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都市圈规划范围(话说襄阳都市圈县市区)

大力发展襄阳都市圈,枣阳、高新、襄州、樊城、襄城、宜城、南漳等地迎来新使命新机遇!

6月24日,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正式发布于媒体,襄阳都市圈走向历史舞台。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写到:大力发展襄阳都市圈,支持襄阳打造引领汉江流域发展、辐射南襄盆地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联结中西部新通道的核心枢纽节点,辐射带动“襄十随神”城市群发展。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对襄阳发展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对襄阳寄予期望之大前所未有,对襄阳目标任务要求之明前所未有。

进入7月以来,湖北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王祺扬先后到枣阳市、高新区、襄州区、樊城区、襄城区、宜城市、南漳县等地调研。有网民朋友注意到,市领导调研的新闻资讯中大多提到这两句话,分别是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大力发展襄阳都市圈,这意味着襄阳都市圈发展上升为高层级战略,并正式落地实施,各地均已进入襄阳都市圈破题开篇阶段,支撑襄阳助力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

襄阳都市圈规划范围(话说襄阳都市圈县市区)(1)

7月5日,王祺扬到枣阳走乡村、进企业,宣讲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调研枣阳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表示,枣阳要以强县工程为抓手,聚焦延链补链强链,奋力冲刺“百强再进位”目标,不断抬高全市高质量发展底板,为大力发展襄阳都市圈作出更大贡献。

枣阳市是王祺扬到县(市、区)调研的第一站,表明枣阳在襄阳市的地位很高,标志着枣阳作为襄阳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襄阳都市圈县域建设的“领头雁”。目前,枣阳连续6年位列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是鄂豫交界地区排名最靠前的县级市,振烨国际、中核汇能、华能湖北等多个百亿级项目签约入驻,其中,中国500强企业振烨国际集团华中区域总部落户,填补了一线企业总部落户汉江流域县域的空白。

襄阳都市圈规划范围(话说襄阳都市圈县市区)(2)

7月6日,王祺扬到高新区调研重大项目建设和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他表示,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为襄阳创造了“三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定要牢牢抓住,切实把高新区打造成为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将高新区建设成为全市新能源新材料的核心区、主引擎,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作出襄阳应有的贡献。

高新区以全市约1%的土地创造了全市近五分之一的经济总量,汽车产值位居中西部地区同类首位,综合实力已跃居至国家级高新区第29位,位列全国第一方阵,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技术、智力最密集地区和汉江流域首位度最高的开发区。该区成功引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工业大学等科教资源,目前正在着力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中国重要的创新之城(区域性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大力建设团山都市新城、东风襄北产业新城、刘集万户新城及临空经济区。

襄阳都市圈规划范围(话说襄阳都市圈县市区)(3)

7月6日,王祺扬到襄州区宣讲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调研重点企业和乡村振兴工作。他表示,襄州要发挥农业大区的优势,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全力以赴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襄州区是襄阳市最大的城区,综合实力颇为强大,现已建成张(湾)肖(湾)、伙牌、朱(庄)古(驿)三片城区,并确定双沟镇为副城(襄州副中心)。当前,襄州区还有着南襄盆地协同发展先行先试的优势,省政府批准襄州经济开发区扩区调区,沿316国道轴线布局了伙牌、古驿、朱庄、双沟产业园区,襄北经济带基本形成。具备推动鹿门山、峪山融入东津都市区,对接襄宜南一体化战略的条件,龙王历史文化主题和美丽乡村元素的旅游集群初具雏形,为全区打造成集自然、体育、文史于一身的高品质文旅集聚区、乡村振兴示范区,以及全域新型城镇化建设典范奠定坚实基础。

襄阳都市圈规划范围(话说襄阳都市圈县市区)(4)

7月7日,王祺扬到樊城调研重点产业发展情况时强调,樊城区要在建设襄阳都市圈新征程中扛大梁、走前列,打造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他说,襄阳打造引领汉江流域发展、辐射南襄盆地的省域副中心城市,物流业是重要的基础支撑,希望企业提高站位,加快布局,不断提升产业辐射力、带动力。

樊城区是襄阳市城市化的放射源,先后为高新区、襄州区城市化发展提供“母体”支撑,是全市的传统市中心和商贸新中心。目前,樊城经开区与太平店镇“区政合一”工作已完成,樊西新区已转变为樊西新城,正与襄阳航空工业园融为一体,努力建设集宜居都市、现代化物流园、航空产业基地、高端制造业基地、云枢纽基地、纺织化纤基地、新型产业基地等于一身的新时代未来之城。

