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最早的韵书是什么(古代韵书知多少)

天津红叶书院

我国古代最早的韵书是什么(古代韵书知多少)(1)

古代韵书知多少?你读了几本?请不要随意标这韵那韵

——关于诗词用韵的一些想法

文 / 韩亦农

一一韵是诗词避不开的一项要素,因为诗词是韵文。没了韵(旧韵,新韵),也就不好称之为韵文了。

一一韵毕竟只是诗词的一件外衣,不是诗词的内核。

一一诗词的音韵,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的。古时宽,近时严。在千百年的实践过程中,古韵渐成系统,形成定式。它的功劳是大家公认的,也是诗词家所一直遵从的。但音韵是个随时代而不断演化的。只遵从一个定式,未免偏颇。也当与时俱进。

:旧韵,分平上去入。新韵,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旧韵也称平水韵。新韵指普通话的音韵。

一一研究音韵的人是专家学者,使用音韵的人是平常人。比如,发明汽车的人是发明家,而使用汽车的人,就是司机了。所以用平水韵(旧韵)写诗的人並不比别人高明。查查韵书,不用错就行了。况且音韵本身也无高下之分。

问题是有些一知半解的人,却往往拿使用古韵说讪,其实没有多大根底。还有些征稿者,往往规定必用旧韵,不然评不上奖。似乎是旧韵的卫道者,一改旧韵就不得了了!

一一这让我想起由文言文改为白话文的那段时间,有的人竟下跪请求,好像一改为白话文就国将不国了。现在看看,白话文大行天下,国反而更国起来了。用韵和此也有一比,只要诗好,用新韵,用旧韵都是可以的。诗韵始终是诗的衣服,只要得体,都是对的。

一一就目前而言,我以为新旧并行较妥。你熟悉哪个,就用哪个。一切根据自己的认识情况就行了。

不过,毕竟我们不是唐人,不是宋人。我们写的东西,也只有现代人或后代人看,如果你用的韵与当代语言有别,谁还看得懂呢?

我写的拙诗拙联,均用新韵,主张知古用新。写起来方便,读起来顺畅,也就行了。

以上诸多想法,妥与不妥,还要经得起实践的考验。请诸公提出修正。谢谢!

我国古代最早的韵书是什么(古代韵书知多少)(2)

中国古代韵书

一、萌芽中的韵书

1、李登的《声类》

2、 吕静的《韵集》

二、六朝韵书

3、周研的《声韵》四十一卷(《隋书 . 经籍志》)

4、 张谅的《四声韵林》二十八卷(《隋书.经籍志》)

5、段弘的《韵集》八卷(《隋书. 经籍志》)

6、无名氏的《韵集》二卷(《隋书. 经籍志》)

7、 王该的《文章音韵》二卷(《隋书. 经籍志》)

8、王该的《五音韵》五卷(《隋书. 经籍志》)

9、无名氏的《群玉典韵》五卷(《隋书. 经籍志》)

10、阳休之《韵略》一卷(《隋书. 经籍志》;又见陆法言《切韵序》,无卷数。)

11、李概的《音谱》四卷(《隋书. 经籍志》;陆法言《切韵序》作李季节,无卷数。)

12、无名氏的《篡韵钞》十卷(《隋书. 经籍志》)

13、刘善经的《四声指归》一卷 (《隋书. 经籍志》)

14、周彦伦的《四声切韵》(《南史. 周彦伦传》)

15、沈约的《四声》一卷(《隋书. 经籍志》)

16、夏侯咏的《四声韵略》十三卷(《隋书. 经籍志》;陆法言《切韵序》作《韵略》,无卷数。宋本《广韵》作夏侯该,捂、误。)

17、潘徽的《韵篡》三十卷(《隋书. 潘徽传》)

18、释静洪的《韵英》三卷(《隋书. 经籍志》)

19、杜台卿的《韵略》(陆法言《切韵序》)

