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盗王有哪些人(王直是为何会失败)

本文作者为岛客醉呓,严禁抄袭转载。

笔者在《“海盗王”王直是怎么崛起的?为什么仅仅用了十年时间?》一文中,介绍了大海盗(商)王直从落魄少年到海上霸主的传奇人生经历,而他迅速崛起仅仅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王直的崛起非常迅速,当他成为一方霸主之后,因为什么政策而导致王直的失败且变得恶名昭著?鉴于以往的作品均未能交代清楚,笔者在此介绍给大家。

一、歧途末路的“中国叛人”

为与朝廷叫板,王直在很短的时间内,便纠集起来海船近千艘人员七万多的庞大实力。豢养如此庞大的军力,必然会造成巨大的财政开销。由于王直的财富来源主要来自于海上贸易,在贸易财源几乎断绝之后,王直在扩军之后实际上已经陷入无钱养兵的境地。

在此困境下,他于是便试图利用手中的实力,令手下在中国沿海登岸劫掠,试图借此,“要挟官府,开港通市”。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闰三月,王直“纠漳、广群盗,勾集各岛倭夷,大举入寇。连舰百余,艘蔽海而致至。 南自台(台州府)、宁(宁波府)、嘉(嘉兴府)、湖(湖州府),以及苏(苏州府)、松(松江府)至于淮北,滨海数千里同时告警”。王直属下登陆后大肆劫掠,官兵却不敢与战,史称“壬子之变”。至此,王直势力达到鼎盛。

图1,正在劫略的倭寇([明]仇英:《倭寇图卷》局部)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四月,王直的同乡胡宗宪出任沿海数省的总督,负责东南沿海的抗倭重任。胡宗宪为消弭倭患,便利用同乡身份招降王直,而王直本意就是要恢复商路,于是俩人一拍即合。在一番试探之后,王直决定接受朝廷诏安。不料在登岸后不久,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二月,王直便被朝廷中的顽固派巡按御史王本固逮捕。在被捕前的嘉靖二十六年,王直曾向胡宗宪递交要求通商的请求书,希望“胡军门代为疏请通商”,其文略如下:

“戴罪犯人王直,即汪五峰,直隶徽州县人民,奏为‘陈悃报国以靖边疆以弭群凶事’。窃臣觅利商海,卖货浙福,与人同利,为国捍边,绝无勾引党贼侵扰之事,此天地神人所共知者。夫何屡立微功,蒙蔽不能上达,反惧籍没家产,举家竟坐无辜,臣心实有不甘。……日本虽统于一君,近来君弱臣强,不过徒存名号而已。其国尚有六十六国,互相雄长。……如皇上仁慈恩宥,赦臣之罪,得效犬马微劳驰驱,浙江定海外长涂等港,仍如广中事例,通关纳税,又使不失贡期。宣谕诸岛,其主各为禁例,倭奴不复跋扈,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者也。敢不捐躯报效,赎万死之罪!”

可见,王直虽已经沦为海贼,但其却不愿意沉沦于斯,在这份奏疏中仍希望能够开放海禁,做回海商,并愿意为此代为约束倭寇。但王直在此上疏中,故意回避了很多罪行,甚至恬不知耻地说什么“屡立微功”、“绝无勾引党贼侵扰之事,此天地神人所共知者”,简直就是胡说八道。至于消灭倭寇“微功”一节,则只是与明廷官府的互相利用而已,至于王直的罪状可谓罄竹难书。

在其被捕之后,明廷查实王直令其手下所犯下的累累罪行,怎能再容他?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十一月,经兵部会同三法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审理,并根据胡宗宪的建议,认为王直“等勾引倭夷,肆行攻劫,东南骚绎,海宇震动。……乞将(王)直明正典刑,以惩于后”。是月二十九日,嘉靖皇帝作出最终裁决:“(王)直背华勾夷,罪逆深重,命就彼枭示众。”十二月圣旨传达到浙江,王直被斩首于杭州官巷。一代人物,就此殒命。

