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圣吴道子神仙卷在哪里(觅画记吴道子吴生之作为万世法)

“吴宜为画圣”乃是出自唐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该书中有“论顾陆张吴用笔”一节,张彦远将吴道子与大书法家张旭并称,并首次把吴道子誉为“画圣”。宋代郭若虚在其所撰《图画见闻志》中也有着相同的说法:“吴生之作为万世法,号曰画圣,不亦宜哉!”

郭若虚所说的万世法,乃是指吴道子绘画的简淡风格,他在“论吴生设色”一节中称:“尝观所画墙壁、卷轴,落笔雄劲,而敷彩简淡,或有墙壁间设色重处,多是后人装饰。至今画家有轻拂丹青者,谓之‘吴装’。”

吴道子的绘画技法有着自己独特风格,他的独创性受到了后世高度夸赞。唐朱景玄在其所著《唐朝名画录》中,把当代画家分为五级十一等,排在最前面乃是“国朝亲王三人”,显然把亲王排在最前面,讲求的不是艺术成就,主要还是“政治正确”。除亲王之外,朱景玄将其他的画家分为神品三等、妙品三等、能品三等和逸品不分等。其中“神品上”仅列一人,此人正是吴道子。可见在朱景玄这里,他认为吴道子乃是本朝水平最高的大画家,没有之一。

朱景玄对吴道子的推崇,受到了后世高度的肯定。宋苏轼在《书吴道子画后》评价说:“知者创物,能者述焉,非一人而成也。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技,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苏东坡把吴道子的绘画跟杜甫的诗、韩愈的文、颜真卿的书法并列为四,认为这四者所达到的高度均为同类的极致。

画圣吴道子神仙卷在哪里(觅画记吴道子吴生之作为万世法)(1)

唐(传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绢本 徐悲鸿纪念馆 局部一

吴道子在绘画方面有着如此崇高的地位,这当然跟其天分有很大的关系,但他虽然有着超长的艺术天分,却也并非在各个方面都能出类拔萃。比如他在书法方面就没有太多的创造性,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称:“吴道玄,阳翟人。好酒使气,每欲挥毫,必须酣饮。学书于张长史旭、贺监知章,学书不成,因工画。曾事逍遥公韦嗣立为小吏。因写蜀道山水,始创山水之体,自为一家。其书迹似薛少保,亦甚便利。”

吴道子曾拜张旭与贺知章为师,跟他们学习书法,可能是吴道子缺乏这方面的领悟力,总之他没能学得书法的精髓,而后他放弃了在这方面的努力,转而专攻绘画,果真在绘画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才能,从而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顶尖人物之一。虽然如此,张彦远也承认他在书法方面水平不算太差,只是没有像他的绘画那样突出。

吴道子绘画之绝声名远播,这跟皇帝的欣赏应该有很大关系,朱景玄《唐朝名画录》中说:“吴道玄字道子,东京阳翟人也,少孤贫。天授之性,年未弱冠,穷丹青之妙。浪迹东洛,时明皇知其名,召入内供奉。”

吴道子虽然是穷苦人出身,但对艺术却有着高度的领悟力,朱景玄认为这是“天授”。在其年轻时,画名已经传遍天下,并且被唐玄宗听到了,于是下令把他召入宫中,成为了御用画家,从此跟随着唐玄宗到处去画画。《唐朝名画录》中称:

开元中驾幸东洛,吴生与裴旻将军、张旭长史相遇,各陈其能。时将军裴旻厚以金帛,召致道子,于东都天宫寺,为其所亲,将施绘事。道子封还金帛,一无所授。谓旻曰:“闻裴将军旧矣,为舞剑一曲,足以当惠。观其壮气,可助挥毫。”旻因墨缞为道子舞剑。舞毕,奋笔俄顷而成,有若神助,尤为冠绝,道子亦亲为设色,其画在寺之西庑。又张旭长史亦书一壁,都邑士庶皆云:“一日之中,获睹三绝。”

画圣吴道子神仙卷在哪里(觅画记吴道子吴生之作为万世法)(2)

唐(传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绢本 徐悲鸿纪念馆 局部二

开元年间,吴道子跟随唐玄宗来到东都洛阳,在那里见到了天下最著名的舞剑高手裴旻将军,以及当时的第一书法大家张旭。裴旻想请吴道子给天宫寺绘制壁画,以此替父母做功德,于是拿出来了一大笔酬金给吴道子,吴却将酬金退还给了他,向裴提出了个要求:那就是请他表演一场剑术,以此作为酬劳。吴道子同时强调:您能舞上一曲,将会使我的绘画更为出色。裴旻果真当场表演出了自己精绝的剑术,而吴道子立即开始作画,书法家张旭也在一堵墙壁上挥毫写出一篇书法作品。当时观看的人大呼过瘾,因为在一天之内竟然看到了三件顶尖艺术。

