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清为何斗不过没实权的洪秀全(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它持续了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杨秀清为何斗不过没实权的洪秀全?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杨秀清为何斗不过没实权的洪秀全(太平天国运动)

杨秀清为何斗不过没实权的洪秀全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它持续了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

建立起与清政府分庭抗礼的政权,这场运动直接提出的口号要建立一个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更是把历代的农民战争推向了最高峰。

然而就是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最后还是没有逃脱掉,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兴衰规律。

太平天国运动为何迅速兴盛,又为何迅速走向了灭亡。

首先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背景,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的状况如何。

在鸦片战争之后,作为通商口岸的广州地区,家庭手工业被摧毁,农业经济遭到了瓦解,这反映出在资本主义的侵略之下,百姓的生产和生活遭到了很沉重的打击。不仅如此,我们看清政府仍然去掠夺农民,使劳动人民的负担更加沉重。

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我们看到在鸦片战争之后,这种社会矛盾尖锐的状况就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第一重背景。

在这个时期水旱蝗灾,自然灾害不断,各族人民纷纷起义,所以当时的中国不仅有清政府统治腐朽列强侵略这样的人祸,而且还有频频发生的天灾,天灾人祸,百姓可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各族人民不断起义,下面让我们通过这四个时间点来了解下洪秀全这个人。

洪秀全,他出生在广州附近的农民家庭,9岁开始读四书五经,家中务农来供养他,就是希望他有朝一日能够考取功名出人头地。从16岁的时候洪秀全开始参加秀才资格的考试,整整考到了29岁。

那这13年的时间换来的是什么呢?换来的是四次接连落地,而洪秀全参加的只是科举中最低级秀才资格的考试。连秀才都考不上,这个打击也太大了。洪秀全会怎么想的?他决心不再考了。作诗言志,要自己将来开科取士。从这样的诗句中,我们能看出来,洪秀全想要声震天下的抱负。

在广州参加科举考试的过程中,洪秀全从传教士的手里拿到了一本小册子,叫做劝世良言。这个小册子蕴含了基督教的平等思想,给他很大的启发。

洪秀全自幼熟读经书,儒家经典描述的那种大同社会理想社会的场景,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是人们没有私产没有私心。社会也没有犯罪,老弱病残都得到妥善抚养的理想境界。于是洪秀全就结合着基督教的思想,再结合着儒家经典的这种大同思想,把他们和农民的要求结合起来,开始自己编写传销的小册子。

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逐渐发展了3000多名会,众都以贫苦的农民为主。

拜上帝会的创始人除了洪秀全以外,还有他的同学兼老乡冯云山。在早期,他们发展会众的时候,冯云山被捕入狱,洪秀全急忙赶去营救。

就在这样一个拜上帝会群龙无首,面临解体的危机时刻,另外一个农民杨秀清站了出来。

他假托天父下凡,用民间原始神灵附体的办法稳定局面。

那接着萧朝贵也用同样的办法进入到了领导层。

之后,韦昌辉和石达开加入他们共同构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集体。

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了解一下这场运动发展的过程。

在1851年的1月11日,洪秀全聚集2万多名会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

正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1年的金田起义,就是整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标志。

那来看看这支起义军提出了什么样的目标呢?

洪秀全希望是借助宗教的因素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起一个太平盛世。

从今天出发之后,起义军一路北上,洪秀全自称天王。

在攻克广西永安之后,太平天国在此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而且还规定所封诸王皆要受东王杨秀清的控制。

在短短两年之中,太平天国运动可谓是迅猛发展,从1851年的1月金田起义到1853年的2月,起义军攻占的重要的城市武昌。

虽然在进军的过程中,冯云山和萧朝贵相继牺牲,但是整个起义军却从一开始的2万人发展到50万大军。

而太平军在进军途中坚决打击封建势力,把衣物都分给平民,而且还许诺将来要是得了天下,免租赋三年。

这样的政策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那自然是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

正是凭借这两点,太平天国运动迅猛发展。

那接下来太平天国运动就来到了它的全盛阶段。

1853年的3月,起义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津作为都城。南京是六朝古都,在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

太平军声势浩大,四面合围,南京最后采用挖地道爆破,还有架云梯攻城的方式,从图中这个仪凤门攻入南京,洪秀全乘坐36人扛抬的大轿入城。

那攻入天津就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和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清政府于是紧急调集大军成立了江南江北两个军事大本营来围剿太平天国。

那来想想面对清军的围剿,太平天国会如何应对?

太平天国的领导者决定从内部建设助手就是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来想想,对于中国传统社会的农民来说,最大的财富是什么?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因此在定都天京之后,太平天国就是为了满足农民对于土地的要求,颁布了这样一个文件。这个文件的内容规定就是不分男女,按照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凡分田照人口这个家的人多就多分点,人少就少分点。而且把土地按照肥沃和贫瘠的情况也要平均分配。

这样的一个文件会给人们构建出一种怎样的理想社会?

按照它的原文说,就是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那对于这样一幅美好的图景,应该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这个文件?

