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粮仓的真实事例(故乡山川严队长被忽悠了)

文 | 王胜波

在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管理模式时,生产小队长是农业体系中最小的官,但在农村中这小官却非同小可,队长的领率、管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关乎一个小队的兴衰成败,我村就有过因为队长领导、管理无方,而导致小队解体、所属社员被划归他队的教训。队长终年每日带领本队社员在土地上刨食吃,一个队三百来号大小人口的吃饭穿衣大事,都寄托在队长身上,可以说他是一队人的衣食父母。队长官虽卑微,却责任重大,肩挑的担子沉甸甸的。

我们五小队队长叫王立言,因为他性格严谨,带领干活时,对社员要求严格得近乎苛刻,加之他名字带个“言”字,久而久之人都称他为“严队长”。

严队长是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他打村里成立初级社时就当队长,一直没间断,是全村所有小队领导中资格最老的,有着领导生产、管理生产队的丰富经验。他耕耙锄割,样样农活拿得起放得下,一年四季的庄稼活儿,到哪个节气该干什么,都装在他心里,是个好庄稼把式。其他队有的队长借着看庄稼之名遛遛达达,躲避干活,可是他不,他整天农具不离手,和社员们劳动在一起。

严队长时时统盘考虑队上的事务,操心最大,天天早上早早起来,安排好当日的农活分工,把队上的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晚上躺在炕上也要划算明天的事情,为集体付出极大心血。

严队长生性耿直,大公无私,对不正经干活藏奸偷懒的人或损害集体利益的人不留情面,敢抓敢管。虽然得罪一些人,但他不后悔,他常对人说,为了集体和大伙的利益不得不这样做,希望老少爷们能理解。多数社员理解老队长的良苦用心,都自觉地服从安排和管理。

严队长有个习惯,平日说话爱用歇后语,批评人时也自然而然地带上这个习惯,比如他批评身上有坏毛病又屡教不改的人是“乱葬岗发河水——灌(惯)鬼了”,批评个别手脚不干净、偷拿集体财物的人是“苍蝇豁鼻子——不要脸了”,批评农活技术差、活儿干的质量不好的人是“武大郎放风筝——出手不高”,等等。

当然,对农活干的出色的人,严队长也会高兴地给予称赞表扬,竖起大拇指说:看,这活儿干的真是“缝衣裳不用锥子——针(真)好”。每当他心情舒畅时,他会与社员喜笑颜开地啦呱,甚至开玩笑,高兴时他总爱和人们说的话是“爷们好好干吧,到秋跌倒驴算账。”这话是什么意思,至今我也没弄明白。

严队长年青时闯过关东,在吉林、黑龙江干过伐木等苦力活。对这段经历他引以为豪,心情好时,爱对人讲他闯关东的经历,讲东北的风土人情、奇闻轶事,说起来眉飞色舞,滔滔不绝。

大约一九六九年冬季的一天,我经历一次严队长被小伙们忽悠,破天荒允许社员歇了半个上午的趣事。

生产队粮仓的真实事例(故乡山川严队长被忽悠了)(1)

那个上午严队长领着我们一帮男劳力,平整一块留着春天耕种的白地。时在冬月,刮着刺骨的小西北风,天空滚卷着块块乌云,太阳时隐时现,偶尔飘下几片碎雪,天儿很冷,地上冻结一层冻土层,要用镐头刨开。人们握锨镢的手被冻得猫咬狗啃般的难受,不时放在嘴边呵气和双手互搓。

严队长脸上洋溢着笑意,边干活边和人们说话,不时开上几句玩笑,发出朗朗笑声,看得出他心情特好。

一个我叫大哥的小伙卷支旱烟,把烟荷包递给我叫三叔的小伙,说尝尝我才买的关东烟,真好抽。三叔卷好烟抽一口,赞道是不错。大哥向队长那边努了下嘴,悄声说:“看老严头今儿真高兴,借着这个劲,等会歇息时,咱就用这烟儿为引子,引逗他讲闯关东的事,他打开话匣子保管停不住,下半头晌咱就不用干活儿了。”“这天太冷了,谁还爱干?”三叔和其他人都暗中响应。

