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一二章全文(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道德经一二章全文(道德经第二十五章)(1)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帛书版】

有物昆成,先天地生。萧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筮(逝),筮(逝)曰远,远曰反。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一二章全文(道德经第二十五章)(2)

道德经一二章全文(道德经第二十五章)(3)

【释义】

有物昆成,先天地生。

道德经一二章全文(道德经第二十五章)(4)

这一章的关键词是道法自然,这与第十六章所要表述的意思相近,“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沕(没)身不殆”

道德经.第十六章

致虚极也,守情(静)表也。万物旁(并)作,吾以观其复也。天物云云,各复归于其根,曰静。情(静), 是胃(谓)复命。复命 ,常也。 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沕(没)身不殆。

二十四章第一次道与德出现在同一篇里,也是老子告诉我们它们之间的关系。天地由谁运行,“风和雨呀”,风与雨都是能量是德的表现,德就是能量。厚德而载物,德同得,有了德就得到了,没有能量是荒荒作凶。

找到德找到一,风雨由德显化,现代话来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无论是得还是失都是由道来支配的,道下面就是德,你没了德失了道。

你在哪里哪里就会怎么样,道是没有好与坏的,不是以人 概念来定义的。没有对与错,天道是最公平 ,只是我们看不懂而已,只是我们看不见而已,道德经就是为了让我们看的更清楚。

古人的逻辑是非常鲜明的,只是因为我们的智慧没有打开。比如引导孩子,我们要至少看到比孩子看得更多,但一定不是在我执里看,而是要跳出来看。

天地由谁运作的,开篇就讲了。老子的文章段落通常是一两句开头讲道理,中间就开始比方,后一段是结论、是操作。

有物昆成,这个昆字等同于混字,而混字将东西混合在一起,即阴阳合和,归一了。“昆”字的结构是下面两个人,本意就是“同”的意思,还有刹那的意思,引申为众多的意思。

还有一种解释,认为“昆”是“滚”的初文,昆字加水旁作混,混表示水翻滚,再如辊、绲等字。因此,后人认为“昆”同“混”是有一定理由的。☆有物昆成,有物滚动而成。

通行版是有物混成,“混”字只有空间的概念,三点水加一个昆,在一个时间把所有的东西混在一起。而昆则是加了时间的概念,阴阳合和,有时间也有空间。

先天地生,在天地未形成时,它就已经出现了。有物昆成,刹那间形成了哪个东西,比天地还早。天为头上的空虚,地为脚下的实有。天地间就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环境。那么,在天地产生之前就有了,它是怎么形成的呢,第十五章形容道的样子:

道德经.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达,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强为之容,曰:与呵其若冬涉水,犹呵其若畏四邻 ,俨呵其若客, 涣呵其若凌泽,沌呵其若朴,湷呵其若浊,旷呵其若浴(谷)。浊而情(静)之余清。女以重(动)之余。葆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蔽而不成。

“与呵其若冬涉水,犹呵其若畏四邻 ,俨呵其若客, 涣呵其若凌泽,沌呵其若朴,湷呵其若浊,旷呵其若浴(谷)。“共经历七步,讲了道的感受。在第十五章讲了道的象,而在第二十五章开始说到物的层面,即实操层面了。

道德经一二章全文(道德经第二十五章)(5)

萧呵寥呵,独立而不改,

可以为天地母。

道德经一二章全文(道德经第二十五章)(6)

萧呵寥呵。萧等同于刺绣的绣,寂寥—寂兮寥兮,是寂静到死的一种状态,不能再静了,这其实是打座的境界。那么,萧(绣)字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说萧(绣)呵呢,刺绣是很多线缠绕在一起,而绣的本意是五色。五色归一就是道了,就是绣呵,五色归一了就即没了声音也没了颜色。

这种境界也如同庄子讲的虚世生白,当心无杂念时,就会悟出”道“来,生出智慧。虚指”使空虚“,室指心,白指道。这句话也常形容清澈明朗的境界。——《庄子.人间世》

最早世间没有天地时只有一点光,是虚实生白的光、刹那之光、五色之光,这就是萧呵。

寥呵通荒谬的谬,即不好理解的东西被人们认为是荒谬的。无论是上流还是底层,这外在的逻辑是没有区别的,但内在有着本质的区别。

如一念即佛或魔的区别等。寥有营绕在一起的意思,混在一起寥绕在一起轻柔、自然的感觉。如DNA的图,轻柔缓缓地缠绕在一起,只是用科学将之显化出来。这便是老子描绘的道的感觉,很有意境。

