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珠江下游区域(广州沿珠江生长)

珠江,从古至今是广州的母亲河,沿岸的变迁是城市经久不衰的有力见证。

“十四五”期间,广州提出要全力推进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打造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世界一流滨水活力区。

打造国际一流沿江经济带

夜幕降临,透过灯火辉煌之处,可看到一座城市的经济活力所在。

广州珠江下游区域(广州沿珠江生长)(1)

在珠江畔,最引人注目的是珠江新城。作为天河区乃至广州市的经济引擎,天河中央商务区2020年GDP已经突破3000亿元,占广州市的1/8,占天河区的3/5。

广州珠江下游区域(广州沿珠江生长)(2)

天河提出“十四五”期间将构筑“两轴两带多片区”的空间发展格局。

  • 两轴指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轴、现代服务经济发展轴;
  • 两带指临江高端经济带、中部科技创新带;
  • 多片区指天河中央商务区、广州国际金融城、天河智慧城(含天河高新区)、天河路商圈、沙河片区。

广州珠江下游区域(广州沿珠江生长)(3)

前航道上,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最大的“潜力股”则是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简称“广州试验区”),其目标是成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全球优选地。

其中,琶洲核心片区已经初显锋芒。

广州珠江下游区域(广州沿珠江生长)(4)

梁志远/摄

目前,仅琶洲西区就引入了腾讯、阿里巴巴、唯品会等28家领军企业,落户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额达867亿元。

海珠提出着力加快琶洲试验区建设,发展会展经济和总部经济,提升产业链创新链,培育消费增长点,推动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

广州珠江下游区域(广州沿珠江生长)(5)

未来五年,“一区一谷一圈”有新动向。东部迎来琶南、琶东,西部谋划美食大道。

  • 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将打造成为世界一流数字经济示范区。力争到2025年琶洲试验区实现营收超5000亿元。
  • 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将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枢纽、创新创业集聚高地、生态创新示范基地。
  • 海珠新活力文商旅融合圈将打造成为广州历史文化传承地和品质消费体验地。

广州珠江下游区域(广州沿珠江生长)(6)

江智毅/摄

聚焦留住城市记忆、传承延续文脉,高品质改造提升南华西街、洪德巷、龙骧大街等历史文化街区,打造岭南文化传承创新展示核心区。

聚焦增强商业服务能级,整体提升江南西等特色商圈品质,谋划“江南西—宝业路—金沙路—太古仓”美食大道,激发老城区商业活力。

广州珠江下游区域(广州沿珠江生长)(7)

聚焦打造优质旅游品牌,深挖海丝文化、非遗文创、工业遗存等资源,串珠成链打造精品特色文旅游径。

广州珠江下游区域(广州沿珠江生长)(8)

依托江岸,海珠将变得更新。

前航道将打造文化、多元、精致的魅力水岸。广州塔区段发挥地标效应,将广州塔景区建设成为世界级滨水城市客厅,打造都会活力区。

广州珠江下游区域(广州沿珠江生长)(9)

来源广州塔 陈国亨/摄

琶洲区段加快阅江路(广州塔—华南快速)景观环境提升,打造多彩繁荣的创新江岸、广州国际形象的展示窗口。

后航道将打造创意、生态、活力的创新江湾。太古仓区段采用“修旧如旧”模式改造提升太古仓等工业遗存,建设具有文化沉淀的产业载体,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区。广纸区段开展土地储备、有序更新,灵活整合沿岸旧厂地块资源,打造智能化、信息化商贸新业态集聚区。

广州珠江下游区域(广州沿珠江生长)(10)

B.I.G海珠湾艺术园区

继续顺着珠江向东。

如今鱼珠片区已获国家批复创建“区块链发展先行示范区”。

广州珠江下游区域(广州沿珠江生长)(11)

保利鱼珠港效果图

为进一步做好“水文章”,黄埔也提出统筹划定黄埔三大重点片区:

  • 临港经济区(包含长洲岛、洪圣沙、大吉沙、大蚝沙等江心岛屿)片区
  • 生物岛片区
  • 穗港智造合作区片区

以广州东部滨江高端商务休闲发展轴联动江、港、岛、岸、城深度融合发展,推动珠江黄埔段形成“一轴三片区多组团”的新空间格局。

广州珠江下游区域(广州沿珠江生长)(12)

黄埔港CBD核心区规划概念效果图

  • 全力构建最具活力的广州CBD升级版;
  • 全力打造最具实力的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引领区;
  • 全力建设最具魅力的“珠江国际慢岛”;
  • 打造未来十公里黄金岸线。

广州珠江下游区域(广州沿珠江生长)(13)

黄埔临港经济区

实施“三大品牌工程”

