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第四位皇帝玄烨康熙 清圣祖爱新觉罗

生平简介

清朝第四位皇帝玄烨康熙 清圣祖爱新觉罗(1)

  • 清圣祖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满语:ᡥᡳᠶᠣᠣᡧᡠᠩᡤᠠᡤᡠᠩᠨᡝᠴᡠᡴᡝᡤᠣᠰᡳᠨᡥᡡᠸᠠᠩᡥᡝᠣ,穆麟德:hiyoošungga gungnecuke gosin hūwangheo,太清:hiyouxungga gungnequke gosin hvwangheo正黄旗包衣,后抬入正黄旗满洲),名玛琭,康熙帝的第四位皇后,雍正帝生母,包衣护军参领、后追封一等承恩公魏武之女,膳房总管额森之孙女。
  • 康熙十四年(1675年)入宫。
  • 康熙十七年(1678年)生皇四子胤禛。
  • 康熙十八年(1679年)晋封为德嫔。
  • 康熙十九年(1680年)生皇六子胤祚。
  • 康熙二十年(1681年)晋封为德妃。
  •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生皇七女。
  •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生皇九女。
  •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生皇十二女。
  •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生皇十四子胤禵。
  •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雍正帝即位后,尊为圣母皇太后,拟上徽号曰仁寿皇太后。
  • 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1723年)崩逝于永和宫,享年64岁,九月附葬景陵。
  • 全谥曰: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
人生轨迹

清朝第四位皇帝玄烨康熙 清圣祖爱新觉罗(2)

  • 乌雅氏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三月十九日出生,生母为塞和里氏。
  • 康熙十二年(1673年)二月,年仅十四岁的乌雅氏在一年一度的内务府选秀中获选入宫。

据《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所载,定妃万琉哈氏是与乌雅氏同日进宫的。

  • 康熙十七年(1678年)十月三十日,时年十九岁的乌雅氏生皇四子胤禛。
  • 康熙十八年(1679年)十月十三日,乌雅氏单独受册封礼,由嫔册封为德嫔,时年20岁。

此前,乌雅氏受册封的情况无记载。礼部尚书韩菼整理的《有怀堂文稿》中有一篇册贵嫔文,为尊者讳而将相关信息隐去,但结合乌雅氏的家庭背景,以及此文的大致撰写时间仍能得知此为封乌雅氏为嫔(贵嫔)的册文。

  • 康熙十九年(1680年)二月初五日,德嫔生皇六子胤祚,德嫔时年二十一岁。
  • 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二月二十日,她与惠嫔、宜嫔、荣嫔等,共四人一同晋升为妃,时年二十二岁的乌雅氏被册封为德妃。德妃当时在妃位的位序,次于惠妃与宜妃。
  •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六月初一日,生皇七女。
  •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九月二十二日,生皇九女固伦温宪公主。
  •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四月二十四日,生皇十二女。
  •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正月初九日,生皇十四子恂郡王胤祯。
  •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驾崩,由德妃乌雅氏所生的皇四子雍亲王胤禛即位,其生母也因此尊封为圣母皇太后,徽号仁寿皇太后。
  • 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二十二日,仁寿皇太后病重,雍正帝亲至永和宫,昼夜侍奉汤药;同年五月二十三日丑刻,仁寿皇太后崩逝,享寿六十四岁。
  • 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加谥号曰孝恭宣惠温肃定裕赞天承圣仁皇后,并在景山皇家园林的寿皇殿为乌雅氏治丧;同年九月初一日合葬景陵,升祔太庙。
  • 雍正四年(1726年)五月,适逢皇太后的三周年忌辰,雍正帝欲要亲往祭陵。王大臣等,以圣躬素畏炎暑,万几已极劳苦,又触热往返五六百里,洵非所宜,且二麦登场,一路夫役祗候,不免耽误农功,合词恳请停止。雍正帝听从所请,因此命令弘历(乾隆帝)前往代为行礼。

后来,皇后梓宫奉安于宁寿宫,雍正帝于苍震门内设倚庐缟素居丧。倚庐为古代遭丧者所居,倚木为庐,于中门外东墙下起庐,先将一根木头放在离墙五尺的地上,上立五根橡木斜倚在东墙,以草苫盖之,南北两出口也以草帘屏之,向北开口,里外不涂抹灰泥,即草棚。

