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的治疗及护理注意事项(痛风的治疗和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

痛风是由于长期的嘌呤代谢障碍、高尿酸血症引起的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肾的统称。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复杂,已经成了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对于痛风的治疗,严格来说应该分为两个阶段。

痛风的治疗及护理注意事项(痛风的治疗和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1)

一.痛风急性发作期处理:痛风发作的处理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迅速止痛,药物治疗是最有效的办法,而且应该尽早(24 小时之,内进行对症治疗)。可供选择的药物有三大类: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秋水仙碱和糖皮质激素。其中,前两者是一线的首选药物。

1.秋水仙碱:是治疗痛风发作的特效药,越早用药,疗效越好,超过36小时疗效明显降低。具体用法:开始口服2片(0.5mg/片) ,1个小时后用1片,12小时后再用1片;以后每次1片,每天2-3次进行维持治疗。对非甾体类抗炎药有禁忌的患者,可以单独使用低剂量秋水仙碱。秋水仙碱的不良反应随着药物剂量增加而增加,常见的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道反应,症状出现时应该立即停药,并适当补钾。长期使用会导致转氨酶升高,白细胞降低,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因此上不能当做控制尿酸的药物长期服用。

2.非留体抗炎药:也就是咱们说的解热镇痛药,这一类药物种类较多,常用的有扶他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以及新型的止痛药(选择性COX-2抑制剂)艾瑞昔布,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等,其中新型药物的胃肠道副作用相对较小。这类药物主张早期和足量使用,即在发作的前2天给最大量,等症状缓解后迅速减至常规剂量。常见的副作用是胃肠道症状,会引起消化道溃疡、胃肠道穿孔、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另外,长期使用还会导致肾功能损害。应该严格按药物说明书用药,而且禁止两种这类药物同时使用。

3.糖皮质激素:就是我们常说的激素,不做为首选药物使用,只有在上述两类药无效,或者肾功能不好不能使用上述药物时才能选择使用。使用中效激素比如泼尼松(强的松)或者甲泼尼龙,泼尼松的用法: 0.5 mg/ kg/日,相当于泼尼松或者甲泼尼龙每天6-7片,清晨一次顿服,用药2-5天后逐渐减量,总疗程7-10天。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的副作用很多,比如向心性肥胖、感染、糖尿病、胃溃疡等,短期使用问题不大,主要预防胃肠道反应比如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等。

对严重痛风、剧烈疼痛者,可以联合用药,比如秋水仙碱 糖皮质激素,或者秋水仙碱 非甾类消炎药。但是不提倡非甾类消炎药 糖皮质激素激素的联合用药方法,因为这两类药对胃肠粘膜的损害都很明显,容易导致消化道出血。痛风急性发作期首先使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缓解症状,对非甾体类消炎药有禁忌症的患者建议单独使用低剂量秋水仙碱,对于没有禁忌症的患者,可以采用上述两种药物联用的方法迅速止痛。短期单用糖皮质激素的疗效和安全性与非甾体类消炎药类似,但是不能长期使用。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尽量减少活动,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采取局部冰敷(或硫酸镁湿敷),有降低温度,缓解红肿和疼痛的作用。但是不能进行按摩和热敷,因为热敷会扩张血管,加重局部肿胀及疼痛。痛风的急性发作期,还应该尽量维持患者血尿酸浓度的相对稳定,不主张在关节炎急性发作时加用降尿酸药物,而是要等到关节疼痛完全缓解1-2周后加用降尿酸药物维持治疗,一定要注意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增加,使血尿酸逐渐平稳下降,避免发生明显波动。但是,在服用降尿酸药期间出现急性发作,也不必要停用降尿酸药,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维持血尿酸浓度的相对稳定。

痛风的治疗及护理注意事项(痛风的治疗和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2)

二.急性期之后的降尿酸治疗:痛风的治疗,除了急性期发作的处理之外,更多的在于尿酸的控制治疗。因为只有尿酸降低了,体内沉积的各种尿酸结晶才能溶解排出,而这需要将尿酸降至320 μmol/L (正常 上限420 μmol/L)以下才能实现,这就需要坚持长期服用降尿酸药物。简单的来说,如果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一年发作两次以上,并伴有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或者确诊痛风石存在时,就需要进行降尿酸治疗了。在进行降尿酸治疗时,我们可以一方面抑制尿酸生成,这类药物常用的有别嘌醇或非布司他;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尿酸排泄,这类药物首选使用苯溴马隆。由于降尿酸药物具有一定的肝肾毒性,需要在降尿酸治疗过程中监测肝肾功水平 由于服用降尿酸药物会导致血尿酸的增高,需要在治疗开始阶段服用小剂量秋水仙碱(0.5-1 mg/d)防治急性痛风发作。不能耐受秋水仙碱的患者,可以考虑替换使用低剂量NSAIDs或COX-2抑制剂。具体用法及注意事项如下:

