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的柯达相机(两台柯达金牌相机)

我有两台柯达老相机,名字“KODAK MEDALIST”,就是大家常说的“金牌得主”,意思是这相机出类拔萃,使用者能拍出好照片,或许就是“获奖者”。

二十年前的柯达相机(两台柯达金牌相机)(1)

这两台相机是来自美国的一户人家,原主人是一对热爱摄影的老夫妻,拥有六十多年,到我手里是2009年,这其中还有一段小故事。

在2008年,我写了几篇国产海鸥双反相机的文章,贴到sy916网站上,被一个在美国的华人看到了,他很喜欢,就委托我买一台邮寄给他。

当年买二手海鸥4A并不贵,但是邮寄美国的费用很高,他接到后还是很高兴,后来我们经常探讨相机和摄影的事,成了朋友。

二十年前的柯达相机(两台柯达金牌相机)(2)

有一天他同我联系,说美国正在闹金融危机,百姓手里没钱,开始贱卖东西,有些老相机很便宜就可以买到,他问我买不,他可以帮忙。

于是我就托他买了一些相机,基本都是他在网络上看到有人卖,就拍或者直接买,然后邮寄给他,他再从美国邮寄给我。

有一次他说要自己去取,因为对方不会打包邮寄。

二十年前的柯达相机(两台柯达金牌相机)(3)

朋友就开车过去取,看到是一个老太太,已经九十岁了,老奶奶给他两台相机和一些附件。说这是她和已经过世的老伴用的,在他们手里已经六十多年了,老人说这两台相机从来没有分开过,年轻时她和丈夫一起去拍照,摄影是他们共同的爱好。

朋友把相机和附件邮寄给我,同时说了这个故事,但他也是匆匆忙忙,取完相机就走了,并不清楚原主人是做什么的,而这相机又有怎样的故事他也不清楚,只是说老人有些不舍,一再说,这两台相机没有分开过.....

二十年前的柯达相机(两台柯达金牌相机)(4)

相机到了我的手里,有些犯难了。

因为两台相机是一样的,如果使用或收藏,留一台就可以,但现在我仿佛看到了老奶奶期待的目光:别让它们分开啊......

我也实在不忍,于是把它们塞进书柜的底层,一放就是十三年,到了2022年春节我才把它们拿出来,拂去上面的尘土。

看着看着,就想写点什么了。

二十年前的柯达相机(两台柯达金牌相机)(5)

这两台都是柯达“金牌得主” I 型相机。

对于柯达品牌,很多人都知道它是美国的老牌胶片企业,在数码相机不普及的时候,柯达胶卷可以说遍及世界的各个角落,是最大的胶片生产商。但可能有人不知道,柯达还生产相机,而且生产相机的历史也非常早且漫长。

当然了柯达也曾生产过数码相机,好像最早的数码相机也是柯达生产的。

二十年前的柯达相机(两台柯达金牌相机)(6)

柯达公司由发明家乔治·伊士曼1880年创建的,主要是生产胶片,也生产了很多相机,只是柯达相机的出发点是为了胶片销售,出品的都是廉价相机,不想相机挣多少钱,但可以带动卖胶卷啊。

比如销售1 美元的勃朗宁盒式相机,销售长达半个世纪,成为非常成功的营销手段。

柯达相机的价格低廉,也使拍照更具有大众化,推进摄影文化的普及,促进了胶卷的销售。

二十年前的柯达相机(两台柯达金牌相机)(7)

在长达百年的相机生产中,柯达一直是“初心不改”,在相机生产和研发上走低端大众路线,很少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划时代产品,也很难进入专业摄影师的法眼。

但这款KODAK MEDALIST就是仅有的硕果之一,它完全是在美国本土生产的高档相机,另外还有款高级型雷丁那系列135相机,是在德国生产的。

KODAK MEDALIST诞生于1941年,这一年也是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参加二战的一年。

当时欧洲战火正起,都在为战时准备,无暇进行民用产品的研制开发,在这一时期,柯达公司却问世一款高档的专业型相机,很出人意料,就是这款“柯达金牌得主”。

二十年前的柯达相机(两台柯达金牌相机)(8)

其实这款相机最可圈可点是它的镜头,使用了Ektar 100/3.5镜头,这种镜头同著名的Heliar镜头是一样的结构,绝对是顶级镜头,正是这款镜头保证了照片的高素质,以至于今天这镜头依然让很多人青睐。

二十年前的柯达相机(两台柯达金牌相机)(9)

但是这相机也有一个致命缺陷,就是它使用的是非常规胶卷,当时世界各相机厂在中画幅都是使用120胶卷,但“金牌得主”非常任性的使用了柯达自己“标准”的620胶卷,记得这一时期,柯达还有一款616胶卷相机,也是柯达自嗨,自己玩来的花样。

二十年前的柯达相机(两台柯达金牌相机)(10)

其实这620胶卷(以及616胶卷)同国际上通行的120胶卷差距并不大,大小规格几乎差不多,但是卷片轴却不相仿,互相装不进去,当年有620胶卷卖的美国还可以,如果其他只有120胶卷国家就不好玩了,买不到胶卷啊。

二十年前的柯达相机(两台柯达金牌相机)(11)

但这款相机还是太诱人了,于是有人把120胶卷改缠到620的片轴上使用,有的直接改了相机的卷片轴,总之,虽然麻烦,但毕竟可以使用相机,品尝顶级中画幅镜头的魅力。

二十年前的柯达相机(两台柯达金牌相机)(12)

这种相机的画幅是6X9(实际是57X84mm),一卷胶卷可以拍八张,这种规格相机大部分都是折叠型的皮腔相机,对焦精度会有不足。

当然了,后期这种相机还有活动拆卸的后背和磨砂玻璃取景器,可以拍摄散页片,就如同缩小版的4X5一样,散页片可以买成盒的,也可以自己裁,我的相机就带了两套散片附件,看样子也是资深玩家了。

二十年前的柯达相机(两台柯达金牌相机)(13)

KODAK MEDALIST相机虽然在设计上保守的使用了只有柯达才生产的620胶卷,销售受到了一些局限性,但它的生命力还是很旺盛的,其中 I 型从1941年生产到1948年,而 II 型从1946年生产到了1953年,产量应该是不少的。

二十年前的柯达相机(两台柯达金牌相机)(14)

我的这两架柯达相机,都是 I 型的,一台是早期的白头,红皮套;另一台是后期的黑头,黑皮套。其中还附带一张1946年购买凭证。

二十年前的柯达相机(两台柯达金牌相机)(15)

这款柯达公司非常自负的相机产量应该很大,从收藏意义上看价值不高,但因为这枚特殊的镜头,使它身价一直不低,虽然现在玩胶片的人不多了,但很多人把镜头拆下来,改口后用到数码相机,体验老镜头的魅力,还是有很出色的表现。

二十年前的柯达相机(两台柯达金牌相机)(16)

但我这两台相机却一直不忍“处理”,有时痴痴地想,当年的主人用它拍过什么,而这一对夫妇又有怎样的故事呢?卖相机的老人估计现在也不在了,他们的故事都封存在这沉甸甸的相机里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