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家当年有多火(我爱我家当时以为是开始)

《我爱我家》之妙,是诸多因缘凑起来的产物,天时地利人和。

当时无二,以后,也很难有了。

大家都知道梁左先生好。妙在梁左先生既能写相声写段子写小说,又本身是大才子。

以深厚功力写喜剧,能写得雅俗共赏,真是人民艺术家。

像他精研《红楼梦》,《我爱我家》里各种致敬《红楼梦》,玩得很溜,妙在都能出包袱。

傅明老人吐槽,“于大妈这人你们也知道,那也是个专管六国贩骆驼的。”典出《红楼梦》第四十六回:

“这个娼妇专管是个‘六国贩骆驼’的,听了这话,他有个不奉承去的!”

比贾志国对杭州的方姑娘诉衷情,“想当初我就该……也不枉当个虚名啊!”

——这本是晴雯跟贾宝玉说的,由他一个大老爷们说出来,反差萌了。

郑小兰、薛小桂二位保姆来竞聘上岗,和平笑言,“两个冤家都难抛下,舍不得你也放不下他。”

——这本是云儿和薛蟠唱曲时说的。风月歌词,拿来说保姆,细想来就很好玩了。

傅明老人大叫“我统共就这两个退休金,你们也要算计了去!”

——那是老太君知道儿子谋娶鸳鸯时,生气的话头。“我统共就这么一个体己的丫鬟,你们也要算计了去!”

美国姑妈要来家视察,全家在那里排练。请来的贵胄千金胡伯母闲闲地显摆家世:

“这算什么气派呀,别说人家真有钱的,就是我们这中等人家呀,传膳的时候好几十人呢,隔着三道门一声接一声,那半个北京城都听的见!”

——这话的精髓,在于“我们这中等人家”。这话是《红楼梦》里老太君自己说的。所以别把这当谦虚:真得是天潢贵胄,才够资格说“中等人家”。

于是傅明老人赶紧吐槽了一句,破了这个闷子:

“您这话大点儿了吧,半个北京城都能听见你们家吃饭声?”

第33集,陶慧敏扮的南方表妹初到贾府,就说了这么段:

“今天,我们虽然是初次见面,但我心里觉得,我们很早就认识了,倒像故友重逢的样子唉。”

——林黛玉初进贾府时,贾宝玉一看她,“这个妹妹我认得的。”

——陶慧敏在电影版《红楼梦》中扮过林黛玉;而她说话的对象,是贾府二少爷贾宝玉哦不对贾志新。

从选角到台词,真真神来之笔。

我爱我家当年有多火(我爱我家当时以为是开始)(1)

妙在这些书卷气十足的致敬,是融汇在日常口语生活化喜剧里的。梁左先生有学养,但并不高高在上,却专门用来调侃消解那些高大上的套子。

日常对白,也并不大堆书面语。

老爷子满嘴官僚腔,贾志国满嘴机关腔,和平江湖艺人,志新时不常南城口,当然还有大鼓之神老和同志之类,对白都贴着人物写。

段子更是层出不穷,不提。

反过来,纵使梁左先生复生于2020年,怕也难出一部更好的作品。

因为最好的,都写在《我爱我家》里了。

《我爱我家》之后,是有一系列类似风格情景剧的:《临时家庭》、《中国餐馆》、《东北一家人》、《闲人马大姐》、《候车大厅》等等。

除了《地下交通站》风格新颖外,其他也没超越《我爱我家》。

不说后来的作品难以超越《我爱我家》了。

就《我爱我家》自己,后80集,怕都超不过前40集。

看过的都知道,《我爱我家》前40集,可说没一集撒汤漏水。包袱瓷实,剧情到位,人设统一,且大多数笑料,紧贴人民日常生活。

但类似的东西,写完了,也就完了。

后80集大部分剧集还是很棒,但大家大概注意到了:

不少剧情,不可避免地,带有荒诞色彩,没前40集那么扎实。

比如《姑妈从大洋彼岸来》,比如《失去的记忆》,比如《芝麻开门》。

因为前40集,全由梁左老师操刀编剧;后80集剧本,并不全是他写的——虽然他会参与最后定稿。

我接触过后80集的某两位编剧老师,他们也承认过:

的确那么大的工程,一个人写不过来,剧情难免会参差不齐。

甚至《我爱我家》前40集里,有一两集画风也很妖,比如杭州电话悬案那个《在那遥远的地方》,其实典出梁左先生自己的一个小说。他真是把能用的素材,都用进去了。

前40集,其实真已经把他的精华段子用差不多了。

传说姜昆看了《我爱我家》,跟梁左先生打过趣:

“你这都写剧里了,我们以后怎么说相声?”

