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雷黄大褂带花(张云雷黄袍版九艺闹公堂观感)

对于【好奇害死猫系列】的这一黄袍版《九艺闹公堂》,我的观感用一句话形容就是:童子功一征,帅气颜一出,默契演一合,传统相声重现不一样光彩。虽老词新唱,假以时日,必成 张云雷 这对搭档的经典镇山代表之作。

张云雷黄大褂带花(张云雷黄袍版九艺闹公堂观感)(1)

来源网络,侵删

“妈,你快看,这有个唱念打坐转换自如的相声演员,好好笑。“

“老太太:大惊小怪,人家好歹童子功。”

所以,不好意思,妈,你闺女丢人了,没见识呗。

事实上,看完俩人的黄袍版,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下面两句话:“黄为土色,位在中央”;“天戴其苍,地履其黄”。什么意思呢?第一句出自《论衡·騐符》,比较好理解:古代以五色配五行五方,土居中,故为黄为中央正色;第二句实为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中《少年中国说》的一句,意为:我们青年头顶着青天,脚踏着黄土大地。所以大家明白我要表达的“镇山”之意的根源了吧。

与此同时,他们越来越扎实的台风让观众喜欢看的同时更会反复回味(无关颜值,当然颜值是父母给的,受之无愧,用之坦然)。这也是个人为什么说会成他们经典代表作的由来。在微博里回复大家的时候,我曾说过自己的观点:“我对经典的理解既是能长久流传的,又是具备鲜明代表的,所以注定不能迎合所有时间点的所有观众。”所谓所有观众,必是能涵盖大部分年龄层的各类人群,而有些时间点,观众太过于年轻化。

回归这个作品,经他们一演绎,有颜担当的搭档之间,嬉笑捧逗能收获年轻群体,扎实唱功又兼揽中老年群体,所以观众的范围延伸的够广。

所谓长久流传,你也可以理解为反复回味,我想说虽只看了两场(据说是三场,另外一场还没时间看),但却真是让我和我妈有再看几次的冲动:

➊我妈最爱其中的唱念打坐,更爱跟着我笑他们的“小互动细节”。

→_→ “要不说你是我搭档么?”张云雷 说出来那种自豪感;

→_→ “大学毕业,那也不给你捧哏嘛”杨九郎 说出来那么自然。之前一直不理解“认哏”是什么意思,这大约对我来说就是最好的解释;

→_→ 小辫被气走了,九郎一跳一跳的给迎回来……

➋只是,现场齐唱是名场面,齐拍手是什么梗?

→_→ 九郎媳妇为嘛要画只鹰配合粑粑,想哭?

→_→ 巴豆、黄鳝你们来自哪里?

→_→ 检查九力功课又是嘛,九力是徒弟?

→_→ 怎么还有个九艺卖估衣?

……相声连续剧对我来说太考验的是时间,这么多问题,我不疯都佩服自己。

当然,很多人会说“唱功”也就那样吧,还是那句话,三分像本就可以,但小辫使得有“七分往上”,尤其第一艺“评剧杜十娘”,用老太太的话说就是:这小娃,这开口,脆生、亮堂。直至看完全场,老太太的赞美之词简直不重样,不行,我真不懂戏曲,不知道该怎么具体形容,乎乎有大神形容说:能完完整整使下九艺闹公堂,各种唱法之间不串味,不垮掉的,欢迎给我提供视频,笑等打脸。难怪都说祖师爷赏饭,张云雷 是赏的满汉全席。

至于说“搭档”,不知多少人真心理解相声里的逗捧哏关系?或者说他们能单纯定义为一捧一逗么?这个节目,实际上对捧哏来说最难表现,但他俩的捧逗之间有浑然天成的感觉,一个专业在唱,一个却每句话都能无痕接发外带纠偏,这样的默契,怕不是简单的磨合就能达到,必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

张云雷黄大褂带花(张云雷黄袍版九艺闹公堂观感)(2)

来源网络,侵删

还有扛“主线”的,“改都不改”,意思是说这节目不用叫九艺闹公堂?别的我也不太懂该怎么表达。但所谓上品实乃商品也,一定要好好打磨,才能适用不同场合,小辫有自己的优势,但也有他的缺点,知识点即广泛,但又匮乏,且得磨合。若能得专业人士指点,真心会是上上之品。

所以,原谅我实在get不出各种挑刺源于何?我不是什么专业人士,也没真正看过几场,发表不了看法。我最大的好奇在于为什么后来不再演?这样的节目即彰显功力,又能打造专属经典作品以背书(能演这个节目的相声演员不多,毕竟童子功出身唱功高超的相声演员不多,而能唱的传统角又不会说相声),这简直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制的一般。当然郭班主(原句是郭班主、京剧小神童陶陽,后经指正,陶陽放在此处不合适)唱功肯定秒杀小辫, 京剧小神童陶陽和大林唱功也不赖,但颜值、唱功、表现力等等综合素养,他们俩的组合算是集千般宠爱于一身,得天独厚。

最后背景介绍一下,看相声,对于我来说,以前真的很少,不是因为别的,实在是没有太多时间,自从因为微博事件关注小辫以来,慢慢就收获了一些小辫的热心粉丝的各种安利,为的也是更深入的去了解,粉丝们推荐了一系列具备代表性的节目,其中《九艺闹公堂》就是高频推荐的一部,所以对于他的相声我一般称为好奇害死猫系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