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拾遗最好的地方(盲人著书之我的第一故乡)

人人有故乡,个个有情感。追根问祖,我的第一太世祖宁公安葬在原武宁县永修县修水县三县交界的一个大山脚下的龙口地(现在的庐山西海)。为了防止水库水位增高,将宁公墓淹没,确保太世祖灵神再现,保佑后代兴旺。由湖北、江西张氏后人集资将墓地升高,以确保墓地地安全。每年清明、重阳,江西和湖北张氏后人都会前去祭拜,以表对祖人的哀思和敬意。据成都市百家姓寻根问祖公司刘经理讲,瑞昌市张氏宗谱存放在武宁县档案馆保存。

乡间拾遗最好的地方(盲人著书之我的第一故乡)(1)

第一故乡范镇全镇有十三个行政村,坐北朝南,古人称侧船地,中间是船舱,东船头,西船尾。船舱中段解放前是有钱人的住房,家中主人都是有学问的当朝为官者。解放后,房屋全被没收,成为下南区区政府办公地点,后改为范镇公社、范镇乡,现改为范镇,将原来旧房全部拆除改为现在的政府大楼。门前的河流原呈弧形,现已改直,河两岸都用水泥预制块加固。原范镇河只有一座不到一米宽的木头桥,现在下面、上面各修一座牢固的钢筋水泥桥,方便南北人员来往、车辆通过。范镇原修建的一条五米宽的砂石路,从镇后面山坡上通过。现从河坝上修了一条十二米宽的镇前公路,镇中还修了一条八米宽钢筋混凝土公路。镇上拆掉了旧房,全部建成了三、四层的新楼房,家家通了自来水,镇貌一新。

八都位于范镇西边两公里处,东起蔡家堰,西至庐山泉,南至范家笼,北至北山脚,有十多个姓和十多个自然村。畈中八都港除开房屋,南北都是良田,中间一条八都幸福路。解放后,八都先以自然村成立了互助组,后成立了初级社、高级社,后转入了八都大队,加入了范镇人民公社,最后建乡改镇,八都建立了八都村委会、村支部一直至今。担任村支书、村干部的名单有:张绪钊、李广荣、李广水、李俊达、蔡金华、张绪武、张友生、张绪智、张绪跃、张绪安、易怀希、温圣托、李炳圣、柯亨木、郭庆安、郭庆福、郑家宝、郑木春、李英义等等。

八都人杰地灵,解放后有李英越担任九江市组织部副部长,柯美辉担任九江人民医院眼科主任,是专家。其儿和侄儿留学美国。郭庆河是生意老板。吴高 是生意老板,身价几个亿等等。

大畈张村坐北朝南,北有江堰宕和北山之靠,南有南丘群岭之美。村落木排地,四周有水流。门前良田畈,旱涝保丰收。山洼种五谷,多有土特产。人生此宝地,美食格外香。地灵人更杰,考学中榜者甚多。(注:中专、大专、本科共计 人,硕士研究生五人,三男二女(媳),博士研究生一人,其中有六人在国家重要部门担任要职)。

大畈张村解放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解放前全村住房只有三十六栋。解放后新盖了

幢,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地震后拆旧翻新共新建 幢。近年来,青壮年进城打工当了城市工厂的工人和主管、街道的管理人员和商店的服务员,赚满腰包,在大、中、小城市共买了住房 套, 辆轿车(高中低档)。

故乡的山水、故乡的树木、故乡的花草、故乡的田地庄稼都深深地烙印我的脑海中,难以忘怀。一九六零年左右,由于国家遭受自然灾害,故乡的油树,它是我们村很多人的救命树。有一段时间我肚子饿的非常厉害,我父亲和哥哥到案山上剥下油树回家让母亲将油树皮捣碎和在红薯与细米糠中蒸熟,让我们全家吃下充饥救了全家人性命。村上也有很多人用此充饥救命,所以后来村上人把油树叫做救命树。

山边苦莲树,籽落地下生。树大皮是宝,制药用处大。

我小时候经常肚子疼,一日三餐吃的不少,但还是黄皮寡瘦。由于农村卫生条件差,加上没有讲究卫生的习惯,吃东西喜欢用手抓。村上有经验的老人看到我那么黄瘦,便关心地对我父母说:“你儿子肚子里肯定有蛔虫,你看他脸上花花绿绿,一块白,一块黄。你去用刀削点苦莲树皮来,熬点汤让他喝,杀死肚里的蛔虫后,过不了多久你儿子一定会胖起来”。父亲听后便遵循他的意见,到苦莲树下用刀削些树皮,回家教净洗叫母亲熬汤。汤熬好后,母亲倒在碗里冷却后,并挑了一点糖放在一边,叫我先喝下苦汤。当时我端起碗把双眼闭上,鼓起勇气一口气喝干,张开口时,的确好苦好苦。母亲挑着糖喂在我口里,真是先苦后甜啊。过了几个小时后,我因喝了苦水就要拉大便,拉大便时拉出了好多好多大小不一的蛔虫。我看后心里特害怕但又感到很高兴。高兴的是过段时间我会身上无病,身体长胖,再也不用受蛔虫在肠里那种特苦的折磨。过了两三个月,我身体长胖了,我深深地体会到苦口良药的含义,同时也听说苦莲树子、苦莲树皮可以制中药,用以消毒、消炎、驱虫之用。

故乡的草也是治病之宝。大概是小学二年级左右,放暑假第一次和父亲、哥哥一起去稻田割谷。由于自己没有经验,第一下割谷,谷没有割断反而把手中指割破,流了好多血,我好害怕,只是没有哭出声,眼泪不停往下掉。听说中指出血会得破伤风,如不及时治疗会死人(村上绪良哥中指被石磨压破,没有及时治疗,第二天死亡)。父亲看后二话没说,在田边岸上扯了几根麦秧草放在手心,吐了一口口水,然后手心对手心揉来揉去,揉出草汁来放在中指伤口上,从身上扯块破布包好,又到苎麻地剥一根麻,撕掉麻皮,把布缠紧绑好。然后告诉我:“割谷时,左手握住谷草向前推点,就不会割着手”。我也很坚强,一直割到九点钟左右回家吃早饭。父亲把我中指包的破布取下,那个麦秧草止血效果很好,没有出多少血。后来母亲用冷开盐水把我手上伤口用棉球洗净,涂上红汞,用干净布角再包好用线绑好。真是小小麦秧草,止血效果好。不用找医生,人人会包扎。还有一次,我挑了一担谷,穿着一双草鞋从范家笼挑到村里,一不小心大拇指碰到路上石尖上,破了一块皮,血往外冒。俗话说:“十指连心”,我疼的要命。放下担子,原听人说路上的灰尘也可止血。我便顺手在路上搞了一点灰放在伤口上,然后摘了几片麻叶,把大拇指包好,剥点麻丝缠紧绑好。绑好后我再挑起谷到了小队仓库,然后回家,把伤口用上次的方法进行了处理。

故乡土粉也是宝,帮我脚趾止住血。没用医生没用药,土方土法趾也好。

我的第一个故乡祖孙数代经历了数百年的传承,村庄房屋重建了一栋又一栋。但故乡的山水田地、风俗人情仍然依旧,情深难忘。每当记起往事,件件于心。深夜入梦,默默怀念。

24颗炸弹与3双冬瓜脚

1941年左右,日本侵略者侵略我们故乡时,在我村丢下了24颗炸弹,同时炸死了两个人(死者为族兄张绪友的父亲和姐姐)。倒塌民房,炸伤群众,给村上兄弟叔侄带来了精神上的极大伤害和巨大恐慌。村民们日躲夜藏,四处逃难。据说,由于日本兵侵略我村时,到处抢东西,家家搜财物。最愤恨的是,在我村强奸妇女,激起兄弟叔侄的愤恨,打死了两名日本兵。24颗炸弹是对我村的报复,炸弹弹片带毒,炸在谁身上,都会中毒糜烂,长治不愈。最典型的有,我细爹(细爷)张绪烈、我父亲张远淦、张绪钊哥三人都被炸伤,小腿肿得像冬瓜一样,到处糜烂,到处出黄水,行动非常困难。记得小时候,母亲跟我讲,父亲由于脚烂行动不方便,走路非常困难,病痛三年。由于打仗,天天躲反,开始躲日本侵略者,后来躲国民党,再躲土匪强盗。能走动的人都到山林田地庄稼里去躲,父亲由于脚痛不能走动,在房间墙内打了一个洞,通往杂物间,放一口大缸,敌人来了,钻进大缸内,再用衣柜挡好洞口,防止敌人用刺刀刺伤。待敌人走后,再从缸内爬出来,可想而知,父亲多么痛苦,家人多么悲伤。这是日本鬼子犯下的滔天大罪。父母教育我们,永记在心。

解放后,由于共产党解放军带来了军医,送医送药,打针换药,治好了父亲及另外两人的冬瓜脚。但脚虽好,皮肤却留下了花白色的伤痕,感谢党和军医治好了伤,走路再无痛苦。

北 山

东起陡岗连青山,石梁石骨连经脉。山高路险难行走,地藏原煤和五金。

北山位于本村北边一千米左右,东边从陡岗温村起,经樟树下半山李,连接乐山乡,直到青山。山北有高丰镇、洪下乡、花园乡,南有陡岗观音桥蔡村、窊里陈村,北山下柯村、李村、上畈吴村和坳上郭胡村。山体全由石灰石构成,呈片状形。矿藏丰富,储藏量大,能经得住数百年开采。山的南面峨家堡历史上开过多年的煤矿,由于地下水太大,都封了进口。观音桥蔡家经地质勘察,有大量钨矿,什么原因没有开采,情况不详。北山由东至西,山高挡住了北风的寒冷,所以八都畈成了冬暖夏凉的好地方。

南 丘

东起天耙连乐山,大小山丘都张阳。山青树青一片绿,旅游观光好地方。

八都畈南面郭山丘,东起范镇源源村石壁天耙山(瑞昌县志有注解),山北有个神仙洞(亲朋好友谱内也有注明),自神仙洞北面有一条港连接到八都,港南有大小山丘几十座。丘南有石壁徐村、沈村、岭上杨村、上徐村、卢家山等。南丘中间有秧鸡笼程村、新老范家村、柏树下李村、杨家塘村、郭家铺郭村等。这些村庄的人,数百年一直都居住在南丘中间,空气新鲜,柴火充足,五谷杂粮样样都种,吃了身体健康,从天耙山到大小的山体,全部都是由黄土骨构成,可以开采来砌墙。磨细是烧瓷器的好原材料,有待今后开发。山丘中间的山地可以栽茶、栽果树,特别是种花生、绿豆、花豆(土话缸豆),红薯,吃后倍感香甜,营养价值高,无毒无害,销售的价格高。还可以种西瓜、香瓜、甜瓜、梨瓜,特别好吃……

高山上

高山头上一秘密,扛马查实两尸骨。远梅挑到范垅沟,洪水冲走鬼魂骨。

高山上,位于我村西南方向二百米处,东面是一片良田,山南是老虎窊,山北是堰沟,西面连着郑家山。

一九四一年左右中国大地天昏地暗,日寇侵略我的故乡,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我村兄弟叔侄抱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打死了两名日本兵。晚上把日本兵的尸体转移到高山顶上地沟里掩埋。时隔十五年以后,村庄的年轻人在祖堂里锣鼓喧天,用迷信的方法扛马。当时我只有十岁左右,跟在后面看热闹,只见两个人扛着太公直冲高山顶上中间地沟里,菩萨倒立,怎么也抬不走,后来其他小伙子用锄头把地挖开,只见两具尸骨埋在地下,其中有几件黄色的衣服和几只军靴没烂掉。后来看见几个大人在一起议论,讲什么听不懂,只见房头上的一个叔叔叫远梅叔拿来一个簸箕将尸骨分别装进去,用肩挑下山,过小桥,顺沟向东400米左右,再向南经王家岭到太十嘴,向东南150米左右,倒在范家垅堰沟里。

60年代初,我大概十六岁左右,在生产队上工,头天路过此沟处,看到沟里水很浑。第二天我邀堂弟绪新二人拿着锄头、簸箕、脸盆、茶几到沟里去抓鱼,先将上游水拦断放到田里,后将浑水荡两头做拦水坝,经过两个多小时把水弄干,然后抓鱼。当我摸到一个又细又长的东西时,我以为是鱼,谁知道是根骨头,就想起了几年前远梅叔倒的骨头,顿时头毛直竖,满身冒汗。于是我马上和绪新说,鱼抓的差不多了,收拾东西,马上回家。由于心里害怕,上面先做的拦水坝也没有把水放开就急急忙忙回家了。回家后我将鱼分两份,各拿一份。晚上母亲将鱼洗干净,红烧了一大碗,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围在一起吃。吃饭后,我言语很少,洗了澡就上床睡,翻来覆去睡不着,想起高山头上的尸骨和下午沟里摸到的骨头的情形一幕幕的展现我的睡梦中,吓得谁都不敢讲。我当兵回乡探亲时,曾经问过远梅叔和我父亲当年两名日本兵是谁打死的,在哪里打死的详细情况,得到的回答没有结果。后来瑞昌县志办派人到村上进行调查也没有调查出结果。但是两个日本兵被打死是事实,打死两名日本兵的人是我村的兄长这也是事实,他们是无名英雄也是事实,至今七十五年一直是个秘密。

*远梅:人名。

团包坟山

二龙戏珠团包山,太祖墓前见凉亭。清明重阳回扫墓,子孙兴旺万代传。

团包山坐南朝北,东边50米暗山象一条龙,西边高山50米也象条龙,团包山就象一颗珠,自然形成的山脉象二龙戏珠模样,团包山土质松、软,用手抓就成团,丢下地全部散,是安葬墓地的风水宝地。离村庄200米远左右。

几百年前,老祖宗在朝为官,受奸臣所迫,在好心人的安排下派其心腹护送到江西我的故乡——瑞昌范镇大畈张村。太祖张克柔(名小二),夫妻二人百年后安葬在团包山首墓,90年代,为了纪念太祖,全村后代集资在太祖墓前建了一个凉亭,并把太祖墓基、墓碑重新修建。

1984年4月28日,吾父张远淦大人病故。享年77岁,就在吾父病故的前一天,幸好我和妻子、儿女专程回家看望了他老人家,当时,他坐在床上,虽然病重,但是脑子非常清醒,我对他说这是儿媳做的皮蛋,你尝尝吧,儿媳喂他吃,他边吃边说做得好,好吃,好吃。儿媳对他说,好吃你就多吃点。当一个皮蛋快吃完的时候,父亲说不吃了,我说不吃算了,但我心中深知,父亲患的病是食道癌,已有99天没吃过一口东西,今天他能开口吃东西,是多么坚强,对儿孙是多么关爱,为我们儿孙树立了坚强的榜样,他病情这么严重,没有叫一声痛,没掉一滴眼泪,这时我叫来我的三个小孩,在父亲床前,喊爷爷,父亲听到张兰、张伟喊爷爷时,他没看到老二,便问二孙女哪去了,当找来张慧到床前叫爷爷时,父亲说三个小孩都长得很好,我也放心,这天我们一直陪在父亲身边,有时父亲痛得很历害,脸色苍白,当病情好一点的时候,就跟我们说话,问这问那,到了下午三点就多次赶我们回厂,他说:“你是领导,手下100多人工作,千万不要出事,如果我病情加重的话,就叫哥哥打电话给你。”这时我再三考虑,三个小孩要上学,妻子也要回家养猪、养鸡,小孩要她照顾,我也要回单位把工作安排好,我含着泪答应了父亲要求,便对两个哥哥说:如果父亲病情加重及时打电话给我,我和妻子带着小孩握着父亲的手,心里非常难受,也只好离开了父亲和家人,天黑后回到厂里。4月28日(农历)天刚蒙蒙亮,我便起了床,对父亲的病放心不下,急忙到厂总机室询问话务员:“昨天晚上有没有打给我的电话”。她说:“在昨晚十二点钟左右你堂弟打电话来说你父亲病重,叫你和家人速回”。我说;“你当时为什么不告诉我”。她说:“反正晚上没有车,等天亮告诉你是一样的”。我说:“那怎么一样,有没有车那是另一回事,你应该当时就告诉我”。说完,我跑步回家对爱人说:“你把小孩安顿好,我去找车子,昨晚堂弟打电话来说父亲病情加重,我去找车。叫大女儿带好弟妹上学,我们回家”。当我赶到厂班车司机周师傅家,他正在洗脸。我把父亲病危一事告诉他,请他帮忙把我和爱人送到通江岭,坐第一班车到瑞昌。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开车送我和爱人到了通江岭赶到了第一班车,到瑞昌转车赶回家。回到家只听家中一片哭声,当我们走到父亲跟前,只见父亲安息地躺坐在椅子上,眼睛睁得好大,等望我们回家,这时,我们眼泪像流水一样,哇哇地哭个不停。爱人火秀用双手将父亲的眼睛从上到下抚合,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封 棺

寿衣寿鞋着整齐,戴副眼镜拿诗扇。亲朋好友来告别,锣声催泪阴阳别。

按照当地风俗习惯,父病故当天由房头长者安排:1、看封棺;2、到根亲及所有亲戚家报丧接客;3、安排晚餐的一切物资;4、安排封棺所需的东西(寿棺、石灰、寿被、寿单、小棍、孝衣、孝鞋、孝布等)。5、由总管张远柳细叔上门请接八仙。6、准备晚上放路的钱纸、香、爆竹。

父亲是当天申时由房头兄弟叔侄关门封棺,封棺完毕后,由家人和兄弟叔侄、亲人们上香。

打锣通知晚上参加放路的所有人员吃晚餐,吃完晚餐后,远柳细叔通知四名八仙上香发烛(用香沾油)。另四名八仙披面扎车在前面开道,长子端灵,孝子孝孙紧随其后,乐队和其他人员跟在后面,全村一家一人和亲朋好友一路跟行。

首先八仙到团包山父亲安葬墓地上香放炮,顺八都大路一直向西,经三房李、上屋李、上屋畈、郭家铺、岭上杨、河下李、河下彭,顺河坝向下经范家铺再向西经嘴上铺到塘下蔡、围墙蔡经陡岗观音桥蔡家,后经畈上蔡回到本村上山收烛,行走了二十多里,花了三个多小时,所有参加人员,各自回家(放烛期间,道士在家做超度)。

守灵、烧香、破土开山、归山放路、出殡、游棺、安葬

(四月二十八日至五月初九日)

十一点左右在父亲棺材旁置了一个铺,由长子绪文、次子绪武、三子绪全睡在父亲棺旁,以后就轮流守灵。在此期间,孝子孝孙接待亲戚朋友前来烧香,所发生的费用由我先垫付,柴米油盐由两个哥哥操办,亲房兄弟负责接客及处理一些杂事。为了做好父亲五月九日安葬事宜,按照乡俗,主要亲戚在五月初八日下午前来上香、搭礼(送礼)。由上亲杨府送挽帐来,姑父吴府、大姐彭府、二姐蔡府、三妹李府、四妹温府各送抬贺(全鸡、全鸭、肘子肉、排子肉和其它十二到二十个不等的寿菜,还有毛毯、毛料、尼子、布料)和重礼(现金)。五月初八日放路行程路线与四月二十八日行程路线一样,回来后由道士做超度并由孝子、根亲杨府、姑亲吴府、姨亲郭府、姐妹亲彭府等敬上祭文由乐队代念,并一一上香,完后,由房叔和孝子鸡叫后到坟山破土开山,天蒙蒙亮时由八仙抬棺出殡(夺),扎车、用茏绳将棺固定,(父亲棺材是他自己在三十二岁时买的杉木并请工匠已做好,在他六十岁左右买的桐油、掺石灰请艺人按工序油漆并画上彩画、用红漆画有“福”字。棺材高大,质量较好)。九号十一点钟左右,

守灵三梦

三子齐心协力安葬慈父

4月28日,我们兄弟三人一起守灵,就是在父亲棺边搭了一个床,兄弟三人齐睡在旁边。我记得,铺好床后我睡在棺材最近处。二哥胆小一点,睡中间。大哥睡在另一边。这晚,夜深好久没睡着。睡着后做起梦来,父亲对我说:“你们三人各家情况不同,父亲死,饭锅开。这句老话是对的,但你们不要大手大脚,要勤俭节约,有事商量办,和和气气让我好走”。所以我是建议安葬习俗我们照办,特地多办一席酒,村上接客一户一个,帮忙除外,但不能一户请两个客,还有烟、酒、菜标准比一般高一点。因兄弟三人葬父,待遇不能比人差,还有八仙、毛巾和鞋比一般的贵一点,不能太差,否则,对不起八仙。守灵主要是大哥和二哥,我把大事商定后,回厂把单位工作安排好后到银行取了钱,中间又守了一、二夜。

