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莽莱子侯刻石 新莽天凤三年公元一六年

两千年前的王莽新朝,显得如此地悠久深远。风烟滚滚、刀光剑影之声不绝如缕,西汉最后一个末代少皇帝孺子婴被废,王莽篡位上台,灭西汉立新朝,岂止十余年后也随之灰飞烟灭。

朝代更迭、人事变换,沧桑岁月,却没能影响到书法的脚步,书体的演进。此时此际,秦官方通用文字小篆经过了西汉王朝一二百年的延续变化,具备了隶书“雏形”,以隶代篆势不可挡。这几天,我沉浸在汉代碑刻的汪洋大海之中,对千恣百态、熠熠生辉的各种隶书的生成、演变、成型乃至成熟,产生一种莫名的感慨敬畏,特佩服先哲巨大的想像力、创造力,特别是当看到《莱子侯刻石》时,眼前顿时一亮,我被这块新莽天凤三年(公元一六年)的石刻拓片,完全吸引住了。

新莽莱子侯刻石 新莽天凤三年公元一六年(1)

精美的石头会唱歌,有精美刻字的石头怎能没有灵性! 阅查资料,果不其然,这块石刻有着不平凡的经历。

《莱子侯刻石》,又名《天凤刻石》,高不过四十四厘米、宽六十五米,厚仅五十二厘米。隶书 (汉碑大全标注),仅三十五个字。以我看,只能说这是隶变时的书体,似篆似隶又似楷,不成熟、演变中的书体吧! 碑文内容极为简约: “始建国天凤三年二月十三日莱子侯为支人为封使诸子食等用百余人后子孙毋坏败” 。刻石内容经专家学者考证,大意为莱子国侯君为其子孙分封田地,望子孙永守祖业,刻石以戒。

新莽莱子侯刻石 新莽天凤三年公元一六年(2)

刻石原立在山东省邹县南峄山之西南二十余里的卧虎山前,在此默默静候已经一千七百余年,直到清嘉庆二十二年(一八一七年),被滕县颜逢甲同邹人孙生容、王補仲等人发现,后移置邹县孟庙陈列馆藏。这乃一块奇石异刻,久藏深山千余载,无人识宝实堪怜,沉寂冷落太久了,而一经发现,石出天惊,演绎出一番故事。清代学者闻“石”而动,研究考证,发幽识古,甄别探求,从石刻质地、碑文内容、书法艺术、人文环境诸方面,评论兴起,一时为热门话题。

新莽莱子侯刻石 新莽天凤三年公元一六年(3)

至当世一九六三年间,又引起郭沫若、康生、徐森玉诸大家的关注,考释碑文,详加探析,切磋寻踪,获得了清晰明确的考证结果。特别是在珍贵的初拓宣纸上,他们往来唱和,题写跋文多则,详述刻石的来龙去脉,索隐抉择,引经据典,言之凿凿,更为此碑添彩。最后拓归谷牧方家,后流出拍卖,价值不菲,引起轰动,遂成一段佳话。

新莽莱子侯刻石 新莽天凤三年公元一六年(4)

我对此碑,更多的是被其书法艺术所吸引。西汉石刻,本就出土稀少,仅见《群臣上醻刻石》、《鲁孝王刻石》(又称五凤二年刻石)、《鹿孝禹碑》、《霍去病墓石刻题字》、《九龙山墓黄肠石》等十余方,但大多字已漫漶不清,残损严重,字数很少,有的仅留下数学符号,虽隐约可见这些字法的卓异,结体的诡秘,远古气韵气象的绰约身形,但总觉看不真切,如云山雾罩,不便深入探究。好在有了新莽这块《莱子侯刻石》,品像完整,刻写清晰,历经二千余载,仍显示出大家气派。观此拓片,爽利入目,刻痕线条,尽呈眼底。从书艺上看,当为一流,让人品赏再三,实在称得上精品珍拓也!

新莽莱子侯刻石 新莽天凤三年公元一六年(5)

我察碑之大美有三:

端庄大气之美。由篆转隶,蜕变之中的隶书,虽尚未成熟,但初见大略,字呈方整宽博,饱满撑起,势雄体浑,酣畅淋漓,凛凛有大将军之风。

拙朴野逸之美。方形其表,拙笔结体,笔疏者则加之,划多者多紧缩,有的呈篆意,有的始隶化,汇融二者风韵,乍看随意,实则恣态各异,趣蕴其里,正斜欹侧呈烂漫,左挪右让相勾连,点画跌宕显神通,观者领会意无穷。

章法形式之美。上下左右均有斜纹边线,中有竖行界格,七行,每行五字,基本照应,似齐非齐之间,关键是正文硕健有力,势大力雄,与外在形式形成对比,浑穆谐和,青石妙刻,遂成绝品。

新莽莱子侯刻石 新莽天凤三年公元一六年(6)

我意,此碑书应为高手书丹,能匠镌刻,决非一般俗人所为。象刑徒砖,民间简、椟等,往往为一般工匠随手刻就,粗制滥造多,而此碑为君侯所立,当选擅书者所为。更重要的,此碑书法意态不凡,书者驾驭纯熟,个性独立,其艺术含量,我认为足可与一些书风相似之名碑,如三老讳字忌日刻石、广武将军碑、好大王碑等相媲美。

新莽莱子侯刻石 新莽天凤三年公元一六年(7)

此时处于由篆体到隶体转变的关键阶段,史上称之为古隶阶段。书风特征逐渐发生变化,书体虽保留一些篆意,但点画符号已然代替象形文字,抽象线条造型成为主流趋势,点画撇捺渐至蚕头燕尾,线条呈现波磔起伏之状等等。秦初为赴急减省创立隶书,经百余年演进,至东汉中后期隶书就进入全面成熟的全新阶段。因而王莽新朝的古隶,应是西汉书风的缩影,尤其显得稀少而珍贵。此时书体尚有的不尽完善,不够完美,不那么纯粹,恍若似与不似之间,生、熟转折之际,所蕴含的天然天趣,气韵气象,怎不令人心动! 因为,及至隶书发展成熟后,这种气韵气息就不复存在了啊!

本文由侯和平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责任编辑:梁飞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