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博白牛角狮文化是传统文化吗(广西博白客家撑犀)

广西博白县独有的“撑犀”,为了和外来的毛狮的区别;当地人也叫角狮。

博白有两种舞狮,一种是近年来才从外地引进的,因为其全身布满了绒毛,当地人称之为“毛狮”;而博白千百年来一直在本土流传的是另一种舞狮,除了眼睛上的眉毛之外再无其他绒毛,表面光滑,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当数其头顶上的大角了,故此得名为“角狮”。又因为在表演的过程中,博白本地舞狮动作更加遒劲有力,舞狮人也更累,所以博白角狮也被当地业内人士称之为“武狮”,与之相对应的外来毛狮则被称为“文狮”。不仅如此,从外表上看,毛狮显得可爱一些,角狮则稍显狰狞,不怒而威,霸气十足。

广西博白牛角狮文化是传统文化吗(广西博白客家撑犀)(1)

狮头

角狮的特征

头部:有一只大角,大角上有鼻子有眼有嘴巴;

眼睛:眼睛较大,炯炯有神,霸气十足;

鼻子:像蛤蟆又像龙;

整体:头部有多种纹饰,有龙纹,有花纹,有鸟纹(会与玉林地区古代西瓯族的崇拜有关么?)

身体部位:用布条一层层缝合而成。

注:“犀”一般以红、黄、绿色为主,黑、白、蓝色为辅,各色块均以白包边,然而博白县地区一般称青色背脊犀身为“犀王”,只有武艺高强,威望的狮队才有资格舞此犀。

广西博白牛角狮文化是传统文化吗(广西博白客家撑犀)(2)

拜祠堂

其实在毛狮还没有进入博白之前,各村落都是用的角狮,大一些的村落,一般以姓氏区分,小村落一条,中村落两条,大村落四条或者以上。我们村多年前有两条,村里的喜事或者过年过节,一大帮后生都聚在一起热热闹闹撑犀,我们每逢听到打鼓声,都会热血沸腾,近些年外出打工做事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留在村里能撑起一条狮的年轻人都找不到了、、、、

广西博白牛角狮文化是传统文化吗(广西博白客家撑犀)(3)

祭祖活动

广西博白牛角狮文化是传统文化吗(广西博白客家撑犀)(4)

祭祖活动

"咚咚撑~~~咚咚撑~~~~,拜完神,起狮鼓开始擂响。鼓手要扎马步,集中精神,眼睛时刻跟随醒狮的步伐及腾跃、眨眼等动作,鼓点随时跟上,击鼓的技法、姿态、手势的花样十分讲究,鼓点快慢与强弱、急速与柔和,配合锣钹,形成锣鼓喧天、排山倒海之势。光看醒狮舞的鼓乐队表演,已是一种很高的艺术享受。

广西博白牛角狮文化是传统文化吗(广西博白客家撑犀)(5)

群狮荟萃

拜华光-拜四大向

①出山,所谓出山,就是舞犀前的一系列拜神活动,首先要在自己的祖堂上拜祭,然后在华光(多数农村武学祖师),拜祭上香之后就开始舞犀;

②四大向,所谓四大向,就是舞犀首先要对四方位参拜过,方得进行舞犀;

③找青,“青”所谓青就是一种绿色的树枝等;舞犀要进行四方位的找青;舞法:根据鼓声的高低渐进而犀进行远近高低的舞;

④擒青,犀子发现青之后的喜极的一种擒青手段,表演者要舞出犀子的活泼奔放性,而要不断回头看有没有麻雀这类的来抢青,此番很耗体力;

⑤玩青,玩青就是犀对青的各种逗法,配合鼓声四方位踢过,此番是犀的活泼的舞法,犀子试探性的步法;

⑥啃青,啃青是舞犀子过程中的一种,也是要四方位啃过,最后一步就是把青啃下去;

⑦醉青,醉青表现出犀的不省人事,而鼓声比较连续性,舞犀之人要舞出犀所谓的醉;

⑧吐青,吐青是犀痛苦吐出的舞法,最后是把青扔出来;

⑨找窝-睡觉-起床,此三个舞法,找窝和找青差不多,睡觉是表现出犀的特征,要在地上翻滚,起床舞法颇为怪异,从前的舞犀者通常是靠牙齿咬住犀头爬起,而今已经简化;

⑩回山,回山和出山一样。

每样都是很精彩,要求有技术才行,狮子要配合鼓声,练完狮子之后,还要打功夫,不过现在真的像是敷衍,随便找个人来都能够舞狮子,所以本地的角狮已经在慢慢淘汰了。

广西博白牛角狮文化是传统文化吗(广西博白客家撑犀)(6)

角狮表演

虽然习惯上一直被老百姓俗称为“狮子”,但实际上,角狮的原型并不是狮子,与龙、凤凰、麒麟等动物一样,角狮也是前人凭空创作出来的一种神兽——“犭西”(作者注:属方言生僻字,音同“西”)。它的颜色五彩斑斓,额头犹如传说中的寿星一般饱满、圆润,鼻子同样如此,一双黑眼睛既大又圆,除了头顶处的大角之外,其四周环绕着四只小角,大角光滑、稍弯曲,而小角尖锐、突兀。

广西博白牛角狮文化是传统文化吗(广西博白客家撑犀)(7)

神兽——“犭西”

角狮是博白及其周边地区所独有的,玉林市外就难觅其踪影。作为中国众多舞狮中的一个品种,角狮尽管并不起眼,但它在博白千百年来却得到了代代承传,生生不息,极大地丰富了本地百姓的生活。而与其相对应的角狮制作工艺,无疑是博白的一笔宝贵财富,需要我们好好保护与传承。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角狮的制作工艺却面临着失传的窘境,令人唏嘘。

广西博白牛角狮文化是传统文化吗(广西博白客家撑犀)(8)

艺人在制作

舞犀之历史之悠久,足以醒目的犀头为证。如今舞犀的人也越来越少。玉林地区的舞犀的传统已经很少,估计过都十来年就灭绝,旧时代舞犀之后还要进行武术表演,刀枪棍法都要学,如今已经很多村都失传,不免让人遗憾啊。中华大地不能少此元素。舞犀-它足以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发展粤狮的同时,应当保护自己的民俗才是最重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