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为什么能打败6国做到统一(想打谁就打谁的秦国)

统一六国后,王翦、王贲、李信这几位名将哪去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最大功臣战将非王翦、王贲父子和李信等几位名将莫属。但是在灭六国前后一两年的时间里,这几位名将几乎同时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

秦国为什么能打败6国做到统一(想打谁就打谁的秦国)(1)

为什么到了最后,秦始皇驾崩后只剩下了矬子里面拔将军的章邯?他们都去了哪里呢?但凡有几个像样的名将,也不会让所有的重担都让章邯一个人背着,他东奔西走,疲于应对,只能调兵却无将可遣,颇有点《三国演义》里那句“后蜀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味道。蒙恬和蒙毅两兄弟,但凡他们不死,秦朝不会轻易被击败,还至于让项羽、刘邦之类的人把秦国给灭掉吗?

秦国为什么能打败6国做到统一(想打谁就打谁的秦国)(2)

把史书翻烂了,关于秦始皇时期的这些名将的最后的记载也是寥寥几笔,分别为:

秦国为什么能打败6国做到统一(想打谁就打谁的秦国)(3)

1.王翦灭楚之后不再显示,王翦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开疆扩土的最大功臣。有着非常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与杀神白起、赵国第一大将军李牧、赵国老将廉颇并称“战国时期四大名将”。公元前224年,王翦平定楚国,随即南征百越获胜后再无记载。

秦国为什么能打败6国做到统一(想打谁就打谁的秦国)(4)

2.李信生死不详,他的记载就是平定了燕国和齐国,随后攻打楚国,被项燕打败后,再无记载。

秦国为什么能打败6国做到统一(想打谁就打谁的秦国)(5)

3.王贲是王翦之子,公元前226年,大胜楚军,占领楚国近二十座城池。公元前225年,王贲一举灭亡魏国。时隔三年后,王贲在此一举灭亡燕国,继而消灭赵国残余势力,燕赵豪侠的终结者,自此再无“燕赵多悲歌之士”。公元前221年,与蒙恬率军灭亡齐国。可是在公元前219年随秦始皇东巡之后,史书就再无记载。

说句题外话,他们三人中王翦年龄较大,可能会激流勇退,老死乡里的话,但是他儿子王贲和李信可是正值壮年,应该不会是战死沙场。若是战死沙场,当然会有记载在册,也没有秦始皇诛杀这几名将军的记载,并且王贲还有儿子王离继承其父王贲担任将领,率军驻守北疆以御匈奴。李信的后代儿孙在陇西平安繁衍,更有50年后的孙子飞将军李广。那么他们最有可能的下场是什么?我想最大的可能应该是在灭六国之后,这两个正值壮年的大将军已封侯,又眼见天下一统,主要战事结束,并且看到秦始皇对他们有了忌惮,就很聪明的退出朝堂归隐了。

这样推测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就是他们都是聪明人,善于明哲保身,他们看出了秦始皇的为人,也都明白功高盖主的下场。其实,在早期王翦在攻打楚国的时候,就和手下说“秦王粗暴且不相信人”。而当时李信就在王翦麾下任职,也肯定知道这一点。王贲是王翦之子,自然更加知道这个道理,因此以王翦等人的性格肯定会选择功成身退,荣归乡里。

第二个就是在灭六国之后,秦始皇对军事行动的安排,让他们看出秦始皇已经不再想重用他们,而是启用新人替代他们。公元前222年,秦始皇派默默无名的任嚣和赵佗等人统军50万攻打百越。公元前220年前后,秦始皇派蒙恬统军30万攻打匈奴,两次大规模用兵都没有使用他们,这让他们明白了秦始皇的心意。因此,作为聪明人,肯定不会让秦始皇为难,主动提出退出军队,秦始皇也就顺水推舟同意了,这样一来保全了多年来的君臣之谊,二来也不用再顾忌几人在军中的威望。我想这也是秦始皇没有在史书上记载屠杀功臣的原因吧。