襄阳都市圈规划范围(话说襄阳都市圈县市区)(5)

7月8日,王祺扬在襄城调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时强调,襄城区要深入学习贯彻重要指示批示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奋力争当襄阳都市圈建设的先行者、排头兵。他要求,襄城要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智能指挥系统,深入推进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不断培育和壮大具有全国辐射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产业和产业集群。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服务企业发展,为企业做大做强创造良好条件。

纵观调研各地内容发现,襄城区迎来了史无前例的突破式发展契机,同样可以用“三个前所未有”来概述,市领导对襄城区发展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对襄阳寄予期望之大前所未有,对襄阳目标任务要求之明前所未有。因此,襄城区必须紧紧把握这一伟大机遇,参照襄阳都市圈先行者身份建设襄阳都市圈南部中心城,对标襄阳都市圈排头兵身份构建全域共同富裕示范区,率先推动襄城经济开发区(余家湖)与欧庙新城一体化,联合襄州区、东津新区围绕南外环共建经济带,打造成与内环南线相媲美的幸福康庄大道;积极推动老207国道快速化改造和沿线旅游化建设,联合宜城市围绕老207国道共建“襄荆古道文化旅游带”、“襄荆古道乡村振兴示范区”,为引领汉江流域城市、提升荆楚文化知名度作出首善之区和宜城贡献;大力推动305省道、隆七公路、尹隆公路提档升级,联合南漳县围绕305省道共建“襄京新区(原襄南新区)”产业带、围绕隆七公路布局文旅项目形成襄水南山绿色观光休闲带,依托尹隆公路构建襄京新区文化旅游示范区,打造欠开发区域跨越式发展样板;稳步推动汉江南岸现代化建设,联合樊城区共建桃花岛旅游岛、光明——白湾近郊休闲区、长寿岛——黄河村中郊休闲区等,进一步挖掘并实现汉江生态经济带价值,为都市区添增更多休闲乐趣,助力人口集聚;有序推动水利风景区及“襄樊谷”合作区建设,联合樊城区、谷城县围绕新集航运枢纽共同提出“文旅 乡村振兴 远城区”概念,建设“襄樊谷”县际融合发展试验区,促使新集枢纽成为省级水利风景区,与九天、西乡、承恩寺、五朵山、太平店及汉江洲岛岸线组成跨县文旅联合体,为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提速,积极促进远郊区与河谷组合型城区融合发展,支撑襄阳都市圈多向突破,实现高质量发展襄阳都市圈,引领汉江流域,辐射南襄盆地、襄十随神,联结中西部的省域副中心城市目标。

襄阳都市圈规划范围(话说襄阳都市圈县市区)(6)

7月9日,王祺扬到宜城调研重点项目建设情况。他强调,要全力实施强县工程,以襄阳港小河港区为重要枢纽载体,高质量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努力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中打头阵、当先锋,在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中争上游、创一流。

襄阳建设骨干型全国综合交通枢纽自然少不了航运中心板块,而襄阳港小河港区则是航运中心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襄阳都市圈、南襄盆地最便捷的“出海口”。襄阳港小河港区位于宜城城区北部、汉江西岸,临近襄阳中心城区,功能优势和地理优势俱佳,是宜城城区北拓,融入襄阳中心城区,加快实现“襄宜”一体化的“利器”,今后将围绕襄阳港小河港区布局产业园区,推动港城联动,打造现代化高能级临港新区,使之成为具有先锋作用的功能“副城”。

襄阳都市圈规划范围(话说襄阳都市圈县市区)(7)

7月11日,王祺扬在南漳宣讲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调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强调,要坚持产业强县,聚焦有机农产品加工、精细化工、新型建材等产业集群,积极招引上下游配套企业,巩固提升一批战略性支柱产业链,不断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大力发展襄阳都市圈贡献南漳力量。

南漳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超过3100年,是楚文化发祥地、三国故事源头、和氏璧故里、中国古山寨文化之乡,卞和献玉、白起攻鄢、司马荐贤等历史故事都发源于这里,各级“非遗”名录项目多达百个,素有“金南漳”之称。南漳县还是国家级食用菌、省级精细化工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中国有机谷”的起步区和核心区,农产品出口创汇、有机和有机转换证书数量位居全省前列。还被纳入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和全省“县城城镇化建设‘头雁’示范县”,正按照“东进、西控、南优、北拓”发展方向实施城东产业集聚中心、城西生态屏障、城南旧城改造城北新区和高铁小镇建设。