独立而不改。独立是固定的唯一,独是独特,立是立的住,甲骨文的“立”像一个人站在地上,本义是人站在地上。☆独立而不改,独自站在那里且不能被改变,是不能被改变的独立存在。为什么炊者不立是因为没有本性、没有自我所以立不住。道是独立而不改的,不用依赖于任何东西存在的。

其实所有的人都能与道同行,本资都是具足的,何来依靠它人呢。不用向外求向内找就可以,归一就合道了。知道才能做到,做到才能悟道,不忽呵恍呵如何才能有悠呵明呵,它是这样一个过程。

它不需要任何的更改,它是零也是一也是全部。你也可以归一,也可是全部,你合道后道生万物,万物都在你手里。这一点阴符经中也有相同描述:

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阴符经》宇宙:宇指的是四方上下,即空间;

宙:指的是古往今来,即时间。

在乎手:就是在掌握之中。

第一层意思:

上古时期掌握时节指导生产是很重要的,并且他们是通过观察天文并用工具测算出来天时和宇宙的运行规律来指导生产的,而那时候的工具主要是圆规和矩尺,这就是宇宙在乎手的意思,当测出来以后就可以指导生产了,用宇宙的规律来约束万物,用天之道来生化万物,都是集天子于一身的,所以说万化生乎身。

第二层意思:

“宇宙在乎手”,伸出你的手看一看,“金木水火土”,一掌在握。手背为阳,手心为阴,阴阳一体,两面也在手上。五行在手上,阴阳两面也在手上。握起来是拳头,伸出去是巴掌。大权在握,可以舒展自由。

所以说人的这个手为什么长成这样?百姓日用而不知。我们的整个手就是一部宇宙的哲学,一体两面,阴阳五行,能够握住拳头,能够舒展成巴掌,全部都在这里,“宇宙在乎手”。开合、阴阳之术全在一掌之中。

人体就是一个小宇宙,大脑可能是宇宙的全部。所以,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此话当中乃心机最为重要,在人身上就叫心机。一个人想当官,一个人想发财,都是源自于他的心机。心机一动,付诸于行动,他就成功了。

这就是人的心机。不过心机有清有浊,有大有小,有正有邪,有长有短。心是生命的主宰。此心乃心灵耳,不是肉团之心。所以说天机、心机、时机,对我们每个人的成功来说缺一不可。如果不了解这个当中的大道,盲从的生吞活剥,你必然会碰得头破血流。

所以说《阴符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是人类的认知学,也是人类的社会学。《阴符经》是宇宙大道的说明书!而《道德经》则是人生使用说明书!

可以为天地母。可以成为天地的母亲,大地是万物的母亲,大地的母亲就是道。

道德经一二章全文(道德经第二十五章)(7)

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

吾强为之名,曰大。

道德经一二章全文(道德经第二十五章)(8)

我不知它的名字,用“道”这个字来命名它。用文字来写就是道,文字只是展现,但一旦显化出来就不一样了。

吾强为之名,曰大。我勉强的用大来形容”道 ”,它是万物的源头,深远辽阔向前延伸,终又返回到源头来。这就像我们经常说的落叶归根,化作春泥更护花,万物往复循环正是道的规律。

这一章其实还是告诉你宇宙的规律,如杯子,这个有形的物体是由什么组成,这些都是由道组成,是独立而不改的。所以,模仿是可以的但要能够回归,回归到自已就能形成自已的系统。

引申到现代,如不能搬用马克思主义,拿来就用。而是要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道德经一二章全文(道德经第二十五章)(9)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道德经一二章全文(道德经第二十五章)(10)

谁在运作天地规律?有物昆成,先天地生。有东西混合而成,阴阳合和而归一。独立而存在,从来不改。什么是名,是实至名归,体现了道的性质。

大曰筮。大与小相对,是比较产生的概念;大是指事物的某种属性超过所比的对象;引申为“范围程度深广”。“大”原本不可单独使用,而“大”单独使用应该是名词,意指“无限”或“无处不在”。在这里表达特别大,大到没有边界,大到你无法想象的意思。

‘筮’工字里面有人站在哪里,巫师是神职人员,巫字有个竹字头,即摇卦的意思。“易卦用蓍也”,八卦占卜用的“竹签”等工具;古人遇事都要占卜,用有形的“筮”推测无形、无限的未来。