再苦莫苦了儿女,再穷也让儿女多读书

5月5日,我做了第二梦,父亲梦里对我说:“你母亲一个人,你要常回来看看。你大哥儿子老金差点,你二哥小孩多,难点,生活也过得去。目前真正困难的,我看还算你,不要紧,你再难,不要苦了孩子。让他们吃饱,多读点书。我生了你们三人,读了那么多书,我和你妈尽了力。你大哥只有那个命(生了5个儿子,养大成人即可)。你二哥三个儿子读书看来没有多大希望,看他们下一代怎么样。看你能不能把小孩培养出来”。我说:“我不会让您失望,只要他们考得上,我和火秀就是借钱我们去借钱、要饭我们去要,也要让他们读出来,请您放心”。父亲满意地点了点头并开心地笑了。父亲笑得真好看,是我和父亲相处三十八年第一次看到他的笑容。可能是我从小不敢正面看他之缘故,想他一生不可能没有笑过一次……。我真想看他笑时,但梦惊醒了……

棺葬深六尺,子孙万代兴

5月7日,我回家晚上守灵一睡着又做起梦了,梦见和大哥商量安葬事宜,父亲突然走过来,他说:“我喜欢冬暖夏凉,葬在团包坟山他喜欢,不过要葬的深深的,浅了野兽太多,骨头拖在外面,我是不安的。我不安,你们也不会安的。再说,太浅冬天寒风刺骨,冰冻三尺,多冷呀”。我说:“把您安葬两米深,我知一棺土三尺。六尺深还好,你再下面三尺,会冬暖夏凉的”。父亲满意的,手上带着一把折扇,笑着走了。我梦又醒了,所以初九打井,按照父亲之意,我第一个下井,后来大哥、二哥、女婿都下去,打了两米深。

守灵三梦,我从没有和其他人讲过,包括老婆孩子,这是第一次说明。

二请八仙

自古传说八仙过海,小时亲见八仙抬棺。今日父故首请放路,再请游棺坟山安葬。

古曰:“八仙”指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这八位神仙人物。在传说中,八仙各有不同的法器,铁拐李有铁杖及葫芦,汉钟离有芭蕉扇,张果老有纸叠驴,蓝采和有花篮,何仙姑有莲花,吕洞宾有长剑,韩湘子有横笛,曹国舅有玉版。他们随身所携带的法器各有妙用。

古传:人间安葬去世的人由各村房头推选身强力壮、办事妥当、懂得一些民间习俗的八个人担任“八仙”,世代相传。如有特殊情况下代不能胜任的,再由村族协商另推选决定。当慈父病故后,由细叔张远柳带着我大哥(长子)披麻戴孝,手持孝杖首先到八仙领头(张远胜)的门前放鞭炮,行跪拜礼节并送上孝帽(八寸的白布,中间缝上一小块红布),远胜叔答礼牵起孝子。然后到张绪淦、绪华、绪跃、绪茂、友石、曹茂桃、蔡茂隆家依次放炮行礼,一一接请并由每位八仙自行确定一名副八仙协助。八仙的任务:一、按主家意愿封棺,当晚指定路线放路;二、归山头天晚上按主家指定路线放路;三、扎灵车;四、开山破土;五、花棺(用龙绳花棺);六、八仙上香跪拜告别;七、起身回龙;八、游棺;九、打修井;十、壅坟;十一、龙绳、子杠归祖堂;十二、按时赴宴、接分礼品。

游 棺

游棺:先由道士用酒壶、五谷扶龙起棺,前面有金童玉女扛着引路旛,棺头上绑上白鹤,棺盖上的盖的长女送的毛毯或线毯,亲朋好友送的用长竹竿抬的毛毯、尼子、布料、床单等礼品走在前面。前面由长子端灵,孝子孝孙手持孝杖,女婿外甥、房侄、房孙等穿着孝衣孝卦走在后面,还有锣鼓喇叭乐队走在前面,放炮撒钱走在队伍最后面,一路上还有八仙接直属亲戚送的路费。每次歇肩,孝子都向八仙行礼。游棺一般经有亲戚的村庄和比较热闹的地段,最后直接归山。

游棺是对慈父的敬仰和怀念,是孝子孝孙尽一份孝心和思念,是亲朋好友生离死别的辞送,是阴阳两世的永别!

入土为安父子别,日思夜想梦相见

据百姓传说,瑞昌县建县选址是根据金木水火土五字考查验证而定,重点是金、水、土。开始选择三个地方,一是夏畈乡禁地;二是黄桥白杨畈;三是瑞昌湓城。并指定能人专程考查,对禁地、白杨畈和湓城三个地方的水、土(分表层水和地下水,表层土和深层土)分别取同等容量,用天平测定,两项加起来最重的那个选为县址。据说,湓城最重,白杨最轻,夏畈居中。另考虑湓城交通发达,中南北线行程方便,所以最后确定瑞昌县址选定在湓城镇(如今的瑞昌市)。

父亲坟山的选择,是根据村上葬坟的团包坟山、华皮坟林、大畈吴坟地、案山背坟地等几处优先选择团包山,太祖坟后的第一排,坐南朝北。东边第三坟墓是自家一太婆蔡氏的坟墓,太祖西边后一排第二个墓是我父亲的坟墓(当时西边未葬坟墓)。1984年5月9日申时父亲安葬好,以表示父亲入土为安,我们父子阴阳相别。坟前经二哥提议,先花28元钱立了一块三头石墓,后来由于生活逐渐富裕,家家户户给各家太祖立墓,价钱越来越高,质量越来越好。我父母之墓跟不上时代发展,我兄弟三人对不起自己良心,所以又重新打了墓碑,买了红砖、水泥、瓷板等重新修立,并在坟前栽了两棵柏树,但愿父亲保佑儿孙世世代代象松柏一样不怕狂风暴雨,不怕三伏炎热,不怕冰冻严寒的坚强意志,世代兴旺。

父亲去世已有三十二个春秋,年年儿孙清明、重阳在父亲坟前上香,逢年过节夜夜思念父亲,不知有多少深夜,梦见和父亲相见长谈,悲伤流泪,久久难别。有时,每逢喜事相互高兴,父亲露出了笑容,笑的特别开心,特别可爱……

慈母是我兄弟姐妹七人的语言、数学、道德的首位启蒙老师

慈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家庭主妇,也和百千万亿家庭母亲一样,是儿女的语言、数学、道德的首位启蒙老师。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每个人是母亲怀胎十月,分娩出世,吃母乳长大的。当他开口学讲话时,第一句是母亲教的爸(爹)、妈(娘),哥弟姐妹也是母亲教的。吃饭、吃肉、吃鱼等也是母亲教的,穿衣、穿裤、穿鞋也是母亲教的……所以说母亲是语言的启蒙老师。当儿女在学话的阶段时(2岁左右),母亲又教他(她)们数一个指头、二个指头、三个指头、四个指头、五个指头,一双手是十个指头。夏天帮孩子洗澡、洗脚时,又教他(她)们数脚趾头,一个趾头、二个趾头、三个趾头、四个趾头、五个趾头,一双脚是十个脚趾头。到三岁左右,又教儿女数家里几个人,吃饭教他(她)们几个人拿几双筷子等等。所以说,慈母是数学的启蒙老师。当孩子们长到五六岁时,他可以到处邀小朋友们玩,母亲又教他不要骂人,不要和小朋友吵架、打架,要团结小朋友做个好孩子。当儿女们一个一个地上学,又教他们到学校里尊敬老师,听老师的话,团结同学,好好学习,做个好学生。后来我当兵,离开家时,母亲又教我到部队尊敬首长,团结战友,学好技术,做好工作。后来,我转业到厂里,慈母又教我要尊敬领导、团结同事,搞好工作,管教好小孩等等。所以说母亲是我们的道德启蒙老师。

慈母一天书未读,一个字不认识,但教我们每个字、每句话、每个数的含义和做人的基本道德,我们记得最牢,用的最多最广,终生难忘。她教我们的时候方法简单、语言简便、语气忠厚,也使我们终生难忘。

慈母对儿女的关爱,体现在言行中,影响我们一生。

慈母归西

慈母一生皆辛苦,日夜操劳没有闲。老来本应享清福,病魔缠身离逝去。

与慈母最后一次话别

八四年父亲去世后,慈母一人在家,逢年过节我和大妹经常回家去看望她,其它的时间都由在家的大哥和大嫂进行照顾。小妹离家较近,白天种田较忙,只能在早晚去看望她。大姐自己也年纪大,家里小孩多,有时间她也来看望她。1994年中秋节前的一个礼拜天,我早上起来做完了菜地,吃饭时和妻子商量中午煮早点吃,给一中读书的儿子煮个菜带去,我顺便给他送伙食费。另外我回老家看你父亲和我母亲,过节了买点饼送去。十一点我回来吃了饭,搭厂里拉矿的车子回瑞昌,先到一中送菜送钱,问了一下儿子的学习情况便到瑞昌商场买了月饼(发饼和甜酥饼),另买了一点肉乘车先到范镇后回自己家。我刚进门就喊了慈母,母亲还在床上躺着答应了我一声,说:“你回来了啊”。我说我回来看你,给你送点月饼吃。到床跟前,我先拿出发饼给了一个她吃,她接过后分成两半说:“我吃不了那么多”,将另一半递给我放好,她便咬着吃。吃了两口说:“好吃”、“好吃”。我说:“好吃你就多吃点”,便看着母亲一口一口的吃。我发现母亲吃的时候很吃力,我估计她得了什么病而且很严重,我又说:“吃不舒服你就莫吃,等下叫嫂拿点开水来再吃”。她便把饼子放下没吃,这时我说:“你是不是哪里不舒服?要不下午和我一起到厂里医院去检查一下?有病早治”。她说:“我年纪大了,我哪里也不去。老人总会有这个病那个病,到医院治也不一定治好”。我看母亲很坚定不肯去治病,也就没有再劝他。停了一会儿。我说:“我是不孝之子,你病后没有和火秀(妻子)来照顾,也没有带您到大医院去检查或住院治疗,客观说我工作太忙,忠孝难得两全,希望母亲多多原谅。这么多年来都是大哥大嫂、二哥二嫂在家照顾您,他们的孝心比我好。我很感谢他们替我照顾您”。母亲说:“你在外工作忙,平时你经常回来,总是买这样那样的点心给我吃,别人没吃过的我吃了。你工作忙拿钱给堂弟叫他带肉给我们吃(肉凭票买),还经常拿钱给我们花。我们做父母的已心满意足了,你已尽到了你的孝心”。又过了一会儿,母亲说:“好多时我没有看到天和地,你牵我到外面走一走”。我说行,便扶了母亲下了床,当走到堂屋时,她说:“你办个椅子,我坐在这里就行”。我随即端了一把椅子放到堂屋中间,扶她坐下。她说:“天多好呀,外面空气也好”。我说:“以后有时间你叫哥嫂牵你出来走走”。母亲说:“哥嫂整天忙,哪有时间牵我”。我说:“我太远,也不能常回家,中秋节我和火秀、孙儿孙女一起回来看您”。母亲说:“有时间就回,没时间就算了”。我说:“我一定要回”。又过了一会儿,母亲说:“我好像有点冷,你牵我到房里去,坐这么久就可以了”。我说好,便扶起她到床上靠床头坐下,我给她盖好被。我看了一下手表,已到下午三点半了,我便到外面看了一下太阳,回到母亲床前对母亲说:“今天不早了,我要回厂,回晚了,路上没有班车”。她说:“你回吧,路上小心”。这时,我两眼望着母亲含着眼泪一步一步地往后退,再三地和母亲说:“中秋节我一定回来看您”。退出房门后,看到二嫂回家便说:“我回厂了,母亲还需要你们照顾。有什么事叫二哥及时打电话给我”。说完后,我便快步地走在村庄的大路上,一路小跑赶上范镇到瑞昌的班车,到瑞昌又搭上厂拉矿石的便车,到厂里已经天黑了。

与慈母最后一次辞别

阴历八月十三日天蒙蒙亮,我便起了床,由于几天惦念慈母的病情,便到厂总机室问有没有我的电话,总机值班员说:“有,你哥刚打来电话,说你母亲病危,叫你赶快回家,我正准备去你家告诉你,正好你来了”。我便说:“谢谢你”。说完后我便跑步回家,告诉重病妻子,说:“二哥打电话来说母亲不行了,我要立即赶回家,张慧留下照顾你,儿子在学校今天不告诉他,我带上需要带的东西,到厂区公路上搭厂里的便车赶到瑞昌”。到了瑞昌下车后便赶上瑞昌至范镇的班车,到范镇后坐上堂弟接我的摩托车回家。当我进到门后,里里外外人都满了。心想:“慈母肯定归西了”,止不住边哭边喊:“母亲我回来了”,向房中躺在椅子上的母亲走去,只见母亲双眼瞪的大大的,边握着母亲的手边哭着。这时,听远柳细叔对我母亲说:“绪全回来了”,接着又说:“你看嘴唇还动了,她心里知道”。说完后用手从上到下抚闭母亲双眼。这是我与慈母见的最后一次面,便用毛巾盖上了脸面,房里所有的人都哭了。过了一会儿,细叔叫我和两个哥哥到客厅商量母亲归西的后事。

华皮坟陵

华皮坟陵坐西朝东,南北山边与大畈吴村交界。坟前有一口大塘,塘前山山重叠,西边连着本村的土地和山脉,山山相连。数百年前年,老祖宗就安葬此坟地按照辈分一排一排地向山坡上安葬。最老最老的祖宗有四五百年,半山上的有数十年或近几年的。每年清明、重阳节,村上兄弟叔侄晚辈都要到华皮坟陵上香扫墓,敬供祭品,烧纸钱,放鞭炮以表对祖宗的思念。文革前,华皮陵百分之九十以上坟都有墓碑,以便扫墓查找。文革开始后,可叹被极左思潮影响,被当时掌权人错误决定,将墓碑全部拆除,用破四旧方法抬至吴家桥建桥全部用掉,华皮坟陵再也无法找到各太祖的坟址,天长日久成了一片荒废的山坡。文革后,平掉坟山载上了杉树。由于坟山土层深,土质肥沃,十年左右后,树密林茂,长得非常旺盛。记得有一年我探亲回家,到华皮坟陵上香贡饭,人无法进去,只好在山边上插上香,摆好贡品,烧钱放炮,叩拜,以示对祖宗的敬仰。八、九十年代华皮坟陵杉树都已长大,大的有1尺五寸围左右,小的有8寸围左右,全部砍光卖给贩卖木材生意人,全村每户分到树款270元。

道士选墓地,祖人入地安,文革毁坟陵,阴阳都气愤。

注:阴:假如说人故归阴,入地为屋,如有鬼魂,无墓难寻,肯定很气愤。阳②:祖宗后人,清明重阳,陵前扫墓,难找墓文,非常气愤。

案 山

案山顶上光秃秃,东高西底四案桌。四周树多柴草旺,三九暗地寻宝忙。

案山,坐南朝北,距离故乡村庄200米左右。东起王家岭,西连团包山,南坐方窊垴,北向八都畈,山体全由黄土骨组成,日长天久,风化为潮土,积存山的四周树木成林,柴草茂密,每年三至四月、九至十月左右生长绿色食品、天然三季菇,其中还有豇豆菇(和豇豆一样颜色)、绿豆菇(和绿豆颜色一样)、扫帚菇(白色),这些蘑菇都生长在山坎、深林、材蔸、茅草中,隐藏很深,很难发现。特别是现在,它们很稀少,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讲究人的营养、绿色、口感、美味,显得它们更加宝贵。有钱买不到,无缘找不到,无福尝不到。

记得我十岁左右,我是一个喜欢采集蘑菇的小孩。三月和九月天,凡是下了雨之后,我一手拿着刀,一手提着篮就钻进案山的山林中,走到长蘑菇的地点,拨开茅草和废树叶,小心地把一个个蘑菇采集好放到篮子中,然后翻过山顶,到南边坟前的山坎上和松树林中茅草比较厚的地方去采集,一般每次都要采集一两斤,然后走山的西边弯路悄悄地回家,不能让别人发现,否则我下次就采不到蘑菇了……。

山顶上还生长了地塔菇,特别是下了几天雨后,满山岭到处都是。过去无人捡,更无人吃。在1960年自然灾害时,我也曾经捡了很多,洗净煮了一大锅,全家吃了填肚子,免得挨饿。现在都提倡吃绿色食品,不少村民捡地塔菇到城里来卖,所以菜市场增加了品种,而且价格还不错,还给酒店、宾馆餐桌上增加了一道美味。

我爱故乡土特产

山坡潮地甜香薯,山窐阴土特色豆。南丘密林鲜菇美,八都田种甘香芋。

一、甜香薯

狂风暴雨打叶藤,三伏烈日晒地热。九十薯长地裂口,霜降收挖驮收藏。

柴火铁罐蒸开笑,红心适煮体柔软。青壮吃粉体质好,老幼吃甜容颜美。

解说:薯有胭脂薯、解放薯、枫叶薯、洋薯、红心薯、白心薯、黄心薯等。这些薯适合在山坡、潮土地里生长。春抱种、夏栽薯、秋翻藤、冬挖薯。清明前后有薯芽,到端午前后地里割藤栽薯,到了六七月份薯藤长长后,下一场雨就翻一次藤;七长上,八长下,九月十月长到夜,十月份以后红薯由小长到大,把地面挤开了裂口。为了红薯生长美观、好吃和产量高,必须在五六七三个月中施足草木灰、火粪、猪牛粪,绝对不能施人粪。自解放前后,我青少年时期,我家至少煮一至两次红薯当主食。早上烧柴火用生铁锣罐蒸红薯,当闻到香味,表示红薯已蒸熟,然后倒掉锣罐里的剩余水,再放到炉上。几分钟后,这时灭掉明火,过五到十分钟待锣罐冷却后,揭开罐盖,只见解放薯都张开笑脸(裂了口)。红心薯等挖回家后经过霜风吹过后,蒸出来的红薯柔软,特别甜香可口,老人小孩特别喜欢吃,而且红薯还能增强抵抗力,保持肌肤弹性,有美容养颜的功效。因此,不论在任何地方工作,回家后,我都要让父母蒸上红薯,吃个饱、尝个够,并且带点走。

做法:1、解放薯洗粉;2、纯蒸、煮;3、做红薯片、煮稀饭。4、枫叶薯生吃;

注:阴山窐,坐北朝南,是村上最小的一个山窐,东边山坡全是小树,西边只有几块梯田地,窐口有一口聪明泉。阴山窐地少,土质特别潮湿,早晚地阴凉,中午地特别热,非常适宜种铺藤花生、绿豆、豇豆、黄豆、玉米。早上到地里去见豆的叶子上滴水,地里面见水荡。中午烈日照射,叶子全部变成像含羞草一样,地的表面像做豆腐的豆腐皮一样的硬皮。下午太阳西去,地面反潮,土质潮润。由于山窐蜘蛛较多,布下了“天罗地网”,豆子上面无虫害,不需要打农药,是天然的绿色食品。由于天然的气候,环境条件好,豆子的颗粒长得比较饱满,味道鲜香可口,销售供不应求且价格高。花生颗粒大、品味香、产量高,适宜压榨成花生油,油炸花生米,花生米炖猪脚、炖排骨、煮稀饭,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深受男女老少喜爱;绿豆汤清凉解火、防暑降温、美容养颜,适宜做冰糖绿豆汤、煮稀饭、绿豆炖腊肉、绿豆炖鲜排骨、绿豆莲子汤、绿豆白木耳汤等,非常适合老人、小孩、青年妇女食用。豇豆性平、味甘咸,归脾、胃经。具有理中益气、健胃补肾、和五脏、调颜养身、生精髓、止消渴、吐逆泄痢、解毒的功效。豇豆叶子还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吃法:豇豆稀饭、豇豆红薯干稀饭、豆沙包子、豆沙饼。黄豆具有长肌肤,益颜色,填精髓,增力气,补虚开胃,是适宜虚弱者使用的补益食品,具有益气养血。健脾宽中,健身宁心,下利大肠,润燥消水的功效。黄豆的吃法:做豆腐,豆腐清凉可口,特别是用柴火烧浆,石膏水点浆,做的豆腐特别好吃,特别是逢年过节,我最爱吃父亲用猪油炸的豆腐,用黄豆做的豆酱、豆鼓、千张豆腐皮(豆浆冷却后,用做面的筷子一张一张捞起晾干,肉汤烧着吃或炖鲜肉吃)、豆腐乳、豆鼔烧虾米、豆鼓烧小干鱼还有晒的豆腐干烧辣椒。

