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这4句话的人一定是沟通高手(沟通的最高境界就是见人说人话)

文/记不住正态分布的蔷色

我们每天都在沟通,但不是每一次的沟通都是顺利的,有时候我们在与他人沟通的时候,有一种鸡同鸭讲的无奈。

有一个笑话是关于抗战时期,部队到了某地,晚上没地方睡觉,本着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作风,小战士问老乡,我想借你们家的门板睡觉,结果被老乡追着打,一边打还一边骂骂咧咧的。

小战士觉得很委屈,不就是借个门板睡觉嘛,不借就算了,干嘛还打人呢。

其实小战士这打挨的一点都不委屈,因为在当地,门板就是老婆的意思。

试想一下,如果有人当面对你说,我想借你老婆睡觉。估计你的40米大刀都要抽出来了。

为什么小战士跟老乡互相误解了呢?原因很简单,两个人说话不在一个语言系统中,小战士不懂当地的语言,老乡不了解外地人其实不懂他们的方言。

这就是典型的鸡同鸭讲,自然沟通不出什么结果来。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沟通的时候,都很容易陷入自己的思维框架中,用自己的想法去猜测别人的想法,并以此为依据,来跟他人沟通。

在《工作中的沟通艺术》一书中,作者提出了在沟通中,文化差异,道德伦理,风俗习惯,区域差异等等,都会影响沟通的顺利进行。

这本书作者是罗纳德·B.阿德勒 ,也是百万级畅销书《沟通的艺术》的作者, 罗纳德致力于有关沟通的研究和写作。他的著作主题涵盖了商务沟通、公共演讲、小组交流、独断力以及社交技巧。写作之外,他还在大学授课,以帮助专业人士和商务人士改进他们在职场中的人际沟通技巧。

而这本《工作中的沟通艺术》是《沟通的艺术》在工作中的应用,基于真实案例,体验式理解沟通模型的原理;涵盖各种场景,健康工作关系的完全指南,能够帮助我们提升自我,高效完成手头的工作。

会这4句话的人一定是沟通高手(沟通的最高境界就是见人说人话)(1)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良好的沟通就是入乡随俗,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在沟通中,如果沟通双方的个人背景和经历差得比较多,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沟通顺利进行,以便达到我们的沟通目标。

第一,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和亚文化。

我们每个人都是某种亚文化的产物,这是我们从小生长的环境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们常常会说,某个地方的人具有某种特征,比如,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说的是湖北人比较正直。

再比如,山东人耿直、豪爽、忠厚、义气,说的是山东人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比较深远,普遍具有上面的特征。

虽然有时候难免会滑到地域黑的边缘,但总的来说,还是蛮贴合这一群体的特征。

所以在沟通中,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对方的背景,特别是小时候在哪长大的,往往可以快速地给对方画个像,在交流中去投其所好,或者是避开对方不喜欢的。

比如,与山东人交谈,你大可豪放一点。相反,与江南人交流,你就要内敛一点。你可以去跟四川人聊聊麻将,跟北京人聊聊国际大事等等。这样子投其所好的交谈,往往能够迅速拉近双方的距离。因为你走进了对方的语境中,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对方的自己人。

会这4句话的人一定是沟通高手(沟通的最高境界就是见人说人话)(2)

当然,也要注意,不要说对方不喜欢的,就像开头我们提到的小战士,真的挺冤枉的。

第二,在沟通中尽量使用高语境的词汇和句子

人类学家爱德华 霍尔把不同文化中成员传递信息的方式分为两种不同的方式,分别是低语境文化和高语境文化。

低语境文化主要是通过使用语言尽可能清晰,符合逻辑的表达意思,感受和想法。简单地说,就是字面意义。比如,西方人常说的,Do you undersand,你明白了吗?他就是在问你,你听明白了吗?听没有听明白,责任在你。

而高语境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一种微妙的,通常是用非语言的线索来表达含义,保住面子并维持社会和谐。比如,中国人常说的,我说清楚了吗?他想问的是,如果你没有听清楚,责任在他,是他没有说清楚。

相比较而言,使用低语境文化的人,喜欢直接了当,对拐弯抹角缺乏耐心。大部分西方人用的是低语境文化

而使用高语境语言的人,很擅长维护社会和谐,尽量不伤害他人或者让其他人尴尬,大部分中东和亚洲文化更倾向于高语境文化。

会这4句话的人一定是沟通高手(沟通的最高境界就是见人说人话)(3)

说到这里,我想起来,宫斗呀,三十六计呀,这些中华民族老祖宗传下来的,很多时候我们与他人的较量或者是妥协,都是属于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这种高语境的语言,其实也更加的符合心理学原理。比如,就拿我说得清楚吗?这句话来说,如果对方没有听懂,把责任揽到了自己身上,如果对方真的没听懂,他再次提问也没有很大的压力,因为我们已经给了对方台阶下。

这个理论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在沟通中,尽量营造一种我们愿意承担沟通失败的结果,并且愿意为了沟通的成功而努力。这会减少对方的沟通压力,也让对方更愿意跟我们配合。

第三,以沟通目标为导向,寻找共同利益和观点。

前面我们说了,投其所好,尊重对方的文化,可以迅速拉近双方的距离,赢得对方的好感。

但不是拉近距离就能达成沟通的目标,毕竟我们不是来跟对方称兄道弟的,想要达成目标,还需要以沟通目标为导向,寻找共同的利益和观点。

无论如何,我们与他人的沟通都要一个沟通的目标。或者是想影响对方,或者是想与对方合作,或者是想跟对方的关系更亲密。

那么就要把沟通目标放在心里,以始为终,尽最大可能寻找双方的共同利益和观点。

最近我在带写作班,有学员回来跟我说,老师,我不认同你的观点。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给学员说,你可以不认同我的观点,只要我们有共同的目标就行。

会这4句话的人一定是沟通高手(沟通的最高境界就是见人说人话)(4)

比如你想学会写文章,我正好知道如何辅导写文章,你来参加写作班的目的是学会写文章,只要我们在这个目标上能达成一致就行了。至于其他的,就随他去吧。况且你看到的也是一个侧面的我。

确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诉求,不可能完全三观一致,要知道即使是双胞胎都不可能三观一致,更不用说两个背景迥异的人了。

只要目标一致,一起向着目标去努力就行了。

好了,今天分享了一个观点: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生活中,我们在与他人的沟通中要投其所好,要尊重对方的文化,在沟通中,尽量让对方舒服,减少对方的心理压力。对于有分歧的地方,只求目标一致,不求三观一致。

沟通是一门艺术,沟通从来都不是简单的语言,沟通的背后是沟通双方的底层逻辑。想要拥有良好的沟通,我们不但要读懂对方的语言,还要读懂对方的逻辑,这才是决定沟通成败的关键。

在《工作中的沟通艺术》一书中,沟通大神罗纳德·B.阿德勒用扎实的理论,丰富的案例,分享了商务沟通,个人技能,团队工作以及高效演讲四大模块的内容,是涵盖了工作职场的各种沟通场景,是工作沟通的百科全书。

#以书之名#

作者:记不住正态分布的蔷色,爱读书爱学习的全职妈妈,经常又佛又丧,偶尔积极上进的心理咨询师,世界和我爱着你。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联系处理。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