秦国为什么能打败6国做到统一(想打谁就打谁的秦国)(6)

4. 内史腾史书记载此人生卒不详,这个內史不是姓,而是秦始皇在位期间官任内史,名字叫腾而已。公元前230年,奉命攻打韩国,擒获韩王韩安。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天下,这个叫腾的将领被任命为内史,尽忠职守最后老死于任上。

秦国为什么能打败6国做到统一(想打谁就打谁的秦国)(7)

5. 蒙武,王翦的副手,随王翦于公元前224年,率军攻打楚国,击败楚军,俘虏楚王负刍。随后楚将项燕再次让楚国王族昌平君立国,还是称为楚国。公元前223年,蒙武与王翦再次击败楚军,杀死昌平君,而项燕自杀而死,楚国彻底灭亡。灭楚后,就没有然后了。

秦国为什么能打败6国做到统一(想打谁就打谁的秦国)(8)

6. 杨端和也是史书上记载的很少的一位大将,比没有姓名的内史腾记载的还少。也是生卒不详,一次独自攻打魏国,一次与王翦、桓齮合力攻打魏国,最后一次独自攻打赵国,且围困邯郸城。

秦国为什么能打败6国做到统一(想打谁就打谁的秦国)(9)

7. 辛胜这是史书上记载最少的一位大将,燕国于公元前227年派荆轲刺杀秦王失败,秦始皇嬴政勃然大怒,遣大将王翦和大将辛胜攻打燕国,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也是生卒不详,甚至籍贯也是不详。

秦国为什么能打败6国做到统一(想打谁就打谁的秦国)(10)

8. 蒙恬,蒙武的儿子青年时期同父亲一起参与吞并六国的各大战役,一直是先锋的角色。统一六国期间,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打齐国,因破齐有功, 官拜内史。驻守边疆,监修万里长城和九州直道。收复河南之地,威震匈奴,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北匈奴成为“华夏第一勇士”。由于驻守边疆需长期与内地通信,为了方便书写改良了毛笔,被称为“笔祖”。公元前210年,秦二世篡得皇位,惧怕其带领手下30万大军造反,逼其服毒自尽。

秦国为什么能打败6国做到统一(想打谁就打谁的秦国)(11)

9. 王离,王翦之孙、通武侯王贲之子。与蒙括一样都是官三代,随父亲王贲参与过统一六国的战争,统一六国后一直作为蒙恬的副手。公元前210年秦二世继位后,赐死秦始皇长子扶苏和将军蒙恬,将其兵权移交给时任裨将的王离。三年后,率领40万秦军与只有5万楚军的项羽作战,被项羽的破釜沉舟巨鹿之战给歼灭了。大将王离被俘后,下落不明,史书再无记载。

秦国为什么能打败6国做到统一(想打谁就打谁的秦国)(12)

10. 章邯,秦二世时期秦朝的军事支柱,秦王朝最后一员大将。最后的支柱大将,大家能否感觉到其中的深意?反正我觉得颇有挖苦之意,我觉得不是挖苦章邯能力不行,而是在挖苦秦末的残局。从一开始的,想办谁就打谁,到最后各地造反,谁都来打。最后的支柱章邯临危受命,无兵将可用,只能靠临时组织起骊山囚徒去打仗。大破周文数十万大军,后大胜齐楚联军,并击杀总指挥项梁于定陶。公元前207年,因与总指挥王离不和,谁也不服谁,被项羽所击败,兵败后投降。项羽灭秦后,封其为雍王。公元前205年6月,被刘邦大军困于都城废丘的章邯,用大水淹城的计谋而破城,章邯遂拔剑自刎。

自此秦始皇时期的所有名将,也就讲解完了。如果喜欢就点赞加收藏。各位朋友还有自己的看法就在评论区留言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