三、定型的韵书

20、(隋)陆法言的《切韵》

四、修订、增补的韵书

21、(唐)孙愐的《唐韵》

22、(唐)李周的《切韵》

五、官修韵书

23、(宋)陈彭年、丘雍等人修订的《广韵》

24、(宋)戚纶等的《韵略》

25、(宋)丁度等的《集韵》

26、(宋)丁度等的《礼部韵略》

六、正统韵书

27、(金)韩道昭的《五音集韵》28、(元)黄公绍的《古今韵会举要》

29、(明)乐韶凤、宋濂等人的《洪武正韵》

七《中原音韵》系统的韵书30、(元)周德清的《中原音韵》31、(元)卓从之的《中州音韵》32、(明)兰茂的《韵略易通》33、(明)毕拱宸的《韵略汇通》34、(清)樊腾凤的《五方元音》

八、平水韵和诗韵

35、(宋)刘渊的《平水韵》(又叫《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或《新刊韵》)

36、(金)王文郁的《平水韵略》37、(金)张天锡的《草书韵会》38、(元)阴时夫的《韵府群玉》39、(明)凌稚隆的《五车韵瑞》40、(明)潘恩的《诗韵辑略》41、(明)李攀龙的《诗韵辑要》42、(清)张玉书等的《佩文韵府》

43、(清)《佩文诗韵》

44、(清)周莲塘的《佩文诗韵释要》

45、(清)余照的《诗韵珠玑》46、(清)余照的《诗韵集成》

47、(清)朱月坡的《渔古轩诗韵》

48、(清)汪慕杜的《诗韵合壁》

49、(清)汤文璐的《诗韵合壁》

50、(清)惜阴主人汤祥瑟的《诗韵全壁》

51、(清)《诗韵含英》

52、(清)《诗韵题解》

53、(清)《读诗韵新诀》

54、(清)《诗韵辨同》

55、(清)《诗韵尤雅》

56、(清)《佩文广韵汇编》

57、(清)《佩文韵溯原》

58、(清)《诗韵析》

59、(清)《诗韵歌诀初步》

60、(清)《养默山房诗韵》

九、词曲韵书

北曲韵书是(元)周德清《中原音韵》,南曲韵书是(明)乐韶凤、宋濂编成的官方韵书《洪武正韵》

61、(明)朱权的《琼林雅韵》(南曲韵书)

62、(宋代刻印)菉裴轩的《词林韵释》(有争议,不能肯定是宋本)

63、(明) 陈铎的《词林要韵》

64、(明)沈乘麔的《韵学骊珠》(又名《曲韵骊珠》《曲韵探骊》)

65、(清) 王鴘的《音韵辑要》

66、(清) 周昂的《新中州全韵》

67、 (明) 沈谦的《词韵略》

68、 (清) 仲恒的《词韵》

69、 (清) 戈载的《词林正韵》

70、 (清)《学宋斋词韵》

71、 (清)《笠翁词韵》

我国古代最早的韵书是什么(古代韵书知多少)(3)

评点:

往往看到一些人写诗时,常常自命不凡地标上所谓“平水韵”!殊不知,上面所列古代韵书中,从第三部分至第八部分的专著讲的都是平水韵。你都读过这些韵书吗?你读懂了吗?古人的发音标准、发音部位、声调、字的含义等等,因为年代久远,大多都变化乃至消失了,有的仅留存在某些地方方言里。你怎么去合韵?加之你本身就是在用普通话写诗,舍此无它,你不可能完全穿越到古代,用当时古人的古字古韵、古调古腔去写不知所云的“古韵诗”,那你所标榜的这韵那韵又有什么意义呢?!

真情出好诗。还是在真情实感上,在诗歌写作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大众上,多下下功夫吧!

我国古代最早的韵书是什么(古代韵书知多少)(4)

投稿专用信箱:hongye_zazhi2020@163.com

欢迎关注 欢迎投稿 发表即赠样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