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数学方面的诗句(系统自洽法在古诗文)

有关数学方面的诗句(系统自洽法在古诗文)(1)

数学、物理学讲究系统自洽。但其实语言文字也必须遵守系统自洽。系统自洽,简单地说就是针对一个系统而言,具体到某一个文本而言,它内部任何一个组成元素,还有元素的状态、性质等描述,必须彼此统一不矛盾。

比如《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节,我们都学过,知道什么意思。但是大家都忽略了这三句话是连在一起的,是同一个语言系统的。它讨论的是“学习”,而且联系孔子首设私学,接受平民学生的背景。“自洽”的理解必须是这样的:因为学生大多数还要务农,劳作。好不容易缴了束脩来上课,却往往因为不能及时复习,把学到的东西忘了。所以孔子建议学生多挤出时间复习。因为古代交通落后,知识交流也就困难。所以孔子就建议学生,多和远来的朋友交流,吸取更多知识。学生多来自底层,自从学了知识文化之后,和周遭的亲友、同事就有了“沟通障碍”(像陈涉和雇农朋友说“苟富贵,无相忘”引来嬉笑一样),所以他们内心会有愤怒,这种愤怒轻则影响感情,重则带来麻烦,反而不利于自身的修养和成长。所以孔子叮嘱他们:别人不理解你,不要生气,这样才配得上你们学习的道理,人生的追求。

这种方法,对于我们理解文言文和古诗词,很有帮助。简单地说,假如我们对文本的理解,前后出现矛盾,那么可以肯定我们对其中某个点的理解是错误的。

比如2021广州二模的文化常识判断题:B.致政,古代官员入朝为官或由京城调任地方官员,在文中指执掌朝廷政务。根据下加点,我们可以迅速找到对应的句子:瑾伏诛.东阳致政,廷和遂为首辅。如果说东阳执掌朝政,那么就是首辅,廷和还当什么首辅?从这一矛盾可以判断,该理解错误。

又如2021深圳二模同题:C.尊号,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文中指刘秀登上帝位之后自封的名号。对应原文:从平河北,诸将并劝光武即帝位,异遂与诸将定议上尊号。既然是冯异和众将领定议的,自然就说明了“尊号”并非刘秀自封,该项错误。

再如2021广东二模同题:D.请霁,即“求雨”,是古代人们祈求上天降雨的一种重要仪式。原文为:三年春,连雨六十余日,允与士孙瑞、杨瓒登台请霁,复结前谋。明明连续下了六十多天雨,还求雨干什么?所以该项是错的。

如果说文言文对于学生是难题,古诗词就更甚了。不过,古诗词“题目”“注释”“诗句”“选项描述”四者就形成了一个“小系统”,这个系统也是命题人自己的对诗歌的理解和领悟。只要四者“自洽”,就说明我们的理解是正确的。选择题中,排除掉不自洽的选项,剩下的理解就相当完整,非常准确了,解答后面的主观题就显得简单了。

2021金中三模卷考核了陈子龙的《重游弇园》:“放艇春寒岛屿深,弇山花木正萧森。左徒旧宅犹兰圃,中散荒园尚竹林。十二敦盘谁狎主? 三千宾客半知音。风流摇落无人继,独立苍茫异代心。”

这首诗歌属于比较难理解的。但注释也多,选项透露也多。从题目和注释(弇园,位于江苏太仓隆福寺西,为明代文坛领袖王世贞所建。此诗作于崇祯十一年诗人独自重游此园之际),可以让我们明确两点:弇园是文人聚集之地,作者重游故地。再结合A选项的表述“岛屿深寒,花木阴森,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基调”可以明确,作者重游心情悲伤。同样,结合诗句、注释、选项,我们可以明确B选项(领联运用典故,表达出自己想效仿屈原、嵇康般峻洁忠贞、雅韵高风的意愿)错误,因为注释“屈原……以种植兰蕙喻培植后进贤才”,其中“培植人才”在选项中没有对应。然后,结合注释、选项C,我们可以明确颈联是用典说明当初弇园之会“群彦之驰笔文坛”。最后加上D选项“尾联从缅怀回到现实,昔日文坛的风华已逝,诗人独立弇园,心生无限感慨”的描述,我们就可以轻松回答主观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答案:①表达作者重游弇园的悲伤心情;②对弇园不再扶植新人,没有贤才汇聚的哀伤;③追思当年文坛竞相争雄的盛事,表达对文坛衰落的无限感慨。

当然,这三点答案也是“浑然一体”,肇于“重游弇园”,落足于弇园的价值评判,感慨于今昔对比。符合“系统自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