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道家思想吗(道家思想代表老子)

史记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曾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据说孔子曾向他请教学问。在那次对话中,老子建议孔子要与时俱进,随机应变,并隐藏自己的锋芒。后来,孔子对自己的弟子说,老子就像龙一样,神秘莫测。

老子是道家思想吗(道家思想代表老子)(1)

老子

公元前485年左右,老子看见周朝衰落,便去云游四方。到达函谷关的时候,关令尹喜对他说,既然您要归隐了,请务必给我们留下您的著作。于是,老子花了几天功夫,写下了5000多字的道德经,此后便不知所踪。老子用简单平实的语言,将自己一生的感悟和智慧融入进道德经之中,影响了后世2500年,至今仍被无数人奉为圭臬。

老子是道家思想吗(道家思想代表老子)(2)

道德经

那么,这道德经到底讲了什么呢?换句话说,老子到底悟出了什么道呢?现在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吧。老子说,有这样一个东西,我们看不见、听不着、摸不到,它绵绵不绝而不可名状,他超越了我们一切感官的知觉,它独立长存而生生不息。他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因为它无声无形,所以可以把它叫做无,但他却创生了万物,所以又可以称之为有。那它到底是有还是无呢?干脆就把它叫做道八道,无为而无不为。道,创生万物、培育万物、成长万物,完全是自然而然的,没有依靠任何外力。另一方面,他没有任何目的,他虽然生养了。万物,但却不占有,不主宰,不横加干涉,也不会自视甚高。他处于一种隐秘的状态中,万物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但万物却无不在他的影响之下。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是不会偏私的,没有所谓的仁与不仁,他依照自然法则在运行,任凭万物自然生长。这宇宙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认为我们人类尤其是统治者也要效法道的自然无为。

老子是道家思想吗(道家思想代表老子)(3)

老子

老子曾深切地感受到朝政的腐败,它看见农田荒芜,仓库空虚,为政者却锦衣玉食,生活奢靡,像吸血虫般到处搜刮财物。在为政者的横征暴敛和严苛法令之下,老百姓饱受剥削和压迫之苦,在严峻的刑罚之下,无数生命被轻易地剥夺。老子感叹,天道是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却是损不足而补有余。由于逼迫过剩,最终导致人民不再惧怕威压,不再害怕死亡的恐吓。到了这种极端的情况下,人们就只能铤而走险,大的祸患也就开始了。所以,老子呼吁统治者要自然无为。当然,老子说得无为并非完全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妄为,不乱。在老子的理想社会中,为政者不轻易发号施令,只是不着痕迹的辅助,人民能够因势利导,顺应自然,让百姓们按照各自的禀赋去自由发展,社会能包容差异性和特殊性,最终的效果就是人民根本感受不到统治者的存在,他们会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换句话说,老子认为政府应该是服务大众的工具,而不是压迫人民的工具。

老子是道家思想吗(道家思想代表老子)(4)

老子

老子反对战争,他认为主动发起战争是一种自取灭亡的行为,就算是被迫应战,也应该恬淡为上,杀人众多的时候,要带着哀痛的心情去对待,打了胜仗,也要用丧礼的仪式去处理弱者。道之用,老子认为人还应该向道学习柔弱的作用,道的作用虽然是柔弱的,却能够绵延不绝。当然,这里的柔弱并非指软弱无力,而是含有柔韧敛藏的意思。人活着的时候是柔软的,死后就变坚硬了,草木活着的时候是柔软的,死后就变枯槁了。所以,柔软的东西充满生机,强硬的东西丧失生机。水是天下最柔软的东西,却能攻克天下最坚硬的东西,这就是柔弱胜刚强的道理。在老子看来,真正。有德的人应该具有水的品质,水无私地滋养万物,且甘愿往人们厌恶的低处流,从不自视甚高。

