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缘里的神奇国度(海外奇谈镜花缘大同理想水中月)

作者 | 中华老道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一个历久弥新的主题。上古神话中有女娲补天、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传说寄寓了人们在原始时代就有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诗经•硕鼠》所表现的就是否定昏暗现实的同时对无剥削乐土的向往,古代文人墨客们笔下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从未停止过,可现实往往是残酷的、苍白无力的。即使这样,人们也要怀揣着这份希望。

“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⑥老子幻想着恢复到没有压迫和剥削的原始社会,在那里,不仅没有战争和掠夺,也没有凶悍和恐惧。这种返璞归真的社会,是古代农村生活理想化的勾勒。

其中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是许多人理想的生活环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⑦一直令人心神向往、梦寐以求。那么李汝珍向往的是怎样的理想社会呢?

大同社会是中国古代儒家所宣传的最高理想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⑧李汝珍所推崇的终极理想世界正是这种“公天下”的社会价值观。

《镜花缘》虽然是海外奇谈,但也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他对社会的不满,对理想的憧憬,只能含蓄地用“镜花水月”这样看似可望不可及的幻境来反映。李汝珍的社会理想是在根本上不触碰封建制度的前提下,仅仅依靠人们对自我的道德约束来实现,显然是行不通的,但他构建理想社会的一些内容,却较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受压迫群众的强烈愿望和具体要求。其中大同社会是作者李汝珍在《镜花缘》中所寄寓的最高理想。可以从“君子国”和“大人国”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这两个国家都是儒家“礼仪之邦”的典范,上到达官贵族,下到平民百姓莫不是谦和好礼的正人君子。

就连最高统治者君子国的国王也是平易近人,屈尊来到宰相家中商讨国家大事。君主实施仁政、体恤百姓,“国王向有严谕,臣民如将珠宝进献,除将本物烧毁,并问典刑”。整个国家推崇君子仁者爱人的观念,对待乞丐也是如此,将多余的财物施舍需要帮助的人。同样,轩辕国也是礼维义范的最高代表。李汝珍凭借丰富的想象力表达了自己对人性和社会的独到见解,创造了以儒家大同社会为蓝本的理想世界。这是一个平等开明、人人向善、人尽其才的世界,尽管是一场“镜花水月”,却引人无限向往。

镜花缘里的神奇国度(海外奇谈镜花缘大同理想水中月)(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