玉米有红玉米、黄玉米、黑玉米、白玉米,具有调中开胃、益肺宁心、清湿热、利肝胆、延缓衰老等功能,我最爱吃的是黄玉米和白玉米。吃法:1、以灌足浆的嫩玉米整个煮着吃;2、嫩玉米煮稀饭;3、玉米、红薯干稀饭;4、老玉米磨成粉,用玉米叶蒸玉米包子吃;5、爆玉米花吃;6、柴火灰里烧熟吃;

我少年时吃了家乡特色豆,吃而不厌;青年时期,离家万里,回到故乡又吃上特色豆,特别香甜,吃而不厌;中壮年时期,带着妻子儿女回到故乡,再吃上这些特色豆,特别亲切,特别香甜;到了花甲古稀退休养老再回到第一故乡,吃上这些特色豆,吃而不厌,觉得特别有口福,特别开心快乐。

二、甘香芋

留头去尾地下种,火粪大粪催芽长。立夏菜饼上高脚,灌水盖草防干旱。

八月挖芋可以尝,九月十月长苞头。芋娘蒸肉上大席,芋仔炖肉美味鲜。

解说:芋头有沙芋头、白话芋、白芽芋、红芽芋(香芋)、甘香芋。八都主要以甘香芋而闻名,它生长在天晴一块铜,下雨一包脓的马岗土良田里。清明前后种芋头,立夏左右施足菜饼、棉饼,放水发酵后施在芋头脚下,再浇上大粪上脚,一路芋头一条沟,便于天干时浇灌水。端午前后拔草、割茅草盖到芋头脚下,保持土壤疏松,便于芋头生长。到阴历七月半左右,芋头基本长成形,可以少量挖着试尝。七、八、九月经常灌水,保持土壤潮湿,便于芋头生长。到霜降左右,芋头长成熟后,芋头可以收挖。由于白话芋长得特别大、淀粉多,卖给酒店、宾馆去皮切片,与五花肉一起清蒸,端上大席,是一道好菜。香芋和甘香芋去皮切块与排骨或瘦肉清炖,味道鲜美,清香可口。香芋和甘香芋去毛洗净,放在生铁锣罐里,用柴火蒸熟,倒在筛里,稍凉后,再炒上青菜,边吃芋头边吃青菜,别有一番风味。因此,甘香芋是一种特色的土特产。

三、长粒糯米

长粒糯米长又长,做出米饭白又白。男女老少都爱吃,质好品优价格高。

长粒糯米长又长,酿造米酒香又香。亲朋好友客来带,好吃好喝又好卖。

长粒糯谷是故乡特色作物,自古以来一直播种加工糯米以后可以用来做糯米饭、白胖米,加工糯米糖酿造米酒和安葬古墓的优质原材料。我从小爱吃母亲用红枣煮的糯米粥和油渣炒的糯米饭,吃后肚子舒服、身体健壮有力,长大后逢年过节,扯秧插田,爱喝点用长粒酿造的糯米酒,清香可口、甜香味美,容易入睡,我还爱吃用糯米糖做的花生糖、芝麻糖和白胖米泡的糯米糖吃。平时用花生糖、芝麻糖招待客人。

四、范镇苎麻

家家户户种苎麻,日日夜夜忙管理。

男女老少齐加工,产值高价喜丰收。

范镇苎麻以范镇村、源源村、陡岗、八都四个村为主要产地,产量高,质量好而闻名,远销日本,换回外汇。其中陡岗、温村、李村;范镇八都大畈张、大畈吴、郑家村、郭家铺等最好。范镇村的有塘下蔡、南面蔡,源源村有石壁徐、沈家榜、河下李、岭上杨为主的生产苎麻的产量高、麻肉厚、纤维长、质量好。范镇生产的苎麻主要产地曾在解放前很有名气,解放后随着我国工农业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与国外建交的国家越来越多,对苎麻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特别是七十年代初,中美建交、中日邦交正常化,对苎麻系列纺织品的贸易往来数额越来越大(以日本为主的麻纱、麻球和做和服的麻料等,日本转卖到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赚取了大量的外汇)。调动范镇的农民种植苎麻的积极性,扩建了种植苎麻的面积,增加了种植苎麻的投资和加工苎麻的工艺(打麻机、烘干房)。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次我回到故乡问了父亲和两个哥哥家里种了多少苎麻?打了多少苎麻?每斤苎麻的价格卖到多少?他们讲凡是适宜种植苎麻的地全部种了(除种菜的地外)。群众种植苎麻的积极性很高,起早摸黑地在麻地拔草、锄草、施肥,特别舍得投资买化肥,都是挑价格高进口的尿素,下一场雨施一次肥,使苎麻长得又高又粗,麻肉又厚,打出的麻色又好看,卖的价格又高,每斤八、九元,家家户户卖麻都有钱。由于发了财,有的盖了新房,年轻人有的买了自行车,有的买了摩托车,有的买了缝纫机,有的买了电视机,听了父亲和哥哥的介绍,我心里特别高兴,同时从村上男女老少、兄弟叔侄的脸上看到了幸福的笑容。父亲和哥哥及村庄人都说共产党好,共产党的政策好,社会主义好人民才幸福。

苎麻是一种经济作物,除了卖给工厂加工成产品销售国外兑换外汇,还可以加工成农民日用产品,如粗麻(龙)绳、学校学生拔河时的绳子、工地建筑吊装绳、农民耕田犁耙绳、汽车绑货绳等。细绳:妇女做鞋打底和上鞋绳,端午节包粽子的捆粽绳,还有中粗的捆柴绳、箩索绳和牵牛绳等。

我爱故乡土特产,除了上述几种外,还有高粱、玉米、棉花、小米、芝麻等。

太祖樟

太十嘴处太祖樟,数百电击腹内伤。东南西北客来往,春夏秋冬只等闲。

喜鹊含种播山岗,繁殖子孙才知优。精雕细琢龙凤祖,樟木家具中外扬。

太十嘴,东到秧鸡笼,西至柏树下李村,南经新屋范到源源村,北至故乡(大畈张村三百米左右),东西南北十字路口处生长一棵数百年的樟树,由于樟树年久而得名太祖樟。解放初,我五六岁的时候,大年初二第一次跟着父亲和两个哥哥路经王家岭、方窊、老屋范村、长石壳、红山包、杨家窊到岭下杨到舅舅家拜年。记得那时候体质差,由于一路都是山路和羊肠小道,大哥背着我或骑在父亲两肩上,平坦路自己走。中午在舅舅家吃午饭,下午到源源村和彭下河大姐家拜年,之后经沈家村、新屋范,路经太十嘴,我好奇的问父亲,这棵大樟树为什么中间都空了。父亲说,据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这棵樟树上面有一个大洞,天变和下雨天时,当人们看到洞里有个怪物后,由于惊吓,回家以后高烧不止。人们迷信,到此树根前上香叫魂,然后病才慢慢好,恢复健康。有一天,乌云密布,雷电轰鸣,突打一声暴雷,将大树击开,把那怪物抛在几十米外的地里。当雨过天晴,人们到地里干活路过此处,只见太祖樟肚破树开,并在地里找到一条大蟒蛇的尸骨,从此以后,人们经过此处都向太祖樟作三个揖,以表示对太祖樟的敬意。由于樟树的古老,树上结了很多的种子,喜鹊和其它鸟类将种子用嘴啣到山上和其它地勘上,又长出了许多大小樟树。

岁月年华日月久,时光流逝格外亲。太祖樟还是像人一样,受到它的子孙尊敬和爱戴,每年阵阵春风出来飘飘香风,陶人心醉。曾记得,十六至十八岁当社员时,和村上兄弟叔侄到田地干活,路过此处,不论是肩挑重担,还是肩驮犁耙,都要在此处歇凉。特别是有一年割谷,狂风暴雨,我挑着满满两篾丝箩谷,光车赤脚,顶着风雨一步一步地往回走。当走到太祖樟处,由于风雨太大太大,步步难行,只好在太祖樟树底下躲雨。待雨停后,再挑着谷子,步步滑来滑去,艰难地走回队里。每当想起此事,那一幕幕的情形,又展现在眼前,虽然时隔五十多年,仍然记忆犹新,实在难忘。太祖樟树是灌木之王,由于它的材质细嫩,适用于雕刻。自古到今,曾为皇宫雕刻龙椅、凤床,为大小庙宇雕刻各类菩萨,也适应雕刻民间的桌椅板凳和各类名贵家俱,扬名古今中外。

王家岭木梓树

王家岭木梓树坐南朝北,原属张绪淦地头边生长,属于他管理。树围八十公分左右,树旁边有一口清泉,长年不干。流到稻田里,多余的流到一个长方形的氹里。东边是园家洼西山头,西边是案山上东山嘴,南看太祖樟,北观大畈张。早晚无阳好乘阴,中午前后不怕阳。春暖花开香百米,夏热枝茂叶盛好乘凉,秋天丰收成白果,冬天榨油亮万家。

因木梓树生长在大路旁边,人挑重担到田地去,经过此处都爱歇一下。牛在周围耕地累了,将牛绳系在木梓树上,可以让牛喝清泉解渴、睡在地上乘凉。木梓树上结的木梓可以榨油,木梓外面带白色的可以加工成皮油,木梓里面的加工成梓油。皮油是加工蜡烛、矿烛的主要原料,蜡烛主要用于学生读书、先生批改作业,春节和月半小孩玩灯笼里的照明和民间舞狮玩龙灯主要照明,燃烧自己,给人光明。矿烛主要用于地下开采金银铜铁锡、地下矿照明之用。木梓树根可以做药材之用,对治疗生鱼口病有特效。记得我小时候(十岁左右),我大腿上生了一个长有两寸,宽有半寸,通红的生鱼口。当时我很害怕,找我父母看,母亲看后说:“这是生鱼口,你不要害怕,你去挖一根小木梓树根”。我听后就出门在港边沙滩上用锄头挖了一个小木梓树根,用刀去掉粗皮,洗干净拿回家。母亲用刀砍成半寸长,一节一节的放在锣罐里,同时放两个土鸡蛋加上适量的水,用大火烧开把树根汁炖出来,蛋煮熟,然后把汤倒在两个碗里,鸡蛋捞出剥壳,一碗放一个鸡蛋,加点糖,冷却后在上午九点左右让我吃一个鸡蛋。下午四五点再让我喝一碗根汤,吃个鸡蛋。我睡了一晚,第二天早上起来,鱼口处已消去红肿,用手摸一下也不痛了,又过两天生鱼口处已痊愈了。所以说,木梓树根煮鸡蛋是治疗生鱼口的特效偏方。

木梓树材质细嫩,粗老的木梓树可以盖板、打风车(用于农村对稻谷、小麦等颗粒作物用风力把杂质分化开,保留精炼的)、打桌面等。

母子树

母子逃难到八都,卫兵垦荒建家园。村东栽上母子树,昼夜盼望君(父)早归。

相依为命终归去,叮嘱子孙数代觅(寻)。岁月时光一线去,垂头丧气深夜归。

数百年以前,张公永良太高祖在当朝为官,由于被奸臣所害,为了保住张府独苗,忠臣好友提前安排,派得力的十三名官兵护送其母子到江南唐朝一世太祖宁公(武宁县庐山西海有墓为证)邻县瑞昌县老莫家清湓街临时安家(用茅草和芦苇搭的简易住房)。周边有很多田地,但是曹家河,水钻砂(传说一算命先生从此过,肚子饿了到乡民家拿出银文想买餐饭菜充饥,乡民满口答应,并接待其坐下,吩咐其妻子安排用茶,他妻子速到厨房烧了开水,拿来泡米(用糯米炒的泡米),用碗张了大半碗,并用开水筛在泡米上),这位先生,看在眼里,立即顺口说:曹家河,水钻砂。从此以后,原来河水从沙子上面流走变成河水从沙子底下流走。后来才知,这位算命先生是仙人下凡,视察民情,责怪乡民没有好酒饭菜款待,就说了此言,成了现实)有河无水浇灌良田,田干旱时,有种无收,无法养活一大家人,便派人四周察看,便发现卢家山东边山脚下有一口大泉水向东流去,浇灌一大片芦苇长得旺盛,回来向母子两人告知,经众人共同商量,决定将临时家搬迁到八都畈,建立家园(他们砍下芦苇,到山上砍下树木,在八都畈江堰氹南边一百米处搭起了临时居住的茅草屋,以作居住之用)。从此砍芦垦荒,围建良田。经过数年艰辛的生产,种出了五谷杂粮,维持岁月充饥。后来生产不断发展,粮收越多,并首次第一批向瑞昌县府交纳公粮(瑞昌县志有记载)。最后太祖娶妻生子,儿孙满堂,家丁兴旺(其他十三名官兵下落不详,瑞昌县志无记载)。

母子树是指为了纪念永良太高祖之妻马氏太婆和其之子张公克柔太祖(小二),他们怀念从北方逃难到八都畈安家落户而在村庄东边两百米处一块高地栽的檀树和雅棚树。这两棵树都是春天发芽长叶,夏天枝叶茂盛,秋冬枯黄落叶的灌木。其材质细滑坚硬,比一般的木头要结实。它的象征意义是:1、象征母子逃难至此的坚强意志;2、象征母子到此地开荒种田建家园的坚强毅力;3、象征母子站在村头期盼夫(父)灵魂归来;4、象征派出子孙到异国他乡打听太祖的下落,回家时可依树为标志,回家时看见树就找到家;5、大畈张村地是木排地,母子树象征着木排头上两根撑筏行走的木杆,插在此地,使木排永停留在风水宝地,照应子孙后代。

母子树树高12米以上,树粗2.5米左右,夏天枝丫繁茂,树根根深蒂固。可叹在一九五八年大炼钢铁、大办食堂都被砍伐了,枝丫当柴火被烧掉,粗木被人锯板打家具,这些都是全村人都亲眼所见。

芦泉水库

1969年9月初,第一次享受军队干部探亲假待遇回到了可爱的故乡,心情十分激动,看到了生育我的父母、兄弟姐妹、村上的兄弟叔侄,同时也看到了伴随我成长的山山水水、良田旱地、花草树木、庄稼和村落,觉得十分亲切和快乐。头几天,走亲访友,而后,和兄弟叔侄唠家常。当曹茂桃姑父一等人向我提出:“八都正在建设献忠水库,全县公社和机关单位都派人员支援,献出一份爱心。你是八都人,现在又是解放军,也应该向献忠水库建设献出一份力量和爱心”。

我立即表示:“行,明天就去”。第二天一早,我速起床洗脸刷牙,吃过早饭,和参加芦泉水库大会战的全村社员一起带着工具来到八都芦泉水库工地上,因我们来到较早,工地上人不多,我们来到了分配小队的任务的地方。我望了一下,足有三十米长,二十米宽,正方形的方圆凼,各自放好工具,做好会战准备工作(脱衣服,系鞋带,拿铁锹,扁担,斗箕、板车等工具)。队长分好工,叫我先铲土、装车,就开始干起来了,不到十分钟工地上人山人海,红旗招展(全县每个公社一面旗,八都大队每个自然村一面旗)工地广播也响了,唱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这时工地上的人们干的热火朝天,来往人员穿梭,挑起担子如飞跑,装的装,上的上,拉着板车快步跑。大概一个小时,我换下了一个年纪比我大的挑担的社员,当时我心想:“当兵几年未挑担,不知能否坚持下去,但心中想我现在是一名军人,代表解放军在工地上,要为解放军争光,决不能丢脸,无论如何也要坚持下去,做好榜样”。我拿起扁担挑起快步走,倒了土后快步跑。满身冒汗,衣服湿透。大概又干了半个小时,广播又开始响了:“向解放军学习,向解放军致敬”,并写了表扬我的广播稿在广播里播放。我抬头一望,好像工地上一双双的眼睛都看着我,我不好意思,低着头,不停地来回跑。顿时,工地上更干劲十足,更加热火朝天。干了一阵,我再望望每个人满头大汗,全身湿透,他们用毛巾边跑边擦。当我每担挑上坝上时,听到夯坝的队员喊起夯坝的号子:“同志们啊,加油干呀”、“齐努力,夯(适用压坝的一种工具,用石头或坚硬的木头制作而成,并用绳子若干根系在夯上,有四、六、八、十,甚至十二人在夯歌的指挥下,一起拉起甩在半空,一起落地压结大坝)得牢”、“提速度,保质量”……

到了半上午,广播里通知休息。各队挑坝人员立即围在一起,有的抽烟,有的喝水,有的聊天,有的赞誉:“今天工地工效一定很高,你看我们半上午就挑了这么多,其他各单位也是一样。按这个速度下去,一天差不多要出两天的效益,这就是大干社会主义多劳快跑的具体表现”。休息时间到了,工地上又开始用铁锹装的装,用锄头挖的挖,用斗箕挑的挑,用板车拉的拉,又响起了多劳快跑的节奏。经过了休息,体力得到了恢复,广播里编写了前两个小时某某民兵连突击队、某某青年团突击队、某某公社突击队、某某单位突击队的好人好事。在好人好事的精神鼓舞下,又掀起了新一轮的大办农业,兴修水利,建设芦泉大坝的新高潮。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建设瑞昌,为献忠水库(芦泉水库)出力,献爱心。当时,有的从北线横立山、南阳、黄金来的突击队,有的从洪一、肇陈、花园来的志愿队,有的从南义、和平、峨嵋公社来的民兵连突击队,还有从县城各机关抽调的青年突击队,他们每天劳动的报酬只是在本单位记当天的工分,没有一分一厘的额外报酬。现在我回想起来,那时候人的觉悟有何等的高,一个人的思想有多么的好,每个人奉献有多么的大,是无法用数字和优美的词语来统计和表达的。十二点快到了,送午饭的人来了,广播通知:“上午工作结束,开始吃午饭”。我把最后一担送到大坝上,然后放下工具,准备吃饭。中午主餐是红薯丁大米饭(三分之二的干红薯丁,三分之一的饭),副食是干萝卜丝和黄菜,还有冬瓜鸡蛋汤。当我端起饭的时候一闻,那种干红薯的香味扑鼻而来。由于几年没干重活,肚饿之因,便大口大口地吃,不一会儿就把饭菜吃完了。他们便说:“你怎么吃饭那么快?”我说:“当兵的,养成了吃饭快的习惯”。然后,打了半碗汤,三下五除二喝完了,并把碗洗好。这时我看到他们有的只吃一半,有的还有三分之一没吃完,我便坐到一边休息。中午包括吃饭一个半小时休息,除开个别人坐在一边打瞌睡,其他人都围在一起问我在部队里的情况。当什么兵、在什么地方、看见大海没有、打过仗没有?甚至还有人问道看到几大的官。我回答他们说:“我是当炮兵的,就是电影里看到的最长最长的炮,从我们这里可以打到长江边,五十四里路。一发炮弹,弹头八九十斤,爆炸后50米半径周围之内都可以杀伤。”当你从九江坐火车到达南昌(省会),后经鹰潭(江西省边界)、三明市(福建的地级市),到达厦门集美火车站,后乘解放牌汽车到达炮团营房。部队营房上面盖大草,下面干打垒(用半干湿的土砌成的墙),内外墙抹的比较漂亮。被褥整洁,枪支摆放整齐一致。我们没有打过仗,但是在海边钢筋水泥建造的火炮掩体里,晚上金门的探照灯照到我们身上,连口袋里的钢笔看得一清二楚。敌人的宣传弹从我们阵地头上飞过,空中的爆炸声,宣传品撒洒一地。不论是当地的老百姓和当兵的一律不准看,捡起来交给上级统一销毁。大海一望无边,无风三尺浪,有风三丈高一点不假。部队首长,我只看到最大的福州军区炮兵司令员皮定均。毛主席说过“小皮有功,由少进中”,说的就是他。一次在我团召开作战会议,我们警卫班为大会服务,端茶倒水、端饭端菜、站岗放哨,保卫首长和参会人员的绝对安全。团长、政委和其他团首长与我班住在同一栋房子,进出门时时相见。后来我也问了一下,家乡的文化大革命情况和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及部分家庭的具体情况。时间过得好快,下午劳动又开始了。队长叫我挖土、装土,怕我受不了,照顾我休息一下。我先用铁锹铲边锹边装,当工作正常时,我又拿起锄头挖土。不到半个小时,工地又热火朝天,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场面。广播里不断宣传各单位的好人好事,大概一个小时后,我又换下了一个拖板车的人,去拉土。当时有人问我:“你会拖不”?我说:“当兵的什么都会,样样都在部队干过”。他说:“我不信”。我说:“不信,你就看看吧”。经过几个来回,他看到我拖车熟练自如及板车倒土的方法,便说:“你们当兵的,样样都行”!一个小时左右,村上的一个健壮小伙又换下了我,叫我跟着上坡推车到大坝上倒土,我跟着车来回穿梭,一直干到太阳偏西。因有的人住的比较远,当天任务完成较好,所以提前收工。大家把各自带来的工具找齐,各自带回。我在坝上望了一下,不到十五分钟,工地空无一人,但大坝加高了很多,便一路回家了。路上队长问我:“累不累,受得了不”?我说实话:“有点累。但是我只干一天,你们要把水库修起来,大家会更累。我年轻,晚上睡一觉第二天就好了”。回到家我到港里洗了澡,并把衣服洗了一下,便回家吃饭。坐了一会儿,父母关切的说:“今天累了一天,早点睡吧”,我便去睡了。不到几分钟就进入梦乡,白天那生动的场面一幕幕地在梦中浮现……

