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姓埋名吕枫(给吕枫同志当秘书)

首长说,人家当面高兴,一转身就戳你脊梁骨,说中央的干部、中组部的干部就这么个分量

——《博览群书》之“给吕枫同志当秘书”

(本文选自《博览群书》杂志2022年第九期,题目和内容经《博览群书》编辑部最新修改,与杂志原文有所不同。)

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吕枫同志,因病于2022年6月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惊闻老领导仙逝,我怀着无尽的哀思,追忆着给他老人家当秘书的那些形影不离的日子。

1980年,我从煤炭工业部调入中央组织部经济干部局,被分配到能源重工处。

能源重工处的办公室占用两个房间。其实,两个房间只是一个约40多平方米的大厅,因为中间没有隔墙,所以处长与办事员共聚一室。处西边的邻居是经济干部局副局长吕枫,他经常端个水杯到我们这里坐坐,总是习惯地坐在我的办公桌旁,一边喝水,一边聊天,爱问些家长里短的事,相互间既亲切又温暖。唠的嗑至今还记得一件:有一次,下班回家路过一个卖西瓜的地摊,只见一对夫妇去买瓜,把个一岁多的孩子留在自行车后座上,大人专心挑瓜,孩子把自行车扑腾倒了。眼看孩子要摔下来,我赶忙前去相扶,还是晚了。车子哐当响,孩子哇哇哭,夫妇俩认为事故是我造成的,怒气冲冲,不依不饶,卖瓜的摊主仗义执言,“车倒在先,人家是来扶你孩子的”,这才化解了一场风波。听了我的讲述,老吕说,被人误解比受批评更让人难受,人的一生要经历很多误解和委屈,甚至蒙受不白之冤,如何面对,考验你的定力、气度、胸怀和修养。如果能够做到坦然面对,这也是一种能力。

1983 年,中组部内部进行机构改革,大批干部得到调整。吕枫、曹志担任了副部长。部领导班子成员是:部长陈野苹,副部长李锐、吕枫、王照华、曹志,顾问白志民、郑伯克、刘华锋,秘书长何载,副秘书长沙洪。

吕枫同志担任副部长三个多月没有配备秘书,原来,他一直在考察物色人选。9月29日,局领导连尹找我谈话,“吕枫同志要你给他当秘书,现在征求你的意见。”吕枫同志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参加革命,解放战争之时随大军南下,新中国成立后转战工业战线,曾两进中央组织部。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下,在复杂激烈的对敌斗争中,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贡献。在党和国家拨乱反正的重要历史时期,思想解放,锐意进取,为加强干部队伍管理作出了积极贡献,是位令人景仰的老革命。他思维敏锐,视野开阔,考虑问题周到全面,具有很强的组织领导能力,谦虚和蔼,平易近人,我俩很谈得来,有一拍即合之感。他经过几个月的深思熟虑,选择了我,能够走到一起,这是缘分,更是信任。我当即表示:我愿意。

隐姓埋名吕枫(给吕枫同志当秘书)(1)

吕枫同志八十岁生日合影

吕枫同志是我的老领导、老相识,现在却要面对面地搭配工作,直接为他服务,我很担心自己的水平、能力、学识,绠短汲深,会令他失望。但是他亲切和婉地对我说:“秘书不仅是个服务岗位,也是一个锻炼干部的岗位。今后,生活上少操劳,工作上多用心。对所经办的事宜,必先由你深思熟虑,消杂疑,明要义,收集情况,提供信息,拟订方案,提出建议,当好参谋,出好主意。”

我十分珍惜这样学习锻炼的工作环境,决心要勤勉向上,勇于担当。秘书——身居兵位,胸为帅谋。作为部领导的秘书,负有参政设谋,协调综合,督促检查,拾遗补阙的重大责任。吕枫同志分管的干部调配局,是一个干部管理的综合性业务部门,上与中央,下与各部委、各省市自治区直接对接,经办的事宜,几乎都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大事。为此,我集中精力在“五个打造”和“三个着力”上下功夫。首先,打造五本台账。一是电话本;二是办件记录本;三是交办事项备案本;四是电话记录本;五是文件登记本。通过认真理账、明码结账、按时交账,工作就做到了井然有序,胸中有数。

