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名叫什么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陈宇浩

有这样一首歌,它诞生于70年前,但在网易云音乐上的评论竟然超4000条,至今每天都有新热评。

它,便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每当这段激昂磅礴的旋律响起,从30后到80后,几乎都能跟着哼唱起来。

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对于那段烽火连天、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而言,《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就像是随时回荡在耳畔的背景音乐,让人无论身处哪个年代,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志愿军战士们昂扬的热情和钢铁一般的意志。

这首由麻扶摇作词、周巍峙作曲的歌曲背后,同样有着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隔空合作40年之后,直到1990年,两人才第一次见面,但一见如故,“就像多年的知心老友”。

70年过去了,这首战歌依旧鼓舞着无数中华儿女砥砺前行。

雄赳赳气昂昂

写在黑板上的誓诗

在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里,摆放着一张信笺纸,红色格子竖排列,上面是蓝黑色的钢笔字体,工工整整写着“雄赳赳,气昂昂……”

这,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珍贵的创作手稿。

过去数十年间,满脸风霜的老兵,还有戴着红领巾的孩子,都会来这里,神情庄严地跟手稿合影。

时光倒回1950年,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受到了严峻考验。

年仅23岁的麻扶摇,是一位战士。出征前夜,受到战友的感染,他把大家的誓言整理记录下来。第二天的誓师大会上,麻扶摇又将这段文字作为誓诗,写在了黑板上。

连队一位略懂些简谱的文化教员,简单地为这段誓诗谱了曲,没过几天,竟然全连都会唱了。

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

1950年10月的一天,彭德怀来给战士们做动员,他路过黑板时,停住脚步,念了起来:“雄赳赳,气昂昂……”念着念着,彭德怀的转身问:“这是哪个秀才写的?”

有人应答:“是炮1师26团5连政治指导员麻扶摇!”

1950年10月23日,5连入朝时,队伍就是唱着这首歌,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后来有人告诉麻扶摇,之后连续一支支部队入朝,竟然都唱着这首歌,只是曲调不太一样。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名叫什么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1)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手稿图在辽宁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展出

指战员们的心声

一个时代的最强音

之后,新华社记者陈伯坚到5连采访,偶然听到有人在唱麻扶摇写的这首诗,觉得不仅意义明确,鼓舞性还特别强。

在他随后发表的战地通讯中,陈伯坚就引用这首诗作为开头,还把原来的“横渡鸭绿江”改成了“跨过鸭绿江”,把“中华的好儿女”改成了“中国好儿女”。

因为不知道作者是谁,陈伯坚只能在文章中作出说明:“这是记者在前线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听到的广为流传的一首诗。”

1950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这篇战地通讯,从而让这首诗被更多老百姓所知晓。

当时,有一个人也注意到了这首诗,那就是时任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的周巍峙,他用了半个小时,给这首诗重新谱上了曲子。

他还听取时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的建议,把“抗美援朝鲜”改为“抗美援朝”,署名“志愿军战士词,周巍峙曲”。

1954年,这首由周巍峙作曲、麻扶摇作词的歌曲,被评选为全国优秀歌曲,并获得一等奖,歌名也正式定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发奖前,辗转好久,大家才找到麻扶摇。词作者身份正式披露时,他已经回国。他谦虚地说:“词虽然是我写的,但都是来自当时指战员们的心声,也是全国人民的心声。就算我不写,别人也会写出来。不是我有多么高的才能。”

2000年9月,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50周年之际,两鬓斑白的麻扶摇来到丹东,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

望着展厅里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手稿,他热泪盈眶,过往岁月在脑海中一遍遍回闪。

整首歌虽然只有44个字,但却是当时“文化催生战斗力”的典型,对鼓舞士气、凝聚队伍起到重要作用,也呼出一个时代的最强音。

2019年,麻扶摇去世,享年92岁。在去世前两年,“志愿军战歌连”的全体官兵还给他写过一封信:“在志愿军战歌中,我们感受到您和您的战友们当年慷慨激昂、浴血奋战的意气风发,感受到一代代战歌连人斗志昂扬、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名叫什么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2)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乐谱图在辽宁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展出

简单易记好唱

穿越时空的金曲

回想那个年代,《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不仅在朝鲜战场回荡,在神州大地、大江南北也是人人传唱。按照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蔡大生的说法,“这应该是我成长岁月中,印象最深的三首歌之一”。

1958年出生的蔡大生,几乎是从懂事开始就会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它就是那个年代的金曲。”

在蔡大生印象中,广播和露天电影是当时他们听歌的“唯二”渠道,而生产队和学校大喇叭里播放次数最多的几首歌里,一定有《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每当夜幕降临,孩子们都会飞奔到附近的晒谷场,放映员把两根木杆一撑,幕布一拉,露天电影就开始播放起来:《英雄儿女》《扑不灭的火焰》……蔡大生说,当时在很多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都会作为主题曲或插曲出现,“只要歌声一响起,所有人就会跟着唱起来。”

成为歌唱家后,蔡大生也曾在一些场合演唱过这首歌,“跟30年前一样,只要唱几句,整个人就会有一种沸腾的感觉。”“当年,只要听到这首歌的旋律,我们就会觉得,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到的,中国人民可以战胜一切,特别长志气。”

从专业角度来说,蔡大生认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普及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歌词简单好记,“像我爸妈这一辈的人,也能理解,也能跟唱”。

其次,行进式的曲风,2/4拍的节奏特别明显。以前不少孩子甚至会一边正步走一边唱,只要步点踏对了,几乎不会掉拍。

还有,音域很窄,就在一个8度里,就算完全没有音乐基础的小白,都能唱得上去。

更关键的是,歌里的精神足以持续激励每一代中国人。

正是这种穿越时空的精神,至今都在激励着年轻人。B站上,网友们自发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剪辑的视频已经超过百条,最高一条播放量超30万,并有人评论“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向为祖国献身的先烈们致敬,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男高音歌唱家蔡大生演绎《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特别鸣谢麻扶摇之女麻燕南女士对报道的支持

参考资料:

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李春发《问世始末》,《党史文汇》,2013

叶介甫《诞生记》,《党史纵览》,2006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名叫什么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3)

请输入图片描述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