1970年5月份我又回到故乡探亲,我特意到芦泉水库坝上观看,只见水库大坝已建成并储存了满满一库清澈如镜的水,并有一部分从溢洪道流出,还看见有部分鱼在水中游弋。我问了一下看管水库的人:“今年养鱼了没有”?他回答道:“今年放养鱼了,你以后过年回家到这里可以买鱼吃了”。我说:“好,到这里买鱼方便”!后来国家还拨了专款加固了水库大坝,用水泥预制块内外铺面加固,现在下再大的暴雨也绝对安全。芦泉水库经过四十多年的储水、放水灌溉、储水养鱼,给八都人民带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洪涝不受灾,天干不受旱,旱涝保丰收,造福八都人民千万年。

最后,我要告诉年轻的一代人和以后下一代的人,芦泉水库是他们靠吃红薯、干饭、稀饭、干菜、青菜等杂粮,以顽强的毅力、冲天的干劲、自我牺牲的精神干出来的,是靠他们手挖,肩挑,快步跑修建起来的;是靠八都人民和全县各公社、各单位人民支援建起来的。是用人民的汗水、鲜血乃至生命(由于劳累过度,死了一人)换来的。

他们没有拿一毛钱的工资,一分钱的补贴,全靠回到本单位记工分,他们大公无私,为国为民,自我牺牲的精神永远在值得我们学习。同时我还要告诉你们,瑞昌的五大水库(南阳的石门水库、高丰的大瀼水库、横港的横港水库、范镇的高泉水库、县城的红卫水库)和夏畈的南阳河大桥、范镇至瑞昌的长河都是靠瑞昌人民象修建芦泉水库一样手挖肩挑快步跑修建起来的,为改善人民生活、增产增收,支援经济建设与发展功不可没,为造福瑞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聪明泉

方阴两洼两口氹①,岁月时光流不完。只要喝了此泉水,心明脑灵全身爽。

注:方洼坐北朝南,背靠案山上,口朝范家垅,东靠王家岭,西靠南山背,中间有一个泉水凼,下面有两丘水稻田,常年四季泉水流不断。炎热盛夏,喝了此泉水身清气爽。

阴洼两口氹里用热水瓶和陶瓷茶壶提泉水。喝过之后,心明耳聪,全身舒服,看书也看得进,作业也做的对,考试也考的好,年年数学考满分。全家都经常喝此泉水,二侄儿友斌,虽只读小学,但很聪明,十几年来在瑞昌粮食局和九江粮食局担任搬运队长,团结群众,一道完成任务,赚了钱,买了车,日子过得红火。大侄友强,小学文化,脑子灵活,夫妻办了早餐店,供两个儿子念完了江西师范大学,并接了儿媳妇,生了孙。大儿提了科长,小儿考上了硕士研究生。大妹绪香,小学文化,人很聪明,干一行,红一行,评过劳模,两个儿子都考上了南京邮电大学,家庭在兄妹之间,算她富裕。小妹桃花,种种原因,一天书都没读,但人也很聪明,记忆力很强,农家里里外外的活都干的很好。全村大部分都喝了此泉水,青壮年打工赚大钱,有志青年考上大学,参加工作,也赚了大钱,他们回乡做房,买房,又买车,人人笑逐颜开,个个幸福说不完。所以两洼的泉水取名聪明泉。

我十七岁到十八岁在生产队当社员,不论是耕地锄草,割谷插田都要到方阴两洼取水喝。

全村人喝了此泉水,身体健康,年年增寿。父亲活到77岁,母亲81岁,大哥大嫂都快80岁了,此泉水也可叫长寿泉。

南沟北港

芦泉泉涌东流去,汇集洪水冲成港。港上拦堰水流沟,沟上作坝灌良田。

南沟:是从北港第一个堰坝上港开的水沟,顺郭家塘村、郑家村、高山、案山北山脚下流至吴家村和秧鸡垅田畈中,流至天耙山山下港。

北港:是从第一个堰坝经上屋畈、上屋李、三房李、下屋李、堰上蔡、大畈张、大畈吴到蔡家堰流至天耙山脚下,经鸡公桥港流到范镇长河。

由于有了南沟北港,八都畈所有良田都能在一年四季得到合理灌溉。当雨季洪水泛滥时,挖开堰坝和沟坝可以排涝,保护良田不受淹没和冲坏,农田庄稼饱收。在天干稀雨季节,将港各堰拦坝储满水,合理灌溉良田。在天干旱时,打开芦泉水库闸门,按时合理分配,保障各村村民生活用水和各村组良田灌溉,为八都人民旱涝保收,增收增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过上富裕生活起到了决定性的保障作用。

南沟北港鱼飞跃,春夏秋冬各寻窝。酒店宾馆餐中菜,饮酒美食饭量增。

春滩沟田鱼生籽,夏潭沉凼午避暑。秋日避阴夜乘凉,冬月泥洞躲严寒。

在五六十年代,故乡的南沟北港藏有很多的鱼,一是发洪水从长江赤湖、赛湖顺河游到八都畈,退水时落到沟和港里面;二是钻进芦泉洞里过冬的,春天再游出来的鱼;三是沟港里躲藏的鱼。鱼的种类有很多,有鲶鱼、乌鱼、鲫鱼、游餐鱼、麻沟鱼、泥鳅、黄鳝、脚鱼(鳖)、乌龟,还有鲤鱼、草鱼、鳊鱼、鲢鱼等。春天耕田,田地从沟里放满水,鱼顺水游到田中生籽。港里的鱼在浅滩水草中和岸边柳树根中生籽。不论是公鱼和母鱼,春天都要补充营养,四处寻食,所以,满港、满沟、满畈,到处都可以抓到野生鱼。夏天由于天气炎热,鱼在天亮前都游到港沟的水凼里,害怕高温,沉入水底。秋天虽然树黄落叶,但是白天的温度较高,鱼害怕在阳光照射的地方活动,躲在避阴的地方或晚上游出来乘凉。冬天,鱼也像其它动物一样,游到深水洞里、泥里过冬。所以,芦泉是冬暖夏凉,很多鱼都游到芦泉洞里去冬眠。我喜欢到沟里去抓鱼,也喜欢用桶和盆把水搞干抓鱼。更喜欢到港里深凼中,岸边里树根下去摸抓鱼。我还喜欢用黄鳝钩在塘边、沟边钩黄鳝。由于黄鳝很滑,开始学钩黄鳝的时候,连钩把黄鳝甩在平地上,再用双手把它捉进鱼篓中。后来学到别人把黄鳝拉出洞后,用左手中指捉黄鳝的经验,自己也慢慢掌握了技巧,也吊到了不少黄鳝。

我五六岁时,看见大的小孩拿着捞鱼的工具到沟田里去捞了很多鱼,我就跟母亲讲我也去抓鱼。父亲听后,便拿出工具叫我跟他一起去。因正是五月天,稻田除草打了很多石灰。鲫鱼、泥鳅、鳑鲏、小鲶鱼等喝了石灰水,在田里东奔西跑,四处逃命,最后都游到田岸边,我高兴地叫了起来,这里有一条小鲫鱼,于是把它捞起,又看见一条小鲶鱼,又把它捞起放好。过了一会儿,一条大泥鳅从田中间游到我面前,我把它捞起装好。最后,一条大鲫鱼(2两重)东倒西歪,摇摇晃晃地从田中间游到岸边。在父亲的帮助下,将鱼捞起装好。当时心里特别高兴,回家后便将鱼给母亲看,并跟母亲说中午要吃鱼下饭。后来,我又跑回了田里去,捡鱼的大人小孩多了,我再也没有那么好的运气,只抓了几条小鲫鱼和小泥鳅,扫兴地回了家。

大概八九岁的时候,我看到村上五六青壮年,鬼鬼祟祟在一起又是拿钱,又是说话,见人来了以后都不讲话。由于我是小孩,他们不防,听到他们说要买茶饼毒鱼。因我听不懂什么叫茶饼,什么叫毒鱼,边跑步回家问我父亲是怎么一回事。父亲说,这是大人的事,小孩莫管。但他自己从楼上拿来捡鱼的工具,检查绑的绳子牢不牢和网子有没有破洞。后来我又跑到村口,看见有三个大人拿着绳索扁担向西走去。下午只见那三人每人挑四块茶饼回村放在碓臼旁,用捶子打成小块,放在碓臼中,然后舂细,分别装在六只水桶中,并从港边扯来鱼腥草放在桶里,然后用大锅烧开开水,把开水倒在桶中,在天快黑时候,挑到江堰凼用棍子不停地在桶里搅动,鱼腥草和茶饼起化学反应,生出了大量的白色泡沫,最后连饼渣和泡沫一起倒入水中。由于流水的冲动,产生的药性经过三四个小时,江堰凼的鱼东窜西撞,这时毒鱼的人很高兴,拿着捡鱼工具到水里捡鱼,并派两个人到三里以外用网子封住水口,防止鱼逃走。由于晚上天黑,用竹子做的火把在水中照着捡鱼。药水流到下一个凼,鱼儿发一个凼,用网捡一个凼,不停地向下发,不停地向下捡,直到天亮。毒鱼好开心,捡到百余斤。一夜好辛苦,天亮回家分。第二天,我和同龄的四五个小孩一起到村后港边一个凼里去捡鱼。在水里搅动以后,我发现一条白鱼,又像黄鳝又像蛇,其它几个害怕上岸了。我看了在水上游的白鱼头嘴尖尖,像黄鳝,我便用双手将白黄鳝抓住捉回了家。我是第一次看到白色的黄鳝,后来村上大人们都来看。一个叔说这不叫黄鳝叫白鳝,它比黄鳝的价格高好多,肉质鲜嫩,是一种稀少的鱼类,生长在长江里,可能是发洪水时顺水流到我们港里来的,后来才放心地将白鳝烧熟全家食用。它是我第一次看见、第一次抓的、第一次吃的白鳝。

我是喝着南沟北港的水长大,它是伴我成长的场所,给我带来了人生的快乐,每当我回故乡时,我都要去南沟北港看一看。每当我站在那里,那一幕幕儿时欢快的场景出现在我脑海中……

蛤蟆泉

年年姑家去拜年,回回路过蛤蟆泉。男女老少齐集会,担水洗刷不得闲。

春暖花开泉冒气,夏日残酷水中凉。秋风落叶洗凉爽,冬冰雪飘不觉寒。

欢颜笑语水照镜,除脏漂洁神清泉。吾府一口幸福井,长涌不断千万年。

蛤蟆泉系上屋畈吴村东南100米,祠堂西南80米交界

处。西是一条大路,东是一丘良田,原始杂草丛生的一个泉凼。春天,蛤蟆在凼边聚会哇哇叫。夏天,狂风暴雨时,蛤蟆从凼里跳到岸上乘凉。有几个小伙子夜间用火把去抓蛤蟆加餐,手脏后到凼里洗手。农民耕田到凼里洗脚,觉得凼里水非常凉爽,于是向队里建议把泉水改造成一个井。解放后,

上屋畈吴村在小队队长吴盛朗、会计吴方针等带领下,青壮年积极参加,从北山用钢钎撬开石灰石、青石板,背驮肩抬,板车拖运到村东大路边,然后买来石灰,从港里挑来沙子,把泉水凼砌成长八米左右,宽五米左右,深二米(水底1米,水上面1米)的水井。井里分三段,一段吃的水、一段洗菜的水、一段是洗衣鞋的水,每段都有出水口,保证流水不腐(后来又用水泥加固,确保刮风下雨,水不污染)。最后这个水井取名大家七言八语,最终确定叫蛤蟆泉。

我的童年

童年天真,聪明灵活。童年无怨无悔,自由自在。童年可爱、可笑、美满、幸福。

一、上学

天蒙亮,速起床,牵牛带书田埂上。水牛吃草我背书,牛饱赶牛快回栏。洗脸刷牙吃早饭,叫齐伙伴同上学。蹦蹦跳跳路上引,到校问声老师好。放好书包和作业,认真听讲不贪玩。做完功课不懒惰,高高兴兴回家转。语文音体3,4分,唯有数学得5分。年年升级不留级,老师父母已满意。

二、放牛

红日东升快起床,牵牛出栏上山岗。先把牛绳角系好,快鞭把牛赶山上。吃茅、吃草又吃叶,我坐山顶看书忙。牛儿吃一阵、又一阵,两边肚子已吃饱。解开绳索牵下山,牵到库边洗个澡。牛知我意身洗洁,上岸跪下待我骑。小心趴上水牛背,带直牛绳叫声起。牛知人性趴地起,保持平衡体慢起。两脚一夹,喊声走,慢过范垅过桥走。走过王岭栏门口,喊牛卧下下牛背。挽索赶牛进牛栏,上块栏板又上栓。

三、六月下雨隔牛背

“六月下雨隔牛背”是民间一句通俗的谚语。十岁左右,6月中旬的一天下午,天空雷电轰鸣,天空一片漆黑,我们在范家垅放牛,速骑上牛通过王家岭往家赶。刚过堰沟桥向东拐,这时一阵风雨朝我们袭来,突感身上半边凉爽半边热,我朝身上一望,老天给我开了个大玩笑,“六月下雨赶牛背”这句谚语让我骑茌牛背上证实。我身上左边湿来右边干,往牛身上一望,也是左边雨淋右边干。我朝天哈哈大笑,快牛加鞭,口里边喊着“六月下雨赶牛背,右边干来左边湿。天开一个大玩笑,让我骑牛来证实”。不知不觉到了村上牛栏旁,把牛关好便回家了。父母看我身上半边湿半边干,问我:“你是不是从牛背上摔了下来”?我说:“没有”。又问:“没有,怎么身上湿了呢”?我说:“我骑在牛背上下着风暴雨,有句俗语“六月下雨隔牛背”正好被我撞上了”。母亲叫我赶快去换衣鞋,我立即进屋了……

天火烧屋

五十年代中期,我七八岁左右。一天早上,突然有人高喊:“救火、救火、带着脸盆和水桶……”。我就拿了一个脸盆跑到祖堂屋门口向西方一望,只见半天浓烟滚滚,火苗窜出屋顶两丈多高。全村男女老少齐出动,大火就是命令,全村各路都有人跑步前进,赶到发火现场。我听到一个有经验的老人正在指挥:“去两个人到祖堂屋把长楼梯抬来”、“附近的把自家的楼梯拿来两个绑在一起”、“楼梯放好后,青壮年带着锄头上屋顶,首先扒开火炉,其他人到水井和水田里去提水。另外去两个人到堰沟把水引过来……”。当时我拿着一个脸盆到田里端了一盆水回来时,只见熊熊大火烧的更旺,三个楼梯组成了传递水的人墙,一桶桶的水泼在熊熊大火上,一盆盆的水泼在火路上。只听到传递水的人个个喊着:“快、快、快……”,泼完的空桶、空盆连连不断的传递下来,下面等着急的人抓着空桶、拿着空盆就跑到水井和水田打上水接着跑回,只见人象织布穿梭一样来来去去,去去来来。特别感动的是,绪斗之母陈娘,友水之母蔡嫂,绪清之娘彭婶等十几位五六十岁裹着三寸金莲小脚的老人也来回跑在提水路上。还有五六岁的小孩一人端不起就二三个人抬,那个动人场面至今难忘。经过全村三四百人的共同努力,四十分钟左右已控制了大火,不让其蔓延。一个小时左右,大火全部被扑灭。在扑火的同时,村里还在东南西北各路口各派二名十五六岁的小伙值班,以防个别思想不健康的人趁机偷盗(因人全部去参加灭火,各家各户无人,有的甚至门窗都是敞开的)。大火熄灭后,打火主事的人说:“火已经灭了,大家可以自行回家”。当时,三五成群的人议论着:“这火烧的古怪,直接从房顶烧穿,火势又猛,是天火烧屋,还是神火烧屋”,议论不止。年长和村上主事的十几人围在一起,对这场火怎么烧起来的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如何帮助重建火烧的住房。经调查,着火起因是位女老人用三口土砖砌成炉子用罐烧水洗脸。当时刮风把炉里的火苗吹到旁边松毛材处引起大火,烧至堂屋照方到阁楼上面放的一大堆干柴,加上干柴见火,西北风一吹,火势更旺,烧断桁条桷子,所以火苗冲上两米多高。火灾造成的损失:1、三间木料全部烧毁;2、床帐、被褥、衣服、鞋袜全部烧毁;3、家里存粮全部烧尽。一家有难,全村帮忙:1、就近安排住宿,全村捐粮、捐钱、捐物救济目前困难;2、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帮助重建;3、凡是需要木料的,到村公共山上去砍,需要多少,砍多少,由兄弟叔侄帮忙解决;4、重建需要木工、泥工和其他帮工都由村上帮忙。烧坏的房屋经过全村人一个月的努力,重新翻建一新。

天火烧屋是神话,火种控制特小心。大火无情人有情,一家有难全村帮。

牛打(触)架

我家养了一头公牛,打赢八都无敌手。牛体重二千斤左

右,牛头上长了一双筛角、一对大眼睛、四条强壮有力的大腿,脖子很粗壮,身子像大象,还有一条甩打苍蚊的大尾巴。

一天早上,我放牛回家,走到畈中间路上,牛把头一甩,拔腿就跑,我拼命的拉住绳索,连人带索跑了二三十米。由于牛鼻转轴拉过,牛就像脱了缰绳的野马,直奔我放牛伙伴绪银养的一条扁担角大公牛而去。一见面,两头牛就打(触)

起来了,头对头、角对角,拼命用力往前斗。我害怕极了, 拼命往家里跑,叫大人赶快去解牛架。大人拿着粪叉、扁担、

铁叉赶到牛触架现场。当牛看到大人拿着工具来,也害怕了,

不解而散。只见我那头公牛两眼通红,疯狂地向上畈奔去,

一路上人都喊着“这牛疯了”,人见人躲,牛见牛跑。经过

三房李、上屋李直奔上屋畈,又看了一头大水公牛,见面就

打(触),两头牛相持了半个多小时。当我父亲、大哥和细

叔赶到后,只见我姑爷(父),他带领几个身强力壮的人,拿着工具和竹竿做的火把,从牛两侧去烧两牛头。当两头牛看见用火把来烧,说时迟那时快,便立即不解而散,各自跑开。我细叔说:“感谢你们及时用火解开牛架”。我姑爷(父)说:“不用谢,这是应该的”。后来,我们慢慢地把牛赶回树牛栏跟前。牛也累了,便到沟里喝水。我大哥叫我去抠牛鼻子,我想了想,便到茅草堆上扯了一把鲜嫩的茅草,待牛喝完,拍了拍牛背,把草喂给牛吃。当牛吃草的时候,我眼明手快,用左手抠住牛鼻,我哥便拿来了牵牛绳穿过牛鼻,先临时系好。我把牛牵到牛栏前,缠好绳,赶进牛栏,上好板,栓好栓,提了一捆青茅,扯了一捆稻草放进牛栏。我自豪地向牛伸出大拇指说:“打赢八都无敌手,好样的!”,说完便回家了。