正因为他不争,所以没有什么能与之相争。同样的道理,天地不争,所以它能够长久,圣人谦下不争,反而能得到人民的爱戴和推崇。国家也是一样,大国谦下不争,就会汇聚小国,小国谦下不争,就能够被大国所容。不争不是一味地消极逃避,而是一种功成身退的气度和智慧。老子还说,要致虚极,守静,度到虽然是虚壮的,但他却能化身天地万物,作用永不穷竭。天地之间就像一个蜂箱,虽然是虚空的状态,但一旦开始运动,万物就生生不息,山谷虽然是空虚的,却有大量的水源聚集而来。老子借此告诉人们,要深藏若虚,把自己的锋芒隐藏起来,不要得意自满。不自满才会不断的更新,此外,还要虚怀若谷,拥有一个深广的胸怀,能够谦虚地容纳别人的意见。当一个东西是虚的状态,那么它也会呈现出静的状态。老子说,芸芸万物,蓬勃生长,最终都要返回到它的本根,也就是静的状态。清静则天下正手经,对于统治者来说,就是不能迷失在物欲中,要消除内心的巧诈,不骄不躁。老子将治理国家比喻成烹煮小鱼,如果老是急躁地去翻动,就会破烂不堪。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首先就是要在忙碌中静下心来,消除心结和城建,还原内心的明澈,消解心灵的壁障,厘清混乱的心智活动,通过手劲蓄养精神,储藏能量。老子说道不断地在运动,宇宙万物也跟随着它在运动变化,而这种运动变化呈现出一个总体的规律,那就是反,即反者道之动。反包含了相反和返回两层含义。首先是误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老子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在对立的状态下形成和发展的,极相反相成。当人们知道美之所以为美的时候,丑的观念也就随之出现了,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恶的观念也就随之出现,有无相互生成,难易相互促进,长短相互凸显,高下相互呈现,这对立的双方是会互相转化的。正所谓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当事物发展到某种极限,就会转变成它的反面,将要合拢的必先张开,将要衰弱的必先强盛,将要废弃的必先兴举。将药拿走的必先给予,物极必反是墙壁。若老子告诉我们,对于任何事情,我们都要看到其正反两面,并且认真仔细地去对待。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凡事从小成大,由近至远。我们一方面要重视祸患的根源,做好预防,另一方面要注重基础的作用,只有基础稳固,才不易动摇,才能长久。正所谓根深固柢,长生久视之道。老子还认为,处理困难的事情要从容易得入手,实现远大的目标要从细微处入手。

老子是道家思想吗(道家思想代表老子)(5)

老子

轻易允诺的一定会失信,把事情看得太容易,一定会遭到更多的困难。圣人把每件事情都看得很难,所以终究没有困难反的另一层含义。返回说的是事物循环运动的规律,因为倒是周行而不殆的是循环运动。生生不息的,那么从道中被创生出来的万物也是这样的,最终都会回到它的本根,即浮云万物各归其根,这个本根就是清净的状态。所以人也应该去除内心的敲诈贪欲,返回到纯朴本真的状态,过着慈爱简约的生活。老子说,这世上之人,自然长命的有3/10,自然短命的也有3/10,还有3/10本来可以长命,却因为过度放逸而糟蹋了生命,只有1/10是爱惜生命的,他们清心寡欲,清净质朴。如果把道看作是江河之水,在无声无息地滋养着万物,那么当我们从中取来一瓢,作用于我们的人生,成为一种人生准则的时候,那么它就成了得。自然无为是老子从道中悟出的,最重要的得是道德经中的中心思想。老子的所有精神内涵都是围绕这一点来展开的。自然无为就是顺应事物自身的状况去发展,而不用强力去约束它由此延伸出了柔弱不争天下,处后致虚、守静、慈俭纯朴的人生准则。另外还有一些我前面没有提到的,比如老子告诉我们,名利会损害身体,要懂得知足,懂得适可而止,即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再比如,老子还说,要注重内观自信,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有所不知道,那是优点,如果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那是一种缺点。

老子是道家思想吗(道家思想代表老子)(6)

老子名言

圣人把缺点当作缺点,所以他没有缺点。当然,道德经的内涵远不止于此。总而言之,老子的思想就如粗布衣中怀揣着的美誉,外表质朴,但内涵丰富,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就算放到今天仍然不过时。但是就像。老子自己所说得知我者希,真正懂他的人太少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