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高颎(被皇后气离家出走)


杨坚高颎(被皇后气离家出走)(1)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隋文帝杨坚虽然能力出众,如若没有一大帮良臣虎将的相助,他是没办法坐稳帝位,并开创出“开皇盛世”来的。

如果要问,杨坚得到哪位良臣相助最多,首推第一者当为高颎无疑。

高颎本身能力超群,做事又认真,为大隋的开创和发展呕心沥血,《隋书》称赞他“有文武大略,明达世务”、“当朝执政将二十年,朝野推服,物无异议”。即隋朝的治致升平之功,他出力最多。

实际上,杨坚手下的许多良臣虎将,如苏威、杨素、贺若弼、韩擒虎、史万岁等等,也都是高颎举荐给杨坚的。

难得的是,高颎豁达谦逊,只讲付出,不求回报;只争做事,不争功劳。

杨坚称帝前夕,邺城尉迟迥不服,举兵造反。

杨坚派韦孝宽领兵平叛,大军到河阳,诸将互相推诿,谁都不肯领先出战。

杨坚大急,想派一名心腹大员前去担任监军,以统一调度诸将。

他最先想到的是两大“定策功臣”:郑译、刘昉。

但郑译、刘昉这两个家伙,一个找借口说要在家照顾老母,一个推说自己不懂军事,坚决拒绝。

杨坚当时急得嗓子眼直冒火。

在这紧要关头,高颎挺身而出,主动请行,揽下了这项任务。

杨坚高颎(被皇后气离家出走)(2)

难得的是,高颎到了前线,并非单纯做监督工作,而是担任起了指挥作战的大任。

他组织人员在沁水上架桥,制作“土狗”御敌,挥军渡过沁水后,破釜沉舟,烧桥与叛军背水一战,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

到了邺城城下与尉迟迥展开决战,大军初战受挫,形势一度危急。

高颎临危不乱,另出奇谋,出奇制胜——他指挥军士杀向四周的观战者,制造混乱,然后乘势冲击,最终反败为胜。

可以这样说,如果史家没有早早给高颎定位成“名臣”、“真宰相”的人设,高颎其实也妥妥的是一枚名将。

他后来在南平陈国、反击突厥等等重大战役中,都担纲了统帅角色,表现不俗。

在南平陈国的战斗中,高颎担任晋王杨广元帅长史,杨广少不更事,三军的参谋事项,实由他来决断。

在反击突厥的战役中,高颎与尚书右仆射杨素、上柱国燕荣,分三路由朔州(治善阳,今山西朔县)、灵州(治回乐,今宁夏灵武西南)、幽州(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出击。高颎军大破突厥都兰可汗部,并追过白道(内蒙呼和浩特西北),越过秦山(今内蒙大青山)七百余里,奏凯还师。

高颎文材武略,战功赫赫。

与贺若弼、韩擒虎、杨素、史万岁等名将在立功后的争功表现相比,他的谦逊退让,更让人肃然起敬。

贺若弼和韩擒虎在南平陈国的过程中,都立了大功,但互不服气,都力争要盖过对方一头,曾一度兵刀相向。

史万岁和杨素曾分兵出击突厥,史万岁大获全胜。杨素不甘功居史万岁之后,玩阴谋、耍诡计,诬蔑史万岁造反,致使史万岁被杨坚击杀于朝堂之上。

反观高颎的表现:平定南陈归来之时,杨坚曾让他和贺若弼各表其功。他淡然一笑,说:“贺若弼先献十策,后于蒋山苦战破贼。臣文吏耳,焉敢与大将军论功!”

杨坚高颎(被皇后气离家出走)(3)

杨坚不管,加授他为上柱国,晋爵位为齐国公,赏布匹九千段,定食邑为千乘县的一千五百户。

高颎诚惶诚恐慌,请求让位。

隋文帝下诏书说:“公识鉴通远,器略优深,出参戎律,廓清淮海,入司禁旅,实委心腹。自朕受命,常典机衡,竭诚陈力,心迹俱尽。此则天降良辅,翊赞朕躬,幸无词费也。”

高颎每次出兵回来,都会得到杨坚厚待。

平尉迟迥之乱归来时,杨坚在内室举办宴会为他接风,宴散之后,竟撤下御帐赏给他。

后来,高颎官至尚书左仆射,兼纳言,进封渤海郡公,位极人臣。

高颎非常孝顺,对母亲的话言听计从、千依百顺。

他的母亲看见他当上了仆射,非常担心,告诫他说:“汝富贵已极,但有一斫头耳,尔宜慎之!”