其次,着力在“博于学,笃于行”上下功夫。面对多于茧丝牛毛的文件、资料,我要像一部筛选机,在恒河之中披沙拣金,使领导既能从“文山”中解脱出来,又不会使其与宝贵的信息失之交臂。其实披沙拣金也是很好的学习过程,通过研读,从中感悟原理,熔炼价值,创新思维,增长知识,提升水平,内化精神追求,外化自觉行为。

隐姓埋名吕枫(给吕枫同志当秘书)(2)

吕枫同志与本文作者合影

着力在“虚心礼让,协调关系”上下功夫。秘书是连接领导者之间,以及与下属部门之间的纽带,是沟通信息、互通情况的桥梁和管道。发挥纽带、桥梁、管道的作用取决于良好的人际关系。我牢记吕枫同志关于“饱谷弯腰,智者温和”的叮嘱,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有些文件、办件、资料、交办事项,本来可以通过组织渠道或电话办理,但我尽量做到亲取、亲送、面对面地商量,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密切了相互关系。

着力在“待人接物,宽厚平和”上下功夫。吕枫同志的职位居轴处中,常常上班有人围着、下班有人拦着、家中有人等着。如何既能为领导解困分忧,又能为群众答疑解难,同时又不损害干群关系,考验着我的涵养、品格和为人处世的能力。在待人接物之时,力求心态平和、善于换位思考、敏于事、慎于言,做到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正当我们“师徒”二人在干部管理工作中,同气相求,相得益彰之际,一道紧急指令使我俩立即转入新的战场——整党。

这次整党是进入新时期后,我们党在改革开放条件下为加强自身建设而进行的一次重要探索和实践。为此,党中央成立了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其办事机构是办公室。吕枫同志担任了办公室副主任,1984年春节之后,他带领中央组织部的张凌、高义、彭辉等十多人到中指委办公室正式办公。

工作伊始,肩压四副重担:一是抽调工作人员难度大;二是信息沟通应接不暇;三是整党是中央组织部分内工作,责有攸归;四是情况复杂,政策性强。

早起路到日头晏,方知百步无轻担。面对四副重担,吕枫同志心力交瘁恪尽职守,狮象搏兔皆用全力,整党工作日就月将,为进一步做好这项事关全局的工作,吕枫同志决定走出办公室,到基层开展调查研究。

1984年5月开始,吕枫同志对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市、河北省的整党工作进行调研。两个多月中,深入县市盟旗及机关厂矿指导工作。1985 年春去夏来的时候,第一期整党工作胜利结束,在第二期即将展开之际,一个更年轻的同志接替了我的工作。迎来了新秘书,告别了吕枫同志,告别了中组部,告别了中指委,又回到了久违的“娘家”——煤炭工业部。

几年来形影相随,忽然要离他而去,不禁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抚今追昔,在他身边的每一个日子,都是激荡的音符,每一个年轮,都回响着一段难忘的乐章。

他顾全大局,不计得失,勇于拔钉克难、爬坡过坎挑重担,有一种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这种家国情怀,对我影响深刻;他常念亲情友情,性情率真,真诚坦然,待人有情有义,对待孩子、老人、亲朋、同事、下属、身边工作人员,感情细腻而真挚,和蔼可亲。

我不当秘书了,虽然不在他身边,但仍然常到中组部去看他,与他一起聊聊天,叙叙家常,谈谈见闻,汇报汇报工作,说说心里话。

他对待我一直充满爱心,既百般呵护,又严格要求,对我的错误、缺点和不足之处从不简单指责,而是循循善诱启发我提高认识,自觉改正。可是,他有一次也直言不讳地批评我。那是1984年5月,在包头市毛纺厂搞整党调研的时候,我从该厂买了一件羊绒背心,原价 30 元,只收了25元。羊绒背心又轻又软又暖,款式新颖,真是物美价廉,甚感惬意。然而,首长却十分生气,指责我不应该占这个小便宜。他说,“人家当面表示高兴,心甘情愿,一转身就会戳你脊梁骨,会看不起你,说中央的干部、中组部的干部、领导的秘书就是这么个分量、这么个德性。”把我批得面红耳赤,羞愧难当,我立即补交了5元,力求挽回影响。首长的痛批使我终身难忘,让我明白了“月晕生风,础润有雨,见微知著”和“鼠洞毁屋,蚁穴溃坝,防微杜渐”的道理。以后,我的工作单位多有变化,工作环境多有变化,工作职务多有变化,一旦置身利益面前之时,吕枫同志的话就在耳边响起,令我警醒,令我洁身自好。首长以身立教,率马以骥,在一起出差的日子里,购物、吃饭,交钱交粮票分厘不差。他所给予的“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的教诲,使我终身受益。在离开首长、导师、战友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只身闯荡眼花缭乱且充满诱惑的世界,每当想想他的谆谆教导,回忆他的为人师表,我总能获得强大的免疫力,汲取不竭的精神动力,确保行稳致远,进而有为。

