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董卓的功绩 三国初期第一悍将

上一篇我们揭开了刘、关、张桃园结义的真相,这一篇我们将继续纠偏《三国演义》这本书的错误,讲解正史,了解真相!

三国董卓的功绩 三国初期第一悍将(1)

《三国演义》第二回书中写,刘备、关羽、张飞被董卓所怠慢后气愤不已,于是率兵投奔了朱儁,朱儁领军与皇甫嵩合兵,共同抗击黄巾军,而此时曹操也正好也随皇甫嵩作战,于是刘关张和曹操神奇般的成为了并肩作战的战友,这简直是胡扯。

正史中由于卢植平叛黄巾军不利而被罢免,于是北方的战事交给了皇甫嵩。当时皇甫嵩率领朱儁与黄巾军波才作战,由于敌众我寡,波才率军将黄甫嵩等人围在长社城中,形势极其危险。

后来,皇甫嵩鼓舞将士:兵在谋而不在多,此刻我军虽然遇险,但是东风突起,而敌军连营扎寨,正好可以采用火攻破之。于是皇甫嵩派军偷偷潜出城去,在城外放火呐喊,城内之人也射出火箭,黄巾军受到惊扰,四散逃窜,此时正好曹操也领军赶到,黄巾军遭到两面夹击,于是波才之军被打的溃不成军。

随后皇甫嵩率军南下去进攻黄巾军主力,张角、张梁和张宝,而朱儁则深入到豫州南部的宛城一代去攻击黑山贼等黄巾军,相当于分兵了,所以我才说作者这里写错了。

三国董卓的功绩 三国初期第一悍将(2)

书中写,曹操跟随皇甫嵩进攻张梁,大战于曲阳,而朱儁去进攻张宝。正史上是这样的:张角死后,张梁统其旧部,然后皇甫嵩进攻张梁,围困张梁于广宗,而非曲阳。皇甫嵩击溃张梁后,又马不停蹄的汇合巨鹿太守郭典,两人一起在曲阳擒杀张宝,至此黄巾军三个重要头目都被消灭,剩下的都是打着黄巾军的名义而叛乱的小喽啰。

皇甫嵩消灭张梁那一战很精彩,那么当时的情形是怎么样的呢?书中写的很乱,我只写正史中的情况。

先介绍当时大势,本来卢植为北中郎将,负责平叛颍川黄巾军的。但是卢植运气不太好,他遇到的是黄巾军主力,张家三兄弟。其中以张角最为强悍。而皇甫嵩当时运气也好不到哪里去,波才的实力也很强悍,如果不是皇甫嵩善于用兵,估计也早就被打败了。

而卢植相比而言就差的太多,卢植乃一介文人,他曾是刘备和公孙瓒的老师,教过两人诗书礼仪,至于让卢植领兵打仗,真的难为他了。实践证明了一切,张角屯兵广宗,卢植屡战不克,还损兵折将,于是被大臣参奏,灰溜溜回去了。继任的董卓本来很嚣张,谁知道也是雷声大雨点小,攻击一个月也没有什么效果,于是也被罢免,差点定了死罪。

三国董卓的功绩 三国初期第一悍将(3)

等到皇甫嵩收拾完波才,朝廷立马下令让他来进攻张角。应该说,皇甫嵩的运气真的太好了,他刚来,张角竟然病死了。所以说,人呀,不仅要有能力,还要运气好才能出人头地。

张角死后,其弟张梁接管了所有部众,于是皇甫嵩趁机兵围广宗,想一举克城。令他没有料到的是,张梁依旧强悍,广宗依然像顽石一般,岿然不动。这时皇甫嵩开始动脑筋了,如果再这样死扛下去,他的结局和卢植、董卓肯定是一样的,所谓兵不厌诈,皇甫嵩开始了计谋。具体怎样操作呢?

皇甫嵩让士兵停止攻击,然后假装全员休息,只安排几个老弱残兵在城前骂仗,说一些不痛不痒的话。让马营的士兵牵着马匹在四周随意走动放牧,简而言之就是一句话:表现出我军很快活、松懈、放松的架子,迷惑对方。

果然,张梁中计。他看到皇甫嵩的士兵放弃了攻城,有休整的架势,于是放松了警惕,而这一边,皇甫嵩正磨刀霍霍呢!

几天后,皇甫嵩见城头士兵慵懒消沉,没有斗志,于是开始动员攻城。他将攻城时间选在了凌晨三点钟左右,此刻城中的士兵睡意正酣呢。

三国董卓的功绩 三国初期第一悍将(4)

鸡鸣时分,张梁睡得正香,忽然城外杀声肆起,火光冲天。张梁大叫一声:不好,敌人偷袭了。于是赶紧披衣前去指挥作战,可惜已经晚了。城头已经被攻破,朝廷的大军已经攻上来了。

这一战,皇甫嵩擒杀黄巾军三万多人,头领张梁当场阵亡,后皇甫嵩将其斩首,传送京师昭示天下。此战后皇甫嵩名扬天下,被朝廷加封金爵。皇甫嵩被封为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开始了他威风八面的军旅生涯。那么既然皇甫嵩这么厉害,后来为什么又被董卓所压制,他为什么不反呢?董卓又是如何上位的呢?关注三国纪事本末,三国演义第二回还没有讲完,我们下回继续正解。

原创不易,喜欢的请留言、点赞、转发!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