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铁11号线与东莞延长线(深圳跨城地铁终于要来了)

深圳都市圈发展迎来了交通部派发的“大礼包”!

9月2日,中国政府网刊发了一则《交通运输部关于深圳市开展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原则同意在都市圈轨道交通和站城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开展试点。

其中,对于坊间关注度极高的跨城地铁,附件《交通强国建设深圳市试点任务要点》在关于“都市圈轨道交通和站城一体化发展”的预期成果中提出,通过1-2年时间,启动深大城际、穗莞深城际延伸段、深惠城际等城际铁路项目建设。深圳10号线东延至东莞凤岗、深圳14号线东延至惠州惠阳、深圳11号线北延至东莞长安、深圳22号线北延至东莞塘厦等跨市城市轨道项目纳入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并启动建设。

通过3-5年时间,深圳6号线支线与东莞1号线黄江至深莞边境段完成衔接及贯通运营。西丽枢纽和机场东枢纽建设完成,形成可操作、可复制推广的枢纽统一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一体化工作流程。深莞惠都市圈轨道交通和站城一体化规划、建设、运营机制进一步优化,衔接水平全面提升,支撑区域高效联动发展。

深圳地铁11号线与东莞延长线(深圳跨城地铁终于要来了)(1)

就在不久前的8月18日,深圳地铁6号线和10号线正式开通。其中,6号线支线正在修建中,预计2022年开通,起自6号线光明站,止于深莞边界。

而10号线东延线,坊间期待能够尽快贯穿至东莞凤岗。2019年,东莞市轨道交通局在一条网络问政中回复:深圳10号线东延线已纳入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环评公示,并获得环评批复。为了将深圳10号线东延线纳入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调整方案并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深莞两市正在进一步沟通协商深圳10号线东延线东莞段的具体合作投融资模式,待明确投融资模式后将按程序由深圳市发改委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

这一回复一定程度反映了跨市地铁的建设难度。

2019年11月,深圳曾公布《建设交通强国城市范例行动方案(2019-2035年)》并征求公众意见,其中就指出,深圳与莞惠之间跨市机动化出行中轨道分担比例不足5%,跨市城市轨道交通如深圳10号线东延至东莞凤岗等难以有效推进。体制机制方面,都市圈轨道交通涉及不同的行政主体和管辖范围,城市发展策略存在差异,规划建设协同推动、资金分担、运营管理等机制、政策仍待优化,亟须创新都市圈轨道交通发展模式。

此番交通部发布的《意见》,或将从都市圈轨道交通发展的顶层设计、制度创新层面有效助力,加速深圳与东莞、惠州的跨城地铁修建进度。

而一旦跨城地铁建成,意味着跨城通勤变得更加便捷,深圳的实质边界也将得到拓展,这将缓解深圳的居住问题。

深圳原副市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教授唐杰日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深圳的高房价背后有客观原因,它以约1000平方公里的有效开发面积容纳了2000万人。深圳人为什么不出去(居住)?原因之一是没有足够便捷的交通。参考美国纽约、日本东京等大都市的经验,它们的跨区域通勤轨道交通已经公交化。

更进一步来看,深圳近年来屡屡提及,按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理念在轨道交通沿线建设大型安居小区,而为了解决住房用地瓶颈,早在几年前就考虑了临深片区。

近日,深圳本地市属国企深业集团旗下的香港上市平台深圳控股举办2020年中期业绩发布会,深圳控股董事会主席吕华在回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提问时就透露,公司正积极与深圳地铁合作,准备与东莞市政府在轨道交通层面进行战略性的合作,取得一些地产方面的新的开发机会。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通过TOD的建设模式,地铁上盖安居房,使深圳中心区和周围区域的连通效率提升,实现职住间的高效通勤,这将是深圳未来解决住房问题的最好办法。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责编:李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