不一会儿,严队长抬头看看天,喊声伙计们歇会儿吧。大家走向近处一条土沟,在背风处坐下,有人找来干野草和干树枝生起堆火,大家围火取暖。只见三叔对队长说:“叔,这天可真冷,听说东北比咱这儿冷?”严队长说:“咱这儿的冷哪算得了什么?东北的冬天那才真叫个冷,冷的像老头的腚巴骨——干巴巴的。”人们听了哄堂大笑。

大哥卷支喇叭筒烟,递给队长:“大爷爷,这是我昨天赶集买的烟,卖烟的说是关东烟,您尝尝是吗?”严队长捡根木棍点上烟,深深吸两口,巴嗒巴嗒嘴,说:“挺香的,也有劲儿,有那么点意思,但柔吐劲儿赶不上关东烟。”三叔问东北烟为什么好抽?队长说东北尽是黑土地,种什么都爱长,东北出大豆,榨过油后有的是“麻散”(即豆饼),用麻散喂烟地,再加上东北天凉,烟叶生长周期长,这烟能不好抽吗?

有个中年人说:“关东还真有好东西,听说有三件宝,都是些什么?”严队长打开了话匣子:“不知道了吧?关东山三件宝,是人参、貂皮和乌拉草。人参那玩意儿咱都知道有大补,病后虚弱的人吃了病早早就好了。可是你知道吗?人参有人种植的参,有深山老林里的山参,人们又叫山参‘棒槌’,它才是值钱的好东西。有句话道七两为参,八两为宝,采到山参不容易,能找到参宝更难。采参人在山林里发现山参,要赶快大喊一声‘棒槌’,把参定住,再在参茎系上红布带,慢慢挖出来;如果喊得晚了,山参会化作人参娃娃逃跑了。”

他抽了口烟,继续说道:“貂皮就是貂的皮。貂的大小模样很像黄鼠狼,它的皮毛柔软温暖,做皮衣又好看又暖和,雪花没等飘到毛上就暖得化了,你想有多暖和?做件貂皮袄要好多张貂皮,价钱老贵了,只有阔太太富小姐才穿得起,所以它是富人的宝。”

“再说乌拉草,它外表并不起眼,样子还不如咱这的青草,但它的用途可不小,牛马羊都爱吃,是很好的饲草;还能编草鞋,它有很好的保暖作用,用它做草褥放在炕上,睡觉很暖和;把它捶打后放进鞋里,穿着过冬脚不冷,保管不长冻疮。乌拉草是穷人真正的宝。”

严队长讲完三宝,还没喘口气,三叔早给他递上烟,紧跟问道:“关东不是还有三大怪吗?”队长抽口烟,说:“是啊,关东山三大怪——窗户纸糊在外,十八岁姑娘叼烟袋,有个孩子吊起来。”多人说道:“是挺怪的,到底是怎么回事?”

严队长说:“过去东北人家的窗户纸并不是普通的纸,是一种用棉麻纤维做的很壮的纸。东北冬天风大,要是把窗户纸糊在窗棂里面,纸的背面没有支撑,容易被风刮掉,把纸糊在外面,纸后面有密密窗棂做依靠,就不容易让风刮掉。

为什么有第二怪大姑娘叼烟袋?一来是东北的大姑娘性格像男子汉泼辣豪放。二来是关东烟香味独特,男女都爱抽。三是东北乡村农闲时,男女好串门拉呱,夏季蚊子多,抽烟能熏蚊子。这些原因促成东北姑娘抽烟的习惯。

第三怪吊孩子,说的是农户平日把吃奶的孩子放在吊篮,吊在天棚上,吊篮离炕不远,这样方便照顾小孩,不用随时抱着,更重要的是能防止野兽害乎孩子。其实不一定防得住,我就听东北人讲了个狼叼走吊篮里的孩子的事。”

生产队粮仓的真实事例(故乡山川严队长被忽悠了)(2)

