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河山羊养殖基地(一民企利用核桃糠养殖云南琵琶甲取得突破性进展)

云南喙尾琵琶甲,一种药用甲虫,俗称臭屁虫、子午甲、臭壳子虫、小黑虫、打屁虫、酒香虫等,简称云南琵琶甲。是彝族常用于治疗发烧、胃炎、牙疼和肿瘤等疾病的动物药。多年来,许多专家和民间组织一直想攻克云南琵琶甲规模化养殖技术都以失败告终。近日,从大理州漾濞县传来喜讯,云南琵琶甲生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经六年科技攻关,云南琵琶甲养殖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利用核桃糠等基质材料科学饲养,实现了规模化养殖。

云南红河山羊养殖基地(一民企利用核桃糠养殖云南琵琶甲取得突破性进展)(1)

核桃之乡云南琵琶甲实现规模化养殖

金秋时节,走进漾濞县苍山西镇金牛村上龙坝河社,如置身天然大氧吧,村前屋后皆是核桃树,硕果累累,瓜果飘香,农人们攀踏在核桃树上,正忙碌着收获核桃。而在云南琵琶甲生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养殖基地,养殖实验室中摆上了一排排白色的周转箱,箱子里密密麻麻的云南琵琶甲从公司科学配制的基质材料中钻进爬出,令人惊叹。

“云南琵琶甲是一种变态昆虫,幼虫需经六个月的精心培育,期间要历经九次蜕化,秋季是出成果的时候,这个时候的虫子不再蜕化,精选出肥实饱满的幼虫进行羽化,使其化蛹成蝶,成为商品虫。”公司董事长张金荣介绍。

云南红河山羊养殖基地(一民企利用核桃糠养殖云南琵琶甲取得突破性进展)(2)

云南琵琶甲是云南地区长期使用的一种药用昆虫,当地彝族人会将虫体研碎或者直接放入口中咀嚼,以此来治疗和缓解牙痛。同时,这种昆虫在民间使用广泛,包括抗菌消炎、解毒、提高免疫力,甚至还用来治疗胃炎、痔疮、咳嗽、瘢痕、肿瘤等疾病。云南琵琶甲成虫多生长在农村的老土房和牲畜厩舍,幼虫多栖息于腐殖土中,近年来,由于农村居住环境改善,适宜其生存的环境逐渐消失,农田、林地因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因素,云南琵琶呈现濒危状态,导致这种古老的用药方式亦因原材料短缺逐渐“退出江湖”。

云南喙尾琵琶甲的巨大的药用市场价值,吸引了广西南宁、云南的楚雄州双柏县、元谋县和文山市等市县,成立了一些养殖合作社,由于养殖技术中难以突破孵化、羽化技术瓶颈的原因,没有一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规模养殖”。而全国一些科研单位,也发表了许多学术论文声称云南琵琶甲养殖技术获得成功,但实际仅限实验室阶段,一但运用到实践中却根本无法实现规模化养殖,有些机构甚至一只虫子都没有羽化成功。博士生导师,玉溪市泰康医院院长杨晓松先生向记者介绍了云南琵琶甲人工养殖现状。

看到云南琵琶甲生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养殖基地上养殖出如此多的云南琵琶甲,记者在吃惊之余不禁发问:你们是怎么实现云南琵琶甲规模化养殖的?

突破养殖技术瓶颈云南琵琶甲才不会灭绝

80岁的杨新美老人介绍,她们家是民间医药世家,从先人杨廷举开始,历经杨元震、杨天恩、杨发祥、杨茂英几代发展,到她这一世是第六代,因云南琵琶甲用量较大,历代都有捉野生云南琵琶甲散养在花台上,以备不时之需的习惯,但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从孵化到羽化的科学养殖。晚清,杨家的医药在杨天恩这代先人手上得到了很大发展,杨天恩的大姐适(嫁给)蒙化直隶厅后补同知熊黄甲,熊黄甲是四品官,在当时是相当大的官了,蒙化四大公馆中的两大公馆——合江铺公馆、样备驿公馆都是他们姐弟两管理,途经南方丝绸之路的国际友人、达官显贵,身体疾病救治、马帮马匹保养,他们姐弟两都要亲力亲为,杨天恩依据馆中大巫良医所开验方编写了《巫医蛊方精要》。杨天恩守正创新的药物主要是治疗风症骨痛的追风散和治疗不孕不育的和合丹,和合丹,盖顶中间有“合和”二字,和合二字左边是一行小字“琴瑟和鸣”,右边是“鹣鲽情深”,盒子四边是分别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图案,盒子中装有一对黑色瓦猫,一男一女,一高一低,两张脸叠在一起,只看得到一张脸,两个小猫构成一个整体,相当精致,十分可爱,屁股处是一个小盖,里面装有不同丹药,男猫装虫二丹,女猫装正血丹。满清滇西一带结婚,都要买一盒压箱底,称“压箱和合小神子”,这种药因采用了正在交配中的云南琵琶甲、九香虫、应声虫等昆虫药,老百姓称“臭味相投”,意趣盎然。去年,杨新美将相关云南琵琶甲的古籍善本及口传药方传给了四儿子张金荣,张金荣是个“土状元”,善于学习思考,动手能力特别强,真正实现了云南琵琶甲的人工规模化养殖。养殖技术突破了,才能得心应手地利用这种这种昆虫入药。张金荣在大理市区经商,倒卖各种昆虫药物、电脑电器,略有资产,老人嫌城里嘈杂,逼着他回漾濞金牛石门关下老家建设养殖基地,科研基地和养殖基地建好后,脚踏实地,养殖技术就有了突飞猛进。老人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说话偶尔还夹杂着古文,对当前现状十分满意。