隐姓埋名吕枫(给吕枫同志当秘书)(3)

吕枫与中组部经济干部局的部分同志合影

继我之后,还有8 位同志担任过吕枫同志的秘书。我们都亲身感受到,吕枫同志是一位信念坚定,旗帜鲜明,胸怀博大,亲和包容,作风严谨,勤奋敬业,敢于担当的领导干部。尤其,1989年担任了中央组织部部长以来,更加凸显出沉稳、细心、大度、诚信、有为、担当的领导干部风范。他十分推崇“四抓”的工作方法:抓思路——定好盘子、理清路子、开对方子 ;抓调研——结合实际做出有底气、接地气的方案 ;抓推进——经常拧拧螺丝、挥挥鞭子;抓落实——求真务实、知难而进。他倡导“要抓典型,用宣传和推广典型经验来推动工作”,他说:“这是毛主席一贯倡导的工作方法。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毛主席亲自写按语,批发过大量的典型经验,对推动工作很有效。现在中央的大政方针很明确,我们也发过许多有关组织、干部工作方面的文件,一定要狠抓落实。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解剖‘麻雀’,总结出一些有说服力的好典型,用事实说话,才能不停留在一般号召上,这是一项基本功,也是一种好作风。我们要学习和坚持这种方法。”运用他倡导的工作方法,往往能取得“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的效果。

他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干部政策和“四化”方针,改善领导班子结构,推动领导班子新老干部的合作与交替,加快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步伐,积极培养和选拔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中青年干部。在贯彻落实“四化”方针中,他坚持把革命化放在首位,在革命化的前提下,实现和促进其他“三化”。“谁赢得了青年,谁就赢得了未来”,吕枫同志特别重视培养教育选拔任用年轻干部,他说,“大力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一项根本措施。” 他积极推行在实践中培养年轻干部的五项措施 :一是有计划地选派优秀大学生到基层锻炼 ;二是有计划地安排在职的青年干部下基层锻炼;三是有计划地对青年干部进行交流和轮岗 ;四是在工作岗位上严格要求,加强锻炼;五是各地、各部门要掌握一批三四十岁的优秀青年干部,安排到最艰苦和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帮助他们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更快地成长。90 年代初,他不失时机地连续主持召开了培养教育青年干部工作座谈会、全国青年干部锻炼成长经验交流会、青年干部锻炼成长经验交流报告会。1993 年 3 月 17 日,中央组织部、中直机关工委、国家机关工委、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北京市委,联合在京举办“青年干部锻炼成长经验报告会”,邀请参加“全国青年干部锻炼成长经验交流会”的李卫华同志(武汉大学副校长、教授)、孙金龙同志(地矿部地质工程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等9位青年干部到北京,向中央国家机关、北京市机关的青年干部以及大专院校的师生作报告,介绍他们锻炼成长的经验和体会。在大会上,吕枫同志勉励青年人积极投身改革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把自己锻炼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栋梁之材。由于教育培养青年干部的举措敦本务实,使得一批批优秀青年干部迅速成长,干部队伍青黄不接现象迅速改变。

隐姓埋名吕枫(给吕枫同志当秘书)(4)

1984年在内蒙617厂合影,吕枫(前排右四),本文作者(后排右一)

