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气候合作重要性(开放合作提升亚洲气候监督预测能力--访中日韩俄气候专家)

4月23日至24日,第十届亚洲区域气候监测、预测和影响评估论坛(FOCRAⅡ)在北京举行。来自亚洲各国的80多位气候科研领域的专家和一线业务人员参加了交流。在中国气象局、国家外国专家局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单位的重视和支持下,国家气候中心已经连续十年成功举办该项活动。围绕论坛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如何推进亚洲区域气候科研和业务交流合作,记者采访了出席论坛的中国、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的气候专家。

联合媒体:中国气象网 新华网

嘉 宾: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 陈丽娟

日本气象厅全球环境与海洋部高级预报员 Norihisa Fujikawa

韩国气象厅首席预报员 KIM Jeongsun

俄罗斯水文气象与环境监测局北欧亚气候中心主任 Vladimir Kryjov

主 持 人:中国气象报记者 张永 新华网记者 姚润萍

摄 影:刘杰

中美气候合作重要性(开放合作提升亚洲气候监督预测能力--访中日韩俄气候专家)(1)

中美气候合作重要性(开放合作提升亚洲气候监督预测能力--访中日韩俄气候专家)(2)

中美气候合作重要性(开放合作提升亚洲气候监督预测能力--访中日韩俄气候专家)(3)

中美气候合作重要性(开放合作提升亚洲气候监督预测能力--访中日韩俄气候专家)(4)

>>> 气候论坛体现北京气候中心领头羊作用 <<<

2005年,在世界气象组织(WMO)的支持下,国家气候中心(北京气候中心,BCC)将每年召开的中日韩夏季风会商会扩展为WMO的亚洲区域监测、预测和影响评估论坛(FOCRAII),参加者包括了二区协成员国(主要为亚洲国家)和相关国际业务科研机构。除了气候预测外,增加了气候监测和影响评估等内容,使论坛的内涵更加丰富。经过十年的发展,FOCRAⅡ首先体现了北京气候中心作为WMO的一个区域气候中心的功能,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通过发展模式和模式信息共享,以及预测和评估方法培训等方式,带动了部分亚洲国家和地区气候业务的发展。同时借助FOCRAⅡ这个开放平台,国家气候中心的业务能力建设得到极大推进,BCC又被WMO指定为全球长期预报产品中心、亚洲季风监测预测中心、亚洲极端事件监测评估中心,彰显了中国作为一个气象大国在亚洲的重要地位。

>>> 气候信息为经济发展服务 <<<

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在全球和日本都呈现增多趋势。季节预报特别是早期预警信息非常重要。日本气象厅正在研究如何为用户提供早期预警信息。除了为农业等传统部门的服务外,日本气象厅正在为诸如医药、饮用水等行业开发服务产品。这意味着,季节预报不仅在早期预警方面具有意义,而且也能为经济发展提供信息服务。目前,日本气象厅正致力于这两方面。感谢北京气候中心为FOCRAⅡ论坛的成功举办提供的支持。对于气候预报员和科研人员来说,FOCRAⅡ是一次重要的机遇。在这个论坛,大家可以交流新观点,探讨业务,十分有利于提高气候业务能力。

>>> 气候论坛使亚洲国家受益 <<<

FOFRAⅡ为亚洲区域气候合作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使参加论坛的预报员和国家受益,通过参加论坛使我们学到了新知识,提高了气候预测和科研能力。因此,感谢北京气候中心在十年来为论坛提供的支持。韩国气象厅为政府和许多部门提供气候预测信息和服务。气候影响众多行业和部门,服务需求显而易见。以电力行业为例,电力企业需要预测未来季节的电力需求以提前准备,特别是在冬季和夏季用电高峰时期。一些电力企业在夏季或冬季前邀请预报员去讲解和分析气候趋势,以帮助他们做好计划。

>>> 共同合作推进亚洲气候业务 <<<

FOCRAⅡ在专业性和组织方面都是一项重要活动,论坛聚集了全亚洲气候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一线业务人员,他们共聚一堂交流探讨气候科学和业务问题,促进了亚洲地区气候领域的合作和交流,有利于提升各国的气候科研和业务能力。目前,在亚洲有东京气候中心(日本)、北京气候中心(中国)和北欧亚气候中心(俄罗斯)。这些气候中心并非竞争者,而是互相支持的关系。无论是日本、韩国还是俄罗斯,哪一个国家都不能单独开展气候学研究。气候跨越国界,需要各国科学家共同合作。没有各国的数据,我们就不能开展评估和预测。FOCRAⅡ为亚洲气候领域的交流合作提供了一个卓越的平台,俄罗斯将积极参与其中。

