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拉克罗瓦的绘画风格(画家德拉克罗瓦)

大画家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1798—1863)画画的气势就像狮子吞食猎物一样,所以被称为“浪漫主义的狮子”。

德拉克罗瓦的绘画风格(画家德拉克罗瓦)(1)

《自由引导人民》(1830年、卢浮宫美术馆所藏)

德拉克罗瓦从小就表现出对浓烈色彩的钟爱,曾经因为喜欢铜绿颜料浓艳的绿,就把这颜料吃了下去,辛亏家人及时送医才捡回小命。从17岁开始,他就在学院派画室接受正统的新古典主义训练。但是比起倾向于追求和谐、宁静的新古典主义,他天生更偏爱强烈的,具有戏剧性的一切。

德拉克罗瓦和大他两岁的画家西奥多·杰利柯(Theodore Gericault ,1792-1824)关系不错。杰利柯在1818年展出了名作《梅杜萨之筏》,这是一个戏剧性的、暗黑的真实故事:

1816年7月,法国巡洋舰“梅杜萨号”,载着400多名官兵和几个贵族前往圣·路易斯港。由于船长的失误,这艘船在途中搁浅了,然后船长竟然带着贵族、高官和自己的亲信逃走,把150多名乘客扔在海上的一个木筏上。水和食物短缺,获救希望渺茫。木筏上的人陷入了绝望和疯狂,船上发生了多次群体暴力事件,出现人吃人的惨剧,还发生过一次投票——15个还健全的人集体决定把另外12个伤病员扔进海里以节省食物和水。最终这150多名乘客中只有10个人幸存。

德拉克罗瓦的绘画风格(画家德拉克罗瓦)(2)

《梅杜萨之筏》(1818-19年、卢浮宫美术馆所藏)

当这些幸存者试图为自己讨回公道的时候,路易十八政府却担心影响不好,命令把这件事压下来。船长仅被判降职和服刑三年,坚持上诉的幸存者反而被打击报复。

为了真实再现这场惨剧,杰利柯到事件发生的当地去体验那里的天空和海洋,采访幸存者,还倒医院去找到真的尸体和危重病人当模特。德拉克罗瓦这幅画的瞬间就知道,自己想画的就是这样的画!

杰利柯喜欢骑马和画马,1824年,他从马上摔下来,挂了。德拉克罗瓦则在这条艺术道路上走出了更远。就在这一年,德拉克罗瓦展出了《希阿岛的屠杀》(The Massacre at Chios),描绘的是土耳其军队侵略希腊的场面,这幅画和《梅杜萨之筏》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属于那个时代的暗黑史诗。

德拉克罗瓦的绘画风格(画家德拉克罗瓦)(3)

希阿岛的屠杀(1823-24年、卢浮宫美术馆所藏)

1825年,德拉克洛瓦访问英国,他很快被透纳(Joseph William Turner 1775-1851)和康斯太布尔 (John constable 1776--1837)两位英国风景画家的作品所吸引(注意,在那个时代风景画家都没什么地位,不管在英国还是法国,地位最高的是那些画虚假历史的伪历史画家),清楚地认识到法国学院派绘画的空洞和呆滞,决心永不和他们为伍。英国那些包含激烈情感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也正和他的心意。

也就在这一年,他一生的对手——新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1780 -1867)成为法国皇家皇家美术院院士。

德拉克罗瓦的绘画风格(画家德拉克罗瓦)(4)

安格尔自画像

安格尔认为:“在素描中包含着艺术的尽善尽美”。

德拉克罗瓦认为:“色彩比素描重要、想象比知识重要。”

这种对峙一直持续到两人生命的终点。

在1827年的沙龙展上,开始出现了浪漫主义的德拉克罗瓦和新古典主义的相对峙的情况,安格尔送展的作品是《荷马的礼赞》,描绘了古典时代的诗人荷马接受桂冠情景,一个和谐又端庄的,空想出来的场景。

德拉克罗瓦的绘画风格(画家德拉克罗瓦)(5)

《荷马的礼赞》

在《荷马的礼赞》对面挂着的,是《萨达那帕拉之死》(La Mort de Sardanapale)。萨达那帕拉是一个末路的亚述君主,他杀死了自己的姬妾和名马,把自己的宫殿付之一炬——为了不让敌人得到它们。这是一个发生在古代东方的真实故事,很好地总结了德拉克罗瓦的个人倾向:他对于戏剧性的场景和极端处境下的人又偏爱,他不回避病态、死亡和暴力;他能够理解人性癫狂的一面,也善于用色彩来表现激烈的情绪和光影的颤动。

德拉克罗瓦的绘画风格(画家德拉克罗瓦)(6)

萨达那帕拉之死(1827年、卢浮宫美术馆所藏)

实事求是地说,德拉克洛瓦和安格尔之间的较量只是艺术理念的不同。 安格尔是一个特别简单纯粹的宅男,他对于宣传主流的意识形态之类的破事儿也没有多少兴趣,就是单纯的喜欢画美女和流畅完美的线条。安格尔对德拉克洛瓦的不满也仅仅是因为,按照他的审美观,德拉克洛瓦的线条画得过于狂放凌乱。并没有像几十年后学院派的庸人对印象派的批判那样上升到意识形态和“道德”的层面。

1832年,德拉克洛瓦去北非的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等地旅行。这次非洲旅行被认为是他创作的分界线,一般的说法是:“此后的作品转向追求异国情调和在古代神话传说题材中寻求寄托。”似乎是走向隐遁和复古了。

但是我认为,德拉克罗瓦画欧洲人的历史和生活时,总是选择是最不寻常、最有戏剧性的人和事,反而更多地依赖自己的想象力而不是实地写生;而当他画“别处”和异乡人的时候,画的是他亲眼所见的,当地普通人的真实生活场景:婚礼和葬礼,狩猎和战争,普通人的闲暇时光,以及根本不像欧洲人想象中那样香艳,事实上不过是百无聊赖的阿拉伯闺房。(比如《阿尔及尔妇女》,《摩洛哥犹太人的婚礼》等等)

德拉克罗瓦的绘画风格(画家德拉克罗瓦)(7)

阿尔及尔的女人(1834年、卢浮宫美术馆所藏)

德拉克罗瓦跟当代的现实生活始终还是保持了一个距离。可能因为他本质上是一个古典主义者,吸引他的始终是戏剧性的、异域的、古典英雄的故事和浪漫的史诗而不是赤裸裸地表现已经和古典时代截然不同的当下。也是因为这样,官方和学院派对他虽然有些微词,但跟对马奈和印象派画家的态度比起来,总的来说官方对德拉克罗瓦还算客气。

德拉克罗瓦却毫不客气地打破了学院派的僵硬和狭隘,把他们气得“假发都颤抖了”。学院派只关心线和形,以及主题是否“高尚”,而德拉克罗瓦却像身前的透纳和身后的印象派那样,成功捕捉和表现了光、色,以及运动。同时,也一如既往地加入了他独有的配料——浪漫主义的浓烈情感。

1863年,德拉克罗瓦去世。也就在这一年,马奈展出了属于新世代的作品:《草地上的午餐》。另一个新的时代开启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