队长顺势把话题扯到野兽上了,他接着说:“靠近山林的村庄,常有狼出没伤害人、畜。有天傍晚有只狼窜到一个山村,摸到一家房前。这是家穷人,院墙是用板条夹的篱笆,狼把篱笆扒开个大口子,进了敞着门的屋中,屋里没有大人,狼跳上炕,叼起吊篮里只有三四个月大的小孩就跑,跑到院里正好碰上孩子的妈从茅房出来。人在紧急时会什么也不怕,什么都敢做,这个瘦弱女人见自己的孩子,被狼叼着跑出篱笆口,孩子哇哇大哭,急眼了,忙去追狼。狼叼孩子跑不快,让女人追上,抢上去跨上狼背,两手抓住狼耳朵,大声喊着:‘狼叼孩子了,救命啊!’村里人拿着铁锨、木棒,朝着有女人吆喝和孩子的哭声处追,一会儿捡到狼丢下的小孩,又追出村外老远,看到女人和狼都躺在地上,女人的手还搭在狼头上。人们摇晃醒了女人,她是惊吓昏了过去;再看狼已经死了,是被女人用手指抠进两个眼眶挖烂了眼珠疼死的;那个小孩也好好的。”

严队长吸着烟,继续说道:“狼的习性又凶狠又狡猾,它往往从背后伤人。狼的个头比人小,从正面攻怕斗不过人,要是遇上人它会悄悄跟在后面,立起身把两爪搭在人肩上,想趁人扭头看时,一口咬住喉咙把人咬死。人遇上肩膀被搭或被拍,千万别回头看,不要慌,慢慢走,然后猛地蹲下身,要是带的刀,拔刀向后猛刺,把狼杀死;要是没有刀,就抓住狼的后腿,抡起猛摔,直到摔死。”

大哥说:“样板戏上有杨子荣打虎的故事,都说关东有东北虎,您见到过虎吗?”严队长说:“关东山老林里真有东北虎,那傢伙太厉害了,碰上它凶多吉少,但人轻易看不到它。我们进山伐木都提心吊胆的,生怕遇上虎,还好从来没遇上过,只是远远听到过虎叫声,那响声‘晃晃’的好大,隔老远就听着震天动地的,怪瘆人的。”

“我在林子里看到过黑瞎子,就是熊。有次伐木时,远处出现只熊,它可能看我们人多,又拿着大斧,没敢过来,朝人望了会,转身走了。熊块头大,立起来有人高,浑身墨黑,走起来鼓涌鼓涌的,看上去怪笨的,其实追起猎物来它跑得风快。熊不很智灵,有两句歇后语说它:黑瞎子掰苞米——掰一棒丢一棒;黑瞎拉油碾——出力不讨好。就是说它憨。

“熊什么都吃,能吃青草、树的嫩芽、蘑菇、蜂蜜,还抓青蛙、老鼠、野兔、狐狸等动物吃,也吃人,但不吃死去的动物。人要遇上熊千万别跑,因为你跑不过熊,要赶紧躺下装死,熊不吃死人。它到人跟前,会用爪子搔人身体试探,这时人要紧甭动,熊是憨货,见人不动以为是死人,它就走了。人要是动弹,它就会骑到人身上,用屁股猛夯,把人夯昏不能反抗,它再慢慢撕着吃。”

“猎人看到熊也打怵,不敢打,赶快躲它。”有人问:“为什么?”严队长说:“林子里松树最多,熊喜欢在松树上蹭,身上沾满又稠又黏的松脂,再在地上打滚,沾上松脂的毛又沾上沙土,这样反复蹭树、打滚,时间长了,熊就像披上厚铠甲,猎人霰弹枪的铁砂子打不透熊身上的‘甲’,打不死熊反而会激怒它,赶上来咬死猎人。”

大家静静听严队长讲述,尽管不明白其中有没有演绎的成份,但都被惊心动魄的故事吸引,听得津津有味。

严队长打住话头,手卷着烟。三叔问:“大叔,关东还有比虎、狠、熊更凶的野兽吗?”“有啊”,队长深深吸口烟,道:“有种比四条腿野兽还狠还坏的两条腿的野兽。”好几个人惊讶地问:“那是什么野兽啊?”“是日本鬼子!”队长面呈愤色,说:“就是日本的关东军。”