吕枫同志主政中组部之时,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他敏锐地意识到“我国的经济体制正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变革,随着这种变革,组织工作如何适应新的经济体制的要求,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他勇立潮头,本着管活管好的目标,取得补短板、强弱项、增动力、激活力的效果,下手从三个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一、建立科学的分类管理体制,根据不同行业的不同特点和各种人才成长的不同规律,建立各具特色的管理制度,使各类人员在适合其特点的管理制度下,人尽其才,各展所长。二、在干部管理中,要注重实绩,鼓励竞争,为各类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制度保证。三、加强干部人事管理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实现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的民主监督和依法管理。按照三个方面的改革需求有计划,分步骤地稳妥推进干部交流制度、干部回避制度、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干部考核制度、乡镇干部聘用制、干部离退休制度并完善干部选任委任和聘任制度。他改革的初衷聚焦于干部人事工作,矢志于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保驾护航。他一再强调 “在工作中既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摆脱陈旧观念的束缚,要善于从新情况出发,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思路,拿出新办法,创造新经验,努力探索搞好组织工作促进经济发展的新路子”,“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在这方面,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在我刚当秘书的时候,收到中国光大(集团)有限公司报来的一个文件,王光英董事长要求免去他兼任的中国市场出版公司和展望出版社董事长职务。乍一看,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因兼任的两个职务不归中央管理,当初也不是中央任命的,完全可以回复此事不归中组部管。然而吕枫同志并没有将简单的事进行简单的处理。他经过深思熟虑,认为王光英担任着中国光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并受中央之命到香港开辟第一家以中资为背景的光大公司,大陆虽说一直有新华社这样的政府机构常驻香港,但大张旗鼓地用国家的钱来开办公司做生意的,光大公司还是第一家,这是改革开放的一面旗,是与香港加强联系的纽带,办好光大公司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让他聚精会神地办好光大公司,免除过多兼职的要求是合理的。考虑到社会影响及政策导向,对他的要求不能草率处理,经过慎重研究,决定由中央组织部干部调配局发文给光大公司,同意免除其两个出版机构董事长职务,免职手续由光大公司自行办理。如此办理既爱护干部,又不违背干部管理原则,使当事人感受到了尊重和关切。又如,1988 年成立的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这是改革创新的产物,是一个半官半民的社会团体,其担负的残疾人事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短板,底子薄、起步晚、困难多、任务重,需要党和国家给予残联科学的配置及合理的赋能,那时我担任着中国残联的副理事长,当残联向中央组织部转达干部管理“计划单列”的诉求时,吕枫同志认真研究后,责成干部调配局副局长与我们对接。1990年2月,中组部就以“组通字(1990)5 号”文件明确了中国残联的党组书记、副书记、理事长、副理事长、办公厅主任、人事部主任列入中管干部序列。通过这些事情,我感受到了吕枫同志对改革开放的关心和支持,他用实际行动在践行着“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隐姓埋名吕枫(给吕枫同志当秘书)(5)

吕枫和夫人合影

他十分重视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运用分类指导、狠抓薄弱环节的办法,重点解决好企业、高校、农村党组织建设中的紧迫问题。他十分重视知识分子工作,积极推动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大力发展优秀知识分子入党,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努力抓好第三梯队建设,推动建立健全后备干部制度,推动建设一支德才素质好、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上下衔接、不断充实和发展的后备干部队伍。他注意对党员和干部的教育培训,重视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围绕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不断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他不愧为组织战线改革道路上坚毅的“忠实信仰者”,有担当的“仰望星空者”,只争朝夕的“脚踏实地者”。

于细微处见精神。从一页页泛黄的日历上,从一件件陈年往事中,从一个个鲜为人知的小故事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吕枫同志信念坚定、旗帜鲜明的政治品格,勇于探索、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公道正派、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胸怀坦荡、淡泊名利的崇高品德,廉洁自律、怀德自重的道德操守。

吕枫同志走了,他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定格成一面熠熠生辉的旗帜,在组织战线、在我们的心上迎风招展。

(作者系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原副书记。)

隐姓埋名吕枫(给吕枫同志当秘书)(6)

《博览群书》,1985年创刊,由时任中共中央胡耀邦题写刊名,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胡乔木撰写发刊词,是光明日报社主办的综合性思想文化月刊。“砥砺思想,宁静心灵”是我们的追求,“知识人写给知识人”、“名家作品名家看”,已被这本杂志坚守37年。

隐姓埋名吕枫(给吕枫同志当秘书)(7)

敬启读者:近日,《博览群书》编辑部收到大量咨询电话,反映受疫情影响到当地邮局订刊不便,本刊特制作以上图文,点击最后一个二维码即可完成邮局订阅。有操作问题可进一步咨询本刊。

来源: 光明日报博览群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