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频尿急跟膀胱有什么关系(关爱女性尿频尿急)

刘女士今年40岁,经常感觉尿频尿急,憋不尿,每次去医院检查,尿常规检查又正常,反反复复多年,刘女士的苦恼一直没有解决 ,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尿频尿急跟膀胱有什么关系?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尿频尿急跟膀胱有什么关系(关爱女性尿频尿急)

尿频尿急跟膀胱有什么关系

刘女士今年40岁,经常感觉尿频尿急,憋不尿,每次去医院检查,尿常规检查又正常,反反复复多年,刘女士的苦恼一直没有解决。

近日,刘女士来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泌尿外科副主任蔡蔚仔细诊察后表示,刘女士尿常规正常,近期又没有服用抗生素等药物,考虑膀胱过度活动症。最后,通过一系列中西医结合治疗,刘女士尿急尿频症状逐渐消失,最终摆脱了疾病困扰。

什么是膀胱过度活动症?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指逼尿肌无意识收缩,以尿急、尿频为主要症状,可伴急迫性尿失禁,是临床排尿功能障碍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在我国,本病患病率较高,成年人OAB的患病率目前约为6%(男女发病率相当),而40岁以上的人群高达11.3%,并且逐年上升。

发病原因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神经源性学说:中枢或外周神经,尤其是膀胱传入神经异常可导致OAB发生。

▶肌源性学说:储尿期逼尿肌不自主收缩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其他原因:如精神疾病、激素代谢失调、炎症、膀胱出口梗阻等。

临床诊断

蔡蔚副主任介绍:目前对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诊断是以临床症状作为主要依据。如尿频、尿急,伴或不伴急迫性尿失禁,而尿常规检查又正常。患者还可以进行泌尿系超声(包括残余尿测定)、尿培养、尿流率、尿动力学检查、排尿日记、泌尿系CT等,根据患者个体情况不同,医生有针对性地予以检查。

很多患者有疑问,如果尿路感染也会有尿频尿急等症状,和膀胱过度活动症有什么区别呢?

蔡蔚分析:尿路感染除了尿频尿急,可能还有尿痛、血尿等症状,尿常规一般会有红细胞、白细胞或脓球;而膀胱过度活动症与感染无关,一般以尿急为突出表现,可能伴急迫性尿失禁,无血尿、尿痛,重点是尿常规正常。

疾病治疗

▶行为治疗

(1)生活方式改善

减肥、减少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饮料摄入,适当控制摄入水量。

(2)膀胱训练

常用方法是延时排尿:白天多饮水,尽量忍尿,延长排尿间隔时间;入夜后不再饮水,夜间可适量服用镇静安眠药物入睡,治疗期间记录排尿日记。通过膀胱训练,抑制膀胱收缩,增加膀胱容量。坚持膀胱训练对治疗有较大的帮助。

(3)生物反馈治疗:

应用生物反馈治疗仪,使患者能感知膀胱活动并有意识地逐渐学会自我控制,以达到抑制膀胱收缩,主动进行排尿或控尿。

(4)盆底肌训练

通过生物反馈或提肛运动等方法,教患者学会通过收缩盆底肌来抑制膀胱收缩以及其他抑制尿急的策略。

(5)其他行为治疗如催眠疗法等。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膀胱过度活动症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治疗手段。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托特罗定、索利那新、曲司氯胺等药物。

▶中医治疗

膀胱过度活动症可以通过中医辨证治疗、中药膀胱灌注疗法、直肠给药、针灸等方法进行系统治疗。根据病人的症状和舌脉象表现,膀胱过度活动症可分为肝肾阴虚、肺脾气虚、湿热下注、气滞血瘀等证型。

蔡蔚副主任通过长期的临床积累,根据女性的生理病理特点,独创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经验方,能有效改善患者膀胱功能及排尿情况,缓解尿频尿急,减少尿失禁、排尿不适感,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能降低西药的不良反应,让很多患者获益。

▶外科治疗

外科治疗仅用于严重低顺应性膀胱、膀胱容量过小,且危害上尿路功能、经其他治疗无效者。包括膀胱扩大术、肠道膀胱扩大术、尿流改道等。

▶其他治疗

(1)A型肉毒素膀胱逼尿肌多点注射: 严重的逼尿肌不稳定具有疗效。

(2)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酶或辣椒辣素:灌注后降低膀胱感觉传入,对严重的膀胱感觉过敏者可试用。

(3)神经调节:骶神经电调节治疗对部分顽固性的尿频、尿急及急迫性尿失禁患者有效。

蔡蔚副主任提醒:尿频尿急,很多患者简单以为就是尿路感染,有时候会自行购买消炎药服用,这是不恰当的,还是要及时去医院,请专科医生对症治疗。

(作者 湖南中医附一 蔡蔚)

[责编:徐凯琦]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