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机场扩建最新信息(门户枢纽机场白云机场)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国金证券 郑树明)

一、白云机场:门户枢纽机场,业绩短期承压

1.1 三大门户枢纽机场之一,产能将持续扩张

白云机场是国内三大门户复合型枢纽机场之一。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代码:600004.SH)成立于2000年,是白云机场的管理和运营机构,于2003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实控人为广东省人民政府,控股股东为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白云机场扩建最新信息(门户枢纽机场白云机场)(1)

白云机场位于珠三角,是国内三大门户复合型枢纽机场之一,疫情前的2019年,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7338万人次,位居全国第3,全球第11,其中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1871万人次,占比25.5%。2020-2021年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升至全国第1。

白云机场扩建最新信息(门户枢纽机场白云机场)(2)

三期扩建已动工,预计产能持续扩张。白云机场目前拥有2座航站楼,3条跑道,可保障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50万吨、飞机起降架次62万架次。2021年三期扩建工程启动,预计2025年底完成,届时公司将拥有3座航站楼、5条跑道。根据规划,2030年公司旅客吞吐量将达到1.2亿人次,货邮吞吐量380万吨,飞机起降架次77.5万架次。

白云机场扩建最新信息(门户枢纽机场白云机场)(3)

1.2 疫情显著影响经营,国际地区客流量明显下降

伴随产能释放,疫情前旅客吞吐量稳步增长。2004年白云机场完成转场,2015年三跑道投入运营,2018年T2航站楼投入运营,产能持续释放。2001-2019年旅客吞吐量CAGR 达9.7%。2015年三跑道投产对公司业务量有明显推动作用,2016年起旅客吞吐量及起降架次增速明显回升。

新冠疫情影响,经营短暂承压。受新冠疫情影响,国际航线几乎停滞,枢纽机场国际地区旅客量均下降。2020-2021年公司旅客吞吐量分别为2019年59.6%、54.9%,其中国际地区旅客吞吐量为2019年13.8%、3.7%。2022H1受国内疫情波动影响,旅客吞吐量1234万人次,同比下降42.6%,较2019年下降65.4%。

白云机场扩建最新信息(门户枢纽机场白云机场)(4)

1.3 业绩随产能周期波动,疫情导致短期承压

收入增速随阶段性产能投放波动。机场行业存在明显的产能周期,分为产能充沛期、产能饱和期和产能扩建期。2004年一期投产后,产能逐渐饱和,2010-2015年营收CAGR为7.77%。2015、2018年,产能阶梯式释放,营收增速提升,2015-2018年营收CAGR达11.29%。2019年因取消机建费返还,营收增速下降至2%。受疫情影响,2020、2021年营收较2019年分别降低33.6%、34.2%。

归母净利润呈现明显产能周期特征。2018年航站楼新产能投产后,因在建工程转固带来折旧成本大幅跃升,净利润增速下滑,呈现明显产能周期特征。参照行业规律,随着新产能的充分利用,收入增加而成本相对稳定,业绩将持续改善。2019年归母净利润下降主要系收入端取消机建费返还所致。2020-2021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收入锐减,而成本较为刚性,导致亏损。2022H1受疫情反复影响,公司预计亏损4.7-5.7亿元。

疫情前利润率及ROE随产能周期波动。同样的,因新产能的投产带来折旧成本提升,2018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均明显下滑,分别较2017年下降11pct、9pct。ROE方面,2018年也较2017年下降约5pct。(报告来源:远瞻智库)

白云机场扩建最新信息(门户枢纽机场白云机场)(5)

白云机场扩建最新信息(门户枢纽机场白云机场)(6)

白云机场扩建最新信息(门户枢纽机场白云机场)(7)

二、航空性业务:后疫情时代核心枢纽区位优势仍在

2.1 流量决定航空性业务收入规模,空间受制于产能

航空性业务由政府定价,国际地区航线收费高。白云机场当前为一类1级机场,执行一类 1级机场收费标准。航空性业务收费(如起降费、停场费、客桥费、旅客服务费、安检费)根据政府定价,其中国际及地区航线收费标准显著高于国内航线。

白云机场扩建最新信息(门户枢纽机场白云机场)(8)

航空性业务收入与流量正相关,流量受制于产能释放。2010-2019年公司航空服务收入CAGR为6.7%,收入趋势与旅客吞吐量、飞机起降架次的变动方向基本一致。流量与产能释放关联度大,尤其与飞行区产能释放相关。2015年公司三跑道投产后,流量增速显著提升。2019年因取消机建费返还,该项收入下降。疫情抑制出行需求,2020、2021年公司航空服务业务收入显著减少。