雍正帝时年四十五岁,每日赴母后梓宫前上食品三次,哀号不止,群臣莫不感泣。皇太后死于康熙帝大丧期内,五月二十六日恭移皇太后梓宫,安奉在寿皇殿。六月二十日,总理大臣等官会议,恭请四皇子同祀圣祖庙,尊谥并加“仁”字。

雍正帝谕旨:“朕惟母后升祔太庙,大典攸关,欲伸臣子之孝恩,必准前代之成宪,务得情理允协,乃可昭示万年。”诸王大臣等引据宋朝太宗、真宗四后銮庙之礼,雍正帝以此为例,谕旨:“恭惟孝诚仁皇后元配,宸极,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继位中宫。孝恭仁皇后诞育朕躬,母仪天下。按先儒耐庙之仪:一元后、一继立、一本生,以次并列。

今母后升祔位次,当首奉孝诚仁皇后,次奉孝昭仁皇后,次奉孝懿仁皇后,次奉孝恭仁皇后。如此庶于古礼符合,而朕心亦安矣。”同年八月加谥号“孝恭宣惠温肃定裕赞天承圣仁皇后”,九月初一日合葬清景陵,升祔太庙。

清朝第四位皇帝玄烨康熙 清圣祖爱新觉罗(3)

雍正六年(1728年)十一月,雍正帝谕曰:

  • “康熙帝皇考曾托付朕之遗诏安肯帖无一语俯首臣伏于朕之前乎,而逆贼忽加朕以谋父之名此,朕梦寐中不意有人诬谤及此者也;
  • 又如逆书加朕以逼母之名,伏惟母后圣性仁厚慈祥阖宫中若老若幼皆深知者朕受鞠育深恩四十年来备尽孝杼深得母后之慈欢,谓朕实能诚心孝奉而宫中诸母妃咸美母后有此孝顺之子,皆为母后称庆,此现在宫内人所共知者,及皇考升遐之日母后哀痛深至决意从殉不饮不食
  • 母后素有痰疾又因皇考大事悲恸不释于靡于癸卯五月旧恙举发,朕侍奉汤药冀望痊愈不意遂至大渐,朕向来有畏暑之疾,哀痛擗踊屡次昏晕数月之内两遭大事
  • 朕于皇考母后大事素服斋居三十三月如一日除祭祀大典及办理政事外所居之地,不过屋宇五楹不杂音乐、不事游览,实尽三年谅阴之礼,此亦内外臣工所共知者。
  • 朕于现在宫中诸母妃之前无不尽礼敬养,今诸母妃亦甚感朕之相待,岂有母后生我而朕孺慕之心有一刻之稍懈乎?
  • 况朕以天下孝养,岂尚缺于甘㫖而于慈亲之前有所吝惜乎?逆贼加朕以逼母之名,此更是朕梦寐中不意有人诬谤及此者也,又如逆书加朕以弑兄之名”。
  • 乾隆元年三月加谥“慈纯”。
  • 嘉庆四年五月加谥“钦穆”。
  • 最终谥号为: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

清朝第四位皇帝玄烨康熙 清圣祖爱新觉罗(4)

家世
  • 德妃原是隶满洲正黄旗包衣,包衣护军参领威武之女,祖父额参曾任膳房总管,雍正宣称乌(吴)雅氏乃“本朝旧族,创世名家”。
  • 孝恭祖父额参之传,列于《八旗通志·正黄旗满洲世职大臣卷》:“额参,满洲正黄旗人,姓吴雅氏,世居叶赫地方,初任布达衣大(即膳房总管),累擢至内大臣(正一品)。”

雍正在为其母家颁爵的敕书中说:“仁寿皇太后曾祖额布根者,本朝旧族,创业名家。太祖高皇帝时,抚育禁庭,视同子侄。”

《通志》佐领编核时记载:

