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至县2030年规划(回家之路险象环生)

编者按:国庆长假期间,一位在深圳工作的皖籍媒体人回老家寻觅“乡愁”。以下是他的《回乡偶记》,希望基层加大乡村振兴建设力度。

今年国庆期间,有幸在皖西南的乡间行走,饱览明山秀水,看到如画般的“美丽乡村”,更喜见诸多“城市细节”已悄然走入乡村深处。作为一名老媒体人,在欣喜之余,也体味到“无处安放的乡愁”,以及“后脱贫时代”部分村民“归乡无路”的烦忧。

平坦的水泥路,飞跨的石拱桥,竹制小凉亭,黛顶白墙的“村标”。一辆接一辆家庭轿车由身边唰唰而过,浙A、豫B、皖A、粤B字样车牌,昭示远方游子归来。

10月3日,笔者来到池州市东至县花园乡一个叫亭子下的自然村。走进村民汪才美家,只见满屋装配式装修,堂屋如一幅主题鲜明的水墨画。汪才美说,这是在杭州打工的儿子按尺寸订制的新式装修,房子占地百余平方米,建设加装修花了五六十万元。他将笔者引入屋后,墙上一方“东至县农村改厕民生工程”铭牌引人注目。一个整洁、配备水箱的蹲位厕所,旁边是一个手纸篓。汪才美指着地上的一处盖板说,按标准做了个“三格”的化粪池,政府补贴了1400元。

东至县2030年规划(回家之路险象环生)(1)

“村民已基本告别茅厕时代,亭子下村民组除两户外,其他农户都用上了冲水厕所,有了化粪池。”该村民组所属栗埠村支书杜炎朝说,除了冲水厕所,全村垃圾固定投放,有专人收拾,集中处理。笔者特地绕村走了一遍,昔日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农村常景”已彻底改观。

放眼望,二十多间依山而建的两三层洋楼,在植被茂密的山峦衬托下,像一幅色彩丰富的印象派画作。杜炎朝说,美丽乡村建设还在推进中,年内计划再修建一条水泥村道,而村前河道属长江支流尧渡河上游,夏天被冲毁的河道,政府部门现正在挖掘修缮。“依河而走的一条县道向山里延伸,直通花园乡最深处一座村寨——明年这条公路要再拓宽一个车道……”

如果说在亭子下村民组看到的是满心欣喜,在去往池州市东至县城尧渡镇东山村赵岭组的路上,笔者亲历的却是令人揪心的另一番景象。

经过一处新设不久的红绿灯路口,由东山路拐入滴水岩方向,穿村直行约两千米,“村村通”水泥路在山脚下消失,剩下一条仅容一车通行的登山土路向山林深处延伸。笔者乘坐朋友自驾的小型丰田SUV上山。加大马力上行,摇晃前行数百米后,转过一道急弯,道路陡然垂直向上。随着发动机阵阵嘶吼,这台前驱SUV明显力不从心。朋友紧急制停,三位乘员下车。正考虑是否退下山,不巧一辆小型货车也在上山,窄窄一条上山土路,外侧是深不可测的山沟,向上是近六七十度的陡坡,且一眼看不到尽头。没有任何警示标识,退无可退。大家在车尾助推,司机猛轰油门,前轮与砂石摩擦,冒出阵阵青烟,炎热空气中焦糊味弥漫……所幸经过一番努力,人车终算有惊无险通过这段长约一千米的危险陡坡。

东至县2030年规划(回家之路险象环生)(2)

赵岭自然村位于海拔约300米的一处山窝内,山下就是县城,既非大山深处,又非城郊便利处,位置十分尴尬。

年逾七旬的村民赵寿章告诉笔者,原本赵岭自然村人丁兴旺,所辖山场面积较大,最多时村里有一百数十口人,有带天井的百年徽派老屋六幢,另有青砖瓦房一二十栋。多年前村民上下山均靠一双脚板,十多年前村里靠"卖林换路"办法勉强修了条运输竹木的上山土路。"林木伐完了,经营性‘公路’的使用价值也宣告结束,加上夏天暴雨冲刷更是沟沟坎坎,行车如赌命!"赵寿章说,先前年轻人离村出走,有的在县城打工,宁愿租房居住,也不愿回到山上。近些年,有人返流回村,可房屋因年久失修已难以住人。

东至县2030年规划(回家之路险象环生)(3)

东山村党支部书记王龙发说,东山全村共有10个自然村,因地势险峻,赵岭组目前是唯一一个未通公路的村庄。赵岭村民组现有24户82人,近期,村民自发返村积资兴建宗祠,村委会因势利导,拟出资一万元修建一个村民活动中心,好让大家回村时有个集中的落脚点。但因“行路难”,村民们虽有斩不断的乡愁,现实却是“回不去的家园”。

就此,笔者询问池州市东至县公路局负责“村村通”工作的凌贤玉先生。他表示,根据相关政策,一般来说必须有20户(在皖南山区放宽至15户)以上,才达到修公路标准,此外,还有旅游节点地区也会特事特办。

凌贤玉说,东至县类似东山村赵岭组的情况不同程度存在,按照现有情况,难以到省颁条件,村民近年“返乡”意愿强烈,但县级财政难以支撑,村民“回家难”现象确实存在。

东至县2030年规划(回家之路险象环生)(4)

笔者了解,赵岭村民组至少有十多户村民计划修缮旧屋。王龙发表示,大部分村民因子女上学等现实困难而移居山下,但田地山场都在山上,村民只能借助唯一的“土公路”赌命般上下。多位国庆期间返村的年轻人告诉笔者,因为村里竹木资源丰富,加上邻近县城,有退耕还林造就的大片绿水青山作依托,"靠山吃山"、开办民宿,兴建农家乐,完全可以告别飘泊在外的打工生涯,重新过上稳定的山居生活,“只要公路一通,就可以让赵岭重新‘热闹’起来”。

笔者获悉,对于东至全县来说,与城区"不远不近"、类似赵岭组的"行路难”问题正逐步纳入下一步“村村通”范畴。看来,全民小康路上,“复活老村落”、“留住乡愁”,打通通往自然村落“最后一公里”,完善“交通末梢”是关键所在。池州市交通局有关领导表示,告别“赌命路”,满足村民“回家”愿望,正是政府部门眼下亟待破解的新课题。 一川 文/图

编辑 许大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