唐玄宗果真慧眼识人,他能认定吴道子的绘画,是他那个时代无人能够超越的高峰。而后,更多的事实证明,吴道子在绘画方面果真有着不可思议的领悟能力。宋沈括在《补梦溪笔谈》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禁中有吴道子画钟馗,其卷首有唐人题记曰:‘明皇开元讲武骊山,岁囗,翠华还宫。上不怿,因痁作。将逾月,巫医殚技不能致良。忽一夕梦二鬼,一大一小。其小者衣绛,犊鼻,履一足,跣一足,悬一屦,搢一大筠纸扇,窃太真紫香囊及玉笛,绕殿而奔。其大者戴帽,衣蓝裳,袒一臂,鞹双足,乃捉其小者,刳其目,然后擘而啖之。上问大者曰:‘尔何人也?’奏云:‘臣钟馗氏,即武举不捷之进士也。誓与陛下除天下之妖孽。’梦觉,痁苦顿瘳而体益壮。乃诏画工吴道子,告之以梦,曰:‘试为朕如梦图之。’道子奉旨,恍若有睹,立笔图讫以进。上瞠视久之,抚几曰:‘是卿与我同梦尔,何肖若此哉!’道子进曰:‘陛下忧劳宵旰,以衡石妨膳,而痁得犯之,果有蠲邪之物以卫圣德,因蹈舞,上千万岁寿。’上大悦,劳之百金。”

沈括说宫中有吴道子所画钟馗,而卷首有唐人的一段题记,此题记中讲述到,唐玄宗得了疟疾,身边的御医都看不好皇帝的病。某天晚上,玄宗做了个梦,梦中有一大一小两个鬼,其中小鬼偷了杨玉环的紫香囊以及皇帝的玉笛,后来大鬼追上小鬼,并把小鬼的眼睛抠出来吃掉。玄宗问大鬼你是何人,大鬼自称他是钟馗,因为考武举没能考上,于是就替皇帝来除天下的妖孽。玄宗梦醒之后顿觉身体康复,于是立即召见吴道子,把刚刚做的梦告诉吴,让他把这个梦境画下来。吴道子仔细听完了玄宗的描述,而后当场绘出图画,皇帝盯着吴道子的画看了半天,才对吴说,难道你跟我做了同样的梦吗,否则的话你怎么可能画出的形象跟我梦中所见完全一样呢?

画圣吴道子神仙卷在哪里(觅画记吴道子吴生之作为万世法)(3)

唐(传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绢本 徐悲鸿纪念馆 局部三

看来这是钟馗捉鬼故事的出处,由此也可见,吴道子绘画水平是何等之高超:他能够仅通过别人的口头描述,就形象地画出维妙维肖的形象。而他的这种绘画方式并不仅仅是一种臆造,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有“钟馗样”一节:

吴道子画钟馗,衣蓝衫,鞹一足,眇一目,腰笏巾首而蓬发,以左手捉鬼,以右手抉鬼目,笔迹遒劲,实绘事之绝格也。有得之以献蜀主者,蜀主甚爱重之,常挂卧内。一日,召黄筌令观之。筌一见称其绝手。蜀主因谓筌曰:“此钟馗若用拇指掏其目,则愈见其有力,试为我改之。”筌遂请归私室,数日看之不足,乃别张绢素画一钟馗,以拇指掏其鬼目。翌日,并吴本一时献上。蜀主问曰:“向止令卿改,胡为别画?”筌曰:“吴道子所画钟馗,一身之力,气色、眼貌,俱在第二指,不在拇指,以故不敢辄改也。臣今所画,虽不迨古人,然一身之力,并在拇指,是敢别画耳。”蜀主嗟赏之,仍以锦帛、鋈器,旌其别识。

有人把吴道子所画钟馗献给了蜀主,蜀主特别喜欢这幅画,将该画挂在卧室内常常欣赏。某天蜀主召黄筌来欣赏这幅画,黄筌对此画大为赞叹。画中的钟馗是用食指在抠小鬼的眼,蜀主认为,如果钟馗是用拇指来抠,似乎显得更为有力道,于是蜀主向黄筌提出了要求,让黄筌对吴道子的这幅画作些修改。黄筌把吴道子的钟馗图请了回去,仔细看了几天,而后另外画了一幅钟馗用拇指抠小鬼眼睛的图献给蜀主。蜀主说,我是让你改图,你为什么要另画一张呢?黄筌解释说:“吴道子所画的这幅钟馗,一身气力都用在了第二指上,所以将该画改为拇指抠眼,显然不符合着力点,所以自己不敢改,只好另画一张。”

画圣吴道子神仙卷在哪里(觅画记吴道子吴生之作为万世法)(4)

唐(传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绢本 徐悲鸿纪念馆 局部四

由这段描述可知,吴道子绘画绝对符合人体结构。他能将画中人物的气力集于一点,以致于让别人无法作出修改,所以他所画的人物才能够那样的传神,故而苏东坡夸赞他说:

道子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而已。余于他画,或不能必其主名,至于道子,望而知其真伪也。

东坡在此直言,吴道子的人物画乃是“古今一人”。而吴道子的绘画水平之高,连一脸正色的大儒朱熹都为之赞叹:“妙绝吴生笔,飞扬信有神。群仙不愁思,步步出风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