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士当道的时代(辩士当道的时代)

战国时期,苏秦、张仪之流凭借三寸不烂之舌,穿梭于诸侯之间,合纵连横,给大家的印象是,当时的文人个个口才出众,凭借能言善辩在各诸侯国谋得一席之地。楚汉相争时,郦生凭一张嘴拿下齐国70座城池,顶得上千军万马。其实,你如果翻翻史书,可以看到有不少口吃的人也在朝中任职,而且位居显要。在辩士当道的年代,他们是怎么上位的呢?

辩士当道的时代(辩士当道的时代)(1)

刘邦为什么重用口吃的周昌

口吃俗称结巴、磕巴,表达不流利,经常被为嘲笑。比如汉朝御史大夫周昌就有这毛病。《史记·张丞相列传》记载,刘邦想废太子,周昌表示反对:

“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他结结巴巴的话,把刘邦逗乐了。这种连话都说不完整的人,怎么会官至仅与相位一步之遥的御史大夫呢?

辩士当道的时代(辩士当道的时代)(2)

有人说周昌上位是因为他和刘邦是发小,都是从泗水出来的。但从泗水跟刘邦打天下的人多了,刘邦的小学同学卢绾叛逃,连襟樊哙被诛杀,为何他却能一直受到重用?其实周昌有其超人之处,就是耿直敢言,执行力强。周昌找刘邦奏事,一进门看到刘邦正和戚夫人抱在一起亲热,周昌扭头便跑,刘邦连忙追上他,一下跃上周昌的脖子,问道:"你看我是什么样的皇帝?"周昌梗起脖子说:"陛下您就是夏桀、商纣一样的皇帝。"刘邦没生气,只是哈哈大笑,但觉得周昌敢说真话,更加敬畏。

辩士当道的时代(辩士当道的时代)(3)

刘邦担心自己死后,戚夫人和年仅十岁的刘如意会被吕后除掉。 认准朝中只有耿直的周昌可以保护赵王刘如意,就对他说:"你去到赵国当相国是降职,但是除了你,其他人谁也保不了赵如意,您就为我勉强走一遭吧!"刘邦的话可以听出,周昌虽然口吃,但刘邦更看重他的忠诚,他的耿直,他的才能,委以重担。后来周昌在赵国尽职尽责,再三阻拦吕后杀赵如意。吕后不得不使出调虎离山计,将周昌和赵王分开,最终毒死赵如意。周昌因为有完成刘邦的嘱托,抑郁而终。

辩士当道的时代(辩士当道的时代)(4)

司马懿为何看中结巴的邓艾

与周昌齐名的口吃大臣,当属三国时期的邓艾,他与蜀国姜维多次交锋,最终攻陷成都,刘禅率领太子、诸王、群臣六十多人绑住自己、抬棺至军营拜见。邓艾手执符节,解开绑缚,焚烧棺材,接受他们投降。谁能想到,率军灭掉蜀国的人竟是个结巴。

辩士当道的时代(辩士当道的时代)(5)

邓艾年轻时很有才学,但口吃严重,一直不被重用,只被任命为不用多说话,看守稻草的小吏。庆幸的是他遇到司马懿这个伯乐,正始初年(公元240年),魏国准备在东南一带屯田,安置部队长期防御吴国侵扰。邓艾提出了两项重要建议:一是开凿河渠,兴修水利,以便灌溉农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疏通漕运;二是在淮北、淮南实行大规模的军屯。司马懿听后觉得他是个人才,采纳并实施。几年后,淮水流域的水利和军屯建设得到飞速的发展,魏国在东南的防御力量也大大加强。每当东南有战事,大军便可乘船而下,直达江淮。军资粮食有储备,还减少了水害。这些,都是邓艾的功劳。

辩士当道的时代(辩士当道的时代)(6)

《世说新语·言语篇》中有一则邓艾口吃的故事:邓艾有口吃,每次说话提到自己时老是“艾、艾”收不住嘴,司马昭就戏弄他,故意问:“你老是‘艾、艾’,究竟有几个‘艾’啊?”邓艾机敏地回答:“所谓‘凤兮凤兮’,还是只有一凤而已。”邓艾巧妙的回答,显示出他渊博的学识。他虽然口吃,但凭借学识和军事能力,成为三国末期文武双全的大将。成语“期期艾艾”就来自他和周昌口吃的典故。

“选择性”口吃的孙晟

五代南唐时期的孙晟(又名孙忌),和人交谈时,结巴的厉害,差点误了前程。

孙晟投靠了节度使刘金,可能是由于紧张,口吃的更厉害,磕磕巴巴无法交谈。有一天孙盛要去汉淮南王安庙祭拜,刘金就派手下的小厮偷偷钻在神案下面偷听,听到孙晟祈祷时口齿清楚,而且抱负远大,就把他送到南京辅佐正密谋称帝的李昪。

辩士当道的时代(辩士当道的时代)(7)

孙晟看到李昪手下名人很多,一时紧张,结巴的连打招呼都不会了。大家坐在一起谈论国事,没想到孙晟缓过神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竟然将那些名人辩驳得张口结舌。大家都觉得他是假装口吃,故意给大家难堪,于是心里暗暗厌恶他。而李昪却觉得他谈吐不俗,见解独到,单独把他叫到内室和他交流学问,后来又密谋接受禅让的事,在孙晟谋划下,李昪顺利接受禅位当上了君王。孙晟也青云直上,当了司空,位列三公。

时烈祖辅吴,四方豪杰多至,忌口吃,初与人接。不能道寒暄,坐定,辞辩锋起,人多憎疾之,而烈祖独喜其文辞……遂预禅代密计。——《新五代史》

孙晟是“选择性”口吃的典型,平时结巴到说不出话,关键时刻从不掉链子。

辩士当道的时代(辩士当道的时代)(8)

口吃就埋头著书

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后世影响深远。按理说自成一派应该思想深邃,口若悬河,但是《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记载韩非患有口吃的毛病:

“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韩非子虽然口吃,不能争辩,但他用手中笔传播他的思想,和李斯一起在荀子那里学习,口齿伶俐的李斯自愧不如。后来他们一起辅佐秦王嬴政时,李斯嫉妒韩非的才学,怕抢了他的风头,陷害并毒死了韩非。

辩士当道的时代(辩士当道的时代)(9)

汉景帝时,司马相如在朝中任武骑常侍,汉武帝也非常喜欢他的作品,专门把他召进宫中,写了《上林赋》。他是中国文化史、文学史杰出的代表,他的作品结构宏大,词藻富丽,代表作《子虚赋》脍炙人口,被后人称为:赋圣、辞宗。但这么一位仙风道骨的文人,却也有口吃的毛病,《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记载:“相如口吃而善著书。”这些口吃的文人武将之所以能被帝王青睐,名留青史,是因为他们并没有因为自己生理上有瑕疵而自卑,而是用自己的长处,弥补不足,发挥自己的优势,瑕不掩瑜,最终功成名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