黄埔区将以黄埔港CBD西区、

黄埔港CBD核心区为主体

打造启动区和首期“示范段”品牌

逐年优化珠江沿岸的空间格局

建成世界滨水活力区

一年一个品牌段工程

加快保利鱼珠港、南方智媒大厦、恒健总部、澳门青创中心、广报云汇、广州国际港航中心、黄埔区外贸博物馆等重点项目建设,依托黄埔港CBD西区打造珠江沿岸品牌段,实现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三线”贯通,形成绿化美化的示范段。

广州珠江下游区域(广州沿珠江生长)(14)

广报云汇效果图

两年一个品牌公共空间工程

依托黄埔港CBD核心区,打造有海丝文化特色的工业遗产公园等公共空间,推进从滨江向两岸纵深发展,结合沿江公共绿地、文化设施等建设,打造安全、舒适、整洁、美观的公共空间,成为市民乐享的滨江活动区。

广州珠江下游区域(广州沿珠江生长)(15)

鱼珠湾海丝创新中心效果图

五年一个品牌活力区工程

全面整合沿江土地资源打造品牌活力区,实现港、城、岸一体化发展,建成粤港澳大湾区的代服务创新区、传承海丝文化的绿色人文城区,打造新时代的全球创新港城、世界级城市群的新贸易创新中心。

强化珠江两岸互联互通

对标国际国内其他城市

滨江高质量建设标准

提高珠江黄埔段建实施的投入标准

▶ 争取2022年底前,完成长洲岛一期、碧湾古港碧道建设工程贯通,实现生物岛段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三线”全线贯通;

▶ 2023年底前,实现保利鱼珠港示范段全线贯通;

▶ 2025年底前,完成乌涌段、大吉沙段碧道贯通工程;

▶ 到2035年底,基本实现黄埔滨江碧道贯通,建设连续开放、景观优美、设施完善的滨江碧道,构建高品质滨水空间。

广州珠江下游区域(广州沿珠江生长)(16)

乌涌左支流碧道

市政道路方面

▶ 争取2022年底前,实现临江大道二期工程(保利鱼珠港段)完工通车;

▶2023年底前,实现港前路二期(双沙村-庙头村段)、黄埔东路改道二期完工通车;

▶2025年底前,实现鱼珠隧道完工通车,加快临江大道东延线三期、化龙隧道和麻涌隧道规划建设;

▶到2035年底,实现临江大道、沙鱼洲隧道等重要道路全线贯通,实现两岸互联互通,构建安全、方便的两岸交通网络。

将目光从前航道移到后航道。

近期番禺首次提出以创新引领为核心打造沿江经济带。

结合此前番禺提出的建设南大干线经济带,沿江经济带是番禺提出的新概念,建设南大干线经济带是番禺今年的八大中心工作之首。

广州珠江下游区域(广州沿珠江生长)(17)

“双带”目的是将珠江沿岸的广州南站地区、万博长隆片区、大石先进制造和科技创新园区、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广州大学城、番禺汽车城、东部莲花湾等重大平台串点成线,融入到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的“大棋局”中,拥抱更加靠近广州中心城区的珠江沿岸地区。

广州珠江下游区域(广州沿珠江生长)(18)

番禺位于广州中南部,地处珠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中心位置,此外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地理标签:占据珠江后航道以及珠江口区域。

番禺是珠江后航道重要区域之一:

  • 珠江穿流而过,南浦岛、洛溪岛、小谷围岛(广州大学城)是宝贵江心岛
  • 大石片区、南村镇片区、广州国际创新城(大学城及南岸地区)均分布在珠江沿岸
  • 部分区域还是城市化发展的留白区域,未来潜力巨大。

广州珠江下游区域(广州沿珠江生长)(19)

南大干线项目西起东新高速(广州南站商务区),途经大石街、南村镇、新造镇、化龙镇、石楼镇,东至莲花大道,全长30.0公里,预计2022年全线通车。

广州珠江下游区域(广州沿珠江生长)(20)

道路等级为城市快速路,设计时速80千米/小时,这条番禺北部东西大动脉沿着珠江三枝香水道、新造水道蜿蜒伸展,未来将贯通整个广州南部,对接佛莞等城市。

广州珠江下游区域(广州沿珠江生长)(21)

南大干线工程效果图

东部莲花湾片区,是番禺未来的更大舞台。

2021年2月,广州市土地开发中心发布的《莲花湾片区战略规划及总体城市设计采购需求》公示文件,首次对莲花湾片区进行界定:

位于番禺区东部,具体为珠江后航道以南,南沙港快速以东、沙湾水道以北,约260平方公里,包含番禺大龙街和南村镇各一部分,以及新造镇、化龙镇、石碁镇、石楼镇全域。整个番禺区总面积共约530平方公里,一个莲花湾片区就占了近半。

莲花湾片区的规划思维,跳出了广州番禺一城一域,是链接广州南北发展的战略支点、是承接大学城科研成果转化的承载区、是缝合珠江口两岸的重要节点,人才、生态和价值优势明显,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价值洼地。

广州珠江下游区域(广州沿珠江生长)(22)