白云机场扩建最新信息(门户枢纽机场白云机场)(9)

时刻增长受限,飞机大型化提升客流量。2017年“控总量调结构”政策出台,包括白云机场在内的主协调机场的时刻增速被限制在3%以内,公司飞机起降架次增速受到限制。为满足旅客出行需求,飞机大型化成为航司选择,2017-2019年白云机场单位航班旅客数呈明显上升趋势,从2017年的142人上升至2019年的149人。

白云机场扩建最新信息(门户枢纽机场白云机场)(10)

2.2 供给端:珠三角多机场竞争,白云机场产能优势明显

珠三角地区内机场密集程度居全国之首。珠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航空物流最发达的地区。除白云机场外,珠三角地区内尚有香港国际机场、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珠海金湾国际机场和澳门国际机场等国际机场。同时,佛山沙堤机场、惠州机场也正式恢复民航。

由于澳门、珠海和佛山机场业务规模相对较小,区域内机场的竞争主要源于香港、广州和深圳三个城市的机场。其中,香港机场与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较为接近,2019年白云机场、香港机场旅客吞吐量分别达到7338万人次和7156万人次。

白云机场扩建最新信息(门户枢纽机场白云机场)(11)

1、白云机场现有产能优势突出

珠三角多家机场长期高负荷运转。一线城市核心枢纽机场因政策支持力度较大、腹地经济强劲,长期需求增长确定性强,主要受制于产能。而珠三角内香港机场、深圳机场和澳门国际机场近几年处于高负荷状态,参考2019年正常年份,航站楼产能利用率长期高于100%,且跑道利用率也处于饱和状态。

白云机场产能相对充足,客流超过香港机场。受制于跑道等地面保障的产能限制,2016-2019年香港机场旅客吞吐量CAGR 为0.6%,货物吞吐量CAGR 为1.3%,起降架次CAGR 为0.7%。2019年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越香港机场。从产能利用率,白云机场航站楼及跑道产能优势突出。

白云机场扩建最新信息(门户枢纽机场白云机场)(12)

白云机场扩建最新信息(门户枢纽机场白云机场)(13)

2、白云机场中长期产能最为充沛

香港机场三跑道预计2024年全面运营。香港机场三跑道系统在2016开工建设,由于需要填海造陆,预计耗资1415亿港元。其中,第三跑道已于2022年7月8日开启试飞,随后将逐步投入运营。三跑道系统预计在2024年全面投入运营,预计到2035年可满足旅客吞吐量1.2亿人次,货邮吞吐量1000万吨。

深圳机场T3卫星厅启用,三跑道预计2025年投产。深圳机场卫星厅于2021年12月启用,根据规划设计年旅客吞吐量2200万人次,启用后旅客吞吐量产能将达6700万人次。三跑道于2021年开建,计划于2025年投运,规划目标为2030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60万吨。

白云机场中长期产能规划相对最高。白云机场三期扩建预计总投资约544亿元,将新建第四、第五跑道,T2航站楼东四、西四指廊和T3航站楼,并在T3航站楼前建设综合交通中心。预计2025年建成投入使用,按规划,2030年可满足飞机起降77.5万架次,旅客吞吐量1.2亿人次,2045年飞机起降87万架次,旅客吞吐量1.4亿人次。中长期的旅客吞吐量产能规划高于香港机场和深圳机场。

白云机场扩建最新信息(门户枢纽机场白云机场)(14)

3、白云机场空域资源条件较好

白云机场空域资源较优。香港机场与深圳机场、澳门机场的跑道几乎垂直,香港机场的起降航道会干扰其他两座机场,三方在空域上存在冲突和竞争,可能导致预期产能无法完全利用,而白云机场相对远离香港机场,空域条件良好,有利于产能的充分释放。

白云机场扩建最新信息(门户枢纽机场白云机场)(15)

2.3 需求端:经济支撑航空需求,受益大湾区旅客回流

1、政策明确白云机场“三大门户枢纽机场”战略地位

政策优势突出,支撑白云机场高战略地位。2012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白云机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白云机场与首都机场、浦东机场并称为“三大门户”机场,定位为引领粤港澳世界级机场群建设、支撑民航强国战略的国际航空枢纽,有望在国际航权分配、空域使用、航线安排、产能扩张等方面获得政策支持。