江堰凼

甲戌年间大干旱,沟河港塘底烫脚。

唯有江堰凼中水,救人救畜救粮棉。

父亲所说,他二十五岁时(1934年)我们家乡遭受了百年一遇的大干旱,田地干裂,粮食颗粒无收。沟河港塘干得泥巴成灰,脚踩上去烫脚。只有我村北边一百米江堰凼有水,用担挑,挑水不减,用水车拉,车之不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救粮救棉又救菜。我村家家挑水食用和喂畜,附近数里乡亲也前来采水,昼夜不停。所以当时人们都把江堰凼的水叫做“救命水”。根据老人说讲,为什么江堰凼的水车之不干,挑之不少,因为它与长江水相通……

凼中捉鳖

八岁童孩凼捉鳖,需要勇敢和胆识。

聪明机智加技巧,眼明手快加灵活。

一九五四年五、六月间,瑞昌下了一场特大的暴雨,我的家乡也发了大洪水,洪水冲出了港坝,淹没了良田,我先看到大水从我门前流过,后看到大水从村东张友石和远德家后门流进,前门流出。我又到前面绪跃家向南一望,只见满畈都是水,向西一望,洪水差一点流进每一个家。最后到后面我二叔家把后门打开一看,只见江堰坝被冲倒,田和港成了 一片汪洋。后来听说,瑞昌县城全部被淹没,洪水涨到桂林桥…

隔了两天,洪水已退。早上我放牛回家路过畈中石碾东边路旁,田角被洪水冲了一个大水凼。当时我看到水凼中有鱼在游动,泥鳅在凼中跳舞(直跳出水面,空中弯曲,最后直钻水底),凼中的水很浑,我断定水中一定有鱼。我便将牛牵回家关好,吃过早饭我和母亲说:“我去捉鱼”。母亲同意后,我便拿着脸盆快速地赶到水塘边,先用锄头将上面田

沟流的水拦断,不让水流下,后将凼边朝东朝北的水沟做

起坝来拦断。最后用盆子将凼里的水弄干并将鱼、虾捉起放

进兜箕里(鱼有游餐鱼、鲫鱼、小鲶鱼、泥鳅和袤沟鱼)。后来我用手在泥巴中抓泥鳅,脚板踩了一个像石板的东西并

觉得石板在爬动。我吓了一跳,赶快用锄头把石板样的东西

翻个边,才知道是一个估计有一斤多重的鳖(脚鱼),这时我想,等我去叫人脚鱼会跑掉,记得有一次我父亲教我捉脚鱼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脚鱼翻个身(四脚朝天),然后用手拇指和中指扣着脚鱼后腿处,但我的手很小,力气也不大,是无法捉住的。另一种办法是找一根棍子,让脚鱼咬着,然后用力将脚鱼头和颈往外拉,当脚鱼全部拉出时,用右手抓住脚鱼颈部,将脚鱼提起,脚鱼四脚落空,也就无力挣扎,

我立即上岸,其它东西都没拿就往家里跑,当有人看见问:“你手里抓了个什么东西?”我高兴的说:“我抓了一个大脚鱼”。然后跑回家把脚鱼放在一只水桶里并告诉了母亲。母亲说:“你真行”!我便到水凼边先将沟里的水全部扒通,然后将锄头、兜箕的鱼扛回。中午父亲和哥哥都回家了,脚鱼怎么吃法成了一个难题,最后还是我母亲用过去吃脚鱼的办法,将脚鱼放进锅里加上水,烧火将脚鱼烫死,然后将脚鱼拿出放在脸盆中,用剪刀将脚鱼底部剪开,将脚鱼腹内的肠肚及颈部的气管拔掉,再放进锅里,放上盐和调料,加上一点点水清炖熟,然后装在大盆里端在桌上。另外,母亲将鱼洗净,先放锅里用油煎好,然后放水、大蒜、干辣椒烧熟,再煮一碗干腌菜,打了一个鸡蛋汤,全家围在一起高高兴兴地吃了一顿美餐。

抓脚鱼不一定每个人都敢抓,有的人年龄虽小,但他胆

子比较大,机智灵活,看到脚鱼他能想出办法抓住。有的人

他虽然年纪大,个头大,他的胆子却很小,生怕脚鱼咬他、

脚爪抓他,就是脚鱼在路上也是枉然。脚鱼营养价值高,全身都是宝。肉质不论男女老少吃了都大补。民间有一种传说:“你咬我一口,我熏你一斗”。讲的是脚鱼上岸下蛋时如果被蚊子叮了一口,脚鱼就会中毒死亡。有一次,天黑时,我父亲扯了一把稻草放在门口道场,然后将我捉的脚鱼壳用刀砍下十分之一捣碎,撒在稻草上用火柴点着,一会儿,只听到蚊虫从四面八方飞来,待稻草烧完后无烟时,我父亲说:“现在你们可以出来乘凉,不会有蚊虫叮你,晚上也可以睡个好觉”。第二天早上起床后,我蹲下看到稻草烧的周围一圈密密麻麻都是蚊虫的尸体,这时我才明白“你咬我一口,我熏你一斗”的含义。现在很多工厂变废为宝,用脚鱼壳做像香和圆圈一样的蚊香及电蚊片驱蚊,为工厂带来巨大的效益。

狐狸偷鸡

九岁左右,一天清晨,天刚明亮,赶紧起床,穿衣穿鞋。速到牛栏,准备放牛,忽听前面,有人喊叫,狐狸偷鸡,狐狸偷鸡。我迅速跑去,走到大路,朝前一看,只见狐狸。头像猫头,身像小狗,长着很长,后长大尾(巴)。口咬只鸡,听到喊叫,大人都来,一起追赶。几个小孩,跑到前面,看见狐狸,长个大尾(巴)。狐狸跑到,堰沟之去,我见向东,顺田沟跑。大人看见,狐狸过桥,朝南跑去,跑到王(家)岭,大人追去,我和小孩,顺沟找去。当时我想,刚下过雨,路面已干,难看脚迹。那天沟里,一定有印,果然不错,继续找去。找到中间,发现新土,埋个土堆。我们用手,爬开新土,忽然一见,一只母鸡,鸡脚提起。往村里跑,当时村里,男女老少,都聚村口。把鸡一扔,大家辨认,远更周婶,一看就说,这是我家,一只母鸡。大家都说,是你家鸡,你就提走。(弄个大罐,炖上鸡汤,大家都去,喝口补身。)这时有人,提出问题,狐狸偷鸡,为什咬死,埋在土中,等鸡冷后,再去觅食。有位老人,他边提出,狐狸专吃,已冷食物。同时发现,麦地多出,留有鸡毛,肯定也是,狐狸原先,偷鸡埋入,田中冷后,再吃冷鸡。据人传说,吃了热食,如是妖怪,变成狐狸,就会马上,化尸为骨。大人那边,追赶狐狸,当时狐狸,站在地边,向北张望。看到人来,速跑山上,人群追赶,跑到山顶。人赶山顶,它便东跑,跑到阴山,窐地之去,突然不见。大人地里,到处寻找,发现东边,地岸刺棚,有一洞口。洞口有印,肯定钻洞,我们小孩,也到此处,看了现场,都有同感。大人便叫,小孩回家,拿来辣椒,拿来烟筋。家里拿草,放入洞口,火点稻草,先加辣椒(干辣椒)。取下草帽,不停扇风,烟入洞中,烟呛狐狸,想它出洞。烟熏半时,未见动静,再加烟筋,烧着扇风,烟再入洞。不停扇风,一时过去,未见狐狸,跑出洞口。大家议论,定是狐精,拿来竹杆,直插洞中,杆子太短,无法通底。抽出竹杆,搬来石头,堵死洞口,用撬铲土,封死洞口。如果是精,永世不能,投胎害人。从此以后,广传佳话……狐狸狡猾,皮毛昂贵,加工衣巾,定卖数千。过去贵族,太太公主,穿围摆阔。现在有钱,老板高官,夫人女媳,购买享受。

黄鼠狼吸血

解放初期,下场大雪,前后门封,天气很冷。野兽找吃,只只一般,黄鼠狼精,到处乱串。屋内屋外,便于躲藏,那时老鼠,到处偷粮。几乎家家,养猫抓鼠,厨房门槛,都留猫洞,便于进出,它抓老鼠。睡到深夜,梦睡正香,忽听鸡叫,满屋流串。赶快起床,点亮灯光,到处一看,未见黄(鼠)猿。等到天亮,开门出方,用铲铲雪,扫开路雪。回家关鸡,直见窝旁,一只鸡死,颈脖咬断,旁边无血。这才知道,(黄)鼠狼吸血,鸡才死去。后在门外,雪地有印,顺印找去,畈中路上,黄鼠狼迹。钻进沟洞,鼠狼怕烟,拿来稻草,点火烧起,再加辣椒。风扇入洞,烟薰鼠狼,过了不久,鼠狼外跑。头晕眼花,走路不稳,东跑西颠,被人抓住。拿回剥皮,皮毛贵重,加工成衣。记得那年,铜岭养鸡,养鸡五十,鸡肥蛋多。可是不幸,连续几天,半夜睡着,突听鸡叫,打开窗户,电光照去,没有动静。开门望去,突然发现,鸡头在外,鸡颈破裂。但又无血,留在地上,肯定也是,鼠狼吸血。后来听说,有人看见,黄鼠狼跑,职工宿舍,钻来钻去,柴篷杂物。厂区很大,无法抓住,只好养狗,赶走鼠狼。自古到今,数千难买,少得可见。但在过去,主要毛贵,黄(鼠)狼吸血,长毛特别,加工毛笔,仅供朝廷。下达圣旨,好笔写成,朝廷官员,用笔写稿,批发公文。好笔送礼,先生最喜,批改作业,写书写稿,学生读书,难买狼笔。现在皮毛,加工成品,远销国外,换回外币,国家建设,大有用处。

野鸡迷人

五八那年,暑假期间,我去放牛,范家山上。看见野鸡,山边跑去,待我去打,突然飞走。牵牛水库,周围放养,待牛吃饱,回家路上,突然想起,野鸡迷人。大人所讲,故事一个,野鸡迷人,窝在路旁。人走窝过,故知窝在,因此我想,走此路过。手拿一棍,边走边打,一堆毛草,边打此处。母鸡飞出,吓我一跳,稍微镇定,用手爬开,突然见到,一堆(野)鸡蛋。此时高兴,用手晃动,见蛋未坏,脱下衣裳,小心捡出,边数十四,把蛋包好,牵牛回家。走到村上,有人便问,一包什么,给我看看。打开衣服,别人一看,一眼认出,野鸡下蛋。把牛关好,蛋拿回家,全家高兴,手拿鸡蛋。耳边晃动,母亲拿碗,打蛋否坏,父母两人,旁边说话。说话以后,我拿脸盆,倒水洗净,放到镙灌。煮熟以后,放到饭桌,全家吃饭,我家人多,每人一个,剥去蛋壳,味道特香。据人传说,野鸡蛋小,可比家蛋,价贵两倍,野鸡肉香,价卖很高。野鸡毛色,特别好看,公鸡毛标,特别迷人,特别喜爱。记得我村,有人戏班,武将背上,四根野(鸡)标,两将对杀,标助台欢。有次我叔,铳打野鸡,拿回家中,是只公鸡。尾部长出,两根鸡标,一时小孩,围在一堆,手摸眼看,更加迷人。老人闺秀,手摸过瘾……

兔子爱美多情

一九八三,国庆佳节,我们全家,过江武穴。走街逛店,忽见有家,买卖小兔,小孩好奇。走近玩耍,姊妹三人,特别喜欢。玩了一会,提出要买,割痛为爱,花钱二十,买了两只,高兴过江,搭车回厂。先找纸箱,暂时喂养,再找木料,锯竹钉笼。菜地拔菜,拿回喂吃,小兔见菜,特别喜爱,小孩喜欢,拍手叫好。两只小兔,长得漂亮,两只大眼,两只耳朵。蹲在一起,从小互爱,从不吵嘴,从不打架。有食共吃,从不独占,特别喜爱,胡萝卜也。两只小兔,共同抬起,吃得开心,吃得愉快,营养丰富,长得很快。左右邻居,小孩来看,小孩同学,放学路过,一是好奇,二是逗乐。有的赞美,有的手摸,都说小丑,特别美丽。兔子不吃,两脚不停,一是梳头,二是梳身。兔子身毛,特别光滑,买养三月,足有三斤。兔子开始,谈情说爱,总在一起,不分不散。养到四月,兔子下崽,一窝九只,幼兔像鼠。过了一周,自己会跑,母兔喂奶,小兔自找,奶头吃奶。母兔这时,增加营养,小兔本月,自己寻食。小兔一月,母子分开,母兔怀孕,又下一窝。这时小兔,分开喂养,兔子多情,相亲相爱。爱情力量,特别强烈,由于兔子,繁殖力强,公兔母兔,两笼喂养。却有一次,兔笼咬开,两兔一起,互亲互爱。任凭分开,藕断丝连,繁殖太快,难以喂养。每周杀只,改善伙食,红烧大盘,小孩爱吃,营养丰富,增强体质。兔子很娇,很难喂养,春天雨多,食物擦干。稍有不慎,全部病倒,打针吃药,无法治好。兔子全死,再也不养,说起养兔,怀念部队。沙弯部队,部队营房,门前一洞,先养两只。盖上洞口,喂养半年,繁殖很多。白天盖盖,晚上打开,兔出兔回,寻找食物,不需喂养。兔子善良,为人所爱,兔子美丽,人人喜爱。兔子多情,繁殖特快,当今社会,兔子专养。经济实惠,利润更高,肉供食用,宴席美餐。兔皮加工,成品可卖,外销各地,众人喜爱,销出国外,兑换外汇……

青少年时期的兄弟姐妹情

我们兄弟姊妹10人,同母异父的一个大姐姓丁,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兵荒马乱,四处躲藏,不幸走失,多方寻找无有结果。同父同母的大姐,我只记得解放初期她是按照旧的规矩,媒人介绍,双方父母同意,按传统方式,坐着大红花轿出嫁。后来到姐家拜年,只知道大姐对我十分关怀,感到特别亲切。她说话细声细气,和气可亲,我们其它兄弟姐妹对她也很尊敬。她嫁给彭府后,生了七个孩子,老大年幼夭折,成家立业6人,家族兴旺,现四世同堂。大哥三七年出生,家里人特别高兴。因为他是长子长孙,大概六岁左右,父亲把他送到大姨娘家托福大哥的表兄(先生)读书。由于年纪太小,压力太大,承受不了学习的重任,结果辍学,回家帮助父亲干农活,给父亲心灵上留下了创伤。

大哥青年时期,他到南昌铁路局德安地段参加修铁路,按月发工资(民工)。后来由于家里吃饭人多,干活人少,队上超支,被大队支书派人叫了回来,是大哥人的终生遗憾。

细姐是我们兄妹长得最漂亮的,我是她的小老弟。小的时候她经常抱我,大一点就经常带我出去玩,还经常带我出去扯猪草和到菜园地里摘菜。十八九岁时,她是新社会的青年,自由恋爱。结婚时,当时姐夫在范镇大队工作,他一人来接,既没有红媒,也没有花轿,更没有嫁妆和童男童女。记得细姐背了一个黄书包,我跟在后面走(伴嫁)。第二天回来,家人问我,我由于年龄太小,百事不知。细姐嫁给蔡府,都说他们俩是郎才女貌,天生一对。细姐夫妻恩爱,生育五人,二男三女,可怜的细姐中年命短(36岁病故),小外甥年幼夭折。

二哥1943年生,他命好,读书年龄赶上了解放后国家办的学校,上有哥姐,下有弟妹,很少做家务事,专心一志的读书,由于他聪明好学,成绩优良,年年升级。高小毕业考上了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小坳分校),由于种种原因,差半年毕业结果辍学。回家后,他算是有知识的人,被推荐到范镇粮管所工作,工作一段时间叫他填表转正。由于没有毕业证书,又回家跟名师学打铁三年。出师后,当起了流动铁匠铺师傅。文化大革命开始时,大队推荐当上村大队长。二哥由于从小怕事,胆子小,加上文革期间造反派、保守派文斗武卫,斗争形势太残酷。在父母的建议下,经二哥同意,到部队后我也写信给范镇公社书记,帮他辞去了大队长的职务,二哥再回家干老本行。

大妹小时候,我带她玩的比较多。因为我比她大四岁,记得有一次吃了早饭,我带她到祖堂屋东边一个一米多高的大草堆去玩。当时有很多小朋友在一起,一上一下,你追我赶,跑来跑去。结果大妹被一个小朋友推了一下,摔了一跤,结果她便放声大哭,疼的满身是汗。我本想牵她起来回家,她说她的脚好疼,站不起来。我一看不对劲,就叫她在那里不要动,便跑步回家叫来父母亲。父母亲小心翼翼地把她抱起回到家里,估计脚可能骨折或扭伤,便叫来大舅帮助治疗。由于我的个过错(是我带她出去玩的),我既不敢看妹妹的脚伤,也不愿听大人谈起妹妹脚伤的情况,直至现在也不知道妹妹的脚是骨折还是扭伤。后来妹妹上学了,我们一起去,一起回。做作业时,妹妹做不到问我,我也耐心的教她。由于年级不同,上学地点不同,我们又分开了,只是一日三餐吃饭时在一起。可能父母有重男轻女思想,妹妹是第一个女孩子读书,但只读了三年书便回家帮忙干家务,十五六岁时,便在队上上工了。我当兵不久她便以军人家属的身份,被优先推荐到瑞昌煤矿工作。

爹婆最疼头生子,父母最疼断肠儿。小妹因为是女孩子,也是父母最关心、最疼爱的小女儿。本来她上有三个哥,三个姐,从各方面都应该关心她,优待她,但小妹很可怜,没有上一天学,没有读一天书,一字不识。而是在学龄期天天围着父母转,帮助父母扯猪草,摘蔬菜,洗衣裳,更重要的责任是帮助大哥带小孩,结果人责两空(大哥前面三个男孩,年幼夭折,小妹天天辛辛苦苦,尽职尽责也落空)。

我们兄弟姐妹从没打过架,从未吵过嘴,从不争吃争喝,从不争穿争着。人人尊敬父母,个个爱护家庭名誉。姐姐关心弟弟妹妹,哥哥尊重姐姐,爱护弟妹。弟弟尊重哥姐,关爱妹妹。有福大家共同享受,有难大家互相帮助。有吃大家共同分吃,旧衣旧鞋小的捡穿,从来都是毫无怨言。

一支钢笔,两包香烟

民兵连副温圣锋,领我训练去当兵。

一支钢笔两包烟,握手衷言话告别。

1964年12月13日,八都大队民兵副连长兼治安主任温圣锋同志,带领一帮青年敲锣打鼓欢送我去参军。走到范镇公社后面的山坡上,瑞昌人武部接兵的汽车早在此处等待,当我把背包放在车上准备上车时,他握着我的手,从口袋里掏出一支黑色塑料钢笔,拿出两包壮丽牌香烟对我说:“钢笔送给你,到部队再买个本子,好好学习,一定用得上。两包香烟,虽然不好,但它是江西老百姓抽的最好的烟。到部队见了首长和战友,交际朋友用得上”。最后说:“你民兵训练,开始投弹只有二十八米,最后考核,临场发挥投了三十米,达到及格。你打靶考核由于枪老掉牙(三八式),第一发没经验,跑靶。第二发打高了,没中。第三发打了九环,与十环相隔一条线。我看了你的战术训练,动作都很规范,不错!祝贺你到部队好好干,当一个好兵。莫辜负家乡人民对你的希望”。这时,我双手紧握他的手说:“谢谢你,我一定当一个好兵,不辜负你和家乡人民对我的希望”。上车后并挥手再见。到部队后,两包烟终于派上了用场,我见了连首长、排长、班长、老兵都一一张烟,并说:“这是我临别家乡民兵连长送给我的,这烟是江西最好的”。他们都边接烟边说谢谢。记得一次,在海边站哨,金门的探照灯照到我身上,我低头一看,手一摸,钢笔照的清清楚楚,觉得身上有点胆怯,但想起温圣锋副连长临别时说的话,立即精神抖擞,聚精会神的站好岗,不放过周围蛛丝马迹,直到下岗。

