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汉合流前后局势(持续多年的宁汉斗争)

在北伐结束之后,国民党统治集团已经逐步在南方建立起有效的统治,而北方还盘踞着张作霖和孙传芳两大势力集团。

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政府并没有进一步谋求进攻北方旧军阀,反而是在内部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权力斗争。

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南京和武汉两大阵营的对立,双方都以正统自居,希望独占国民政府的领导权。

因为南京的简称是"宁",而武汉的简称是"汉",因而这场对立被称为"宁汉对立",或者"宁汉分裂",后来引发的国民党党内内战被称为是"宁汉战争"。

这场斗争的结果是南京国民政府取得了胜利,而国民党内部终于得到弥合,这对后来的全国统一有着极大的影响。

宁汉合流前后局势(持续多年的宁汉斗争)(1)

北伐战争

野心膨胀的唐生智

宁汉战争是由武汉的国民政府这边的唐生智挑起的,他想要借助一场战争,将东南地区纳入武汉国民政府的统治之下。

唐生智是湖南东安人,早年就读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加入了湖南陆军,其参加过护国运动以及护法运动,逐渐成长为湘军的领袖人物。

进入二十年代,当时的湖南地方军阀与北方的吴佩孚的联系密切,湖南省省长赵恒锡积极支持吴佩孚,而唐生智在当时是赵恒锡的属下。

在北伐前夕,广州革命政府与唐生智取得联络,唐生智决定反水,但却被赵恒锡知晓。赵恒锡试图诱杀唐生智未果,直接调动军队围攻唐生智,但归于失败,唐生智因此摆脱赵恒锡的控制,并在随后势力壮大,取代赵恒锡做了湖南省省长。

之后,唐生智就融入了广州革命政府的体系之中,担任要职。此时的唐生智野心极大的膨胀,其对权力的渴望愈发强烈。

其担任北伐西路军总指挥,指挥四个军的兵力,还侵吞了黔军的一部分,其军队急速扩充,仅第八军就有六万人之多。

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蒋介石被武汉国民政府免职,唐生智接替蒋介石做了国民革命军总指挥,继续主持北伐工作。

宁汉合流前后局势(持续多年的宁汉斗争)(2)

唐生智

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之间的分歧主要集中在蒋介石身上,武汉方面坚持要倒蒋,在新桂系势力的支持下,通过联合施压,蒋介石选择以退为进,宣布下野。

在蒋介石下野之后,宁汉双方一度失去了斗争的目标,本来应该走向合作。

但是,以唐生智、程潜等人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中的实权派,又将斗争的矛头对准了由李宗仁、白崇禧等新桂系军阀组成的中国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

由于蒋介石下野,宁汉双方即将走向合流,但在组建特别委员会的时候,李宗仁等人将汪精卫排除在了权力中心之外,这就引起了武汉方面的不满。

汪精卫在此后也宣布下野,但他在下野之后并没有闲着,而是积极鼓动唐生智等人反对新桂系,在广州另立门户。

宁汉合流前后局势(持续多年的宁汉斗争)(3)

汪精卫与蒋介石

因为当时的张发奎南下去了广东,程潜去了湖南,武汉这边就剩下一个唐生智。宁汉之争从蒋介石与汪精卫的争斗,变成了唐生智与新桂系之间的斗争。

在1927年9月22日,唐生智借武汉政治分会的名义,公开反对新桂系的中央特别委员会,并发兵进攻新桂系。

新桂系主导的南京国民政府针锋相对的以中央的名义发兵西征,来对抗唐生智,宁汉战争因此爆发。

扩张中的新桂系

宁汉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是安徽问题。在北伐之后,因为领导权问题,蒋介石与汪精卫分道扬镳,而连带着唐生智和李宗仁也走向了不同的阵营。

蒋介石下野之后,孙传芳准备进军南京,唐生智借此机会进占安徽。李宗仁代表新桂系去和唐生智谈判,要求他停止进军,对此唐生智并不打算答应,他甚至还想策应孙传芳一起夹击南京。

只是因为孙传芳的迅速失败,才使得唐生智企图吞并南京、上海以及江苏的图谋流产。

宁汉合流前后局势(持续多年的宁汉斗争)(4)