白云机场扩建最新信息(门户枢纽机场白云机场)(16)

白云机场扩建最新信息(门户枢纽机场白云机场)(17)

2、腹地经济发达,支撑航空出行需求

航空出行需求与经济发展高度相关。商务出行和因私出行均与经济发展相关度高。

(1)商务旅客的出行需求与宏观经济相关度高,经济周期的波动会对商务旅客航空出行需求造成影响;

(2)因私出行旅客的出行需求多来自旅游,随着人均GDP的不断提升,消费水平随之提升,旅游出行的人数和比例将保持稳定增长,推动航空客运需求持续上行。

腹地经济发展助力白云机场成为国际航空枢纽。珠三角是我国最早开放的地区之一,区域经济发达,2021年珠三角地区GDP合计9.8万亿元,占全国8.8%,疫情前始终保持6%以上的较快增速。广东省人均GDP也长期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21年人均GDP达9.8万元。发达、稳定的经济可催生旺盛的航空需求,打开白云机场的成长空间。

白云机场扩建最新信息(门户枢纽机场白云机场)(18)

白云机场扩建最新信息(门户枢纽机场白云机场)(19)

3、国际航线将受益于大湾区旅客回流

香港机场产能瓶颈导致客流溢出。香港机场约1/3为中转客源,大约2000万人次。过去香港机场作为中转,承接了大量出入境的大陆旅客,而近年来受制于香港机场产能限制,部分大湾区赴港中转的旅客或通过广深出境。

主基地航司南航加持下,白云机场国际业务较为领先。近年来南航陆续在白云机场开通飞往欧洲、北美、南亚、东北亚和中东等地区的航线,集中资源建设“广州之路”,并积极开通或加密“一带一路”沿线航点。在南航的大力建设下,如今白云机场的国际航点远多于深圳。凭借良好的空域条件以及产能优势,白云机场更有望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旅客回流,并提升国际旅客占比。(报告来源:远瞻智库)

白云机场扩建最新信息(门户枢纽机场白云机场)(20)

白云机场扩建最新信息(门户枢纽机场白云机场)(21)

三、非航业务:商业模式优秀,免税弹性保留

3.1 流量变现的非航业务决定盈利水平

非航收入决定盈利水平差异。机场收入主要分为起降费、停场费、旅客服务费等航空性收入和免税租金、广告收入等非航空性收入。其中,机场的区位决定了客流量及航空性业务收入规模,而非航业务则起到流量变现的作用。同时,由于其高毛利的特性,非航收入决定了机场的盈利水平差异,非航收入占比高的机场通常盈利能力更强。

白云机场扩建最新信息(门户枢纽机场白云机场)(22)

2019年白云机场航空延伸性收入达近年顶峰。2010-2019年,白云机场航空延伸性收入持续扩张。2019年伴随免税业务的发展,航空性延伸服务收入达41.6亿元,同比增长14%,为近年峰值,并超过航空性业务成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

白云机场扩建最新信息(门户枢纽机场白云机场)(23)

白云机场扩建最新信息(门户枢纽机场白云机场)(24)

白云机场扩建最新信息(门户枢纽机场白云机场)(25)

3.2 机场免税:弹性保留,国际放开后业绩将恢复增长

机场免税渠道议价权暂时下滑。免税业态可分为口岸免税、离岛免税和市内免税。以中免为例,2019年之前机场(口岸)免税一直是最主要的免税渠道,占比超过60%,2020年之后伴随海南离岛免税兴起,叠加国际客班大幅减少,中免的机场免税渠道收入占比下滑至25%。

我们认为口岸免税的规模下滑为暂时性现象,主要源于“五个一”政策导致的国际客流大幅降低。预计待国际航线大幅恢复后,中国口岸免税市场规模也将恢复增长,2024年超过2019年水平,2026年达到593亿元,2023-26年CAGR为36.1%。

白云机场扩建最新信息(门户枢纽机场白云机场)(26)

白云机场扩建最新信息(门户枢纽机场白云机场)(27)

免税收入决定机场业绩弹性。2017年中免中标白云机场免税业务,采用保底 提成的收费模式,即经营权转让费为月保底销售额与实际销售额取高,并根据对应提成率确定具体收入。其中T1、T2进境业务合计保底提成收入21.26亿元,T2出境业务保底提成收入12.65亿元。若实际销售额提成快速增长,公司业绩将大幅提升。