高颎由此深避权势,上表逊位,让位给苏威。

杨坚也想成就他让贤的美名,同意他解除仆射的官职。

但是,没过几天,就觉得离不开他了,下诏说:“苏威高蹈前朝,颎能推举。吾闻进贤受上赏,宁可令去官!”诏令高颎复位,还加拜左卫大将军,本官如故。

高颎时常坐在朝堂北边的一棵槐树下办公处理政务,但这棵槐树长歪了,不依行列,有司准备将他砍伐掉。

杨坚赶紧指示:这树不能砍,它是属于高颎的。

杨坚对高颎的重视,一至于此。

高颎的母亲去世,高颎解职回家守孝。

杨坚高颎(被皇后气离家出走)(4)

还没几天,杨坚就一道诏书接一道诏书催着他回来。

高颎流涕辞让。

杨坚优诏不许。

在这以后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高颎辅佐隋文帝杨坚,为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右卫将军庞晃及将军卢贲等人,曾经在杨坚面讲高颎的坏话。杨坚不爱听,板起脸,训斥了这些人一通,将他们通通贬黜。

杨坚非常坚定地对高颎说:“你我君臣道合,非青蝇所间也。”

尚书都事姜晔、楚州行参军李君才两人不知杨坚和高颎的关系铁到这种地步,还向杨坚大讲高颎的是非。

杨坚勃然大怒,将此二人黜去。

杨坚对高颎:“公犹镜也,每被磨莹,皎然益明。”

高颎的夫人贺拔氏卧病,杨坚亲自前往探问,赏钱币百万,布帛万匹。

杨坚就是这样优待、恩宠高颎。

高颎也因此对杨坚更加忠心,他不仅把杨坚看作自己的尊敬的领导,也把杨坚看成自己亲爱的兄长。

说起来,高颎和杨坚之间是存在有几分亲情的。

高颎的祖上和北齐高祖高欢都出自河北大族渤海高氏,不过,史家普遍认为高欢一枝有“攀附先世”和“伪冒士族”之嫌;而对于高颎一枝,存疑较小。

高颎的父亲高宾原在北齐为官,因遭奸人谄害,迫不得已,背齐归周,被北周大司马独孤信引为僚佐,赐姓独孤氏。

独狐信有三女,长女为北周明帝宇文毓的皇后,四女儿嫁给了唐国公李昺,小女儿独孤伽罗许配给了杨坚。

独孤信后来被晋公宇文护以谋反罪迫杀,高宾一家被发配到了蜀地。

独孤伽罗结婚那年,才14岁,却非常懂事,仅仅因为高宾是自己父亲之故吏,就和高家结成了亲戚来往。

杨坚高颎(被皇后气离家出走)(5)

�5g

所以,高颎、杨坚、独孤伽罗这三人,很早就成为了要好的朋友。

周宣帝崩,杨坚居禁中,总百揆,独孤伽罗鼓励他说:“大事已然,骑兽之势,必不得下,勉之!”

杨坚会意,加强了篡位的步伐,但急需帮手,派人去招引高颎入相府。高颎义不容辞,表示一定舍命相助,他对前来传达杨坚意思的杨惠说:“愿受驱驰。纵令公事不成,颎亦不辞灭族。”

杨坚受禅后,立独孤伽罗为皇后,拜高颎为尚书左仆射,兼纳言,进封渤海郡公。

杨坚高颎(被皇后气离家出走)(6)

高颎的风头无两,朝臣莫与为比。

并且,即使在公开场合,杨坚也总是亲昵地称高颎为“独孤”而不其名。

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高颎、杨坚、独孤伽罗三人都情投意合、相得甚欢。

但是,最先变心的人是杨坚。

杨坚初与独孤伽罗结婚那会儿,一往情深,爱得不要不要的。

杨坚也没想到自己后来会成为皇帝,当时头脑发热,与独孤伽罗订立海誓山盟,发誓彼此都是一生只爱对方一个人。

杨坚初当上皇帝那会儿,也没忘记当年的誓言,不纳后宫妃嫔,六宫虚设,与独孤伽罗形影不离。

《隋书》称:“上每临朝,后辄与上方辇而进,至阁乃止。使宦官伺上,政有所失,随则匡谏,多所弘益。候上退朝而同反燕寝,相顾欣然。”