那支钢笔在一次训练中抱炮弹(170斤)装车时被压破了,后用胶布粘好继续用。1987年调团警卫班当班长时,拿出这支笔记录,班务会上一名战友给我提意见,你钢笔粘的胶布,艰苦朴素是好的,但在团首长鼻子底下工作有点不合适。我觉得他的意见有一定的道理,就另买了一支笔,但这支笔保存了很久。后来由于经常调动,这支笔不知到哪里去了。这支笔帮我学了很多文化,增加了很多知识,记录了首长的讲话和战友的发言。想起它,我非常感谢老连长对我的嘱咐,使我不断成长进步。

捉鳖高手李俊彦

捉鳖高手李俊彦,港塘河湖都跑遍。

一生究竟捉多少,别人不知他不晓。

李俊彦,系故乡上屋李村庄人。身高一米六左右,不胖不瘦比较结实。由于与水打交道,不论天气晴雨,都在外面捉鳖的缘故,皮肤较黑。

他捉鳖的主要地点:一是岗湾里的各个深凼;二是各个村庄山洼大小塘和水库;三是大小河的深水地段;四是赤湖和赛湖。

说起李俊彦捉鳖,男女老少都知道。

有次我到江堰凼,眼观捉鳖全过程。

一天中午,我听到有人喊李俊彦又到江堰凼捉鳖了,我们几人立即跑到江堰凼一看,只见他头戴草帽,双手不停击掌,两眼盯在水面上,我那时眼睛也朝凼中看,由于堰凼水很清,看到水底下游十几只脚鱼浮出水面,可能是脚鱼看见了我们就立即钻入水底并上冒几个水泡。这时,李俊彦师傅边跑边脱衣服,摘下帽子并放好鱼篓,脱掉鞋,两手掌一合一头钻进水底,过了两三分钟,只见双手各抓一只大脚鱼钻出水面,把脚鱼放在鱼篓中,又迅速回头钻入水底,上来时又抓两只脚鱼,放在鱼篓中,后接连三四次都如此。看他脸上有点疲乏,便上岸穿好衣服,带好草帽,盖好鱼篓,穿好鞋,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背着鱼篓往回家走,我们看的人目瞪口呆,个个伸出大拇指:“你捉脚鱼技术真高。实在的高”……。

还有一次,我探亲回乡,遇见李俊彦师傅,由于以前很熟悉,从家到范镇,我们一路聊天,无话不说。我首先提出江堰凼捉脚鱼一事,你双手猛鼓掌后你怎么知道凼里有多少脚鱼,他说:“我猛鼓掌,脚鱼在水底下以为是天要下雨打雷的响声,它们急忙钻出水面,观看天色,再钻入水底。如果要下暴雨,它们会钻进洞里躲藏。如果落小雨,或听到其他响声,钻进水底,躲进泥沙里面。一般的情况下,凼里浮起多少脚鱼,此凼也就只有多少脚鱼,不到半斤的我不捉”。我听了后说:“哦,我明白了!”。我提第二个问题:“河湖水的面积大,靠你手击掌你怎么抓河里湖里的脚鱼”?他说:“河里面小凼可以用上次方法来捉,河里和湖里水深大面积的地方,用此方法捉不到脚鱼。那就要用另一种方法找脚鱼洞,一般脚鱼洞在高岸地方,有的在水上面,有的在水底下。在上面的有茅草遮盖,我先下水游泳,靠岸边观察或水底下摸洞口。当发现水上面有洞口,就用刀砍掉洞口边的茅草和藤刺,再用带铁叉的长棍(2米多长)到洞里去试探。一探洞有多深;二探洞内是否有脚鱼、乌龟和蛇。据传说,脚鱼、乌龟和蛇它们是好朋友。白天蛇守在洞口,站岗放哨,凡进来的害虫由蛇一一处理。脚鱼守着乌龟,处理日常事务。晚上它们同洞睡觉,互不侵犯,岁月友好”。因我手中有刀、棍,凡有蛇出洞时,可以用刀砍或用棍把蛇甩开,再用钩子将洞中的脚鱼一个一个地钩出,直到钩完为止。或留下一两只在洞中……。我听完后,心中想:“他抓脚鱼的技术确实是高,胆大心细,办法多”。

后来不知不觉到了范镇,我们一起坐了一辆公交车,又聊起天来,我问他:“你一生捉了多少脚鱼”?他说:“你问的太大了,我真的不知道一生捉了多少脚鱼”。我又问他:“听说你认识很多县领导、局长、乡长,给他们送了很多脚鱼,是真的吗”?他说:“我的确认识很多大小领导,也送了很多脚鱼,具体送了多少,我也说不清。反正我捉的脚鱼,也卖了很多。开始半斤重的卖五角钱,一斤以上的卖块把钱。如果按现在的价,一斤几十块,我真的发大财了。我捉的脚鱼除开送的、卖的,我也吃了很多,究竟吃多少,我的确搞不清楚,无法计算”。说着说着,到了瑞昌了。下车后,我们相互握手告别,各办各的事去了。

李俊彦师傅他和我父亲同辈,年龄相差不多,他勤劳朴实、聪明机智、有胆有识、平易近人,一生吃了很多苦,为了儿女和家庭操碎了心。他的为人在八都老百姓中是个大好人,我们只有一次长时间的交谈,虽然他已去世多年,但他的形象永远存在我心中,难以忘怀。

封封家书寄深情,字字句句心相映

1964年12月我光荣地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当了一名战士。是我第一次远出家门,相隔千山万水来到东海前线同安马巷黄厝部队营房。65年元旦上午,八连蔡泽正、范和芳两位范镇老乡来九连我班找我。要我和他们一起到马巷去照相。我说:“今天恐怕不行,部队节假日只能百分之五的人请假,他们经过班排连领导批准都已走了,现在没有指标,你们俩先去,我到下个星期再去”。他们俩人怎么也不同意,要我写请假条,他们帮我去批假。我无可奈何,写了一张请假条。班长看后,二话没说就签字批准了。而后找了排长,没等我开口,他们说了很多,排长见此情景,也话没说签字批准了。最后,到连部找到连长黄绍锋,我将请假条递给他,他看后,右手抓头,觉得很难办,说:“部队节假日请假有规定,因为担负前线值班战备任务,只能按总人数的百分之五请假。连队该请假都已批了,再批你的很难办”。这时,两个老乡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当兵离家前,我到过他家,他年龄小,父母年高,非常痛爱,再三和我交代,到部队后照张相寄回,避免老人挂牵。说完,他母亲泪流满面”。战友又接着说:“连长,你行行好,破例批了他的假,让他照张相早日寄回家,让老人放心,他也更好地在部队安心工作”。连长也无可奈何,拿起笔签了字,并说:“你们一定要按时归队”。我激动的眼泪哗哗地往外流,并行了举手礼,保证按时归队。我们上午到马巷照了相在镇上吃了一餐饭,玩了玩,下午到照相馆取了相提前归队。我拿起笔给父母和家人写了第一封家书折好和今天第一次穿军装照的全身相片一起装进信封,跑步到连部封好交给通讯员。通讯员在信封上盖有三角形“免”字(军人寄信不要钱)的印章。从此以后,二哥凡收到我的信后,就立即按父母的意思写了回信。在福建和邢台都是半个月写一封家书,在新疆都是一月一次。我写书信的内容首先是向父母报平安,说我身体很好,部队吃得好,身体长高了,长胖了,但是皮肤在福建海风日晒变黑了,但身体很结实,请二老放心。再是写在部队学技术,打枪打炮取得好成绩。三是写部队首长、班排长如何对新兵的照顾和关怀,战友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情况。四是写国家形势、部队调动后的情况。家里回信都是二哥在中午休息时间,下雨没有做事时候以及晚上点着煤油灯回的信。主要是写父母的身体情况、家里喜添侄儿、侄女及亲戚朋友的情况、家里田地收成情况等。特别是在文革间,我的回信、家里的来信一般都在四五页纸,多是反映党的政策和文革变化的情况。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独在军营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特别盼望家来信,好在深夜梦亲人。在部队十五年头,共收家书百余封。封封家书寄深情,字字句句心相映。行程万里天天盼,日思夜想梦想见。

初恋

范镇老院砖窑旁,首抱娇妻石板坐。言语虽少情爱深,守星望月心里甜。

手握触电头挨头,不知不觉到深夜。回家太晚老人望,久久难眠夜梦长。

1969年9月中旬,是我当兵后第一次回故乡正式探亲,经范镇公社李飞祥副书记介绍,第一次认识了范火秀。从窗户外看见一个身材一米六以上,有一对很长的辫子(足有二尺多)的年轻少女,她五官端正、身体结实,从西往东走去。后来李书记和我一起找到一个叫吴婆的老人,想请她传递信息。第二天,我又到吴婆家问了情况。吴婆把和她的谈话一一告诉了我,并说你们有缘,估计很有希望谈得成。当天我又找了当时范镇村支部书记范恒芳说明了情况,并正式请他做介绍人。第三天父亲带我正式上门提亲,第一次与范火秀和她的父母商谈婚姻大事,她家煮了两碗蛋肉油面,我们吃了,表示双方都同意并订了婚。第四天,我和她一起边走边搭便车到瑞昌去买做衣服的布。走到半路,我将部队带回的一枚比较大的毛主席像章亲自戴在她的胸前,作为订婚最贵重的礼物。到瑞昌街上后,按照她的意愿,买了几身布料(蓝涤卡、方格的确凉、白的确凉等),在瑞昌饭店吃了一顿饭,下午在瑞昌汽车站搭车回家。第五天,正式接她到我家过门(我在范镇买了鱼和几斤肉),中午全家一起吃饭,下午送她回去。时隔两天,我假期已到,她和我妹妹一起送我到九江火车西站,我坐火车回部队。她送我上火车,并向我挥手再见,直到火车开很远她才出站,在九江找了旅社,第二天回家。

1970年6月,由于部队调动到新疆军区乌鲁木齐,我从河北邢台军营第二次探亲回到故乡,正好赶上江西铜岭钢铁厂常备军招临时农工,她经公社大队挑选录取。5月30日,我送她带着行李去钢铁厂劳资科报到,被分配到机建连当工人。由于厂里没有住房,范镇大队一起来的三位女工同租一民房。6月1日正式上班,我当天便回了故乡。在我回部队之前,专程到钢铁厂里看过一次,从码头到武穴坐船回部队。

1971年10月我第三次探亲,先回家看望了父母亲和兄弟姐妹,然后专程到钢铁厂看望她。第二天,她请了几天假和我一起回老家看望了双方父母,玩了几天。有一天,天气晴朗,中午、晚上在我家吃了饭,天已黑了,东方月亮升起,满天星月光亮照射大地。我们第一次手牵手,才有初恋触电的感觉。从我家到她家有四里路程,我们边走边谈,慢步前行,足足走了一个半小时。当我们走到范镇老人民医院门口一个旧砖瓦窑时,窑前有一块大石板。未婚妻说:“我们歇一下吧”,我领悟了她的意思便说:“好,歇一下”。可是一块石板只能坐一个人,我便说:“我先坐下,你就坐我身上”。

她当时不好意思,我拉着她的手,边拉边就坐在我的腿上,手握着手,肩靠着肩,她的脸靠在我的头上,除了触电的感觉,心里扑通扑通地猛跳。两人双目一会儿看着星星月亮,沉默好久,半天说不出话来,再过了一会儿,我心想,我是当兵的,男子汉大丈夫应该主动,就用嘴在她头额上亲了一下,她含羞一下,扑在我的怀里。又过了好大一会儿,我便说:“今天晚上的月亮多么圆啊,多么亮啊,天上的星星也多么多啊,你看,那就是银河,传说七月七牛郎织女相会。我现在在新疆天山上当兵,就好比在天上,你在故乡,等于在人间,今晚我们好似牛郎织女初次相会”,先是我握着她的手,后她握了我的手,而且握的很紧。我便说:“你亲我一下”。她便勇敢地亲了我一下,我们相互脸贴的更紧。后来,我们互谈了人生,她给我提出她弟妹小,父亲年纪大,她又正在当学徒(车工)。按规定,学徒期满才能结婚。我考虑一下,才满意地回答她:“只要我们相爱,等个三五年没关系”,她听后非常感动,我们看了路上无人,便心领神会地互相亲起嘴来了,亲了好久好久。当听到路上有人走动的声音,便松了嘴。她掏出手帕先给我擦了嘴唇,然后再给她自己擦。后来那个人走了过去,我们又互相鼓励,谈了很久。我伸出手来,她借着月光看了看我带的夜光表,已经快到十二点了,于是说:“好晚了,怕二老担心,我们回家吧”。我说:“好”。她便先起身站起来再把我拉起来,我活动了一下双腿(因坐了四个多小时,有点麻木了),两人又手牵手地回到她家。她父亲开了门,我们进了后,她说:“天太晚,你今晚就不要回家了”。我说:“好”。她马上拿出脸盆打了早已烧好的热水,我用她的毛巾洗了脸和脚,便脱了外衣上床睡觉,她后洗了以后才睡。我躺在床上,想着今天的事情,翻来覆去睡不着,也听到她也没有睡着。再过了一会儿,迷迷糊糊入梦了……

第二天天亮后,我起床按照部队的习惯在范镇河边散步,吃了早饭我便回家了,她便回厂里上班了。

由于71年913重大政治事件(林彪事件),部队战备紧张,72年暂停探亲,直到73年3月第三次探亲喜结良缘,妻怀身孕……。

我和贤妻与儿女

人的一生既贵重,也浅薄,过去的要算皇帝的命最贵重,金子的心,金口银牙,言文就是圣旨,不可违反。现在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和他的核心成员制定方针政策路线必须执行。我们每个人的心态、志气和命运都有不同,我认为我自己是铜的心、钢的志、铁的命。为什么说是铜的心,金银铜铁锡,铜的重量、价格、用途,它是属于中间的,心对于人来说,有好有坏,有善有恶,对于任何事情有是有非,正确或错误的判断。从铜的本身用途来说,它可以适应金银、钢铁等金属机械直到高科技发展,用途广泛。对人来说,象铜样的心可以服务于富贵人,也可以连接贫穷人一道工作,艰苦奋斗,寻求生存。我的志气应该象钢一般坚硬,在任何困难的时候从不退却,勇往直前。不论在青年时期,中年时期,直到现在没有任何困难难倒自己(如近几年得了青光眼,视力一直下降直至双目完全失去光亮,还仍然坚持创作书稿,书写人生)。我的命运有好有坏,有祸有福,母亲怀我七月,由于劳累早产,是祸。但由于父母精心照料,更加关爱,使我能健康成长,是福。但我的命象铁一样,千锤百炼。青壮年无忧无虑,但到花甲之后,象铁一样,体质生锈,造成半身瘫痪(2000年5月16日下午2点)。刚到古稀,双目失明,天地一般黑,日夜都无光。脚迈家门槛,寸步都难行。我的命运象铁一样在空气中氧化,随着时光而消失。

贤妻是钢的心,铁的志、铜的命。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岳父岳母是二次结合的夫妻,自从生了贤妻,看的相当贵重,视为掌上明珠,百依百顺,事事听从。可怜的贤妻,穷家的公主好景不长。在她十岁左右,母亲双目失明。本是童子心的小姑娘,就担起了照顾老娘,代替老娘关爱弟妹,操劳家务的重担。到一十四五岁时,父亲又得病,她白天到小队去上工,赚回工分,减少超支。晚上拿起针线给全家人补衣补袜,打底做鞋。那个年代没有电灯,全靠小煤油灯的光和亮照着做活。这对一个少女来说是何等的苦,何等的难。因此,这些苦和难培养和锻炼了她象钢一样的心。对人对事对工作、对困难象钢一样坚硬,从不示软,从不退却。从而也磨练了她志气象铁一般,只要有她在,全家就会快乐的生活下去。没有柴烧,自己抗着尖担,带着绳索,拿着柴刀上山去砍,砍后担回家晒干供烧水做饭。由于她父亲做木匠,不会种菜,她就向别的老人请教,在自己的自留地里种出菜来,供全家人食用。没有钱用,她象男孩子一样,到粮站、商店上车下车,靠打零工赚钱买油买盐,甚至买米。所以磨练了她铁的意志,成为一位坚强的青年少女,敢想、敢说、敢干。在村里担任民兵班长,在瑞昌修建横港水库万人动员大会上重点发言表决心。

她的命象铜一样,价格贵、用途广。可以加工铜板、铜丝、铜线,连接各种机器,使之能发光、发亮、发声和制动,应用在手机、汽车、飞机、轮船、卫星等高科技领域。

她是我岳父岳母的好女儿,是弟妹的好姐姐,是公公婆婆的好媳妇,是我的好贤妻,儿女的好妈妈,工厂的好工人,生产的好骨干,班里的好同事。所以说她的命象铜一样很值钱,闪闪发光。

骄儿自1979年3月23日上午10点整在江西铜岭钢铁厂职工宿舍——自己家中出生,是我和贤妻的骄傲,也是他两个姐姐为有乖弟弟,感到骄傲,更是爷爷奶奶喜添孙子,外公外婆喜添第一个外孙的共同骄傲。同时也为她四个姑姑和姑父,一个老姑婆和老姑爹增添了喜悦。当他们听到报喜后,老姑父(七十多岁)、大姑父(五十五十岁左右)、小姑父(二十多岁左右)三人挑着箩,装着礼,从八都步行到斗岗山至高丰镇到北亭亭子山经南阳罗城畈到宝山到达铜岭钢铁厂已晚上十一点,四处敲门问路,高声喊叫。当时,我听到叫喊声,开门一看,是他们翻山越岭送礼而来,他们言行和表情使我们感激万分。我和母亲立即生火做了晚餐招呼他们。吃饭后,他们洗脸洗脚,然后安排他们到厂招待所住宿。第二天早上,我买来了六十个馒头,他们吃完早餐,多余的分给他们带回路上吃。

百里步行到铜钢,翻山越岭来送礼。生儿共同来庆贺,喜添贵子同庆福。

骄儿一年一年的长大,亲戚长走长亲。每逢过年过节,带着骄儿回故乡走亲访友。当骄儿考上大学和考上博士,我们全家回到故乡请了亲朋好友,办了薄酒饭菜,酬谢乡里乡亲对骄儿的关爱,同时也是我们全家和故乡的亲人共同的骄傲和自豪。

爱女张兰、张慧她们俩都是在范镇医院出生。张兰是1973年11月30日出生,出生后到爷爷奶奶家坐月子。张慧是1976年12月22日出生,出生后在范镇外婆家坐月子。她们俩满月以后均回江西铜岭钢铁厂,白天送到托儿所,晚上接回家,跟着妈妈过着艰辛的生活。但她们又很幸运,一到周岁,同她妈妈乘船、乘火车穿山过洞,行程万里到达爸爸工作的军营。她们虽然年幼,但她们看到了天山的雪、西北的蓝天、军营的车和炮、解放军军官和士兵、枪弹营房,也是她们的幸福和快乐。她们长大到少女上学以后,考学出嫁之前,逢年过节,有时随父母回家看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家乡的亲人,瞻仰老太祖,感受故乡山水、村庄、田园及兄弟叔侄的故乡情。喝口故乡水,吃碗故乡饭,饮口故乡茶,行走故乡路,感到无比开心和快乐。

