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成语及其寓意(从成语一诺千金谈)

本文原创,作者袁冰洁。

一诺千金和南辕北辙是两个在中国几乎人人皆知、人人会用的成语,前者是褒义词,赞扬信守诺言的人;后者是贬义词,是说做事情方法不对头。但说到这两个词语的来历,一般人未必会知道,这两个成语,与两个季姓人有关,一个叫季布,一个叫季良。而季姓的起源,则与濮阳有关。

典故成语及其寓意(从成语一诺千金谈)(1)

颛顼后裔季连得姓始祖

季姓的起源说有好几个,与濮阳有关系的这一说,其得姓始祖名字叫季连。

季连是谁呢?《史记·楚世家》记载,季连是楚国王族的祖先。楚国国王的祖先出自五帝之一的颛顼高阳,颛顼乃黄帝之孙,昌意之子。颛顼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成为帝喾高辛氏的火正,很有功绩,能使天下充满光明,帝喾赐予他祝融的称号。共工氏叛乱的时候,帝喾就派重黎去平定叛乱,但重黎却没有彻底消灭叛乱者,让帝喾颇感失望。一怒之下,帝喾就在庚寅那一天杀死重黎,让他的弟弟吴回接替火正的职务,仍称之为祝融。吴回的儿子陆终,有六个儿子,长子叫昆吾,次子叫参胡,三子叫彭祖,四子叫会人,五子叫曹姓,六子就叫做叫季连。

季连的封地本来在今天的新郑一带,但他后来带着族人,辗转至丹淅、荆山和汉水流域一带,与原来荆楚地区先民相融合,终于形成号称“荆楚”、“楚蛮”的民族,这就是后来对一统中国和中华文化作出重大贡献的楚族。楚族出自颛顼之后,是指族源而言,楚族之直系祖先则是季连。在季连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其排行次第为姓氏者,称季氏,也有人直接以他的名字季连为姓氏,称季连氏,但后来也省文简化为单姓,称季姓或连姓。

季姓在全国分布较广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季姓人并不常见。但实际上,季姓人口并不少,并且在全国分布也较广。在最新百家姓中,季姓在全国的排行为142位,约有96万左右。但在中国姓氏排行中,季姓则位列第116位,人口统计数字为208万余。

典故成语及其寓意(从成语一诺千金谈)(2)

西汉时期,湖北、江苏等地已有季氏族人分布。东汉到魏晋南北朝期间,季氏族人于史书不显,但据史籍《郡望百家姓》和《姓氏考略》记载,季氏的地望有鲁国、寿春、渤海,说明季氏曾经昌盛于今河北、山东、安徽一带。隋唐时期,季姓从山东、河北境内往江南迁移。两宋时期,两宋时期,江南的季氏开始兴起,季氏名人渐多,江苏、浙江成为季氏族人的主要聚居地,而北方之季氏族人则处于分散、小规模的聚居状态。宋元之交,由于战乱频繁,部分季氏族人又不得不迁衍于广东、福建、江西等地。

和许多姓氏一样,季姓也是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这个时期,山西的季氏被分迁于河北、河南、山东、湖南、湖北等地。明清两朝,由于江浙一带富庶,社会比较稳定,此两地之季氏繁衍日盛。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记载,两代季氏进士及第者确切人数,有31人之多。1949年,国民党败逃台湾时,有江浙一带之季氏族人,随之赴台。如今,季氏族人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江苏、浙江为多。

一诺千金说的就是季姓人

季姓自古人才济济。除了得姓始祖季连外,季姓最早见于史籍中的名人,当书季布了。

典故成语及其寓意(从成语一诺千金谈)(3)

季布是西汉人,是楚霸王项羽手下的一名战将,非常有侠义情怀。楚汉战争的时候,他协助项羽,几度围困刘邦,让刘邦连吃败仗。刘邦获胜建立汉朝后,对季布较为痛恨,在全国下发通缉令,誓言要抓到季布。季布被抓后,不知道什么原因,刘邦竟然没有杀他,而是将他赦免了。不仅如此,季布后来还在汉朝做了官,曾官至河东守。由此可见,刘邦能够最终打败项羽,是有原因的。

季布最出名的不是他能战,也不是做官,而是信守承诺。当时楚国有句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句话,后来就成了成语一诺千金的来历。

南辕北辙的故事是季姓人编的

小学时,我们都学过南辕北辙的故事,说的是有个人明明要到楚国,却坐着马车往北走,故事用来讽喻那些做事不讲求方法、找不准方向的人。实际上,历史上并没有这样一个马车夫,而是一个叫季梁的季姓人编出来的。

季梁是魏国的大臣。战国时,魏王要攻打邯郸,季梁听后来不及整理衣衫,就急匆匆拜见魏王。他说:“今天我回来的路上,碰到了一个人,正坐着马车往北走,说是要去楚国。我问他你既然要到楚国去,怎么往北走呢?那人说我马好。我说马虽然好,但这也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那个人说,不要紧,我的车夫技术好,善于赶车。我就对他说,你的马越好,车夫越好,只会使你离楚国越来越远啊。”

魏王不明白季梁这个故事的意思,季梁就说:“如今大王你每一个行动都是想成就一番霸业,每一个行动都是想在天下人面前取得威信,你依仗魏国的强大去攻打赵国,拓展你的疆土,尊贵你的名分,但是,这样的行动越多,距离大王的事业就越远。这不就跟我路上遇到的那位想去楚国却往北走的人一样吗?”

魏王明白了季梁的意思,就放弃了攻打赵国的计划。这个成语最早不叫南辕北辙,而叫“北辙适楚”,后来慢慢演化成了南辕北辙。

典故成语及其寓意(从成语一诺千金谈)(4)

闵子骞和季姓人的故事

春秋时期卫国其中一位“君子”闵子骞,以孝道、贤德诸城,他和鲁国的季氏家族,也曾有过缘分。

闵子骞是孔子的弟子,很重视道德修养,对仕途名利看得比较淡。欣赏于闵子骞的贤德,鲁国的季桓子向他发出邀请,想请他到鲁国当费邑宰,管理费地。但闵子骞没有答应。闵子骞之所以没有答应,主要是他当时对专权的季氏家族并无好感,不愿意为他们做事,也不愿意卷入到政治斗争中去。他认为季氏是通过篡权当上国君的,如果做了他们的官,就违背了忠信。

后来,经过孔子的劝说,闵子骞还是担任了费邑宰,并且把费地治理得井井有条。不过,可能是心里有阴影的缘故,他总是看不惯鲁国当权的季氏人,最后还是辞去了这个职务,随孔子周游列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