西航道同样呈现出拥抱珠江的趋势。

白云区提出,依托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广州西岸等重点平台,结合白云区西部科技走廊建设,全力将西航道沿岸打造成产城融合、产研一体的高质量发展典范。

华为研发中心最终选择了广州西岸的罗冲围,为西航道沿岸发展注入新动能。

广州珠江下游区域(广州沿珠江生长)(23)

广州珠江下游区域(广州沿珠江生长)(24)

华为广州研发中心滨水透视图和鸟瞰图

瞄准国际一流沿江经济带,广州各区都拿出最优质的“家底”,激发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

留住岭南乡愁

彰显千年商都历史底蕴

广州“因水兴城,依水而建”,一条珠江穿城而过,带来发展机遇,也积淀形成了独具风情的岭南文化。

历史文化保护和活化利用也是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近年来,永庆坊让岭南乡愁走向世界。

广州珠江下游区域(广州沿珠江生长)(25)

面向“十四五”,荔湾区将统筹推进“一带两区”建设,进一步高标准打造广州西翼CBD(中央商务区)、千年商都RBD(休闲商务区)、岭南生活CLD(中央生活区)。

广州珠江下游区域(广州沿珠江生长)(26)

荔湾区将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广佛极点核心区这一目标:

  • 充分发挥城市更新和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两大引擎作用,升级打造白鹅潭商务区、荔湾文商旅活力区、海龙围科创区三大发展平台

广州珠江下游区域(广州沿珠江生长)(27)

白鹅潭核心区规划效果图

  • 全面推进老城市新活力引领区、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广佛融合试验区、岭南文化中心区、社会治理样板区建设五大工程。

广州珠江下游区域(广州沿珠江生长)(28)

聚龙湾片区规划图

在荔湾发展格局中首位度最高的白鹅潭商务区,囊括了荔湾沿江岸线的绝大部分。

珠江沿岸,白鹅潭商务区已进入项目建设高峰期。

  •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广东)项目实体完工

广州珠江下游区域(广州沿珠江生长)(29)

  • 省“三馆合一”项目施工进展顺利

广州珠江下游区域(广州沿珠江生长)(30)

“三馆合一”项目效果图

  • 聚龙湾片区沿江碧道(示范段)和白鹅潭展示中心基本完工。

广州珠江下游区域(广州沿珠江生长)(31)

推动广佛同城向更深层次迈进。

增加广佛衔接通道、跨江通道,力争完成广佛大桥系统工程,推动花地大道中南延线和南漖隧道落地实施,加密广佛轨道交通站点,提高区域通达互联水平,融入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

广州珠江下游区域(广州沿珠江生长)(32)

广佛大桥系统工程一期项目效果图

沿着珠江看去,更多彰显千年古城文化底蕴的滨江空间正在被激活。

随着时代的变迁,新的滨江天际线也有序地崛起,带来了彰显时代特色的创新文化。最具代表的文化地标之一是广州塔。

接下来,海珠区将按照优于国家5A级景区的标准打造广州塔景区品牌,努力建设成为世界级滨水城市客厅。

广州珠江下游区域(广州沿珠江生长)(33)

图源 / 广州塔

未来,珠江两岸的岭南城市风貌将愈发凸显,沙面、海珠广场、琶洲、国际金融城、鱼珠等将串珠成链。

作为“岛区”的海珠被珠水环绕。

其中,珠江旁的阅江路碧道已全线建成开放,漫步道、慢跑道、骑行道、有轨电车道、珠江水道五条颜色各异的通道全线贯通,成为广州推进“碧道 海绵城市”深度融合一体化建设的体现。

广州珠江下游区域(广州沿珠江生长)(34)

广州珠江下游区域(广州沿珠江生长)(35)

自2019年以来,广州于今年6月底已建成人水和谐的美丽碧道609公里,以碧道为纽带,打造了城市的“新六脉”。

提升滨江生态空间魅力的理念,也拓展到珠江水系。增城区提出,要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高水平编制东江北岸(增城段)、增江“一江两岸”发展规划,加快推进临江大道建设。

广州珠江下游区域(广州沿珠江生长)(36)

从化区提出,要对标对表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以打造流溪河全流域生态价值创新带为抓手,全方位、全过程,高水平、高站位谋划推动。

努力打造山水相依、城水相融、人水相亲、国际一流的流溪河“百里画廊”,共同构建广州现代化大都市高质量绿色发展格局……

广州珠江下游区域(广州沿珠江生长)(37)

广州,沿珠江生长

未来可期!

编辑丨钟昕彤

责编丨黄嘉露

校对丨曾玮蕾

来源丨广州日报、南方+、学习强国、广州天河发布、广州海珠发布、广州黄埔发布、广州番禺发布、广州白云发布、广州荔湾发布、广州从化发布、广州增城发布

广州珠江下游区域(广州沿珠江生长)(3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