严父疼儿疼女藏心中,慈母爱儿爱女言行中

自我懂事以来,严父一直很严肃,但他对儿女都是十分疼爱,从来也没有听到他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跟任何人谈论我们姊妹七人哪个长,哪个短,哪个听话,哪个不听话。在他心中更没有儿女之间的男女之分,也没有打过、骂过儿女们一次,他把对儿女的关爱深深地埋在心中,也不给儿女们许什么承诺,但对每个儿女在他心中都有一个底线、有一种方法、有一把尺子进行管教,使我终身难忘。如对大哥,他是长子,很想把他培育一个有文化的人。在解放前,战争频繁爆发,百姓没有安全之感,整天东躲西藏,但他还是托人找到私塾老师郭庆文(我叫表兄)给大哥读私塾。虽然是亲戚,但对老师的一年三节、学费照样交送。由于大哥读不进,只好回家跟着父亲种田。这是父亲一生中第一次受到伤痛。后来大哥一次偶然的机会到德安铁路上做工,由于家里人吃饭多,干活少,队上超支,又被大队和小队派人叫了回来。使大哥失去一次当工人的机会,这对父亲打击很大,他对大哥的疼爱一直埋藏在心中。二哥从小勤学苦练,六年级毕业考上了共大(小坳分校),父亲非常高兴,感到二哥有出息。后来二哥差半学期毕业,结果辍学,他又心痛起来,什么也不讲,又把对二哥的疼爱藏在心里。结果村上有一个有名的铁匠找了父亲,要二哥跟他学打铁。父亲思来想去,再三考虑,同意二哥学打铁。我参军后,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大队选拔二哥当大队长,当时不得不去,由于二哥胆子太小,看到造反派斗当权派,他全身发抖,在父母的劝说下,由于本人申请,二哥辞去了大队长的职务,对二哥政治上是一种打击,只好再干起打铁的营生。这件事在父亲心中十分难过。大姐出嫁后,和姐夫逢年过节都来接他,但他从来没有去过一次。但有时很久没有看到大姐,他就想个办法去看她。有一次,他拿着虾搭(捞虾的工具)到彭下河里去捞虾,捞多的时候,接送虾给小孩成为由,特地去看望大姐。父爱女之心,心藏何之深。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严父要是去江北(武穴)卖米,三更起床,担着两箩大米,翻山越岭,过河过江,来回行程一百多里。每次卖完米以后都到武穴街店铺里买上好糕点、酥糖、棒棒糖等带回家分给我和妹妹吃。到瑞昌挑货和卖土特产,回家时都带有从瑞昌买的小发饼、饼干、糖果等给我和兄妹吃。到九源山上砍柴,夏摘杨梅、凉粉果,秋摘芝麻梨(猕猴桃)带回我们吃。就连端午前后到地里割麦、锄草也要在地勘上,山边旁采摘大麦草莓、小麦草莓用草帽装回来给我们吃。

严父一生是对我们儿女十分关爱的一生,把一分钱的棒棒糖、一块饼干、一粒酥豆、一把草莓、一个猕猴桃都当作在对儿女的关爱,埋藏在心中。虽然父亲去世三十二年,但我还经常回想起他的点点滴滴,那种甜蜜的场景一幕幕地展现在我眼前,记忆犹新。

儿女是母掌上珠,慈母爱子言行中。慈母虽然一天书未读,一个字不识,但不妨碍她对儿女的关爱。有时言语虽然简单,但表达内心对子女的真切关爱。十月怀胎皆辛苦,养育之恩重泰山。听说我小的时候刚刚学会走路,冬天父亲晚上在洗脚,我提个火笼连火带人倒在脚盆中,把我一边脸烫伤,留下了永远的伤痕。当时父亲很内疚,默默地从赤湖买了一只野鸭回家叫母亲炖给我吃,说是野鸭凉性去火消肿。母亲把鸭子杀洗干净,炖好后一口一口地喂给我吃,一茶匙一茶匙喂给我喝。经过数月的照料,使我的伤势早日康复,虽然留下了伤疤,但没有影响我的身体健康。十八岁参军时,身体检查合格,为我的人生增加了幸福。

母亲一生生了十个人,长大成人了七人。我们从小到大,穿的每一双鞋子、每一双袜子、每一套衣服,套套、双双都记在她心中。破了她一针针的缝补,坏了她要重新添置,大了她要把它改小。针针线线都体现慈母对儿女的关怀和爱护。我们姊妹七人从小到大先吃母亲奶水,后靠母亲一口一口地喂养,最后靠母亲做每顿每顿的饭长大,她付出了多少心血,流过多少汗水,耽误过多少睡眠是无法用数字计算清的、是无法用词语形容的、是无法用尺和秤量出来的。

天下父母心,儿女记心中。养恩报不尽,永记母爱情。

二次重建祖堂屋

二次重建祖堂屋,族兴家旺子孙发。求学升职出人才,光宗耀祖福寿长。

解放前,村上的祖堂屋是数百年前建的旧祖堂屋,北座江堰宕,南朝九坟山,西望龙泉口,东靠下屋张,全长33.6米,宽7米左右,其中八字排楼6米。堂屋设上、中、下三堂,上堂底下有神龛,上面设立太祖各神位。中堂有立柱支起屋架,有前后两口天井,下雨时雨从井下自然流出。天井底下和周围都用有规格的青石板铺设而成。前台设有二楼,墙四周用三六九老砖和灰沙浆砌成。屋上用木头物架,老土瓦盖顶。逢年过节,祖堂祭拜,特别是大年三十还年福,供品一起放,清香一起插,鞭炮一起放,小朋友玩得特别开心,大人也感到特别幸福。

第一次重建祖堂屋,是1966年左右。全村合大小队,由当时在大队当支部书记的张绪钊批准,小队长张远胜、张绪华、张远更、蔡茂隆等牵头,全村社员的支持,拆掉旧祖堂屋和全村共同祠堂,在老屋基上向前扩建8米(总长37米)宽扩建到10米。后堂为太祖神堂,中堂天井盖亮瓦,东、西面开了两扇大门,全厅建有两层,一楼东边为上、下楼梯,西边是一间房,二楼是开大会的主席台和唱戏的戏台。祖堂屋的西边建一比祖堂还要长的仓库,夏收大、小麦、蚕豆、油菜。秋收早、中稻、芝麻。冬收红薯、芋头和晚稻。

祖堂屋成了全村放丰收果食的重地,粒粒粮食是全村男女老少用汗水换来的宝贵财富,是全村人救命之粮食,逢年过节是全村人文化活动中心。

第二次建祖堂屋,是2009年正月初二村上召开的第二次建祖堂会议确定的,成立了以张绪清为总指挥、张友梦为副指挥、张绪武为会计,张友宋为出纳,绪权、绪银、绪新、绪跃、友生为成员,友湖、友宝、绪宝、绪志、绪全为理事。木工张绪松、友林,泥工张友为,小队主任张绪兴十八人组成的理事会成员。

筹款方法:按男丁1200元/人,女丁自愿,数额不限,每户150元,其它捐款捐物数额不限。

祖堂屋:祖堂屋建在解放前老祖屋地基上,长33.6米(正屋长29.6米,八字牌楼长4米),宽10米。祖堂分前、中、后三堂,后厅2层楼,后厅二楼供奉太祖神位,中厅为活动大厅,前厅3层:1楼为活动厅,2楼设开会主席台,可供演戏,3楼为文化活动中心。地面为水磨石,一楼、二楼和厨房、杂物间地面均为水磨石(由张涛捐献15000元建成)。整厅有两个透亮、透气的玻璃天顶,周围有数个窗户。正厅二楼有通往前后的过道,中间设有护栏。除正门外,东西各开一个门,前后大厅各设有楼梯。祖堂房屋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抗八级地震。螺纹钢倒地脚、立柱、横梁。屋顶用钢筋混凝土浇灌,周围用青砖和红砖砌墙。

祖堂年初开工,在全村兄弟叔侄的共同努力下,有钱出钱,有物捐物,有力出力,于2009年元旦完工。为了祖堂建设的更加大方、美观,为太祖捐献财物的有:由绪清捐毛主席大型画像四副,价值( )元;友水之子吉宝捐一对价值5500元的“麒麟送子”花岗岩;远成之幼子绪宝捐一个价值1600元的小石狮一对;绪全之子张伟捐价值2050元大小香炉各一个;绪松之长子秋水兄弟捐价值

元的一对龙盘立柱;绪纪之子友贵兄弟捐价值 元的四方花灯笼 个;绪训之次子捐价值 元门夹和侧联并带有永久性对联一副。门前有十人共同捐献的一对价值 元,2米5高的镇守大祖堂的大石狮,其中有远盛之子张涛、绪银之幼子友利、友梦之子吉祥、绪训之长子友生、四子友正、绪武之长子友强、绪权之长子友茂、民主之子吉木、绪兵之幼子友卫、绪跃之幼子小忠等人。门前还有全村共建的张永良太祖骑着战马的塑像。

阴历12月26日,筹备小组牵头召开了祖堂建成的庆典大会,邀请了瑞昌部分村庄张氏宗亲代表。邀请了本村姑娘姐妹参加(她们都送了礼,多则1300元,少的200元均不等,建成的祖堂墙上刻有捐款人员具体名单)。还有张兰、张慧捐的一个小石桌(刻有象棋盘)、象棋一副和四个小石凳。会上由组建工作负责人做工作报告,宗族代表致贺词。在外工作不能参加会议的发来的贺电、贺词、贺信以表祝贺。

从建祖堂到现在,全村兄弟叔侄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当地政府和村组领导的具体指导下,全村家族兴旺,青年男女外出打工赚大钱,盖新屋,买轿车,走上了富裕道路,过上了幸福生活。有志青年刻苦学习,积极求学,考上了大学,有的考上了硕士、博士,找到了比较理想的工作,如教师、公务员和企业主管等等,为子孙树立了榜样,为老人添福增寿创造条件,为2020年全村家家户户奔小康,共同富裕而努力奋斗。

我家的老屋

我家的老屋大概是清朝中期建造的,土砖土瓦圆木桁条,长条盖瓦木板。石头侧联、门枋、门墩、门槛,杉木大门,质量一般,坐北朝南,长两丈,宽十二米,高一丈五尺,三间正屋上下两层,一间杂屋、一间猪栏和一间厕所。前面有一个晒场,二丈八尺长,十米宽。晒场前面是远更叔的房屋,后面是远柳叔、远杨叔两套住房,东边是上、下屋的流水沟和一条南北路,再下边是下屋各家朝东的住房。西边是远祥、远銮、远盛、远梅共住的大八间,再西边是上屋张姓祖堂屋。解放后随着家庭人口增加,兄弟姐妹长大成人,老屋显得格外矮小窄逼,无法居住。一九五七年,随着家庭经济逐步好转,除开吃喝穿着,略有节余。父母商定在原来老屋基础上,除西边住房和东边杂物间不拆外,其它全部拆除,向前扩长八尺,重新翻建。新房屋顶在旧的一丈五的基础上升高到一丈九。当房子建成后,我清楚的记得房屋又宽又高,又长又大,加上在盖瓦时父亲特意从瑞昌买来玻璃亮瓦,在堂屋和两间房都盖了不少。新屋和老屋比较,觉得更加敞亮、更加舒服。我十八岁那年,为了解决住的房间不进烟尘,父母决定在杂物间南面盖一间厨房。我当了泥工匠,父亲当了帮手。我一口一口的砖从底下砌到上面,还用绳子绑上小石块掉墙角,以保证房子做的方正不走偏。当房子盖起来后,来去过路人都东瞧瞧、西望望,伸出大拇指说:“绪全没有学过徒,做的房子还不错,上下左右都不偏”。听到这些话,我心里也感到乐滋滋的,全家人都高兴。真是:一日三餐饭,烟不进房间。睡觉无异味,两眼不流泪。我对家里的老屋感情是极其深厚的,虽然在莫家中学读书一年半,十八岁当兵离开了老屋,但老屋每扇门、每张桌凳、每张床板、每床被絮、每把锄头、每把镰刀和我穿过的每件衣服都怀着深厚的情谊,今生实在难忘。更使我难忘的是,在这栋老屋里,老父老母的养育之恩,兄弟姐妹和两个嫂嫂对我的关怀帮助和侄儿侄女对我的敬意更无法忘怀。我清楚记得二零零四年八月二日,我儿子考上博士研究生,我从铜岭钢铁厂为了方便亲友在范镇饭店筹办薄酒淡菜感谢亲友对儿子的关怀和爱戴。我亲自给老屋门上作了一副对联,上联是:破砖窑能烧好砖瓦全在火,旧房屋能育栋良才全靠人。横联:谢党谢祖。

二零零四年十月左右,二哥跟我讲他小儿要做屋,加上老屋后墙要倒,想把老屋拆除,在原基础上做新屋。我考虑数日后,同意了他的意见。在父母生前一九八四年春节前后,父亲把全家人召集在一起,父亲提出:“趁我健在,把家分一下。我和你妈商定,后做的新屋给老大(绪文),因他对家庭付出最大。老屋老二(绪武)和老细(绪全)平分,老二西边,老细东边。”后来,二哥二嫂不同意,他提出:“大哥一个人不能得新屋……”。我一看情况不妙,怕兄弟之间伤了和气(因为当时请了两位队长,房上的长辈和队长爱说公道话有威信的人及先生参加),我作出了让步。我建议:“老屋拆倒地平分,好做好分,差做差分,地基平分”。二哥二嫂再也没有提出什么意见,也没有表态。最后在众人的议论下,都认为这样合理并由友梦用红纸起草了一份契约,我们兄弟三人先各自签了字并按了手印,随后在场的人也都签了字。这个契约一式三份,兄弟三人每人保存一份。

二零零四年老屋拆除时,我跟两个哥哥讲:“旧房我不要一块砖、一块瓦和一寸木头,目前二哥小孩多,友洪成家晚,暂时困难,旧房全部给他。但地基是老祖宗留下的祖业,该我的我不能给”。当时用皮尺把所有地基前后左右都量了一下,后来绘了图。我和二哥说:“你友洪愿做东边就做东边,愿做西边就做西边,愿做前边就做前边,愿做后边就做后边,随你挑,余下的是我的。因为这是老祖业,以后风云巨变,以防兵荒马乱,天灾人祸。我是无法做,儿子和后人如果需要回来盖房,有个地基也好建个住人的窝,不会为地基而烦恼。”。二哥考虑了几分钟后并和友洪商量,最后表态他做西边。当老屋拆除以后,我数月数夜难以入睡。后来每当节日回家时,总要到老屋地基上看看,停站许久才离开。现在虽然银须白发,还经常做梦,梦见老屋,难以忘怀。

家 规

国有国家的国法,家有各家的规矩。人有做人的底线,自觉不可去违犯。

一、迎送贵客的规矩

贵客来时路口迎,让客前行主人陪。进门请客上边坐,好烟好茶糕点待。贵客谈事旁人离,小孩不准乱插话。诚心留客午用餐,丰盛宴席来款待。吃饱喝饱不醉酒,高高兴兴目的达。客回先行出家门,谈笑风生上正路。握手告别边挥手,待客走远再回家。

二、吃饭的规矩

长辈上座顺序坐,一人不到不开席。主人不夹菜,客人不动筷。上位不起杯,敬酒不饮酒。吃饭不准说闲话,看准夹菜不准翻。各人先夹面前菜,想吃别菜请人夹。吃饭吃菜声音小,不准下桌到处跑。

三、路上行走的规矩

一、让各种车先行;二、让挑担拿物人先行;三、让老人小孩先行;四、让孕妇妇女先行。如遇急事可跟老人小孩孕妇打个招呼,从旁边绕道先行。

四、乘车坐船的规矩

一、让老弱病残先上车先坐位;二、让孕妇小孩先上车先坐位。

五、言行的规矩

一、说话尊老爱幼,句句不伤人;二、说话和气,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三、言行过错时(如吵架打架等),有理三扁担,无理扁担三,轻者批评教育,重者家法伺候;四、家里钱财物不准乱拿乱动,需要用时必经父母同意方可,否则,视情节轻重,按家规处置。五、小孩放学回家作业完成后方可到外面玩耍和看电视新闻及有关的节目。小孩晚辈不准对父母或长辈讲话大声大气不讲礼貌,更不能顶撞。

六、礼节的规矩

一、晚辈(已成家)一年三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要看望长辈并买礼物(结合自己经济条件);二、晚辈在有条件情况下经常回家看看,春节带礼物给长辈和亲友拜年。长辈应给晚辈红包(压岁钱)。三、红白喜事按乡规乡俗送礼及礼节往来。

七、乡规乡俗

有条件的情况下,所有的晚辈应回故乡清明回家坟山扫墓,七月十五日路边烧包袱向已故的亲人发工资,重阳坟山祭祖。大年三十祖堂还年福,大年初一和全村人一起在祖堂向祖宗拜年。出门在外,远隔千山万水不能回故乡的晚辈,七月半可在外地包包袱烧纸钱,清明、重阳、过年可在外地朝故乡的方向作三个揖,表示怀念。 本村老人和亲友之间头年已故的,应在初一至初三烧完新香。

八、拜年的规矩

一、大年初一,先拜祖堂太祖,后拜长辈和全村兄弟叔侄;二、大年初二,先拜行走的有礼尚往来的老亲(舅公舅婆),后拜外公外婆、舅舅、舅母或岳父、岳母。三、大年初三,先拜姑父姑母,姨爹姨娘或姐夫姐姐。四、大年初四,同学、战友、朋友互拜。因工作、打工假期有限或家庭有事拜年可在初一、初二,一二天之内拜完均可。

九、小孩升级、升学、工作等规矩

一、小学

一、奖:小学语文90分以上,数学95分以上,单科100分、班总分前三名分别都给物品奖励(笔、笔记本、文具盒、好的课外书籍以及鞋和衣服)。罚:语文低于70分,数学低于80分,其它科目低于60分要受到家罚。

二、测验错一罚五,期中、期末考试错一罚十。

三、凡是得到“三好”学生的,奖励(任选一项):1、到武穴玩,坐轮渡,过长江;2、回老家看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到瑞昌玩。

二、中学

一、奖:主科90分以上,单科100分,年级总分前五名,给予奖励。凡是得到“三好”学生的,以现金为主进行奖励。

二、罚:主科一门不及格,副科两门不及格,要受到家罚处置。

三、高中

上高中时,原则不准和成绩差的同学一起玩,只能见面点点头,吃饭聊聊天。自习、节假日一律不准在一起以免影响学习。

四、大学

只要考的上,父母确保儿女的基本生活和学费、书杂费开支。如吃粥用饭,借钱贷款由父母承担,也要保证他们的经济开支。有用的考出县,再有用的考出省,没有用的没考上的留在父母身边。

五、找工作

找工作,立小家都由自己选择,找的好,是自己的运,找不好,是自己的命。有本事出省,出国都行。没有本事,留在父母身边莫怪别人。

十、家里红白喜事,唱席牵位的规矩

一、大的原则

1、凡是到庙里求菩萨看日子,一位都签为年月先生。

2、做新屋、白喜事、升官,未经年月先生看日子的,一位从老亲根长到新亲根长以顺序排位,再到首长领导或下亲年老的顺序安席位。

3、订婚新郎、过门新娘、结婚红娘均坐一位。

4、考大学由启蒙老师或高三班主任坐一位。

5、接媳、嫁女由媒人坐一位,其他的根长从新到老,再到首长领导或其他依顺安席。

6、生子、生孙根长从新到老依顺安席。

二、一字席、龙头席、品字席、圆桌席牵位的规矩

1、一字席:上席位一张桌子,下席位数张桌子。左边为大,左一右二或中一、左二、右三。

2、龙头席:上席位同排两张桌子,下席位数张不论。左龙口一,右龙口二,左三右四位,左五右六位。

3、品字席(适应根长多,首长、领导、上位多的人而设立):上席桌设一、二、三位,左中四右中五,左口六右口七,左边八右边九。

4、圆桌席:原则上不设席,如要设,正中为一席,左手二,右手三,左边四,右边五。

三台戏

八都村有三台戏,共同演唱采茶剧。郭铺上李大畈张,各有千秋各特色。

郭府小旦名遗权,男扮女装难分辨。说白台步和唱腔,姿式优美红一方。

小丑庆福和美福,油头滑脑都叫好。说唱表演姿特别,男女老少众喝彩。

李府小生李俊兴,年轻潇洒美男子。苦笑表演功底深,吸引少女内心欢。

兄扮小姐妹扮丫,同台表演戏不差。丫鬟声调真优美, 没唱几年早婚嫁。

张府绪勋和绪茂,哥扮小姐弟扮郎。梁祝相爱不一般,逢年过节众喜欢。

漂亮闺女张菊枝,简便化妆都很美。只要登台演和唱,小伙盯看眼发呆。

解放后,为了活跃农村文艺生活,郭府、李府、张府是当时八都大队三个较大的村庄,郭府、李府先后成立了采茶剧团,后来张府也随后拜师成立,戏本、唱腔同演采茶戏。郭府剧团成立较早,道具齐全,衣冠贵重,鲜艳迷人。演员老练,演绎功底较为深厚,特别是小旦郭遗权从小学唱,在名师指导下,加上的先天一副好嗓子和优美的女性身段,言行举止中规中矩以及舞台艺术有一定的造诣,表演出众,深受观众喜爱。小丑郭庆福和李府美福,他俩一胖一瘦,在名师的言传身教下,经过多年的苦练,功底强、艺术精。化妆后,扮相特别丑,姿式幽默,油头滑脑,只要他们登台,台下观众一片欢呼,个个叫好,深受观众好评。李府剧团成立也较早,最突出的演员是小生李俊兴,年轻时英俊潇洒,深受少女迷恋,最后与本村一女结伴终身。由于他从小喜爱唱戏,跟着师傅学艺,他的小生角色演得特别好,天生的声喉,不论说白、唱腔、哭腔、花枪、排步、姿态等表演都具有特色。我虽然在青少年时期看过,现已五十多年未观,但回忆起来仍然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兄扮女装李俊武,妹扮丫鬟李俊珍(是我小学同班同学),他们兄妹经常同演一个剧本,同台演小姐丫鬟,配合默契。特别是李俊珍嗓门清脆,高音唱的特别优美,深受观众喜爱。还有花脸李美权,身材魁梧,声音洪亮。正生李广恩说白唱腔、台步非常到位,也受到了观众的赞誉。张府绪勋、绪茂是嫡亲的连胞兄弟,身高、胖瘦都有点相似,但声音、姿式各有不同,哥演女旦,弟演郎君,经常同演一个剧本(山伯与英台),同登舞台,相互对唱。演艺精湛,也得到观众的掌声。张菊枝,身高一米六五,头发乌亮,一双大眼炯炯有神,身材窈窕,化妆后更加漂亮。她从小喜爱唱戏,自参加剧团戏班后,白天走路上工,只要有空就可以听到她练戏的声音,凡是逢年过节,只要她一登台,台下掌声雷鸣,不论男女老少,都要看完她的演出,小伙子们更是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看着两眼发呆。还有丑角张绪权,丫鬟张水玉二人表演的插围,台词熟练,配合默契,稍有一点油头滑脑,也受观众欢迎。