1.别嘌醇:成人初始剂量50-100mg/天,最大剂量600mg/天。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减量,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时剂量为50-100mg/d,肾小球滤过率≤30ml/min时应该禁用。别嘌醇会引起皮肤过敏及肝肾功能损伤,严重者还会发生剥脱性皮炎。

2.非布司他:初始剂量20-40mg/天,最大剂量80mg/天。对肾脏安全,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无需减量,重度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30ml/min)时慎用。不良反应包括肝功能损害、恶心、皮疹等。唯一的缺点就是价格贵,对于长期服用经济负担较重。

3.苯溴马隆:成人起始剂量25- 50mg/天,最大剂量100mg/天,早餐后服用。对肾脏安全,肾小球滤过率20-60ml/min时,推荐50mg/天,肾小球滤过率<20 ml/min时,或者尿酸性肾石症患者禁用。不良反应有胃肠不适、腹泻、皮疹和肝功能损害等。

痛风的治疗及护理注意事项(痛风的治疗和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3)

三.痛风发作的预防措施:除了药物治疗外,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治疗痛风或高尿酸血症的不二的法门。既然痛风是“病从口入”,那么平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生活细节:

1.低嘌呤饮食:严格限制动物内脏、海产品和肉类等高嘌呤食物,鼓励多吃新鲜蔬菜,适量食用豆类及豆制品是总的原则。有些患者认为动物性食物都是高嘌呤食物,因而在自己的食谱中对鱼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敬而远之是不对的。动物内脏、肉汤、各种肉类以及大多数鱼类等食材确实含有大量嘌呤。不过牛奶和蛋类却是低嘌呤食物,而且富含而且富含必需氨基酸的优质蛋白质,痛风患者完全可以吃。虽然大豆是高嘌呤食物,但做成豆制品后嘌呤含量会降低很多,痛风病人也是可以适量吃一些的。另外,痛风的同时伴有高胆固醇血症的人要注意蛋黄不要过量,各种肉汤嘌呤含量极高,即使是病情较轻的痛风患者也不能喝,但可以将瘦肉经煮沸后弃汤限量食用。有些患者认为蔬菜嘌呤含量低,不会引起痛风发作,因而不需要特别限制,也是不正确的认识。蔬菜的嘌呤含量与动物肝脏、海鲜、肉汤等动物性食物相比确实要低一些,但有些蔬菜并不属于低嘌呤食物,如芦笋、黄豆芽、紫菜、豌豆苗的嘌呤含量还是比较高的。由于这些蔬菜含嘌呤量不是特别高、而且在制作过程中嘌呤可能会有损耗,含嘌呤较高的蔬菜,缓解期减少进食次数和进食量即可,也不是完全不能食用。

2.控制总能量,防治超重或肥胖,有些人认为尽量少吃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对每日总能量的摄入不加控制,不知道体重指数与高尿酸血症关系密切,也就是说体重越大,高尿酸血症的症状会更严重。 因此对于肥胖或超重的痛风患者除了限制嘌呤含量高的食物以外,更应控制饮食,减轻体重,已经确诊为高尿酸血症、痛风的人,每日摄入总能量应当比正常人减少10%-20%,防止发胖超重。已经肥胖的人也要减少摄入,以免出现过多酮体,而减少尿酸的排出。在原本每日摄入能量基础上减少10%-15%,每周体重减少0.5-1公斤左右,逐渐使体重降至理想范围。切忌减重过快,否则容易引起痛风的急性发作。

3.多喝水、避免喝酒、果汁等各种饮品。虽然水果要多吃,但是富含果糖的果汁尽量少吃,因为果糖可促进核酸(也就是DNA) 的分解,增加尿酸生成。嘌呤易溶于水,痛风患者多喝水是有利于尿酸的排出的,还能预防尿酸性的肾结石,延缓疾病对肾脏的损害。多喝酒不好的原因在于酒精代谢可使血液里的乳酸浓度升高,乳酸可抑制肾小管分泌尿酸,使肾排泄尿酸的能力降低;而且啤酒本身也含有嘌呤,喝多了会使血尿酸浓度增高,容易诱发痛风。痛风患者应该多饮水(宜选用白开水、矿泉水、碱性水等),如果心肾功能正常,一般每天至少要达到2000毫升。

痛风是一种慢性常见病。不管是发作时的急性期处理,还是降尿酸治疗,以及其生活方式的改变,都是一个长期慢性的过程,更需要规范化的长期坚持治疗才能有效的控制病情。

痛风的治疗及护理注意事项(痛风的治疗和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4)

关注天天医学,了解更多健康知识。要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请在评论区留言,大家共同学习。

谢谢阅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