云南红河山羊养殖基地(一民企利用核桃糠养殖云南琵琶甲取得突破性进展)(3)

2013年8月,张金荣成立了云南琵琶甲生物药业有限责任公,8年来,结合家中古籍善本及云南琵琶甲口传心授之验方,在云南大学、大理大学、云南省彝学会的帮扶下,值得一提的是在“云南蛊王”李树楠教授生前的指导下,目前已将云南琵琶甲孵化率、羽化率提高至99%,公司不断升级昆虫养殖技术,将云南琵琶甲的养殖技术全面升级,特别是以周转箱为养殖单元,以核桃糠、锯末、海粪为基质对云南琵琶甲的孵化、羽化技术,以及云南琵琶甲孵化前分拣式虫、卵分离等十余项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而彻底突破养殖技术瓶颈,实现了对该甲虫的规模化养殖

张金荣向记者介绍,他一直在升级云南琵琶甲的养殖技术,使升级后的新技术更容易操作,更具规模化养殖实操性,技术升级后,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了劳动强度,简化了操作流程,目前利用他们公司的独家技术,空置房间,闲置厩舍,田边地角,房前屋后,花台树脚皆可养殖云南琵琶甲,一次性投入种苗若干,可永续发展云南琵琶甲产业,悉心管理,可以让该昆虫永不灭绝,经济价值十分可观,让参与者有事干有钱赚。

彻底突破养殖瓶颈“云南虫业”前景可期

张金荣研究表明,从野人山到喜马拉雅,从点错雅卧到博什瓦黑,活跃在山脊线上的“西南夷”用云南琵琶甲啃噬关节肿痛外部皮肤称为“蛊灸”,用活虫尿液按摩关节治疗风症骨痛,秘制虫粉配伍不同云南本草用以祛风除湿、软坚散结,用活虫配伍草药泡酒增强人体免疫力……医者巫也,彝族巫医认为“风乃百病之长”,至今云南各大山脊线上仅有的巫医皆以之为药引,为雪山深谷里饱受风邪湿毒侵害的同胞治疗骨痛,彝族山歌唱道“哪里有酒哪里醉,哪里有铺哪里睡”,现实中的高山彝族人确实存在这样的现状,可是他们却很少有人染上骨痛风疾,这全拜“天赐良方”——云南琵琶甲所赐,所以,该蛊又被称为“彝药至尊,养生瑰宝”。

杨新美介绍,蛊有天蛊、地蛊之分,又有正、邪之别,相传佛祖与波旬互怼,佛魔论战,魔王波旬口水、吐沫皆化为邪蛊,佛祖落泪化为葫芦型甲虫——云南琵琶甲,该蛊专门针对“邪蛊”,所以该蛊为“地蛊”“正蛊”中的“万蛊之王”,该蛊子时觅食午时交配是至阴至阳之物,可以扶阴平促阳正;茈碧莲,子午莲中珍稀品种,大理独有,午时开,子时敛,乃至清至浊之物,可以调节人体血液清浊平衡;蒟酱,云南独有的一种药材,乃至咸至淡之物,可以调节人体汗液咸淡平衡。汉求蒟酱,打通了“蜀身毒道”,可见“蒟酱”的重要性。相传穆天子“西游”访“不死之民”——“羽人”,他们正是用此三物养生;秦始皇寻访“长生不老药”,此三物亦为“首选神物”;南诏巫医用上述三物加云南珍贵动植物药材秘制成酒,称“蛊王酒”,以其保养“南国大诏”将士“五脏六腑”,增强体魄,增加“战力”,配方秘不外传。

云南琵琶甲生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以核桃壳糠养殖云南喙尾琵琶甲、九龙虫等珍稀药用甲虫、天牛,彻底突破云南多种药用甲虫养殖“孵化”“蜕化”“羽化”技术难关,人工养殖药用甲虫、天牛技术日臻成熟,又遍访云南巫医毕摩,觅得“蛊方”若干,再结合公司董事长张金荣家传古籍善本《巫医蛊方精要》,公司用子午甲加茈碧莲配伍云南珍稀动植物药材秘制成蛊王酒,又开发了蛊王清炸琵琶虫、蛊王追风散、蛊王虫二散(风月散)、蛊王破壁粉、蛊王溃疡散、蛊王牙疼灵、蛊王骨痛灵、蛊王瘢痕消、蛊王乳癖消、蛊王和合丹等系列“蛊王”食品、药品,经多家权威机构广泛评测,这些实验阶段的新产品深受医药、食品行业资深专家、权威学者之喜爱。

张金荣展望称,云南省被称为“动植物王国”, 利用云南琵琶甲为杂食性昆虫,对含水量或含糖量丰富、结构疏松的叶菜类蔬菜和瓜果,取食能力较强的特点;漾濞县是中国核桃之乡,核桃壳除了制成机制炭而外别无它用,将核桃壳磨粉为糠,充分利用其营养丰富不易腐败的特点,开发核桃糠为主的10余种基质底料和40余种蔬菜的独家配方实现规模化饲养,以此为基础,在国家乡村振兴政策引导下,扶持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养殖出来的云南琵琶甲将会填补云南以及国内药材市场需求,可以说,云南琵琶甲养殖瓶颈彻底突破,“云南虫业”前景可期;突破云南琵琶甲规模化养殖瓶颈,可以使这一民族药物中的瑰宝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彻底解决当前各科研机构对该甲虫研究成果汗牛充栋,原材料等米下锅的窘境!(罗成/图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