白云机场扩建最新信息(门户枢纽机场白云机场)(28)

白云机场扩建最新信息(门户枢纽机场白云机场)(29)

T2航站楼投产带动白云机场免税业务2019年爆发式增长。2018年,T2航站楼投产,免税商业面积扩大至5944㎡,刺激旅客消费。2019年中免在白云机场的免税销售额为19.22亿元,若按平均40%的扣点率估算,则公司免税收入为7.7亿元,高于当年保底。

白云机场扩建最新信息(门户枢纽机场白云机场)(30)

2022年与中免签订免税补充协议。受疫情影响,白云机场国际出入境旅客吞吐量大幅减少,由2019年的1794万人次减少至2021年的67万人次。为有效化解合同执行风险,2022年6月双方签订补充协议,经营权转让费收取模式不变, 参考国际客流恢复程度与开业面积比例,对月保底销售额进行调整,同时进境店协议期延长2年,协议截止日期为2029年4月25日。

短期保底下降,免税弹性保留。根据补充协议,确认2020年全年免税租金收入约2.96亿元,2021年的免税租金收入约1.23亿元,其中2021年金额为根据补充协议计算,短期保底额显著下降。同时,补充协议维持原协议扣点率,经营权转让费收取模式不变,且进境店协议延期至2029年,白云机场得以保留免税租金的向上弹性。我们认为,公司原协议的保底金额较低,多个免税商或有能力参与招投标,因此协议条款相对有利。

白云机场扩建最新信息(门户枢纽机场白云机场)(31)

白云机场人均免税消费额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出入境旅客流量是提高免税收入的基础。2019年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位居全球第11,但免税销售额大幅低于其他机场,源于国际地区旅客量及人均免税销售额偏低。

2019年,白云机场人均免税消费额仅103元,与上海机场、首都机场存在较大差距。考虑国际航线结构与腹地经济水平差异,白云机场人均免税销售额或无法达到北上机场水平,仍应有望达到亚洲平均水平,预计将提升至200元以上。

白云机场扩建最新信息(门户枢纽机场白云机场)(32)

3.3 有税商业:高坪效奢侈品入驻提升经营效益

有税商业贡献稳定收入,存提升空间。目前,白云机场的商业面积已经从 2004年的 1.65万平方米扩增至 6.07万平方米,商铺 540多间,出租率约60%。平均租金水平约16206元/平方米/年,据此估算租金约5.9亿元/年。若疫情影响消退,出租率提升,有税商业的收入贡献将有望增长。

疫情期间中国奢侈品消费大量回流。根据贝恩公司,2019年全球奢侈品中国市场消费占比为11%,预计2025年中国将赶超美国、欧洲,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占比提升至25%-27%。从长期看,国人消费回流,机场发展重奢业务有望带来收入增量。目前已有多个奢侈品品牌入驻国内机场,公司也正积极与品牌方洽谈,LV已确定进驻白云机场。

奢侈品门店的坪效高,有助于提升机场有税业务的经营效益。估算白云机场目前空余商业面积约2万平方米,按10%重奢商业占比、坪效30万、提成率10%-20%,粗略估算对应的有税商业收入约0.6-1.2亿元/年。

白云机场扩建最新信息(门户枢纽机场白云机场)(33)

3.4 广告:外包效果明显,稳定贡献利润

广告业务采用外包形式,交由专业的广告商运营。2018年起白云机场全面采用特许经营模式(承包给专业广告公司经营),广告资源使用费=保底价 超额提成,超额提成=(实际销售额-提成基准数)×超额提成率。

(1)T1航站楼:2018年8月与迪岸公司签订58个月合同,预计保底收入16.8亿元;

(2)T2航站楼 GTC:2017年5月与德高公司签署5( 3)年的合同,5年预计保底收入20.3亿元。

白云机场扩建最新信息(门户枢纽机场白云机场)(34)

白云机场扩建最新信息(门户枢纽机场白云机场)(35)

外包效果明显,广告收入和净利润稳步提升。在2018年T2签订特许经营合同后,广告分部的收入和净利润出现较大程度的提升,2019年实现广告营业收入6.83亿元,净利润3.33亿元,分别同比上升21%和103%,源于特许经营盈利能力远高于自营。2020-2021年广告分部实现净利润3.93亿元、2.66亿元,同期公司亏损,广告业务有效减轻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

白云机场扩建最新信息(门户枢纽机场白云机场)(36)