  •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奉旨将镶蓝旗包衣佐领内太后之亲族及阿萨纳佐领内太后之亲族,合编一佐领,以一等公散秩大臣舅舅伯起管理。”
  •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是康熙帝逝后第四天,“旨”中所说太后应指雍正母孝恭,而“一等公散秩大臣舅舅伯起”正是孝恭之弟博启。

因此,旨中所说“镶蓝旗包衣佐领内太后之亲族”即孝恭之亲族。

清朝第四位皇帝玄烨康熙 清圣祖爱新觉罗(5)

子女

胤禛

  • 即清世宗雍正皇帝,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
  •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
  •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为和硕雍亲王。
  • 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夺储位。
  •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胤祚

  • 康熙帝第六子,六岁即殇,史料很少。

胤祯(允禵)

  • 爱新觉罗·允禵原名爱新觉罗·胤祯(1688~1755),康熙帝的第十四子,生母为孝恭仁皇后。
  •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作为西征统帅领兵出征,为平定准葛尔叛乱和保卫西藏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 他本是雍正帝的同母兄弟,但因其深受康熙帝宠爱和重用,并在康熙末年成为大部分人心中康熙帝暗定的储君人选,因此深受雍正帝妒恨。
  • 雍正帝登基后将胤祯改名为允禵,并幽禁,雍正四年改为圈禁。
  • 直至雍正帝死后,胤祯才恢复了自由。

清朝第四位皇帝玄烨康熙 清圣祖爱新觉罗(6)

皇七女

  • 这是个早殇的孩子,她只活了两个月。

固伦温宪公主

  • 生于康熙二十二年
  • 按照玉牒,固伦温宪公主是皇九女,即五公主。
  • 温宪公主自幼是被孝惠章皇后(仁宪皇太后)抚养长大的,不仅深得祖母疼爱,亦颇受父皇宠爱。
  • 自小,温宪公主便受到良好的教育,而温宪也很聪明,后来温宪公主的祭文上说:

“尔公主秀出紫微,祥开银汉,爰从襁褓即育慈闱。爱每笃于兴居,日无违于左右。弱龄受教,聪慧夙成,性自悦乎诗书,行每谐于箴史。谓诞膺夫景福冀永享,夫修龄作聘元舅之家,仰慰慈亲之恋”

女性册文和祭文上用“聪慧”之类的词的很少。而温宪公主的祭文中能出现“聪慧夙成”、“性自悦乎诗书”这样的词,不仅仅因为康熙要抚慰皇太后,更是因为温宪公主自身有才华,有值得这样高的评价的资本。

  • 康熙四十一年,壬午,秋七月

上驻跸热河。闻和硕温宪公主薨。日前未进膳。扈从诸大臣奏曰、皇上闻公主讣过哀、此时尚不进膳、恐圣躬太为劳瘁。奏入、上传谕曰、公主系已嫁之女、朕尚可宽释、但皇太后自幼抚养、忽值此变、皇太后伤悼弗胜、膳尚未进、朕亦何心进食乎。诸大臣复固请。上乃诣皇太后宫、视食毕。然后进膳。随谕领侍卫内大臣等、左右两翼各派大臣一员、侍卫十人、送公主柩回京。辛亥,命诸皇子及文武诸臣、送和硕温宪公主柩起行。 ----------《圣祖实录》

  • 雍正元年,三月,和硕温宪公主追赠为固伦温宪公主。

皇十二女

  • 是十二岁时去世的公主,即七公主

清朝第四位皇帝玄烨康熙 清圣祖爱新觉罗(7)

纪念
  • 母后周年述哀一首(有序)

母后升遐,倏经周岁。

痛色笑之难追,想音容而切慕。

潸然泪下,赋此哀辞为念。

慈恩重,难禁涕泪悬。

尊荣心莫罄,恍惚岁云迁。

物候常如此,音容独渺焉。

寝门空在望,一望一凄然!