4月23日至24日,第十届亚洲区域气候监测、预测和影响评估论坛(FOCRAⅡ)在北京举行。来自亚洲各国的80多位气候科研领域的专家和一线业务人员参加了交流。在中国气象局、国家外国专家局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单位的重视和支持下,该项活动已经连续十年成功举办。围绕论坛的作用和意义,如何推进亚洲区域气候科研和业务交流合作,记者采访了出席论坛的中国、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的气候专家。

中美气候合作重要性(开放合作提升亚洲气候监督预测能力--访中日韩俄气候专家)(5)

中日韩饿气候专家做客中国气象网访谈室

记者:如何看待气候服务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贵国如何开展气候有关方面的服务?

陈丽娟:随着气象科技的发展,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日渐提高,基本满足了用户对短期天气预报服务的需求。同时,越来越多的用户需要对未来的工作进行计划和规划,而这些工作又明显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因此需要气候预测和服务方面的信息,例如夏季高温热浪对电力需求的影响。另外,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诸如干旱、洪涝、高温热浪、阶段性严寒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出现新的特点,不仅需要重新审视造成这些事件异常的科学问题,也需要加大在气候预测服务方面的研究,尽早地提供气候预测信息。提前预警的时间越长、准确性越高,防灾减灾的服务效果越好。

2009年,第三次世界气候大会决定由世界气象组织(WMO)及其合作伙伴建立一个全球气候服务框架(GFCS),GFCS的愿景是促进社会更好地管理因气候变率和气候变化所引起的各种风险和机遇,尤其是那些对气候相关灾害最脆弱的人群。

中美气候合作重要性(开放合作提升亚洲气候监督预测能力--访中日韩俄气候专家)(6)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陈丽娟

中国气候服务系统(CFCS)秉承GFCS原则和理念,突出“大气象”的服务理念,拓展在气候、气象灾害、气候变化、生态文明等领域的外延;依托“大业务”的基础条件,重点强化用户交互界面和重点领域的建设,促进天气、气候业务融合,整合形成集约化、一体化、综合化的业务能力;发挥“大体系”的体制优势,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及效益发挥体系,在国际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着眼“大成效”的服务目标,通过CFCS建设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应对天气气候风险的能力。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气候服务独具特色,这主要体现在政府部门间的合作更加密切。国家气候中心与各级政府管理部门有多年合作的沟通机制,气候信息能够及时、充分地提供给能源、水利、农业、林牧业、交通等部门,然后各个部门在本行业内对气候信息再进行充分应用。例如:在每年的汛期前,国家气候中心与水文局等部门联合组织气候趋势预测会商,为国家防汛抗旱工作部署和各行业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因此从气候服务和部门管理的角度,中国气象局各级气候中心与用户之间的交流还是比较有序和有效的。

中美气候合作重要性(开放合作提升亚洲气候监督预测能力--访中日韩俄气候专家)(7)

Norihisa Fujikawa:众所周知,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在全球呈现增多趋势,在日本也是如此。因此,季节预报特别是早期预警信息非常重要。日本气象厅正在研究如何为用户提供早期预警信息。

在日本,气候服务的许多用户来自农业部门。除此之外,日本气象厅正在为诸如医药、饮用水等行业开发服务产品。这意味着,季节预报不仅在早期预警方面具有意义,而且也能为经济发展提供信息服务。目前,我们正致力于这两方面。从预报技巧看,日本气象厅较好的预报时效是两周的预报,我们正努力将预报延伸至月和季节。季节预报对政府和公众来说很重要。以气候评估和预测为基础,日本政府正努力提高诸如河坝等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中美气候合作重要性(开放合作提升亚洲气候监督预测能力--访中日韩俄气候专家)(8)

KIM Jeongsun:长期气候预测对于人们谋划未来规避自然灾害至关重要,特别是政府的战略计划。韩国气象厅为政府和许多部门提供气候预测信息和服务,并举办定期的新闻通气会发布季节气候展望信息。气候影响众多行业和部门,服务需求显而易见。以电力行业为例,电力企业需要预测未来季节的需求量以提前准备,特别是在冬季和夏季用电高峰时期。一些电力企业在夏季或冬季前邀请气候预报员去讲解和分析气候趋势,以帮助他们做好计划。

中美气候合作重要性(开放合作提升亚洲气候监督预测能力--访中日韩俄气候专家)(9)

Vladimir Kryjov:气候服务与俄罗斯的许多经济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俄罗斯幅员辽阔,冬季漫长而寒冷。这种气候环境对能源消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俄罗斯水文气象与环境监测局为能源部门提供长期气候预测。第二个是交通部门。我们为海运、河运以及水利提供长期气候预测,为铁路、货运等提供长期的气候条件的预测和服务。此外,对农业部门也开展了类似的服务。

随着气候变暖,俄罗斯的一些永冻土开始融化,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需要气象部门进行科学的评估和预测以减少有关的灾害。

记者:如何评价FOCRⅡ在推动区域气候研究和业务发展中的作用?