大曰筮,无处不在说的就是这个筮草。而这个筮,是连接大道的意思,道除了”大“的性质,还有”连接“这个性质。只有人才能与大道连接的资格,因为大道给人留了一个口,人在根源上就能与大道连通,与大道合和。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与大道连接,如占卜已失去了帮人的意义,是因为“为已所用”,用于私欲了,就失去了与大道连接的资格。所以,要通过修练,而在第十五章就告诉你如何看见道,要通过七步。

而这一章告诉你道的性质是什么,知道了性质才能知道如何”合道“;道还有一个性质就是远,看着很远,但其实道就在你身边。“无处不在'说的就是占卜用的筮草,筮草说的就是未来,未来说的就是现在。

道无处不在,身边的一草一木皆为道的产物。过去就是现在,现在就是未来,一切都是过程。时间仅是人类发明的度量过程的概念。与道同在就是永存,否则就会变成其它存在。

人能否与道同在即长生不老呢?前文已经讲过了,如果能“专气致柔”使神形合一,那就可以。然而,由于人不知自己是怎么生成的,即不知道生成人的“法”;所以必然受环境制约、为外物所惑,无法做到“专气致柔”,不可能长生不老。

这句话详细阐述了道的性质:一是大到无边界;二是通过自已正觉、正念可以与道连接;三是大道虽远其实却无所不存,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四是道为无限循环,且周而复始的。

道德经一二章全文(道德经第二十五章)(11)

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国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

道德经一二章全文(道德经第二十五章)(12)

道无处不在,天无处不在,地无处不在,统御也无处不在。宇宙中有四个无处不在,统御是其中之一。天地万物皆为道的产物,都是物质在自然精神(如电磁)驱动和控制下生成的。

国中有四大,四个‘大’与道是相通的,如前章所述“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复命了就合道了,天地万物都是过客,都是阴阳合和的产物。

王亦大:王,统御、控制。

统御也是无处不在的。

国中:国,指宇宙。

国中有四大,是指在这个领域有四大。一方面,这里的王是有容乃大,包罗天地的王,并非平常的王,是指君主。另一方面,对于普通人来讲,你的王即你本身,是一种协调的能力即自律,若管不住自已就是‘信不足’啊。若无法管控自已,会铸成大祸,社会来管你,社会管不了你,天来管你。

天地万物皆为道的产物,都是物质在自然精神(如电磁)驱动和控制下生成的;驱动和控制就是统御。统御无处不在,否则就没有秩序、稳定和寂静。太阳系如果没有精神统御那是不可能存在的,人类社会如果没有精神统御那是不可想象的,人如没有精神统御就会很快死掉。

切记,虽然精神统御物质运动,但精神是物质产生的。精神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千万不要“唯这”“唯那”。只要“唯”就背离了道,就糟糕了。所以,人要积福、修德,要正心正念。王就是连接天地的道。从大来讲,王是贯穿天地,从小里讲,每个人都是自已的王。

道德经一二章全文(道德经第二十五章)(13)

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一二章全文(道德经第二十五章)(14)

本章里,老子提出“道”、“人”、“天”、“地”这四个存在,“道”是第一位的.它不会随着变动运转而消失.它经过变动运转又回到原始状态,这个状态就是事物得以产生的最基本、最根源的地方。

道、天、地、王的四者关系是什么呢?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先是人(王),要更好的生存,在效法天地,人受地的制约,地受天的制约,民族自信是向内看而不是向外看,洋务运动向外学结果失败,所以还是要向内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天是你的思维,地是你的行为,你的行为即王受宇宙的制约,而宇宙要受道的制约,道要效法自然,即自然而然,自然的言语。

何为自然,‘自’是独立而不改是道的本身,回归到本来即本源,你就记住了‘然’即了然。圣人行不然之教,做比说重要,道法自,然也。这里的然与希言自,然也是一样

人之所以焦虑,是因为没有回到然。身体是向外求的,由于向外求的太多,所以身体太重。道则是独立而不改的,道法自然的自,是道的自还是王的自还是然的自呢。

道德经一二章全文(道德经第二十五章)(15)

【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

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勉强把它叫做“道”,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又返回本原。

道无处不在,天无处不在,地无处不在,统御也无处不在。宇宙中有四个无处不在,统御是其中之一。人是地上的物质在精神作用下产生,地是天上的物质在精神作用下产生,天是道中的物质在精神作用下产生,道是宇宙中的物质在精神作用下产生。】

道德经一二章全文(道德经第二十五章)(1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