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传七十二种形象(悟空传后青春期的)

恳请您点击右上角,订阅“媒介之变”的头条号。

白惠元

悟空传七十二种形象(悟空传后青春期的)(1)

《悟空传》的结局是一场烧了七天的“天宫大火”,不只孙悟空杀死了自己,天地间的一切都被焚毁,西游也随之成为如烟往事。那些叛逆的主体不复存在了,可天地间的秩序却重新凝聚。原来,我们终究改变不了世界,到头来,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

瓦砾重新聚成殿宇,天宫又回到了安定与祥和。众神开始各归其位。

二郎神驾云出了天庭,奉命收拾战场,他忽然愣住了。云头下烧焦的花果山大地上,孙悟空扔下的金箍棒不见了。

在这场自我与外部世界旷日持久的较量之中,曾经无比倔强的自我终于败下阵来,这是“老男孩”们无法改写的结局。说来说去,其实“天宫大火”烧死的只有自己,如此悲情的不可抗力灾难无非是为叛逆者的“皈依”提供一个契机,使他们能够“不失尊严”地妥协。“我来过,我奋战过,我深爱过,我不在乎结局”,这四句自我激励之所以简洁有力、感动人心,正缘自其残忍的过去时态,而与之相对的,正是“我”丧失行动力的现在时态。所以,《后会无期》的片尾曲一定是“平凡之路”,因为那些叛逆少年除了融入主流社会之外,似乎别无选择,听上去,那歌词更像是对《悟空传》结尾的复现:“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经拥有着一切/转眼都飘散如烟/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作为一种臆想式补偿(或曰“脑补”),“老男孩”们试图用“少年热血”为中年的疲惫心灵注入活力,他们不断地宽慰自己说:我还年轻,我还有梦想,我还要奋斗。这种臆想或许是一群老男人“飙车斗恶煞”(九把刀小说《后青春期的诗》),或许是一场“任岁月风干理想再也找不回真的我”的音乐选秀(筷子兄弟微电影《老男孩》),更或许是一部能让自己一夜暴红、屌丝逆袭的公路小说(韩寒电影《后会无期》)。以上种种具有“返老还童”症候的叙事单元提示我们,“后青春期”[31]正在成为一种有效的理论话语,这里的“后”不是英语里的after,而是post,它既是生理年龄的断裂,又是心理年龄的绵延。

悟空传七十二种形象(悟空传后青春期的)(2)

诚然,作为一个被不同社会阶层共同的超级能指,“后青春期”仍是一种弥合社会矛盾的润滑剂,它的基本功能是让不安分的社会主体宣泄掉那些过剩的利比多,进而更平滑地回归其社会位置。然而我们真正需要反思的是,“后青春期”这一话语是否还孕育着某种抵抗能量?“人不中二枉少年”,这句网络流行语或可看作对“后青春期”的另一种阐释,它牵引出当代中国青春文化的另一症候,我们称之为“中二病”[32]。“中二”是日语对“初中二年级”的称呼,“中二病”则用来指称一种如青少年般“病态”的强烈的自我意识。然而,当我们宣称“中二”是一种“病”时,我们似乎先在地否定了其可能内蕴的能动性,否定了青春文化中那种“羁绊”与“热血”的正向价值。福柯的病理学研究曾告诉我们,任何的“精神病”都源自一种社会分类,都源自主体对他者、中心对边缘、压迫者对被压迫者的权力筛选。同理,如果对主体性的强烈自觉都成了一种“病”,那么,我们又何谈改变世界呢?

因此,仍需感谢《悟空传》,感谢那些让我们感受到“青春的羁绊”的网络西游故事,它们不仅开启了当代中国文学的“网络生命”,更询唤出一批对自身主体性保持警觉的网文读者,只要他们还能意识到“我”的存在,只要他们还能感知到“我”与“世界”的矛盾冲突,他们就持存着改变世界的最后可能。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西游记》得以跨越古典时代,成为网络时代的不朽经典。


作者简介:白惠元,1988年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博士后,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在《文艺研究》《电影艺术》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并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著有《英雄变格:孙悟空与现代中国的自我超越》。戏剧编剧作品多次获奖,并参展乌镇国际戏剧节、北京青年戏剧节等。

注释:


[1]金庸客栈:所属于新浪论坛历史文化社区,成立于1996年,主要分为武侠小说讨论、影视评论与原创小说等版块,众多当下负有盛名的网络写手都曾混迹其中。club.history.sina/forum-24-864.html

[2]轻钢、秋水:《十年十书从〈悟空传〉到〈鬼吹灯〉》,《新京报》,2008年7月26日。

[3]电影《大话西游》在内地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盗版VCD市场:“据一位号称北京盗版界四大家族之一的大卖家透露,早在1995年,就在北京市场出现过《大话西游》的盗版录像带,但销售平平,直到1996年底VCD版本出现,当时每盘30元的高价位都没有吓倒《大话西游》迷们。真正的火爆是在1997、1998年间,在这一段盗版VCD的黄金时节,《大话西游》的销售也屡创高峰,最高纪录一天就卖到上百张,热销的场面通常发生在公司和新闻单位。这个大卖家透露,在这两年期间,他无论拿多少《大话西游》的盘都会被抢购一空,光他个人这些年手中卖出的《大话西游》VCD就有两三千张,以他的‘业内专业眼光’分析,全国至少卖出十万张以上,北京至少占到四五万张。”钟鹭:《大话西游之路》,选自张立宪等编:《大话西游宝典》。北京:现代出版社,2001年,第96-97页。