二、王直的人物形象与影响

王直,此人略通文墨,集有任侠、善辩、智略、狡诈、冷酷、刚毅等特点于一身。当代中国上映的影视作品中有很多他的形象(笔者在前文中已有举例附图),所演大抵皆不似真人:在《戚家军》中,王直完全是一日本武士的装束;在《少林僧兵》中,王直形象似近乎平庸,刚毅不足;《抗倭英雄戚继光》中,王直着华丽中式戎装、面目狰狞,更似粗鄙的海盗,而无狡诈、智略的一面。反倒是,向来崇拜强者的日本人所塑之王直像,儒服持剑,不苟言笑,在笔者看来更为贴近本人。

海盗王有哪些人(王直是为何会失败)(1)

图2,日本长崎县平户市松浦史料博物馆所树王直像

王直在时,诸盗尚有所约束,使之根据王直谈判的需要而决定活动的强度、烈度。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王直在被诛杀之前曾云:“死吾一人,恐苦两浙百姓。”直到临死,他才考虑到同胞百姓的苦难。果然,汪直死后海盗群龙无首,大肆祸害东南数年,直到戚继光等神将“修炼出山”后倭乱才得以平定。

三、王直的是非功过与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评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评价尺度对于评价活动而言,具有逻辑上的先在性。”评价的尺度在哪里?实际上这一尺度与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密不可分。在立场中立的前提下,只有在观点与方法上不失偏颇,才有可能对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给予恰当的评说。

关于王直,过去一直将其视为“罪人”。近些年来,对于王直的评价则出现了两个极端,传统一派循用旧说,认为王直加入了日本的海盗集团,就是“倭寇”;新的一派则颠扑旧说,强调王直的“海商”属性,认为王直是沟通中外的功臣,是一个需要恢复名誉的“海商”,个别人甚至于又强扯上“一带一路”云云。在笔者看来,对王直的两种评价都属于极端,都不客观。

传统观点中的,所谓“王直加入倭寇”论纯属臆构。如前文所述,王直海上势力极大,已经超越当时日本战国时代很多藩主的实力,并在中日两国都建有基地,实际上成为一股独立于中日两国之间的势力。另外,王直部队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假倭”“真倭”者只占少数,《明史》对此亦有载:“真倭者十之三,从倭者十之七”。当时,王直队伍中真正的“倭寇”在数量上不占优势,在低位上亦只是出于中下层,各大船团的头目人物,如毛海峰、徐元亮,徐海、叶宗满等都是中国人,日本倭寇在王直的势力中只能算作雇佣军,所谓“王直是倭寇”的论调便不能成立了。

海盗王有哪些人(王直是为何会失败)(2)

“海商”王直

“新锐”观点所认为王直有“海商”属性固然不为错,但其忽略了王直亦商亦盗的身份。如果说王直在毫无秩序、决无规则的海上,兼事劫掠尚可以说是其情可原,但其后来为迫使政府开放海禁,纠集倭寇,纵使其在其母国的土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王直对同胞的所作所为实在令人发指,怎能将其美化为“中外交流的大使”而急需“恢复名誉”

总的来说,初事“贩海”的王直尚可谓是亦商亦盗的“海商”,但在其纵使属下作恶之后,他已经锐变成为“背华勾夷”的中国叛人、罪人,纵观其一生,也是过远大于功的。王直的死亡罪有应得,不过其海上集团的覆灭,使得徽州商人放弃了海上贸易的经营方式,日趋保守,随后闽粤商人接力“贩海”,继续为当时的中国输入无数的白银。

参考文献:

《明世宗实录》卷396、卷413、卷478

[明]采九德:《倭变事略》,《丛书集成》第3975册。

[明]万表:《海寇议》,《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31册。

[清]张廷玉《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

[日本]淹口康彥《權謀の裏——倭寇王秘聞》,新潮文庫1992年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