杨坚和独孤伽罗如此恩爱,遂被世人称为“二圣”。

杨坚高颎(被皇后气离家出走)(7)


但是,当皇帝久了,杨坚觉得历代帝王都坐拥有后宫佳丽三千,而自己却苦巴巴地过着“单恋一枝花”的苦行僧生活,不免兴味索然。

而且,随着独孤伽罗的芳华已逝,身躯老弱,杨坚的心越发不安定了。

高颎和韦孝宽平定尉迟迥之叛后,按照法律,将其家男子或诛或杀或流配,女子则遣入宫中做奴婢。

尉迟迥是个出了名的大帅哥,他的遗传基因非常强大,他有两个非常漂亮的孙女,其中之一名叫尉迟炽繁,另一个叫尉迟贞。

尉迟炽繁最初为西阳公宇文温的妃子,后被北周宣帝宇文赟看中,夺入宫中,册立为天左大皇后。

周宣帝宇文赟死后,尉迟炽繁出家为尼,法号华首,逝世于隋开皇十五年,年仅30岁。

尉迟贞则在尉迟迥败亡后入宫为奴。

杨坚高颎(被皇后气离家出走)(8)

杨坚垂涎于尉迟贞的美色,背着独孤伽罗,偷偷把尉迟带到仁寿宫宠幸。

杨坚自以为作事周密,神不知、鬼不觉。

哪料宫中人多眼杂,有人看见了,报告给了独孤伽罗。

独孤伽罗大怒,命人捆来尉迟贞,吩咐用乱棍打死。

杨坚敢怒不敢言,憋了半天窝囊气,感觉自己快要窒息了,就骑了一匹马,单骑出宫,胡乱鞭打,离家出走。

群臣得知此事,全惊呆了。

高颎、杨素等人分头出城寻找,谁也不知杨坚去了哪儿。

高颎找来找去,后来在一山谷里找到了,扣马苦谏。

杨坚愤愤不平,仰天长叹说:“吾贵为天子,而不得自由!”

高颎看到他这副可怜相,心生隐恻,一时同情心泛滥,全然不顾后果,说了一句让他自己遗祸无穷的话:“陛下岂以一妇人而轻天下!”

听了这句话,杨坚宽慰了不少。

杨坚当夜回宫,向独孤伽罗认错,夫妻重归于好。

俗话说,疏不间亲。

显然,高颎犯忌了。

杨坚和独孤伽罗重归于好后,自然而然地把高颎劝慰自己的话告诉了独孤伽罗。

杨坚高颎(被皇后气离家出走)(9)

独孤伽罗由此恨上了高颎。

话说,此前不久,高颎的妻子去世,独孤伽罗出于关心,曾热心替高颎张罗婚事,想给他续弦,对杨坚说:“高仆射老矣,而丧夫人,陛下何能不为之娶!”

杨坚找高颎商量。

高颎当时流涕推辞说:“臣今已老,退朝之后,唯斋居读佛经而已。虽陛下垂哀之深,至于纳室,非臣所愿。”

独孤伽罗性妒,喜欢吃醋,不能容忍自己的丈夫有别的女人,也见不得别的男人有三妻四妾,即使她的儿子纳妾,她也同样痛恨。但凡她听说自己的儿子或朝臣有小妾,尤其是已经有孕的小妾,必定痛斥一番。

太子杨勇多内宠,偏偏,太子妃元氏又暴薨。

独孤伽罗认为是杨勇的爱妾云氏害死了元氏,对杨勇十二分不满意。

晋王杨广在这一方面做得相当“好”,不但严加克制自己纳妾数量,一旦小妾怀孕,即采取非常手段,让之人间蒸发。

杨坚高颎(被皇后气离家出走)(10)

后来废杨勇、立杨广,全是独孤伽罗的主意。

话说回来,独孤伽罗恨上了高颎,就处心积虑地进行报复。

高颎死了妻子,又义正严辞地拒绝续弦那会儿,她还敬重高颎是个情圣,内心一个劲地给高颎点赞。

但就在她开始恨高颎这会儿,她收到一个小道消息:高颎的小妾生了个儿子!

她于是在杨坚面前大讲高颎坏话,说:“陛下当复信高颎邪?始陛下欲为颎娶,颎心存爱妾,面欺陛下。今其诈已见,陛下安得信之!”