“关东军侵略到东北的时间比进入关里早的多,所以关东老百姓遭的灾难更深重,日本鬼拿中国人真不当人,随便大白天也打骂抓捕。鬼子驻兵的地方,人们大白天不敢上街,真像躲虎狼一样躲避鬼子,人要是没防备碰上鬼子,要赶快退到街边墙根跪下或者弯腰鞠躬,动作慢了,轻则挨他一顿耳光,鬼子边打人边骂着‘八嘎,三宾的给。’鬼子话叫巴掌是三宾。重者也就是倒霉的人,会被鬼子当作抗联的探子抓进宪兵队,被抓的人大多数有去无回,据说有的被折腾死了,有的当了劳工苦力,还有的做了什么实验品。”

“东北出产大米、玉米,但日本鬼不让老百姓吃自己种的粮,他用豆饼、地瓜干、高粱、橡子面、糠、麸子混合制成混合面,配给老百姓吃,这东西很难吃,吃了拉屎都费劲。谁要偷偷弄到大米、玉米吃,被日本鬼查出来,就当“经济犯’杀头了。其实日本人就是冲着东北的财宝来的,他们把夺来的大米、玉米、人参、木材和煤,都用火车、轮船拉到日本去了。

“东北人民血性啊,哪能忍受日本鬼的欺辱?”严队长说:“在共产党领导下,到处拉起抗日联军队伍,他们在艰苦条件下,狠狠地打击敌人,消灭很多关东军和满洲国的二鬼子。我们经常听到远处传来打仗的枪炮声。”

“抗联队伍那可真叫一个苦啊,”严队长感叹道:“我好几次在大雪天看见过抗联的兵,穿得很单薄,棉衣上被树枝刮开一块块口子,露着棉絮,一个个冻得直打哆嗦,但他们情绪很高,为打了胜仗而乐呵呵的。”

人们面露赞佩静静地听,一个中年人问道:“大哥,听人家说,您在东北看见过杨靖宇?”

“是啊,我正要讲呢,”队长自豪地说:“有一天,我们一帮人正在林子里干活,一个三十多岁的军人带着队伍到了我们跟前,他亲切地和我们说话,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他说他就是杨靖宇。我们都愣住了,看到了大名鼎鼎的杨司令,杨司令大高个儿,双眼明亮有神,浑身透着英武气势。人们传说他是神枪手,双手打枪百发百中,说他跑起来很快,鬼子的骑兵都撵不上他。"

生产队粮仓的真实事例(故乡山川严队长被忽悠了)(3)

“关东军把杨司令当成眼中钉,用重兵围剿他的部队,要抓住或打死他,后来杨司令是吃了内部叛徒的亏。叛徒领着关东军破坏了抗联所有秘密根据地,紧紧跟踪围攻。杨司令只剩下几个部下,好几天没吃东西,被鬼子团团围在树林一个窝棚里,杨司令和鬼子打到弹尽援绝,被机枪打中牺牲,听人说打机枪的是个叛徒,还是杨司令原来很喜爱的神枪手。”

严队长语气悲痛,继续说道:“杨司令牺牲后,鬼子剖开他的肚子,看到胃里只有没消化的干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鬼子把杨司令的遗体捆在门板上,用牛车拉着示众,后来又割下他的头颅装在木笼里示众。唉,杨司令的遗体和头颅我都看到过。”严队长的眼里闪着泪花。

大家心情都压抑,默默地听,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寒冷。

严队长拉拉杂杂地讲,不断地转换话题,他还讲到东北的土匪,东北的饮食——杀猪菜、腌泡菜、风干红肠,东北的二人转、狗拉爬犁……

斜向西南天的太阳从云层中露出脸,一个老头说:“天晌歪了,快回家吃饭吧。”严队长看了下天,说:“光顾瞎掰掰,忘了时候了,走吧。”

小伙们望着严队长吃吃低笑,接着哈哈大笑起来,严队长也笑了:“你们这些滑头,山鸦雀撅尾巴要往哪儿飞我还不知道?早知道你们是土地庙前耍炊帚——刷(耍)鬼儿。今天天太冷了,才让大家多歇会呢,下不为例了啊。”

两个多月后,开春生产队改选队委会,严队长说自己已六十岁老了,主动提出不再担任队长了。我想,上年他大讲闯关东往事时,或许已经有了辞职的念头了。

(网络图片,如侵即删)

生产队粮仓的真实事例(故乡山川严队长被忽悠了)(4)

生产队粮仓的真实事例(故乡山川严队长被忽悠了)(5)

壹点号海岛寻梦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