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大专院校有哪些(苏州市范围内公办本科院校介绍)

苏州一直以来都是经济重镇,也是文化重地,新中国建立以后,高等教育这一方面其实发展一般。最近十来年,高等教育这一块在突飞猛进!

公办本科院校共四所。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常熟理工学院、苏州城市学院。

江苏省大专院校有哪些(苏州市范围内公办本科院校介绍)(1)

1、苏州大学,是211和双一流大学,无疑是苏州本地高校的一哥,无可争辩。

简 单 校 史:

苏州大学可以溯源至1900年创建的东吴大学。东吴大学是当时中国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也是中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当时的东吴大学法学,在国内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存在。上世纪40年代海牙国际法学曾评选全球50位杰出法学家,中国仅王宠惠、杨兆龙入选,皆为东吴法学的教授。最为中国人缅怀的是东吴法人在东京审判中做出的贡献。在远东军事法庭上的法官、检察官、顾问等人,几乎全部来自于该校。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将28名甲级战犯绳之以法,是东吴法人实力的体现。从1930年代到1990年代,国际法院一共有过6位中国籍法官,都是东吴法学院的教授或毕业生。

江苏省大专院校有哪些(苏州市范围内公办本科院校介绍)(2)

1952年东吴大学之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之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12月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复名为苏州大学。

1995年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03年创办)并入苏州大学,1997年苏州丝绸工学院(1903年创办)并入苏州大学。2000年,苏州医学院(1912年创办)并入苏州大学。

1911年,张謇创办了通州医院,1912年3月张謇与其兄张詧创办通州医院附属医科学校,1916年1月学校举行首届本科毕业典礼。1957年,已经改名为南通医学院的大部迁至苏州,更名为苏州医学院。

1981年苏州医学院(2个博士点)和江苏师范学院(1个博士点)都是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 科 实 力:

苏州大学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二大学科门类。现设132个本科专业,4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3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0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现有1个国家一流学科,4个国家重点学科,20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 9个“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

学校的化学、材料科学、物理学、临床医学、工程学、药学与毒理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免疫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一般社会科学共15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化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

苏州大学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如下:

序号

学科名称

评估结果

1

设计学

A-

2

软件工程

A-

3

法学

B

4

马克思主义理论

B

5

体育学

B

6

中国语言文学

B

7

外国语言文学

B

8

数学

B

9

化学

B

10

光学工程

B

11

材料科学与工程

B

12

纺织科学与工程

B

13

基础医学

B

14

药学

B

15

政治学

B

16

物理学

B

17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B

18

化学工程与技术

B

19

工商管理

B

20

哲学

B-

21

应用经济学

B-

22

教育学

B-

23

新闻传播学

B-

24

美术学

B-

25

统计学

B-

26

信息与通信工程

B-

27

临床医学

B-

28

心理学

C

29

中国史

C

30

风景园林学

C

31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C

32

护理学

C

33

社会学

C

34

生物学

C

35

机械工程

C

36

生物医学工程

C

37

公共管理

C

38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C

39

艺术学理论

C-

40

戏剧与影视学

C-

41

电子科学与技术

C-

学科评估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对全国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开展的整体水平评估。第四轮学科评估于2016年4月启动,按照“自愿申请、免费参评”原则,采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江苏省大专院校有哪些(苏州市范围内公办本科院校介绍)(3)

苏州大学校园

师 资 力 量:

苏州大学现有教职工5847人,专任教师3319人,其中包括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0位两院院士,8位发达国家院士,34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2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位“万人计划”杰出人才,13位“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保研率升学率:

苏州大学2021年保研率为10.6%。

2020年本科国内升学率27.13%,国外升学率10.12%,省内就业比例为57%,主要集中在苏州地区。

江苏省大专院校有哪些(苏州市范围内公办本科院校介绍)(4)