八都三台戏,各有特色,在当时的年代,活跃了农村人民的文艺生活,逢年过节更是为乡村增添了欢乐。

人走八都幸福路,切莫忘记郑茂春

郑茂春原任八都大队支部书记,虽然任职年限不长,但他为八都村民办了一件大好事——规划、筹办、修建八都公路,现在都叫它八都幸福路。在那个年代里,国家困难没有钱拨款,老百姓家穷,没有钱筹捐,全靠他带着大队一班人上求县政府有关部门设计,下说服八都老百姓无私奉献,自觉参加修建。先协调各村组统一进行路基土地调整,其次安排各村组出人、出工、出力参与修路基、挑港沙、建桥铺路。再协调压路工具把路压结并最后铺上粗细沙整平道路。后来在一次整党运动中,批判他修路占用田地太多,给予撤除党的一切职务和党的其它处分,回家生产。

郑茂春同志因受气而得了重病。郑茂春同志因含冤不幸归西。郑茂春同志他带头修八都幸福路是有功的,功不可没。

郑茂春同志虽然归西已久,但八都人民走在幸福路上永远记住他,难以忘怀。

故乡的身影与脚印

天是特大摄像机,地似银幕万象锦。人自迈步日月照,和年犹存影印集。

好人时时行善事,坏人处处留恶迹。劝天下人积美德,实现人类共幸福。

一、童年的影印

自离开母亲的怀抱,迈开双腿四处游玩,满屋、满村、路上奔跑,交朋结友,乐在其中,留下了童年难忘的影印。

二、少年的影印

日起赶牛上山岗,牛吃茅草饱下山。我坐山顶背书忙,牵牛回家吃早餐。活蹦乱跳上学堂,无忧无虑乐开怀。上课起立老师好,聚精会神学业忙。祠堂当校学简谱,搬东搬西师生流。越是艰苦越争气,小学毕业成绩佳。数学百分录莫中,师生生疏半年熟。日吃六两两餐米,挑土铲岸平田地。月月周周步学堂,夜光油灯学习忙。可叹种种因和故,年半辍学内心寒。翻山越岭身照影,千条大路万步印。

三、青年的影印

十六回乡当社员,拜父为师学种田。犁耙滚操样样会,才算一个好社员。我跟父亲学犁田,牛走前来手扶犁。左手扬鞭牵牛绳,家家牛跑犁土滚。犁了一圈又一圈,犁完上岸牛氹休。收好犁具洗尽息,赶牛驮犁笑容回。丘丘田园身影留,块块耕地脚印存。山山洼洼留影印,港沟塘氹影印阴。

自我降人间,开眼望天上,天是世界上最大最大的物体,包含太阳、月亮和数不清的星球。在太阳和月亮光的照射下,天像一部特大特大的照相机,把地球上数万件物体阴影照在荧幕上,特别是人类学习、工作、娱乐,包括每个人的身影和足迹拍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照片留在世间,装订成数千万影集,留在地球上,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永远留在每个人的心里、脑里,难以忘怀。当人们深夜睡熟,梦思故乡,这种影印展现在眼前,它是那么美丽、动情、美好,永远难忘。

年年月月思故乡,回回次次回家来。山山水水新鲜感,人好深情梦更香。

老党员、老队长、老前辈、老大哥

一、老党员

村上最老的党员应该是绪钊哥,解放前后他跟随农村共产党干部交往较多,思想进步,工作积极。土改时期,他本人志愿,经组织培养和批准,加入了共产党。后来根据他的工作表现被提拔为大队党支部书记。他虽然不识几个字,但他个子高大,声音洪亮,讲话表达能力强,经过长时间的锻炼,说话有条有理,深得村民的赞扬,几十年的工作中能吃苦耐劳和群众打成一片,曾被评选为省劳动模范,最后工作到年老退休,已病故。爷孙三代原都是共产党员。现在耄耋高龄的共产党员彭菊花同志已八十六岁,党龄六十春,我每次回故乡见到她都要和她在一起聊聊天。她党性很强,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每讲到三五句话时,她很自然的讲共产党怎么好,毛主席怎么好,社会主义怎么好。回忆她年轻的时候怎么为党工作,工作怎么吃苦和怎么关心群众生活。从她简朴的语言中,我深深感到她对共产主义的信仰终生不变、共产党员的本色不变,和群众打成一片的精神不变,是我们和新党员永远学习的榜样。她的儿子培养为硕士研究生,现在广州地铁公司担任要职。她的两个女儿都上了大学,一个担任教师,一个担任单位重要工作。

共产党员绪功哥,今年八十五岁。他是解故初期参加工

作的,思想进步,工作积极,加入党组织也有六十余年,先在乡镇工作,后在公安系统工作,再调到县人民政府信访办担任领导工作直至退休。在他几十年的工作生涯中,工作积极,老实忠厚,深受群众和领导赞扬,不论单位怎么变,职务怎么变,但一个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色不变,是村上在外面工作的同志学习的榜样。他对我特别关心,我在部队十几年中保持书信来往,对我帮助,教育,鼓励极大,使我一生难忘。

绪功哥父子四人原都是共产党员,大女婿现担任瑞昌市司法局律师事务所领导工作。小女婿是瑞昌县首富,现是我国侨商。

二、老队长

老队长张远盛、张绪华、张远更是村第一代老队长,他们都是共产党员,思想进步,工作积极,吃苦耐劳,埋头苦干,兢兢业业地干了几十年,都已先后病故。

老队长蔡茂隆他也是解放初入党,和前面三位队长一起被推选为村队长,现已八十多岁。他原是陡岗村一队社员,后到我村招亲,由于他为人忠厚老实,吃苦耐劳,思想进步,办事公正合理,深受男女老少好评。从私人感情上讲,我大姐和他妻子结拜同年,因此我经常叫他姐夫,所以我们相互尊重,说话默契,总有说不完的感觉。

三、老长辈

老长辈张远伦、吴兰秋,他们是一对恩爱的夫妻。远伦叔他一生是做生意的人,从小他的心算、口算、珠算是瑞昌少有的。他算盘放在头上,又快又准。他人虽然不高,显的矮小,但他聪明过人,解放前做生意赚了不少钱。解放后拥护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一直担任瑞昌市政协代表和政协委员并参与瑞昌县志编写,已病故。

吴兰秋,今年九十二岁。她是一个好贤妻,他们结婚近七十年,夫妻恩爱,从未争吵过。她对丈夫百般照顾,万般关怀。特别是远伦叔病重以后,吃喝拉撒睡都由她一人照顾。但她从不嫌麻烦,一口一口喂着吃,一步一步扶着走,日日夜夜陪着睡,时时刻刻陪伴他。她是我们村健在老人年龄最大、辈分最大、为人最好的老前辈。他们生育儿子绪雄,教

育有方,使他成长为瑞昌报社一位摄影好记者并担任中层领导。绪雄拍摄好多好作品、编写好多好文章并登报发表。他的抓阉作品在人民日报当年年终评选中获得大奖,为全国分配住房公正起到了重要借鉴作用。

程金花,是远盛之妻,张涛之母。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他们夫妻恩爱,生了五朵金花,最后生了一个娇子。她非常喜欢她的五个女儿,但更疼爱她的宝贝儿子。宝贝儿子张涛从小聪明过人,小学、初中、高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一直担任班长,但种种原因,高中辍学,外出打工,后开过饭店,现当上了网络公司老板。公司年产值千万元,为国家做出了大贡献,为自己积累了财富,为村上办公共有益的事捐了不少款,是村上年青人中的佼佼者。

四、老大哥

张绪斗今年八十八岁,是村上男同志年龄最大的老大哥。他个子不高也不矮,但身子非常粗壮结实。他性格刚强,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从不叫一声苦,总是乐呵呵。他非常喜爱喝酒,号称“斗米米酒二日光”,一日三餐实太少,每餐斤半不嫌多。千方百计找酒喝,做客酒席喝不够。他爱人吴嫂崎在生活非常困难时期,想办法用谷子、红薯换来米酒和红薯酒来稍微满足一下他的酒瘾。他八十岁左右,他一餐还喝一斤多酒而不醉,后来由于患有高血压一次中风,他还坚强地拄着拐杖到处游玩。他还号称“一餐吃升米饭,三斤肉,二盘菜”,因此他能吃能喝也能干,有敢斗黄牛的勇气,挑五百斤的力气。他的大儿子像他,爱酒如命,一餐斤半不多。

老大哥张绪金,自小家庭很穷,成人后无钱说老婆,只好外出招亲。他身高一米九五左右,是全村个子最高的男子汉。他小的时候从未吃过饱(家穷没有吃的),长大成人后好吃好喝时也从来未吃过饱(据他自己讲是不好意思吃)。

他的酒量大的出奇,据他自己讲,他从来没有醉过(他喝酒时全身出汗,如果下雨穿长筒靴,喝酒后,靴里可以倒出水来)。因此,他的酒量一餐能喝多少,一天能喝多少是未知数,一餐能吃多少米的饭也是未知数,一餐能吃几斤肉也是未知数,一餐能吃几斤菜也是未知数。这是我一次和他同行的时候边聊天边问起此事,他说:“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能吃多少,能喝多少。但我知道冬天早上蒸红薯吃,因我妻子知道我吃的多,也蒸的多,我能吃饱(因农村只要勤劳,多开荒,多种薯,多收薯就有红薯吃。另外,做红薯干饭,红薯稀饭我也能吃饱)”。现已病故。

穷人孩童体长高,不知天生或遗传。酒量饭量肚多大,只有神仙才知晓。

大食堂大锅饭与大学习大扫盲

一九五八年在毛主席、党中央亲自指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光辉旗帜指引下,我的故乡也和全国农村一样掀起了土法上马,大炼钢铁、大合公社、大并大队和小队。我们自然村由四个小队合成一个小队,统一打钟起床,统一打钟上工,但由于各家做饭时间不同,有的家饭熟的早,吃的早,有的家饭熟的晚,吃的晚,上工稀稀拉拉,时间无法统一安排工作是队长最头痛的一个事。后来在上级精神指导下,合并了一个生产队,共吃一个大食堂,统一抽调炊事人员做饭,砸掉了各家各户的小铁锅、小锣罐(锅、铁罐的生铁统一运到公社炼铁炉处)、小灶台,统一买了大铁锅、大蒸笼、大炊事用具,队长统一抽调做饭能手绪舜(外号四姐)等人做饭炒菜,我和全村一样是吃大锅饭见证人之一。四姐做的“大锅饭、小锅菜”,先是用水把米洗好放在大锅里用柴火加水煮成半熟,然后捞起放在竹丝箩里,尔后搅松放在蒸笼里加盖蒸熟,这样做出的饭又软、又松、又香,男女老少都爱吃,越吃越香,个个伸出大拇指称赞。可是大锅炒的菜,不管是鱼还是肉、青菜、萝卜、辣椒和东、南瓜等蔬菜,无论烧多大的火和村上任何炒菜高手炒出来的菜分给大家吃,个个都摇头,人人都叹气,都说再也吃不到自家小锅炒的菜了,闻不到那个香味,尝不到那种美味了。我还记得父母、哥嫂及村上其他的大人讲“十证”,其中有户口证(城市商品粮户口,农村农业粮户口)、粮油证、煤油供应证、副食品供应证、结婚证、离婚证、工作证、户口迁移证、党费证、团费证。为了便于工作,便于流通和结算,印了全国统一的粮票和布票,有各省市的粮票和布票、烟票、酒票、肉票、糖票、油票(食用油和非食用油)、各食堂饭票、棉花票、化肥票等。吃食堂时,由于国家遭受自然灾害和外国撤出专家及当时的浮夸风造成人为的困难和灾害,吃饭的指标分成一、二、三等。强壮男劳力吃一等,妇女和青少年学生吃二等,老人和小孩吃三等。不论吃哪一等的人员,每天肚子都吃不饱。有一天我放学回家,肚子饿的咕咕叫,问母亲:“有什么吃的么”。母亲对我说:“现在吃大食堂,家里什么吃的都没有,你看你弟弟瘦的皮包骨,面黄肌瘦,还不一定养得大(又饿又病,最后夭折)。你实在饿得难过就去找隔壁绪顺哥讨一块锅巴和米汤吃”。说完就给了我一个盆。我接过盆前后左右望了一下四周无人,就跑步找到绪顺哥对他说:“绪顺哥,我肚子好饿,给我一块锅巴和米汤”。他对我说:“绪全弟,本来是不行,但这时无人,我破例给你一块,边说边用锅铲铲了一块大锅铲大的锅巴给我”,并接过盆子打了大半盆米汤说:“你赶快走,如果被人发现不好”。我就一大步一大步稳步地端回了家。我吃了一半锅巴,喝了好几口米汤,多余的留给母亲和弟弟。那时日子过得真苦啊。想想现在,天天有鱼肉,日日有酒菜,吃喝无定量,幸福又快乐,但那时也有开心的时候。记得瑞昌文教局由冷绪河同志带队在我村办了一个文化扫盲班,拉来了几百本图书和连环画,有唐宋元明清的历史古书及各时代的英雄人物事迹的故事书,还有小学和中学的课本以及汉语拼音bpmf……的画图。天晴上午、下午队上上工,下雨天和晚上除开政治学习外,男女老少就围在会议室里由老师教一二三四五……和Bb (玻)、 Pp (坡)、Mm (摸)、Ff (佛)、Dd (得)、Tt (特)、Nn (讷)、Ll (勒)……。大家积极性很高,老师教的特别认真。老童生、破蒙生学的认真、学的开心,天天小测验,周周小公布,某某认得多少字,某某学会了几个拼音,学的多的就表扬,学的少的自责,形成了热火朝天的学习文化高潮。

统一食堂大锅饭,艰苦岁月实难忘。天灾人祸何所惧,公社社员永跟党。

集中学习扫盲班,吃饭睡觉都在想。男女老少齐上阵,互教互学都扫盲。

土法榨香油

六十年代初,由于我国三年自然灾害加上外国撤走专家,工农业生产受到影响,农村群众生活过得很艰苦。党和国家及时调整农村政策,实行“三自一包”,农村生产队允许搞副业,补充农民的收入。我清楚地记得我队由范镇粮站工作的绪奎哥联系用土法小油榨榨香油的事,由小队派人从老横港收购站收回芝麻挑到大畈吴村油榨厂榨油,然后将榨出来的油送到范镇粮站,小队按数量提成加工费和芝麻饼作为劳务费的副业收入。土方炸香油工艺程序:1、专用大锅炒芝麻,炒芝麻时有技术专人烧火,烧的都是柴火,火大火小及时控制。掌铲的技术专人是关键,炒芝麻时要一勤二均三快,及时提醒烧火的人员需要大火中火小火,还要及时看芝麻的是微黄、中黄、深黄的颜色变化。微黄油的产量高,但香度差。深黄油的产量低,香度高(很容易使味道变苦,难掌握火候),一般都采用中黄出锅,因油的质量和香度都有保障,深受收购部门和用户的欢迎。中黄出锅后芝麻要及时晾开,否则会变深黄,榨出的油变苦味;2、石碾碾子。石碾是老祖先石匠师傅用数块带弧形的石灰石加工而成,圆周直径五米左右,圆周碾槽口上一样宽,碾底一样深,中间一样大,石头和石头中间的缝密封相当好。轴心一般用圆钢或硬圆木组成。碾架用松木加工成三角形而成,碾滚前后各一个。碾架中心柱比碾槽长出一米多,碾槽外面一周是拉碾的牛行道。碾籽时大家把一定数量(100斤左右)的芝麻倒在碾槽里,然后用手弄均匀。那时算我年纪最小,当榨油徒弟。套上牛,坐在碾架上,赶着牛不停地围着碾转圈。一般要两个小时才碾好一碾槽芝麻,然后由师傅绪淦、远淦(父亲)、绪华、远柳、茂龙共同验收,随便从任何地方抓一把碾好的芝麻粉,无一粒没有被碾破的才能算合格,他们用碾铲把碾好的芝麻铲到箩里,然后再将炒好的芝麻倒在碾里,弄匀后叫我继续碾。

土油榨一般由一根六米长,三米周长的檀树或樟树加工而成。树中心按一定的尺寸掏空,树的两边也按一定长方形的尺寸掏空。中间有大约五十公分的圆木头饼数个和梯形的木钳。还有榨头、撞尾。榨底部留有一个小孔供榨出的油流出。

师傅包饼首先用加工好的粳稻草一头打个结,然后铺在做饼的模型里,把草向周围铺开铺匀,然后把碾好的一定数量的芝麻粉倒在饼模中,弄平弄匀。再把草向中间包去,用手把它压结,然后端起放在榨槽里,按做的顺序做满十四五个装满一槽,然后用木楔加固好开始打油。

榨 油

由一个师傅搂榨头,先由两个至四个师傅抱榨尾,然后听师傅的口令“一、二、三”向后拉,“三、二、一”往前推,“一、二、三、四、五、六、七”大力向前撞。榨油时经常有榨油歌,一般用榨油歌指挥的效果会更好,“同志们呐,嗨呦,加油干呐,嗨呦、同志们呐,使大劲呐,嗨呦,用大力呐,嗨呦”。“同志们呐,嗨呦,油在滴呐,嗨呦、同流成线,嗨呦,齐努力啊,嗨呦”。经过数次的撞击,油榨里再也不滴油了,松楔取出已打出油的芝麻饼,算是这榨油已完成,过程一般需要二三个小时。榨油时师傅相当辛苦,流的汗湿透衣服。只要开榨,工作连贯性很强,炒的芝麻籽不能让它冷,碾的芝麻粉也要保持一定的温度,做出的芝麻饼也要趁热上榨,上榨以后要及时撞出油。忙的时候只能轮流吃饭,无法休息。有时一夜到天亮都忙着榨油,榨完后才能回家睡觉。小香油是用芝麻加工而成,是我们故乡的小特产,也是江南的小特产。它的油脂是用土法榨出来的,所以特别香。特别是北方人吃凉拌面时滴上几点,搅拌后,特别好吃。宴席上凉拌菜滴上几点,拌均后,更有风味,香味入鼻钻心,人人叫好。小香油的质量好、香味特别、价格高,销售时一落市场就被抢购一空。我怎么也忘记不了七十年代我从新疆回家探亲,我父亲叫我带了两瓶小香油,一瓶送给了楼团长,一瓶送给了郭副团长。他们食用后无不赞赏江南的小香油是中国油的特色产品,并说:“我在新疆能吃上江南的小香油是我的福分……”,多次表示对我的感谢。

可惜可惜真可惜,家乡的土油榨全部消失了。可喜可喜再可喜,新法榨油上市了。灭绝了小香油,人们再也尝不到小香油的美味了,更看不到市场上有小香油的销售了,闻不到小香油香味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