  • 母后二周讳辰

自隔慈颜杳,重临此日悲。

音徽徒有慕,尊养已无时。

恩念劬劳重,心惊岁月驰。

朝来益为怆,抚序泪空垂。

  • 母后三周讳辰

鞠我恩深重,违颜梦渺茫。

三年成逝水,百感对流光。

黯黯慈云在,迢迢仙路长。

朝来又临讳,含怆仰空苍。

清朝第四位皇帝玄烨康熙 清圣祖爱新觉罗(8)

家族成员

先辈

  • 曾祖父:额柏根,又作额尔根,姓吴雅氏,亦可书作乌雅氏。世居哈达,一云世居叶赫地方。世居哈达地方。国初来归。雍正元年二月癸丑,追赠额柏根一等公。
  • 祖父:额柏根长子额参,初任膳房总领,历升内大臣(正一品),皇太极时授为男爵,加一等都尉,任佐领,后缘事削爵。雍正元年二月癸丑,追赠额参一等公。

崇德时从征朝鲜,遇有朝鲜遣人致书于明,额参见而射之。其人应弦而倒。太宗文皇帝嘉其能,即以其人所乘马赐之。又同超品公扬古利额驸率兵进剿,大破朝鲜。有朝鲜小卒,藏匿石岩间,窃发鸟枪,杨古利额驸中伤而殁。太宗甚伤之。忽有一人越山而去,涂赖指而言曰:“彼山上东去者,即伤死杨古利额驸之人也。”太宗因命额参追之。次日,即以其首来献。太宗嘉之,授为男爵。后征山东济南府临清州,及大同等处,屡立战功。加一等都尉,任佐领。缘事削爵。雍正元年二月癸丑,追赠额参一等公。

  • 父:额参长子魏武(又作威武),系仁寿皇太后之父。原任包衣护军参领(正五品武职)。雍正元年二月奉旨:“额柏根,系本朝旧族,创业名家。在太祖高皇帝时,抚育禁庭,视同子侄。额参历事三朝,军功懋著。魏武天挺俊杰,启后承先,厚德钟灵,笃生圣母,宜加峻秩,以协彝章。将额柏根、额参、魏武,俱追一等公。一等公,世袭罔替。”钦此。妻塞和里氏。
  • 叔:额参之次子岳色,因系仁寿皇太后之叔父,特赐骑都尉(雍正元年五月壬寅,雍正谕舅祖岳色,“皇妣向欲加恩,今仰体慈怀,著授为拜他喇布哈番,准袭一次”)。原任司祚官。
  • 弟:博启,散秩大臣,一等公
  • 庶出妹妹:玛颜珠,阿灵阿之妻

清朝第四位皇帝玄烨康熙 清圣祖爱新觉罗(9)

承恩公世系

  • 魏武之子博启(又作白启),雍正元年二月癸丑,承袭一等公。任散秩大臣,兼佐领。乾隆十八年,博启卒。
  • 博启之子博永(又作相永、伯忠),三等侍卫,乾隆十九年四月癸未袭一等公。二十三年,以病解任。
  • 博勇之子希明(又作西铭),乾隆二十三年十二月甲申袭一等公。四十三年,奉旨:“向来后族承恩世袭具系一等功。此特因椒房至戚恩泽加封,以视佐命功臣,栉风沐雨,拓土开疆者,实难并论。况宗室王公以近支恩封者,尚以世递降,而外戚转得崇封延世,未免过优。着具改为三等公。世袭罔替。”改为三等承恩公。四十六年,授蒙古正黄旗副都统。四十八年授内大臣。四十九年九月,出使朝鲜。五十年正月,举行千叟宴,西铭未还京。特命给赏。七月,授江宁将军。五十二年,卒于任。
  • 希明之子志福,乾隆五十二年袭三等公。
  • 志福之子吉祥保,建威将军,散秩大臣,嘉庆五年十二月乙丑袭三等公。
  • 吉祥保之子增喜,建威将军,散秩大臣,道光二十八年十二月庚辰袭三等公。
  • 增喜之子瑞兴,号宝臣,任荆州副都统,嫡妻爱新觉罗氏,咸丰五年十二月丙辰袭三等公。

清朝第四位皇帝玄烨康熙 清圣祖爱新觉罗(10)

  • 曾祖父额伯根的兄长萨穆哈一脉:

萨穆哈之孙铎弼(德妃父亲威武的堂兄弟):康熙朝原任都察院副都御史、内务府总管,兼佐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