2、苏州科技大学,学校前身苏州科技学院于2001年9月由原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与原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合并组建而成。2016年3月,学校更名为苏州科技大学。

简 单 校 史:

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部分:1953年,建筑工程部直属的苏州建筑工程学校诞生,江苏省立苏州高级工业学校土木科、私立常州中学土木科整体并入。1958年,电力部苏州建筑工程学校(燃料工业部苏州电业土木工程学校)整体并入。

1960年,苏州建筑工程学校升格为苏州城市建设学院,1970年7月停办。

1984年12月,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正式成立,1985年9月开始招生,成为中国第一所环保高等学府,隶属于国家建设部与环境保护局。

苏州铁道师范学院部分:1951年苏州铁路中学筹建,是铁道部上海铁路局创办最早、历史最长的综合性中学,它既有中学部,又有师范部,还先后办过师专班,幼师班、各种铁路业务培训班。1960年,苏州铁道师范专科学校成立,苏州铁路中学改称苏州铁道师范专科学校附属中学。

1980年铁道部直属的苏州铁道师范学院诞生,1981年苏州铁道师范学院正式面向全国招生,开设汉语言文学教育、数学教育两个本科专业。

江苏省大专院校有哪些(苏州市范围内公办本科院校介绍)(5)

苏州科技大学校园

学 科 实 力:

苏州科技大学拥有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拥有64个本科专业。“工程学”和“化学”学科跻身ESI前1%。

苏州科技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如下:

1

10332

城乡规划学

B

2

10332

土木工程

B-

3

10332

环境科学与工程

C

4

10332

世界史

C

5

10332

风景园林学

C

6

10332

光学工程

C-

7

10332

建筑学

C-

师 资 力 量:

苏州科技大学现有专任教师14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600余人。国家“杰青”获得者、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优秀奖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50余人。

升学率:

2021年本科国内升学率21.07%(含国外)。74.50%以上的学生选择在江苏省内就业,主要集中在苏州地区。

想起来一个段子,就是说:如果苏州大学评价给四颗星,那么苏州两个字,就可以给三个星。如此推理,苏州科技大学至少可能给三颗星。

这些年来,苏州及周边城市良好的经济发展,就业还是有优势的,江苏省内录取分数线,相对而言还是偏高的。

3、常熟理工学院,是省属高校,校址,常熟市。

1958年,苏州师范专科学校创建,1972年苏州地区五七师训班更名为苏州地区师范学校,1978年江苏师范学院(苏州地区专科班)创建(合署),1983年升格为苏州师范专科学校。

1985年常熟市机械工业职工大学、常熟市工业电视大学工科类、经济类教学班并入常熟职业大学。

1989年两校合并为常熟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江苏省人口学校并入。

江苏省大专院校有哪些(苏州市范围内公办本科院校介绍)(6)

2004年常熟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常熟理工学院。

常熟理工学院现设有14个二级学院(部),49个招生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7大学科门类,面向全国21个省招生;现有教职工1546人,其中专任教师1170人,高级职称699人,博士613人。

2020届常熟理工学院升学率11.6%,毕业就业主要集中在江苏省80.44%(本省当年招生占比75.99%), 在苏州就业的比例达到43.48%。

4、苏州城市学院。

江苏省大专院校有哪些(苏州市范围内公办本科院校介绍)(7)

1998年12月,苏州大学文正学院成立,民办二级学院,次年开始招生。2021年2月苏州大学文正学院转设为公办的苏州城市学院,2021年招收第一届公办本科生。

苏州城市学院目前下设12个系,超过40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师资以共享和自有相结合。

2020届(文正学院)升学率6.69%,出国3.52%。就业地区如下图:

江苏省大专院校有哪些(苏州市范围内公办本科院校介绍)(8)

当年江苏省内招生人数占比77.88%。

另外,南京大学苏州校区2022年第一次招生,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今年没有招生。中国中医院科学大学还在筹建之中。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已经招生多年,属于中外合作办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