孙传芳

因为这件事情,南京的新桂系势力对唐生智十分不满,同时为了解决武汉方面控制了安徽,威胁南京的问题,新桂系派人去和汪精卫和唐生智和谈。

唐生智坚决不同意放弃安徽,其与南京方面的分歧越来越严重,因此导致双方走向直接的武力对抗。

在战争爆发之初,南京国民政府这边控制了福建、浙江、江苏、安徽、上海、南京以及两广等地区,而武汉这边控制着湖北、湖南以及江西等省份。

南京国民政府以程潜为总指挥,李宗仁为副总指挥,组织西征军迎击唐生智。

最先与唐生智的军队发生接触战的是程潜的第六军,该部队向刘兴的三十六军率先发起进攻,正式引发战争。随后,李宗仁的部队也开进战场,进攻何键的三十五军。

由于担心己方的部队被分割截断,唐生智急忙命令三十五军和三十六军迅速后撤,直接放弃了安庆和芜湖等地。

宁汉合流前后局势(持续多年的宁汉斗争)(5)

宁汉战争

之后的战事,唐生智连连失利,军队一退再退,唐生智的湖南防线也被突破,岳阳、长沙、衡阳等军事重镇纷纷失守。

在此之后,唐生智的部将,诸如何键刘兴等人纷纷倒戈。而此时的唐生智借口过度疲劳,已经下野,在形势恶化之后,他选择了流亡日本。

宁汉战争中,新桂系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一方面是因为南京国民政府在政治和经济上有更大的优势,江苏等富庶之地都掌握在南京政府手中,再加上南京对两湖的经济封锁,使得唐生智难以获得物资支持。

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唐生智尽管拥兵十五万,但很大一部分他都指挥不动,这也是战争中为什么唐生智的部将纷纷倒戈的原因。

谁是最大的赢家

宁汉战争最终以南京国民政府的胜利而告终,新桂系势力成为最大的赢家,其势力范围因此扩充到了两湖地区,直接掌握的兵力超过二十万。

这是从新桂系成立攫取中央权力以来,新桂系获取的最大的胜利。但是,正因为新桂系势力的急速膨胀,其激起了其他势力的忌惮之心。

宁汉合流前后局势(持续多年的宁汉斗争)(6)

张发奎

此时,已经下野的蒋介石积极与汪精卫、冯玉祥、阎锡山等人联络,要密谋打击新桂系。而早在宁汉战争期间,蒋介石就曾策动一直在广州的张发奎,要他在广州另立中央,夺取两广地区。当时的新桂系忙于宁汉战争,根本顾不上广州。

于是在1927年年底,张发奎和黄琪翔等人一起在广州发动政变,将新桂系在广州的军队全部缴械,并收买了新桂系在广东的盟友李济深的一部分军队。

之后,张黄二人向广东西部的桂系势力发动攻击,迫使后者退回广西。在清除了新桂系在广东的势力之后,张发奎自任广州军事委员会主席,然后把汪精卫一派的人物安插在了广东省的重要职位上。

因为新桂系无暇南顾,因此只能和张发奎在媒体上打口水战,使得舆论大哗。此后,国民党要召开四中全会,新桂系联合李济深,要求先处理张黄事件,再召开四中会议。

此时,蒋介石突然站出来说,张黄事件可以往后放,还是先开会,汪精卫则适时的提出要求蒋介石官复原职。

因为此时的国民党内部矛盾,主要是围绕新桂系展开的,各方势力都不想看到新桂系过度膨胀,因此反而在对蒋介石的态度上温和起来,最终各方势力都接受了汪精卫提出的请蒋介石复出的提案。

于是,借助张黄事件,蒋介石在下野几个月后,重新掌握国民党的党政大权。

而蒋介石在上台之后,因为嫉恨桂系在此前胁迫自己,使得自己下野,再加上要限制新桂系势力,于是立即开始清算新桂系,再次引发国民党党内内战。这一次,蒋介石成为赢家。

宁汉合流前后局势(持续多年的宁汉斗争)(7)

蒋桂战争

结语

在北伐之后,国民党政府初步控制了南方地区,围绕着中央领导权问题,蒋介石和汪精卫斗得不可开交,国民政府因此一分为二,双方都声称自己是正统,都想吃掉对方。

因为政治斗争的激烈化,国民党内部各势力最终一致走向倒蒋的道路。迫于政治压力,蒋介石宣布下野。

但此次下野,并没有完全解决国民党党内矛盾,南京国民政府在此时占据了主动地位,尤其是以李宗仁、白崇禧等人组成的新桂系势力成为了实权派。

新桂系的扩张使得国民党各势力纷纷重新分化组合,大家都开始抱团敌视新桂系。唐生智是倒桂派的一个代表,他凭借自身的军事实力,率先发动针对新桂系的战争,意图吞并江南。

但是唐生智军队虽然更多,而综合实力却并不够,两湖地区的地方经济也比不过南京等江南地区。于是,唐生智战败了,新桂系因此实力更为强大,但也为他带来更大的敌意。

各方势力最终联合起来,迫使新桂系放弃了领导权,新桂系在此后又遭遇战败,只能退守广西,做一个地方实力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