枕头风的杀伤力很强,杨坚因此疏远了高颎。

独孤伽罗主张废掉太子杨勇,另立晋王杨广。

杨坚找高颎商议,说:“晋王妃有神凭之,言王必有天下,若之何?”

杨勇是高颎的女婿,无论是于公还是于私,高颎都必须替杨勇说话。他长跪不起,对杨坚说:“长幼有序,其可废乎!”

独孤伽罗知道后,萌生了剪除高颎之心。

开皇十八年(598年),朝中商议讨伐辽东,高颎固谏不可。杨坚不从,强行任高颎为元帅长史,随汉王杨谅征讨辽东。

大军遇上久雨,将士多患疾病,无功而返。

独孤伽罗咬着杨坚的耳根子说:“颎初不欲行,陛下强遣之,妾固知其无功矣。”

而这次讨伐辽东,汉王杨谅年幼,只是个挂名元帅,杨坚把军权全部交给高颎。

年幼的杨谅不知好歹,认为是高颎不把自己放在眼里,一肚皮怨气,回朝后,向杨坚哭诉说:“儿幸免高颎所杀。”

杨坚本来就戴上了有色眼镜看高颎,听了儿子的话,护犊心切,也怨恨上了高颎。

不久,上柱国王世积以罪诛,刑部在审问王世积的时候,王世积无意中提到了一些宫闱之事,并说是从高颎那里获得的。

杨坚再也坐不住了,气势汹汹地要定高颎的罪。

上柱国贺若弼、吴州总管宇文弼、刑部尚书薛胄、民部尚书斛律孝卿、兵部尚书柳述等人都力证高颎无罪。

杨坚恼羞成怒,把这些人全都发落给刑部处理。

从此以后,朝臣莫敢言者。

杨坚因此随心所欲,将高颎免官、免职。

其实,高颎身居高位以来,一直牢记母亲嘱咐过的话——“汝富贵已极,但有一斫头耳,尔宜慎之!”心怀惴惴,常恐祸变。

这次被免官、免职,真是无官一身轻,高颎“欢然无恨色,以为得免于祸。”

然而,墙倒众人推。

要知道,世间永远不乏幸灾乐祸、落井下石的小人。

高颎封国的国令诬告高颎父子,说高颎被免后,他的儿子高表仁曾对他说:“司马仲达初托疾不朝,遂有天下。公今遇此,焉知非福!”

杨坚的神经被刺激到了,让人把高颎囚禁到内史省严加拷问。

司法部门趁机又上奏,说和尚真觉曾跟高颎说“'明年国有大丧”、尼姑令晖也说“(开皇)十七、十八年,皇帝有大厄。十九年不可过”,请求处死高颎。

听着这些乱七八糟、却全是捕风捉影的事,杨坚一开始很恼怒,但渐渐也想通了,自言自语说:“去年杀虞庆则,今兹斩王世积,如更诛颎,天下其谓我何?”没有诛杀高颎,只是下诏除掉他的官籍,将他贬斥为平民而已。

如果说,高颎就这样当了平民,一直到老死,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但是,仁寿四年(604年),杨坚崩,杨广继位了。

也不知杨广怎么想的,他让人把近过花甲的高颎拉了出来,授为太常。

杨广治国的路数与高颎格格不同,他喜欢享乐,奢侈靡费,讲究声色,下诏收集整理北周、北齐的乐工和天下的散乐。

高颎本能地出面制止,说:“此乐久废。今或征之,恐无识之徒弃本逐末,递相教习。”

杨广大为扫兴。

杨坚高颎(被皇后气离家出走)(11)

�5g

杨广大兴民夫,发起修筑长城的劳役。

高颎忧心忡忡,对太常丞李懿说:“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

杨广听到此话,一脸黑线。

杨广对启民可汗恩宠和礼遇过厚,高颎对太府卿何稠说:“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另外,他又对观王杨雄说:“近来朝廷殊无纲纪。”

本来,杨广在夺储时就怨恨过充当杨勇保护神的高颎,现在高颎又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唱衰他,他岂能相容?

大业三年(607年)七月,杨广下诏以“谤讪朝政”之罪将高颎处死。

高颎死年66岁,诸子徙边。

唐太宗李世民后来慨叹:“高颎有经国大才,为隋文帝赞成霸业,知国政者一十馀载,天下赖以康宁。文帝唯妇言是听,特令摈斥,及为炀帝所杀,刑政由是衰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