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托风筝(扎只风筝驭春风)

碧野芳菲□易州米,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春风托风筝?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春风托风筝(扎只风筝驭春风)

春风托风筝

碧野芳菲

□易州米

周末我和家人经过一处广场时,不经意间一抬头,发现头顶上飞着不少风筝,它们正以不同的姿态装点着春日的天空。

这让我不禁浮想联翩。儿时的我酷爱放风筝,这和大我5岁又心灵手巧的堂哥不无关系。堂哥是我们那条街上的孩子王,除了风筝放得好,更让伙伴们钦佩的是,他还扎得一手好风筝。每当春天到来,每天都刮着或大或小的风时,堂哥和我便按捺不住扎只风筝再把它放上天空的急切心情。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县城里还没有人售卖风筝,想放风筝只能自己动手扎。而且限于所能找到的材料,当时大家扎的风筝几乎一模一样,都是前边一个“田”字,后边再加三根或两根飘带。堂哥一开始扎的风筝与别人扎的别无二致,也是从旧竹帘上抽出两根细竹篾,用细线捆扎成“田”字的风筝骨,然后再糊上有韧性的窗棂纸,最后粘上飘带便大功告成了。不同的是,堂哥扎风筝并非一成不变,他会根据风筝试放的情况,有时调整飘带的长度,有时干脆把“田”字骨改成“王”字或“干”字,直到把风筝改得既容易放起来,又在伙伴们的风筝里飞得最高为止。

有一年春天,一个小伙伴在北京工作的叔叔给他带回来一只漂亮的“蝴蝶”风筝,即刻成为了伙伴们手里的稀罕物。虽然那只“蝴蝶”一点也不喜欢飞,但依然对堂哥和我触动很大,我们没想到风筝还可以做成那种模样。或许是那只“蝴蝶”激发了我们扎风筝的灵性,我们开始了一系列大胆的尝试——竹篾弯曲时容易断,就用清水先泡几天;为了减轻风筝骨的重量,就用小刀把竹篾一层层刮薄;为了避免头重脚轻,就给“蝴蝶”安上长长的尾巴……终于有一天,我们把一只“蝴蝶”风筝高高地放了起来,让众多伙伴无不惊羡。堂哥和我从此一发不可收,无师自通地扎出了“燕子”“老鹰”和“蜈蚣”风筝,每次都能成功地把它们放起来,成为蓝天上一道风景。

因为一直跟在堂哥身边,我不仅学会了扎风筝,更掌握了放风筝的门道,甚至后来居上,风筝放得比堂哥的还要高还要远。不过因为经验不足和风筝线韧性不够,风筝多次被我放得挂在树枝上或者断了线不知所踪。

结婚生子后,我的爱好也影响着孩子,儿子5岁时我给他买了第一只小风筝,他便从此喜欢上了放风筝。记得有一次,他一个人拿着风筝在老家院子后边的小广场上放,等我和妻子做好饭到门口喊他时,他应了声却迟迟不回来,等我和妻子跑到小广场上一看,好家伙!他早把风筝放得老高,虽然也想赶快把风筝收回来,但一双小手根本没有那么大的劲儿,那一刻我和妻子既惊诧又心疼,赶紧上去帮忙。

光阴似箭,一晃儿子都20多岁了,因为工作和学业,我们都已经很久没放过风筝了,家里的几只风筝也先后送了人。望着头顶上的那些风筝,我突然有了一种冲动——让因为疫情还未返校正在家苦读的儿子暂时放下书本,和我一起扎一只风筝,就扎简单的“田”字骨,绷上蓝色的风筝布,再粘三根长长的飘带,然后我们把它放上天空,看它自由驾驭四月的春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