四、盈利预测与估值

4.1 盈利预测

核心经营数据

1、客流假设:考虑全球疫情形势,预计2022年国际客流恢复有限。考虑新冠口服药获批和应用,预计2023年国际客流明显恢复。若国内疫情控制良好,预计国内旅客量有望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

我们预计2022-2024年白云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分别为4,296万人次、7,223万人次、8,713万人次,同比分别 7%、 68%、 21%,其中2022-2024年,国际客流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7%、50%及115%。

参考2030年旅客吞吐量规划目标,远期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速假设为4%。

2、飞机起降架次假设:考虑到单机载客量的回升,我们预计2022-2024年起降架次分别为38万架次、49万架次、58万架次,同比分别 4%、 30%、 19%。考虑枢纽机场时刻释放偏紧,远期飞机起降架次同比增速假设为3%。

白云机场扩建最新信息(门户枢纽机场白云机场)(37)

白云机场扩建最新信息(门户枢纽机场白云机场)(38)

白云机场扩建最新信息(门户枢纽机场白云机场)(39)

收入假设

1、航空性收入:航空性收入伴随流量而变化,我们预计2022-2024年航空业务收入分别为23亿元、34亿元和42亿元,同比分别 6%、 48%和 23%;

2、非航收入:预计2022-2024年非航业务收入分别为32亿元、38亿元和50亿元,同比分别增加 7%、 20%和 30%,其中假设人均免税销售额以7%的增速持续提升,扣点率在2030年及以后降为30%。

3、营业收入:预计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5亿元、73亿元和92亿元,同比分别增加 6%、 32%和 26%。

白云机场扩建最新信息(门户枢纽机场白云机场)(40)

成本费用假设

1、资本开支假设:我们预计2024年三期扩建工程的跑道投产,2025年底T3航站楼投产。其中,估算2条跑道资本开支为30亿元,T3航站楼等资本开支为160亿元,初期采用集团代建方式,建成完毕后公司购入成为固定资产。

考虑投资额较高,模型假设2025年公司将采用长期借款的方式融资,因此2025年起公司财务费用将有明显增加。

2、成本假设:预计2022-2024年成本项逐步增长至恢复到2019年水平,其中2024年因跑道投产新增一定折旧费。预计2025年底三期工程投建后,将产生大额折旧费,以及劳务费、水电费等,2026年营业成本将大幅增加。

3、盈利假设:预计2022-2024年公司净利润为-5.08亿元、3.45亿元、12.3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22元、0.15元、0.52元。

白云机场扩建最新信息(门户枢纽机场白云机场)(41)

4.2 估值分析

采用DCF估值。机场经营相对稳定,采用DCF模型进行估值,其中WACC=6.74%,永续增长率为2%。运用DCF估值得出目标价为15元,现价为12.95元,股价上行空间为16%。

白云机场扩建最新信息(门户枢纽机场白云机场)(42)

白云机场扩建最新信息(门户枢纽机场白云机场)(43)

白云机场扩建最新信息(门户枢纽机场白云机场)(44)

4.3 报告总结

机场具有区域垄断性、流量变现空间大等特点,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白云机场产能优势明显,国际放开后仍将展现业绩弹性。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08亿元、3.45亿元、12.3亿元。采用DCF法估值,给予目标价人民币15元。

五、风险提示

疫情影响超预期风险。本报告的核心假设为2023年白云机场国内业务恢复至超过2019年水平,2024年国际业务恢复至超过2019年水平。若疫情影响超预期,则将影响核心假设与盈利预测。

免税提成率降低风险。2018、2019年国家五部门联合发布公告,规定口岸出入境免税店提成比例上限。免税协议到期后重新招投标,存在提成率降低的风险。

扩建工程影响业绩风险。白云机场处于三期扩建期,目前重要在建项目有T3航站楼、第四第五跑道、T1/T2指廊,上述项目投产后将带来折旧摊销、人工、水电费等成本的大幅上升,可能对财务及经营产生一定影响。

商务违约风险。疫情期间,部分租户可能存在退租或拖欠租金的情况,影响公司业绩。

限售股解禁风险。2022年5月5日,公司2.97亿限售股解禁,占总股本的12.57%,需关注售股风险。

——————————————————

请您关注,了解每日最新的行业分析报告!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更多精选报告请登录【远瞻智库官网】或点击:远瞻智库-为三亿人打造的有用知识平台|战略报告|管理文档|行业研报|精选报告|远瞻智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