真是写完用完了。

我爱我家当年有多火(我爱我家当时以为是开始)(2)

再一个问题:

年份。

《我爱我家》是1993年出的。距离改开十五年。

看过的都知道,剧中强烈的矛盾,是老爷子的官僚气、志国的机关干部气、和平的江湖艺人气、圆圆热爱流行文化的新时代气、作为社会闲散青年的宇宙公司贾总贾志新,大学生贾小凡,外来务工保姆小张,外加后来洋气十足的胡爷爷、遗老贵族胡奶奶们串起来。连居委会都有精刁的于大妈和憨厚的陈大妈两种人设。

那正是思潮碰撞最激烈,最复杂的时代。

剧集里的剧情:老爷子退休生活、江湖气的亲家母来住、倒卖盘条中间人、灭鼠、买奖券、下海做生意、追星、戒烟戒酒、明星走穴、保姆矛盾……这些都是当时我们刚改开十几年,各种矛盾各种态度汇聚一炉的状态。

非常独特的一个时代。

后来梁左先生编剧导演的《临时家庭》,就没这么热闹有趣了,不是梁天蔡明沈畅演得差,是因为他们设定为一个年龄段的都市男女,这能编的故事,就少多了。

《闲人马大姐》也有类似的问题:就一个楼道里家长里短了,没法有太跳脱的矛盾。

角色的身份和时代背景,写虚了容易假,写实了不容易有矛盾。

恰好是那个改开十几年,新旧价值观融在一个家庭的时代,才能出这么好看的戏啊。

我爱我家当年有多火(我爱我家当时以为是开始)(3)

还有,人。

梁左先生是个好剧作者,但他不是个好导演。他导的《临时家庭》,各方面都不如《我爱我家》:摄影道具,尤其明显。

《我爱我家》的出彩,不止因为凝聚了梁左先生的心血厚积薄发,还因为同时聚集了其他人。

论主演,文兴宇、宋丹丹、梁天、杨立新诸位老师,当时都在巅峰年龄;论客串前期有金雅琴老师这样的金鸡奖最佳女主时时帮衬,后期更是有英若诚先生这种大神客串。

剧组里更有林丛老师、贾乐松老师、王小京老师、戴延年老师,都是一时俊杰。

林丛老师客串的几个角色,那真是个个出神入化。

“我总不能一棵树上吊死吧!”

“就怕他们欺负我!”

“还挨了一闷棍!”

“看剑!!”

——这么一个家学渊源的好演员(林丛老师的爸爸是林兆华先生)、自己后来缔造了《家有儿女》,却是《我爱我家》的执行导演。

掌舵的英达,文本的梁左,甚至背后帮忙的王朔也在巅峰期。

这样的阵容,这份化学反应,是无法复制的。以后也难。

我爱我家当年有多火(我爱我家当时以为是开始)(4)

最后,天时。

开头说了,《我爱我家》最大的妙处,是什么人说什么话,而且经常拿改开之前的官话来抓梗。

搁现在这时代,许多玩笑没法开了吧?

最敏感的一些话就不提了,只说一些日常包袱。

比如爷爷在《合家欢》里的台词:“我早就说过,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嘛!”

孟朝阳接茬:“这话是您说的?这好像是他老人家说的吧!”

爷爷:“他老人家说过的,我老人家就不许说了,观点完全一致嘛!”

类似的台词,现在估计……不一定让播了?

比如《爱你得商量》那集里,贾小凡的话。

当时她想研究第三者问题,老爷子不让,问她能不能换其他话题研究。小凡唱歌似的说:

“吸毒贩毒,卖淫嫖娼;贪污腐化,行贿受贿。人工流产大家谈,少女失身面面观。性变态,同性恋,小蜜为何傍大款。留守男士和女士,单身贵族生活圈。精神病院里的精神病,少管所里的少年犯……”

这段现在写出来的话?……

比如《初次下海》那集里:

贾志国:“这分配不公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重视,正在着手解决。”

和平:“嗯,等解决完了你也该退休了。”

——《我爱我家》在1993年,贾志国设定42岁,则今年他69岁了,应该已经退休了吧。分配不公的问题……嗯,不说了。

许多事都这样,以为是开始,其实是巅峰。

天时地利人和凑了一出好戏,但过去了,那就是过去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