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厂如何生存(我在大厂保持自省)

一般来说,大厂有相对完善的培养体系,高效合理的流程机制,更好的福利待遇等,优势很多,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本文作者分享了他在大厂工作收获的一些心得,一起来看一下吧。

在大厂如何生存(我在大厂保持自省)(1)

越来越多朋友来到腾讯、阿里等大厂工作,我为他们感到高兴之余,也有很多问题浮现在我心中。大厂工作享有丰厚的薪水,加上令人称羡的福利与光环。这是个舒适的环境。但我的疑惑不是在于这是个福利上的选择,而是在于这是个职业选择。

我在刚进入职场时,心中所思都是获得更好的机会、更多的选择。我不知道我想要成就什么,所以我没着急做重要的职业决定。我的每一步都是为了增加下一步的选择空间。这也是为什么我一开始一心向往大厂,因为起点更高,看上去能给我更美好的“未来”。著名哈佛商学院教授 Clayton Christensen 就提到这样的问题:在职业生涯中,我们往往把薪水跟社会地位看得很重,只因为这些最可见、最好理解。Christensen 真的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将他的聪明才智套用在思考商业与人生上,所孕育出来的思想非常深刻。

所以,我过往的职场生涯都来自几个大厂,每次跳槽的选择,公司规模或者说“厂有多大”是我所考虑的因素中权重最高的那个,除了阿里和字节(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不认同),我几乎去过了所有头部大厂,可还是不甚理解为何我一定要选择大厂。

就像我当初留学美国一样,我没有留学梦,也不期待探究国外的月亮是否比国内的圆。或许是受到周围氛围的影响(自习室的桌子上,清一色的GRE红宝书),觉得不出国很失败,就“随波逐流”,却从未想过为什么。

我不是打击所有人的大厂梦想。活在个人自由主义的世界,每个人可以定义自己的梦想与理想生活,根据自身情况,周围环境,以及种种因素,做出那个自己认为正确的决定。不可否认,大厂有相对完善的培养体系,合理高效的流程机制,有更好的福利待遇,能跟更多优秀的同事一起交流学习,接触到更复杂、体量更大的业务场景……优势很多,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它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

大厂之所以大,是由于其核心业务有较强的盈利能力,所以可以养活很多“周边团队”,这会导致身在这些团队的人容易将组织的影响力,平行地套在自己身上,高估自己。

你可能经常看到过某些产品网红,把自己来自大厂这件事挂在嘴边来为自己背书,豪言负责过某千万流量的产品,或者给公司带来多少亿的营收,其实他大概率只是参与了某些非核心模块的项目而已。

很多年轻人离开大厂后发现,其实自己根本没那么厉害。大厂的职位角色分得很细,一款产品可能需要多个产品经理负责,每个人负责一个模块,对个人而言,涉猎的范围是有限的,成长是相对受限的。这也是为什么在大厂,公司是鼓励活水的,一是为了保持组织的活力、降低招聘成本,同时对个人来讲,也有利于拓宽边界,探索更多的职业方向、可能性。

从大厂出来,你可能会发现,市面上其他公司需要的不是一个高质量的螺丝钉,而是能统筹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各个环节、各个方向的全能人才。

一、金手铐的枷锁

在大厂做职业选择特别困难,因为我们有所谓的金手铐。被金手铐束缚的我们无法摘下光环,因为我们因此获得了“体面”。无法想象离开大厂后,会是怎么样的工作氛围和生活。举个例子,我的一个朋友从大厂出来去了一家小厂,依然保持着之前工作和生活分离的想法,想要空闲的周末时光。但老板要求他要有主人翁意识,7X24小时地考虑公司的生存与发展。他看着老板每天吃着华莱士,还在疯狂给他画饼,做起来之后要年底分钱,内心会更加抵触,这种心态的崩塌最终会导致双方不欢而散。

从大厂跳到小厂可能会面临种种不适应,可能会带来失落感,所以在我过往的经历中,始终不愿意冒这个风险。即使工作本身的方向和职业发展可能更适合我,或许因此错过了一些让我成长更快的机会。

因为我可能会付出更多的成本,换来“可能”更快的成长,选择大厂似乎是个更稳妥的决策。

这种想法在 Christensen 眼中叫做marginal thinking,短视近利地衡量一笔投资的边际产出与支出比。太多企业犯了这样的错误,经典案例是 Blockbuster 与 Netflix。Blockbuster不愿意创新他金手铐的出租店生意。从 1990 年到现在,几乎消失匿迹,而 Netflix 却如日中天。

我们其实应该尝试突破这样思维。

二、动机理论

大环境也许不利,那我问我自己:我自己怎么思考我的职业生涯?Fedrick Herzbeg 的动机理论值得参考。动机理论将动机分成两类:

第一类因素是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和管理、技术监督、薪水、工作条件以及人际关系等。这些因素涉及工作的消极因素,也与工作的氛围和环境有关。也就是说,对工作和工作本身而言,这些因素是外在的。这些条件若太差,就会让你感到挫折。但这理论的重点是,不管保健因素怎么提高,也不会带来成就感。

第二类因素是激励因素,包括工作本身、认可、成就和责任,这些因素涉及对工作的积极感情,又和工作本身的内容有关。这些积极感情和个人过去的成就、被人认可以及担负过的责任有关。像是有挑战的项目、正面社会影响、个人成长,会带来成就感。大厂的金手铐既不会带来挫折感也不会有成就感,它只是一个标签。

工作的动机来自于三件事情:自驱力、技能提升与产出价值。如果人在工作中可以有决定权,并且不断进步,成为人人口中的某一领域的专家。而且认同自己工作的价值,就可以对工作感到满意。

三、结语

说了这么多,我想表达的不是劝退大家去大厂,相反,如果你有机会,一定要来大厂看看,它确实能让你收获很多。但不要因为这个标签而盲目自信,要保持自省。可以时不时问问自己,目前做到的一些成果是否是这个平台带给你的,你自己能力占比多少。

脱离大厂的光环,环境变迁、时代更迭之时,你是否还有能力cover一个复杂的产品,继续做对社会有价值的事。潮水褪去之后,不要成为裸泳者。毕竟工作的时间数十年载,大厂人值得停下来好好思考一下。至于大厂经历,我可能只是幸运了些。如果我从鹅厂离开,我期待了解去掉金手铐的我到底是谁,并探索工作真正的意义。就说这么多。

作者:骆齐;公众号:产品经理骆齐

本文由 @产品经理骆齐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