陈丽娟:2005年,在世界气象组织(WMO)的支持下,国家气候中心(北京气候中心,BCC)将每年召开的中日韩夏季风会商会扩展为WMO的亚洲区域监测、预测和影响评估论坛(FOCRAII),参加者包括了二区协成员国(主要为亚洲国家)和相关国际业务科研机构。除了气候预测外,增加了气候监测和影响评估等内容,使论坛的内涵更加丰富。经过十年的发展,FOCRAⅡ首先体现了北京气候中心作为WMO的一个区域气候中心的功能,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通过发展模式和模式信息共享,以及预测和评估方法培训等方式,带动了部分亚洲国家和地区气候业务的发展。同时借助FOCRAⅡ这个开放平台,国家气候中心的业务能力建设得到极大推进,北京气候中心又被WMO指定为全球长期预报产品中心(GPC)、亚洲季风监测预测中心(EAMAC)、亚洲极端事件监测评估中心(CEEMA),彰显了中国作为一个气象大国在亚洲的重要地位。

这些成果得益于中国气象局的重视和国家外国专家局等单位的支持。通过FOCRAⅡ这样的平台,亚洲各国的预报员可以进行业务交流、资源共享,可以帮助气象实力相对较弱的国家提高气候业务和服务能力。

我和韩国气象厅的KIM Jeongsun首席预报员都是很早就开始参加这个论坛,可以说是随着FOCRAⅡ论坛的一届届举办而逐渐成长为各自国家气候预测业务的首席预报员,我们对FOCRAⅡ论坛有着深厚的感情。

Norihisa Fujikawa:我认为,对于气候预报员和科研人员来说,FOCRAⅡ是一次重要的机会。在这个论坛,预报员和研究人员可以交流观点,这很重要。通过交流探讨,十分有利于提高我们的业务能力。

KIM Jeongsun:FOCRAⅡ为区域气候合作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使参加论坛的预报员和国家受益,通过参加论坛使我们学到了知识,提高了气候预测和科研能力。因此,感谢北京气候中心在十年来为论坛提供的支持。中韩气象部门之间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双边的气象合作十分密切,有利于共同发展。

Vladimir Kryjov:我几乎每年都参加FOCRAⅡ论坛。FOCRAⅡ在专业性和组织方面都是一项重要活动,论坛聚集了全亚洲气候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一线业务人员,他们共聚一堂交流探讨气候科学和业务问题,促进了亚洲地区气候领域的合作和交流,有利于提升各国的气候科研和业务能力。

记者:俄罗斯的北欧亚气候中心最新加入FOCRAⅡ,在未来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

Vladimir Kryjov:WMO在全球有一些区域气候中心,在亚洲先后有东京气候中心、北京气候中心、然后是北欧亚气候中心(俄罗斯,2011年得到WMO认可)。这些气候中心并非竞争者,而是互相支持的关系。无论是日本、韩国还是俄罗斯,哪一个国家都不能单独开展气候学研究。气候跨越国界,需要各国科学家共同合作。没有各国的数据,我们就不能开展评估和预测。FOCRAⅡ为亚洲气候领域的交流合作提供了一个卓越的平台,我们将积极参与其中。

记者:对FOCRAⅡ论坛的发展有哪些建议?

KIM Jeongsun:自2005年举办FOCRAⅡ以来,我几乎每年都参加论坛。作为一名气候预报员,我希望论坛能增强季节预报的业务功能。预报员能深入探讨季节预报的一些细节技巧和问题。此外,我建议论坛改为5月初举办,这样我们的模式能够使用最新的数据(4月),可以更好地预测夏季气候。

Norihisa Fujikawa:首先,感谢北京气候中心,北京气候中心为FOCRAⅡ论坛的成功举办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持。我希望能有更多的气候科研人员参加到这个论坛,这对我们预报员来说很有帮助。我也同意其他人的观点,如果论坛的举办时间改为5月就更好了。

陈丽娟:我同意其他专家的观点,今后的FOCRAⅡ论坛要继续加强气候科研和业务的结合,加强气候预报员间业务的交流,互通有无,促使资料和模式信息共享度最大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