[4] 水木清华曾经是中国大陆最有人气的BBS之一,代表着中国高校的网络社群文化。1997年国庆期间,有人将电影中一段经典台词贴在了BBS上:“曾经有一分真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你的剑在我的咽喉上割下去吧!不用再犹豫了!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3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过了几天,这个IP地址又连篇累牍地续贴好几段台词,引发了校园大学生对《大话西游》的广泛关注。随后,学生们争相租借、购买电影VCD,并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贴台词运动”,而在清华的聊天室内,至尊宝、紫霞、菩提老祖等网名也比比皆是。

[5]《新新人类体味生活的另类文化——“大话”文风在流行》,搜狐文教频道,2001年6月28日。

[6]王蒙:《躲避崇高》,《读书》,1993年1月。

[7]“犬儒主义支配下的中国当代青春文化或低眉顺眼,或少年老成,或虚假励志,以一种自欺欺人、逆来顺受的姿态抚慰着青年的心,也麻醉着青年的心。”邵燕君:《中国当代青春文化中的犬儒主义》,《天涯》,2015年1月。

[8]今何在:《一万年太久(书序)》,周星驰、今何在:《西游降魔篇》。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

[9]今何在:《序在路上》,《悟空传·完美纪念版》。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

[10]“同人”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同人”指一种由原著粉丝驱动的创作方法,狭义的“同人”则是一种网络小说类型。本文取“同人”概念的广义性。事实上,作为类型的“同人”最初进入中国网络文学视野之时,是与“耽美”基本重合的,后来同人小说逐渐扩容,凡是对其他文本的重写文字都称之为同人小说,也就是晋江现在所谓的“衍生类小说”,主要包括正常向的同人与耽美向同人。今何在的《悟空传》应属男性向同人小说。

[11] [美] 约翰·费斯克:《粉都的文化经济》,选自陶东风主编:《粉丝文化读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第11-13页。

[12]“玄幻”也是网络小说的新兴类型,其内涵也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玄幻小说概念始于黄易,侧重的是人的精神力的无限提升,直至最高的天人合一的“破碎虚空”境界,后来发展成为网络小说中的玄幻修真流。在网络小说的“幻想”类小说的发展中,最早应是老猪的《紫川》和树下野狐的《搜神记》开启的异世大陆玄幻武侠和中式奇幻仙侠风潮,后来才有了萧鼎的奇幻仙侠《诛仙》、萧潜的玄幻修真《飘渺之旅》、说不得大师的西式奇幻《佣兵天下》,最终这些外延太大的小说都被装进了广义玄幻的类型之中。

[13]“玄幻西游派”多以“起点中文网”为主要平台,其中,《朱雀记》《重生成妖》《重生西游》《黑风老妖》等作品均名列“起点中文网”总点击排行榜的前1000名,每一部小说的点击量都在400万以上。

[14]腾讯网游《斗战神》以小说《悟空传》为背景蓝本,并由今何在担任其世界观架构师。

[15]林间的猴子:《你们的经典,我们的自传》,豆瓣网,2012年1月16日。

[16]今何在:《悟空传·完美纪念版》。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第114页。

[17] [斯洛文尼亚] 斯拉沃热·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季广茂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第40页。

[18]同9。

[19]李彬:《从反叛圣歌到心灵鸡汤——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保守主义家庭观回归与公路电影转型》,《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3年9月。

[20]张天翼:《“西游记”札记》,《人民文学》,1954年3月。

[21]金紫千:《也谈〈西游记〉的主题》,《文史哲》,1984年3月。

[22]林庚:《西游记漫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23]施战军:《论中国式的成长小说的生成》,《文艺研究》,2006年11月。

[24]同16,第107页。

[25] 1980年9月,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立了20世纪末将中国人口控制在12亿以内的奋斗目标,随后,中国人口政策骤然收缩,从“晚、稀、少”变为“一胎化”,这种政策调整直接造就了中国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并催生出“80后”、“90后”等诸多关乎代际命名的关键词。

[26]同9。

[27]同16,第150页。

[28]宋阿慕:《从黄粱一梦里醒来的悟空如你如我》,豆瓣网,2008年5月26日。

[29]林品:《“二次元”“羁绊”与“有爱”》,《中国图书评论》,2014年10月。

[30]同16,第119页。

[31]“后青春期”指青春期过后却尚未成熟的过渡状态。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这个概念首先出现在2008年台湾摇滚乐团“五月天”的专辑《后青春期的诗》中。2009年5月,台湾作家九把刀又出版了同名小说。参阅拙文:《后青春期的网络文化寓言——试解读网络文学视阈内的“孙悟空”形象》,《网络文学评论》第4辑。广州:花城出版社,2013年。

[32]“中二病”语出日本主持人伊集院光的广播节目《伊集院光深夜的马鹿力》,后流行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