,雍正朝举人杜天滋第二子杜嵚之五世孙,岁贡生杜作屏之玄孙,乡饮耆宾杜贡金之孙,杜贡金长子杜连山之次子,亦是碑上杜如冈之父。是时为元氏县信用合作社联合社理事主席,与子如冈、如川,皆前清庠生。三人笔力过人,字锋遒劲,书体章法,苍健类古人。其巨匾大字,远眺近览,仰望俯观,左视右瞻,正端环顾,皆有美感,远近闻名。四邻乡社有碑匾楹额诸事,皆求之,无论公私,无不热心为焉。

南白娄名匠安吉年刻石,冬十月,谷旦立,以昭不朽。

重修三圣庙记(重建三圣庙碑记)(4)

政协封龙文化办公室王仁君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