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质粘土是怎么形成的(一坨黏土也拥有基因)

1.大尺度来看人类历史是基因的历史,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粉质粘土是怎么形成的?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粉质粘土是怎么形成的(一坨黏土也拥有基因)

粉质粘土是怎么形成的

1.大尺度来看人类历史是基因的历史

通过对世界各地人类的基因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比对,科学家能清晰看到一张完整的人类迁移图谱,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说法也基本不存在争议了。

人类历史一旦被放大到几万年甚至是几十万年的长度,国际争端的历史消失了,民族的记忆没有了,甚至连神话传说都显得太年轻了。我们能看到的只能是遗传信息的变迁。这样就能清楚地看到所有生物努力繁衍的过程,只是在参加一场身不由己的接力赛而已。在这场赛跑当中,只要哪位选手稍一松懈,他身上承载的全部基因就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为了保证自己都能被传递下去,基因们甚至不惜操纵我们的思想文化,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植物到我们每个人的大脑中。这些是后话,是基因站稳脚跟之后,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而发明的众多手段之一。我们压住一头表一头,先来看看基因是怎么出生的。

2.是黏土这个“脚手架”造就了基因?

我们上一篇文章讨论过,事实上生物演化到今天的成就,单单靠运气是远远不行的,更重要的是积累。别说靠偶然之间组合出一双人类精巧的眼睛,就是在碰巧能产生出一个DNA(或者RNA)分子的概率就小到几乎为零。但是我们要从积累的角度去思考,DNA(或RNA)的产生就显得很有可能性了。

按照积累的思路来思考,在DNA产生之前一定先有一个更加容易产生的脚手架出现,有了这个脚手架,在漫长的过程中才有足够的可能性产生DNA,使它在日后能够脱颖而出,最终走向世界各个角落。根据卡林斯–史密斯的观点,这个“脚手架”就是黏土。

3.黏土晶体也能携带基因

确切地说黏土是由硅酸盐组成的,硅酸盐是一种晶体。晶体有一种特性,它的每一个分子像是得了强迫症一样,总喜欢规规整整得排列在一起。但是难免有些粗心的分子会站错队伍,从而在晶体表面形成一些小小的瑕疵。这些瑕疵形成的点阵就是信息,就像我们的光盘被激光束刻出的一个个小凹槽一样。

4.黏土晶体能够自我复制

看到这里你也许隐约感觉到了,我们的黏土已经具备了遗传物质的第一个特征,能够携带信息。但是光携带信息是不够的,还要能把信息复制出去,能“传宗接代”才行。别急,我们接着来看晶体的第二个特性。

我先带你来做一个实验。我们在一杯非常热的水中,融入大量的胶卷定影剂“海波”,海波的学名叫硫代硫酸钠,是一种晶体。当这杯溶液冷却以后,就成了一杯“过饱和”溶液,这时候我们只需要往杯子里投入一小粒海波结晶作为“种子”,就能看到它不断长大,大到一定程度就碎裂,碎片又会长大。这个过程中,这些不断长大的晶体就是在复制自我。

当第一个海波晶体被投入溶液的时候,过饱和的海波分子就会不断附着在被投入的“种子”上面。后来附着上去的分子的排列,自然是按照“种子”的排列方式一层一层覆盖上去的。如果“种子”里有瑕疵,那新产生的海波也会有相同的瑕疵。就这样,晶体被不断复制下去了。

5.黏土晶体能够产生变异

能携带信息,而且还能自我复制,你也许会想,这不就是活脱脱的基因吗?但是你仔细想想会发现,其实还少一个因素,那就是变异。正是变异的过程,才能保证大量个体中不断有新的特性出现,只有样本足够多,大自然这个严苛的考官才能万里挑一选出更好的选手。自然,晶体的复制过程也会变异。

变异听起来好像很高深,其实说白了就是适当地出错。复制过程中机缘巧合,难免会产生一些错误,这些错误就是珍贵的变异。当然出错是要有尺度的,如果错误率太大遗传就不成立了;如果一直不出错,那也就丧失改进的机会了。

组成黏土的硅酸盐晶体,自然都符合以上特征,到这里可能你还是有些含糊,那黏土能复制自己传宗接代不成问题,但是它是怎么把后代的种子播撒出去的,它又是怎么被大自然淘汰和选择的呢?后来的DNA是怎么依附于黏土而产生的呢?这些问题我们明天接着探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