在评价历史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全面要掌握一分为二的辩证的方法。

首先我们看到从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起义,再到明朝末年的李自成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的这个天朝田亩制度是延续,这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渴望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继承和发展了农民渴望平等,渴望平均的思想。

那这样一个文件的颁布就有助于鼓舞和发动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的斗争。

这一点看到的是整个天朝田亩制度,它具有的革命性。

但是这样一个主张以绝对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的文件。

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可能是行吗?

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这样的设想最终注定只是一种空想,在实践中并没有得到推行。

要注意的第二点就是天朝田亩制度,他的空想性。

在定都天京之后,洪秀全也没有放弃,要推翻清朝统治这样的目标。也是为了巩固政权,洪秀全继续进行着军事争战。

太平军的主力分为两支,一支是北伐的部队,北伐的太平军一直打到了天津。

在北伐的同时,另一支西征的太平军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到了1856年的时候,清朝的半壁江山都落入到了太平天国的统治之下。

此时太平天国在军事上就进入到了全盛时期。

就是在这个节节胜利的过程中,一场巨大的危机也悄悄地在太平天国的内部滋生开来。

是什么?在攻入天津之后领导者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我们看在攻入天津之前,领导者是主张平等。

但是定都天津之后,洪秀全杨秀清开始大兴土木兴建宫殿,从原来的追求平等,到开始贪图享乐。所以以无处不均匀为口号的太平天国运动,此时正在走向自己理想的背面。

在此同时,太平天国统治集团的内部也悄悄出现了分裂。刚才提到过,在进军途中,冯云山,萧朝贵都相继牺牲了。

天王和东盟之间隐秘的权力之争,把领导集团内部的其他人也牵扯进来。

在士兵的呼吁之下,洪秀全迫于压力,只能下令处死了委员会。

那经过了这些事之后,洪秀全对石达开也开始心存猜疑。

1857年由于洪秀全的不信任,石达开率领着忠于他的20万精兵出走离开天津。

陷入清军重围之中,兵败被杀,全军覆没。

这就是1856年的天津事变,成为了太平天国运动,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它不仅是太平天国领导集团面临着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还带来了更大的后果。是什么呢?

在事变之后,士兵内部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天父杀天兄总归一场空,打打包裹回家转还是做长工。经过了天津事变的太平天国,从上到下人心惶惶。这极大地破坏了内部的团结,也削弱士兵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为了改变这样的不利局面,洪秀全开始着手重建领导核心,他封自己的族弟洪仁讦为干王。

洪仁讦是从香港来到天津的,他结合自己在香港的所见所闻,提出了《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的内容主要是什么呢?

他介绍了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的状况,主张向西方学习。来兴办工矿,交通,金融邮政这些事业,核心就是要发展资本主义。

但是由于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提出的这些设想并没有得到实行。

与此同时,洪秀全也提拔陈玉成,李秀成这些青年将领,他们率领的太平军接连取得了补考三河大捷。攻破了清军重建起来的江南江北大洋。但是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太平天国面临的不利局面。

那此时太平天国所面临的对手是谁?

在1856年的时候,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那此时的清政府可谓是处于内忧外患的局面。

对内要镇压太平军,对外要抵抗英法联军。

就是这么危急的局面下,新朝官军的作战却是屡战屡败。

于是清政府不得不启用汉族的大臣训练地方武装。

其中的代表就是曾国藩和李鸿章,曾国翻边了湘军,李鸿章编练淮军,共同来对太平军作战。

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之后,清政府决定同侵略者联合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这就成立了由美国人华尔率领的洋枪队。

所以太平天国他所面临的是历朝历代农民起义都没有遇到过的一个新情况。他不仅要对抗封建的势力,而且还要对抗西方的侵略者。这就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在1862年的时候,曾国藩领导的湘军围困天京天津城内已经没有一颗粮食。

洪秀全只能勉励人民是野草来活命。到1864年的时候,洪秀全病逝,湘军攻破天津的城墙冲入城内。这个事件就是天津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最后失败。

那应当如何认识,如何评价这样一场运动呢?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这场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最突出的意义是它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而且这场运动中所呈现出来的反叛精神也成为之后中国革命的精神源泉。在30年后,孙中山就自诩为洪秀全,第二就是继承而且发展的这样的反清思想。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这场农民起义也难逃自身的局限性,没有提出切合实际的纲领,两个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最终都没有真正的实践。

同时,也无法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无法克服腐败。

1856年的天京事变就成为了太平天国运动,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但是正是通过这样一场革命运动,给中国近代史救亡图存的探索提供了一个深刻的教训。

就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农民阶级是不能够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

但是这场运动展现出来的又是农民阶级,具有着巨大的力量。需要的是一个先进的政党,一个先进的理论的指引。

作为一场企图改朝换代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在纵横14年之后还是失败的,在它的兴衰曲折之中,其中既有胜利的欢欣,有失败的血泪。

太平天国为什么迅速兴盛,又为什么迅速走向了灭亡?

这其中是有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的原因,也是因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处理好内部的问题。

那么无论是兴盛还是它的灭亡,这其中都包含着极其丰富极其深刻的社会内容,留给大家进一步的探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