襄阳都市圈规划范围(话说襄阳都市圈县市区)(8)

7月12日,王祺扬在东津新区调研重点产业发展情况时强调,要做好统筹规划,强化产业支撑,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汉江(襄阳)生态城和襄阳科学城建设,将东津新区打造成省域副中心新中心和襄阳都市圈核心区。

十年前,东津新区诞生,成为襄阳市第6个区,也是襄阳市最年轻的“区”。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东津新区还是湖北省第一个省级新区,全国内陆省份首个设在非省会城市的省级新区,曾获得省市领导支持创建国家级新区。东津新区的目标是建设成具有国际化水准、现代化城市功能、承担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和襄阳都市圈辐射带动作用的新中心、核心区,成为实力卓绝的中部崛起湖北支点、一极两中心和五城共建的重要载体。

……

襄阳都市圈规划范围(话说襄阳都市圈县市区)(9)

延伸阅读:

7月13日——27日,王祺扬出席了襄阳市委人才工作会议、襄阳市“政企早餐会”、省委宣讲团襄阳报告会、襄阳市委襄阳规划专题会议、南阳市党政代表团来襄调研座谈会并讲话,还率队赴北京市拜访央企和国家部委,调研襄阳市电子信息产业重点企业发展情况。

7月13日,襄阳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王祺扬强调,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建设区域性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以高质量人才矩阵支撑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紧盯2025全市人才资源总量突破100万人的目标,建立健全人才制度体系,一体推进精准引才、系统育才、诚心留才、科学用才,形成四海纳贤的“强磁场”。

7月14日,襄阳市举行首场“政企早餐会”。王祺扬与骆驼集团董事长刘长来、比亚迪集团总裁办行政总监徐磊、吉利硅谷(谷城)项目总指挥巩靳、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企业中国区副董事长杨秀涛、万洲电气董事长赵世运、襄阳博亚精工董事长李文喜企等业家代表共进早餐,面对面听取他们对襄阳发展的意见、建议,详细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倾听企业诉求,研究问题解决的办法。

7月18日至20日,王祺扬赴北京,拜访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供销集团有限公司和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部委就大力发展襄阳都市圈对接洽谈项目,积极争取支持,达成诸多共识。

7月21日,襄阳市委召开专题会议,听取《襄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襄阳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庞公EBD概念规划和总体城市设计》等方案编制情况汇报,并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王祺扬指出,整个规划方案格局大、项目多,彰显了全市上下谋求发展的坚定决心。要再下功夫,做足功课,立足襄阳发展实际,将方案深化、细化、实化,为高质量推进城市建设提供科学清晰的方向指引。

7月25日,南阳市委书记朱是西率领党政代表团来襄阳考察,并举行合作发展交流座谈会。王祺扬说,襄阳与南阳同属南襄盆地,山水相连、风俗相近、人文相亲,是搬不走的好邻居,随着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深入推进,襄阳与南阳融合日渐紧密,两地经济社会发展在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同步跨越,希望两地同心携手扎实推进襄南双城经济圈建设。朱是西指出,南阳一直高度重视与襄阳的交流合作,抓住《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战略机遇,积极推动两地一体化进程,促进万亿级南襄经济带一体化发展,进而成为中部崛起的城市合作新典范。

7月26日,王祺扬调研襄阳市电子信息产业重点企业发展情况。调研中,他鼓励企业努力扩大市场占有率,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路子。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汽车技术服务商。积极推进产品进军乘用车、新能源汽车领域。科学谋划,乘势而上,抢抓机遇,不断开拓市场、做大做强。

襄阳都市圈规划范围(话说襄阳都市圈县市区)(10)

据悉,2021年襄阳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309亿元,连续5年稳居湖北省第2名,连续4年位列全国城市50强,是汉江流域和湖北省第1个、中西部地区第2个突破5000亿的地级市。襄阳还是国家层面确定的中部地区重点城市、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省委明确大力发展襄阳都市圈,支持襄阳打造引领汉江流域发展、辐射南襄盆地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联结中西部新通道的核心枢纽节点,辐射带动“襄十随神”城市群发展,在全国、全省的战略地位上升为跨省中心城市、区域重要增长极的新高度,前景广阔,未来可期。

#头号周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