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如何收服常遇春(常遇春堪称明初第一猛将)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元末明初那个乱世,就是一个名将辈出的年代,其中最为后人熟知的无疑是朱元璋手下的两员大将——徐达和常遇春。

无论是在后世眼中,还是在历史真实里,常遇春与徐达的能力和功绩都不相上下,若不是常遇春死得太早,必然位列“明朝开国六公爵”,甚至有实力与徐达争夺一下“明朝开国第一功臣”的头衔。

史料记载,常遇春身材魁梧,能征善战,有万夫莫当之勇,是公认的“明初第一猛将”(朱元璋曾称赞常遇春说:“虽古名将,未有过之。”)。从鏖战衢州,到大战九华山,从大破陈友谅,到攻取元大都,常遇春几乎是百战百胜,他还曾自言能将十万之军横行天下,所以人送外号“常十万”。

但是,常遇春的一生,虽然所向披靡,战功赫赫,却自始至终只能给徐达当副将,这又是为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笔者简要分析如下,如有不当或不足,欢迎留言共同探讨。

朱元璋如何收服常遇春(常遇春堪称明初第一猛将)(1)

(常遇春)

原因一:资历

徐达是朱元璋的老乡,二人同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早在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朱元璋奉郭子兴命回乡募兵时,年仅22岁的徐达就加入了红巾军,并迅速崛起,成为仅次于朱元璋的二把手。

而常遇春原本只是刘聚手下的绿林大盗,是在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四月时投奔的朱元璋,此时,徐达在军中已经非常稳固了,朱元璋纵然再器重常遇春,也不可能让二人平起平坐,更不可能让常遇春凌驾于徐达之上。

朱元璋如何收服常遇春(常遇春堪称明初第一猛将)(2)

(徐达画像)

原因二:能力

不是说,常遇春的能力不如徐达,而是说,二人的擅长领域有差异。这一点可以从朱元璋对二人的评价里直观体现。

朱元璋评价徐达说:“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朱元璋评价常遇春说:“当百万之众勇敢先登,摧锋陷阵,所向披靡,莫如副将军遇春信矣哉。”

朱元璋对徐达和常遇春虽然都是极尽溢美之言,但很明显,他的意思是:徐达文韬武略,是个帅才;常遇春所向披靡,是个将才。

诚然,若论上阵杀敌,常遇春不输徐达,在单兵作战能力上,常遇春甚至超过了徐达。但是,若论大局观和排兵布阵,常遇春确实略逊色于徐达。

所以,徐达适合做主帅,指挥作战,而常遇春适合做副将,冲锋陷阵。

朱元璋如何收服常遇春(常遇春堪称明初第一猛将)(3)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

原因三:性格

除了资历和能力,常遇春只能给徐达做副将最主要的原因则是他的性格缺陷。

与徐达不同,常遇春性格暴戾,嗜杀无度,曾多次在战胜后屠城杀俘。公元1360年的九华山大战,常遇春与徐达各自率领一路大军攻打陈友谅,结果是大获全胜。但胜利之后,常遇春与徐达在如何对待俘虏问题上却出现了重大分歧,常遇春决意杀俘,省事又可以绝后患,而徐达更深谋远虑,他认为杀俘不仅有悖人道,还不利于日后的招降工作。

当时,常遇春与徐达平起平坐,争执不下,最终,常遇春还是不顾徐达劝阻,活埋了陈友谅部四千俘虏。朱元璋虽然一直很信任并器重常遇春,对他的作战能力更是赞许有加,但是,此事却让朱元璋看明白了一件事——常遇春能打而不善谋,不适合做主帅。

所以,以后的大多数征战,常遇春都只能给徐达当副将,冲锋陷阵,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常遇春当仁不让,但重大决策,还是要听徐达的。

关于常遇春杀降一事,各种正史野史中多有记载,民间甚至有传言称,常遇春身体健硕,却在40虚岁时暴亡,正是遭到报应,天谴而死。这种说法虽然不可信,但也可侧面说明一个问题——常遇春确实冲动嗜杀,不适合做主帅。

朱元璋如何收服常遇春(常遇春堪称明初第一猛将)(4)

(常遇春像)

综上,常遇春虽然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有“明初第一猛将”之称,但朱元璋让他给徐达当副将,也并非屈才。作为帝王,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知人善用,朱元璋就是如此,他既能利用常遇春的优点,又能规避常遇春的弱点,尽可能让他的能力得到最大化发挥。

必须强调的是,朱元璋虽然表面上一直在用徐达压制常遇春,但是在他心里,常遇春并不比徐达差,朱元璋对常遇春的喜爱丝毫不输徐达。

第一,徐达之女只是嫁给了燕王朱棣,而常遇春之女嫁的却是太子朱标,可见,朱元璋与常遇春的关系甚至更亲密。

第二,常遇春壮年暴亡后,朱元璋悲痛欲绝,还写下了一首情真意切的悼亡诗:“朕有千行生铁汁,平生不为儿女泣。忽闻昨日常公薨,泪洒乾坤草木湿。”硬汉朱元璋一生没有为谁哭过,但常遇春是个例外。另外,常遇春死后,朱元璋不仅追封他为开平王,谥号忠武,配享太庙,还特地令宫廷画师为常遇春公绘制了身穿龙袍的全身像,这个待遇,是包括徐达在内的任何其他开国功臣都不曾享受过的。

朱元璋如何收服常遇春(常遇春堪称明初第一猛将)(5)

(常遇春全身龙袍像)

参考资料:《明史》、《明实录》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