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心静了睡眠就好了(睡子午觉)

黄帝内经心静了睡眠就好了(睡子午觉)(1)

“连医生,我睡眠终于好多了,头晕脑胀也缓解不少。”3月18日,患者陈先生到浙江省中医院找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连暐暐复诊。

3年前,陈先生开始失眠,头部两侧胀痛,并伴有搏动感。他到神经内科做了检查,却没发现异常,可失眠却越来越严重。常常过了凌晨两三点,依然没有丝毫睡意,经常等到窗外天空开始发白还是睡不着。有时就算勉强睡着了,最多睡上两三个小时就醒了。

于是,陈先生来到省中医院,连暐暐为他做了辨舌象、脉象等检查。

“患者口干,口气重,眼睛干涩,白发多,舌暗苔薄,脉虚弦,容易急躁,属于血虚失眠。”连暐暐说,所谓血虚,主要是指人体血液减少,不能濡养滋润脏腑经脉、四肢百骸,而出现一系列虚弱性表现的证候总称。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提到,引起血虚主要是指忧、思、恐等几种情志异常。血虚主要由化源不足和失血过多两个方面造成,“虚则补之,因此治疗主要在养血补血。”连暐暐说,通过养血,佐以安神祛湿,陈先生的睡眠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连暐暐说,中国传统医学十分重视睡眠,认为睡眠是人神志活动的表现之一。《黄帝内经》就对睡眠有着深入的认识:“春三月,此谓发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三月,此谓蕃秀……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三月,此谓容平……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三月,此谓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也就是说,春季的3个月,万物复苏、生发生长,应当夜晚安睡,清晨早起,于庭院里散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夏季的3个月,草木繁茂秀美,应当夜晚安睡,清晨早起,不要过于在日光下暴露,以免中暑;秋季的3个月,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应当早卧早起,鸡入圈时应准备入睡,鸡鸣应起床;冬季的3个月,万物生机潜伏闭藏,应当早睡晚起,一定等到太阳出来再起床活动。

《黄帝内经·灵枢》还记载:“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子时(晚上11时至凌晨1时)和午时(中午11时至下午1时)正是一天中阴阳交替之时,子时和午时若能熟睡则有利于养阴和养阳,故“子午觉”为养生妙道。连暐暐建议,晚上应在11时之前入睡,午觉只需在午时小憩即可。

针对睡得太久,醒后人感觉更加困倦的情况,连暐暐解释,这是因为久卧、喜卧或多卧会导致人体气机运化不畅、气滞血淤,即久卧伤气,让人感觉肢倦乏力。倘若长时间躺在床上不动,气的运行就会变得缓慢,身体内的新陈代谢速度也会相应减慢,可导致肺气、脾气、心气、肾气不足,从而产生一系列肢体疲倦乏力状况。因此,宅家一定要避免久卧,白天也不要起得太晚。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