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通和韩林儿是朱元璋授意杀害的(刘福通和韩林儿是朱元璋授意杀害的)

刘福通和韩林儿是朱元璋授意杀害的(刘福通和韩林儿是朱元璋授意杀害的)(1)

元失其鹿,鱼书狐呼之徒并世而起,斩木揭竿,因缘起事,遥借声势,风云激荡。

赵州栾城(今河北栾城)人韩山童为白莲教徒,在传教过程中,声称自己是宋徽宗八世孙,与安徽阜阳人刘福通密谋起事。

彼时,元朝政府强征15万民工修筑黄河堤坝,民心沸反盈天。

韩山童、刘福通先在河道中埋下一只独眼石人,然后编造“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民谣,四处传播。

当石人挖出,天下哗然之际,韩、刘借势而起,在颍州颍上发动起义。

韩山童称明王,起义部众用红巾裹头部,称红巾军。

明王命不好,起义之初,便被元兵俘虏,早早报销。

刘福通很讲义气,拥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为小明王,继续搞事。

俗话说,“胡无百年之运”,元朝政府本来就不得民心,小明王韩林儿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事业越做越大。

1356年五月,韩林儿在亳州(今安徽亳州)称帝,建国号大宋,年号龙凤,以亳州为都城。仿元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和六部,地方设行省。

改年,(1359年),韩林儿与刘福通兵分三路攻下汴梁(今河南开封),改汴梁为都城。

但汴梁城大难守,不久,元军察罕帖木儿攻陷汴梁。

由此,韩林儿、刘福通仓皇撤回安丰。

1363年,参与逐鹿天下的元末群雄之一的张士诚玩了一出“黑吃黑”,趁红巾军受元军重创,元气未复之际,派遣大将吕珍率军20万奔袭安丰。

危在旦夕的韩林儿只得飞檄向朱元璋求援。

刘福通和韩林儿是朱元璋授意杀害的(刘福通和韩林儿是朱元璋授意杀害的)(2)

朱元璋已于七年前(即1356年)被部下奉为吴国公,成为了独立的、争夺天下的一大军事集团。

也就是说,朱元璋完全可以对韩林儿的求救置之不理、作隔岸观火之势。

而实际上,朱元璋的军事实力在当时也非常有限,一旦发兵救援安丰,另一强大割据势力陈友谅就有偷袭应天(南京)之机,彼时,朱元璋不免进退失据,有全军覆灭之虞。

但朱元璋是一个极具大局观的雄主,他看准了陈友谅只会一门心思打南昌,毅然出兵,亲率大军救援安丰。

很快,朱元璋就击败了吕珍率领的张士诚军,但韩林儿、刘福通却在此前丢失了安丰城。

关于韩林儿、刘福通的下落和生死从此就成了人们争论的焦点。

很多人都认为,韩林儿、刘福通落入朱元璋手里,先后被朱元璋杀害了。

只不过,杀害的经过却又说法不一。

据权衡《庚申外史》载:“小明王驻兵安丰,为张士诚攻围,乘黑夜冒雨而出,居于滁州。至是(1366年),朱镇抚(朱元璋)具舟楫迎归建康。小明王与刘太保(刘福通)至瓜州渡(江苏六合东南),遇风浪掀舟没,刘太保、小明王俱亡。”

也就是说,刘福通、韩林儿两人在朱元璋到来之前已突围出城,移居滁州,三年后受朱元璋之请入南京,同时溺死于瓜步。

这一种说法,并见于吴宽《平吴录》、近人柯绍忞《新元史》以及当代史家吕振羽的《简明中国通史》。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太祖平吴》却记:“二十三年(1363年)二月,张上诚、吕珍率众十万围刘福通于安丰,福通间道遣人求援。珍破安丰,杀刘福通,据其城。韩林儿走滁州。”

按照这种说法,刘福通是战死于安丰,韩林儿突围到了滁州。

张廷玉《明史》、夏燮《明通鉴》、毕沅《续资治通鉴》以及《明太祖实录》等众多史书的记载与之略同。

《明史》在《廖永忠传》中记载了韩林儿的最终结局:“初,韩林儿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履其舟死,帝以咎永忠。及大封功臣,谕诸将曰:‘永忠战鄱阳时,忘躯拒敌,可谓奇男子。然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

韩林儿同样是在朱元璋迎入南京时溺死于瓜步。

由于《明史》是官修权威正史,影响力巨大,此说得到了广泛认同。

当代史家如吴晗、翦伯赞等均持此说,遂成定论。

刘福通和韩林儿是朱元璋授意杀害的(刘福通和韩林儿是朱元璋授意杀害的)(3)

不过,谈迁《国榷》却认为韩林儿到滁州后,被朱元璋派人迎接时,未死于瓜步,而是顺利到达了南京。

还有观点认为,刘福通被杀于安丰,而韩林儿没有远走滁州,是被朱元璋救出后直接带回到了南京。

据高岱《鸿猷录》卷二《宋事本末》就述:“张士诚遣将吕珍率兵攻安丰,福通遣使诣建康(南京)求救,上(朱元璋)自率诸将救之。未至,吕珍攻破安丰,杀福通,据其城。三月,上至安丰,击吕珍,大破之,珍弃城走。上遂以宋主韩林儿归金陵”。

查继佐《罪惟录》、郎瑛《七修类稿》、陈邦瞻《元史记事本末》与之略同。

当然,韩林儿到了南京并不代表着可以长命百岁,而是于1366年被朱元璋害死于应天。

综上以上几种说法,刘福通、韩林儿的结局分别是:

刘福通:一、战死于安丰,为张士诚军所杀;二、被朱元璋授意手下沉溺死于瓜步。

韩林儿:一、被朱元璋授意手下沉溺死于瓜步;二,被朱元璋处死于南京。

但是,这些说法有一个很大的漏洞——朱元璋为什么一定要弄死这两个人?或者说一定要弄死韩林儿?

普遍的理由是:韩林儿是元朝末年起义军名义上的领袖人物,有他在,就会影响到朱元璋称帝。由此,朱元璋要排除自己称帝道路上的障碍,就必须提前黑掉韩林儿。

这其实是不符合实情的。

在韩林儿势力最大时,他其实也只是一个徒有虚名的领袖,根本不能对其他割据势力、包括朱元璋形成约束。

实际上,在1364年,朱元璋已经称吴王,建立起吴政权了。

刘福通和韩林儿是朱元璋授意杀害的(刘福通和韩林儿是朱元璋授意杀害的)(4)

到了1366年这年,朱元璋已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了。而韩林儿自安丰失陷之后,默默无闻,既无政治上的影响力,更谈不上军事上的号召力,与普通人无异,根本就不可能给朱元璋登基称帝带来直接的威胁。

想想看,即便是方国珍,朱元璋尚可以授其广西行省左丞一职;对于有名无实的韩林儿,朱元璋实在没有必要去杀韩林儿而授人与柄,徒坠自己威名。

退一万步说,如朱元璋非要置韩林儿于死地,可以有一千种人不知、鬼不觉的方式使韩林儿停止呼吸,而不必制造张扬的沉船事故、或让韩林儿死在自己的地盘南京,授人与口柄。

所以,《明史•廖永忠传》补了一笔,说朱元璋称帝后,大封功臣,对廖永忠只封侯爵不封公爵。理由是:“永忠战鄱阳时,忘躯拒敌,可谓奇男子。然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即批评廖永忠不应该听信腐儒之言、揣摩自己的心思、擅自做主将韩林儿杀害。

所以,刘福通和韩林儿为朱元璋所杀之说并不成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